就這三點 中國永遠拍不出好的科幻片!

2021-01-13 快科技

「特效五毛」

「劇情弱智」

「劇本傻X」

「演員呆瓜」

這是在中國電影史上,對我國的科幻電影最中肯也是最實在的評價,發出評論的當然是廣大的人民群眾。

科幻電影一直是我國電影產業不敢觸碰的一個「痛點」。眾所周知,要想拍好一部科幻電影,就好比要造一輛好車,需要調動的是整個國家所有的電影產業與生態鏈,無論是哪一個環節稍有欠缺,最終體現在大熒幕上的差距是十萬八千裡。

而現如今,國內想要拍出優秀的科幻題材,對整個中國電影行業來說,不是說還有哪個環節比較欠缺,而是有哪個環節不欠缺?

既然是科幻電影,那我們就從特效先說起。

五毛錢特效的來歷

上圖為近期的熱門大作《盜墓筆記》中的一隻屍蟞。

原作中屍蟞是中一種極其駭人的小蟲,聚集在殭屍體內,吸取營養。多為青色,更有紅色,是為屍蟞王,一觸即死,劇毒。

原作中的屍蟞明明是一種恐怖至極,讓人望而生畏的毒蟲,而劇組你們給的「屍蟞」是玩具嗎?握在手裡那個軟綿綿的質感為什麼讓人有種我大山寨玩具的感腳?

而上圖是1997年星河艦隊裡設計製作的蟲子,大家對比一下。

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首先筆者認為這就是一個從業者的態度的問題。「盜墓筆記」的監製說,國內的特效就這水平,然後把特效差,視覺差所有問題推給了國內「水平」問題。

如果真的是水平問題的話,上圖的大聖歸來難道是韓國人做的?殊不知,就算是好萊塢的大片,很多場景鏡頭也是外包給中國的特效公司進行的。「盜墓筆記」的劇組明顯顯得無知又低端。

你可以說你自己不用心做,做不出好東西,但你不能一蓋子把國內特效打死了,國內無數CG行業的從業者會用自己的作品把你的臉打的「啪啪」響。

國內各個影視劇組對自身作品的不負責是一個問題,他們普遍只想通過影視作品撈金賺錢,從來不會真正的去用心琢磨一部作品。對他們來說,電影作品不是他們「孩子」,只是一個簡單的賺錢工具。

像史匹柏一樣為了一部電影籌劃三五年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幹的。花三五年籌劃一部電影,他們會錯過多少個「黃金檔」呢?

就像最近炒作的風生水起的「三體」,大家都知道,最近它拿了雨果獎,而且看過的讀者都認為,這是一部真正的優秀的值得國人自豪的科幻佳作!

但是!

當它被改編成電影以後,我們來分析下它的強大陣容。

導演:張番番

代表作:《密室不可告訴》 百度評分5.7分

這是三體的導演。

製片人:孔二狗

代表作:《東北往事:黑道風雲20年》

居然還是個寫網絡小說的。

就這個導演和製片人你告訴我你不是準備借著「三體」的名頭來撈金誰信啊?這就是國內電影人的態度,國內這麼多年來的難得一部好作品,就要這樣毀在自己人手裡了。

大家憑著自己的良心說,有多少人想看諾蘭來導三體?不是我們觀眾不買你們帳,是國內電影人真的「不認真!」

不說國內做不出一流的特效和畫面,首先這些導演就把握不住整個特效的流程和製作。

說到這裡,必須提一提國產片做特效和好萊塢的區別。

好萊塢拍電影時,背景是這樣的,特效團隊是從頭跟進到結尾,很多鏡頭怎麼拍,導演必須聽取特效團隊的意見。

例如美國隊長,隊長在開始表演前就已經看過大概的分鏡,大概的場景原畫,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樣的表演,什麼樣的動作。

而國產片的特效流程是什麼樣的?

我們還拿三體說事。

《三體》,2014年11月開拍,2015年7月殺青,這樣一部得了「雨果」獎的巨作,拍攝過程一共「半年」,真的良心。

最關鍵的是,導演說7月殺青以後,進入後期製作流程,並宣稱無上限追加投資。

別人好萊塢一般後期工作就只剩渲染和美化了,早期的拍攝過程中,就已經決定了整個特效風格和場景。

而三體的導演,先把電影拍完了,在把片子扔給特效團隊。這意思是,到時候就算特效不好,也和您老沒啥關係了?

到時候又可以學著盜墓筆記的劇組,大呼三聲「國內就這水平!」

一個是從業者的態度問題,第二個確確實實要說到特效水平上了,國內確實有部分公司參與到了好萊塢的影片製作中,但是說整個特效所有環節都沒有了問題,只是少數部分已經有了相當的水平,總體來說,欠缺的更多的是「經驗」而不是「技術」。

綜上所述才造成了大家眼中的「五毛」特效。

弱智劇情的來歷

整個科幻電影中特效只是一方面,科幻科幻,不僅要畫面夠「幻」,劇情也要夠「科」學讓人能理解才行。

一直以來,除了五毛特效意外,觀眾吐槽的最多的就是國產片劇情沒有邏輯性,劇情太簡單,讓人慘不忍睹。

這麼說,國內十四億人,就找不出一個優秀的編劇了嗎?

這個還真不能怪電影人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提我們的某局了。

給大家帖一個老笑話:

一位中國導演想模仿《星球大戰》拍一部科幻大片《地球保衛戰》,於是他寫好了劇本,也找好了投資,準備開拍。當然,拍之前必須送交某局過審。

大綱是這麼寫的:許多年以後,地球已經處於一片混亂和動蕩之中。火星人趁亂進攻地球。在危難時刻,太空船長梭羅和最後的武士盧克一起組成了反抗聯軍,抗擊火星人的進攻。在麗亞公主、機器人R2、猶達師傅的幫助下,他們用「原力」打敗了火星人的「黑暗力量」,一舉攻破了火星人的飛船,挽救了地球。

這位導演很快收到了回復。回覆中寫道:既然地球已經處於一片混亂和動蕩之中,那麼中國的情況怎樣?

導演馬上回覆:中國也是如此。

某局:不可能,中國絕不會亂。

導演冷汗直冒,連忙回覆:您誤會了,這只是幻想出來的一個情況,不是真實的。

某局:即便不是真實的,也會使觀眾產生不必要的聯想,影響社會穩定。

導演心裡一陣發毛,只得修改劇本。經過反反覆覆的修改,最終通過審查的劇本大綱是這樣的:

許多年以後,地球已經處於一片混亂和動蕩之中,但中國卻是一片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景象,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然而,火星人卻突然進攻地球。在危難時刻,中國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派出了優秀的戰士梭羅和盧克一起組成了反抗聯軍,抗擊火星人的進攻。在人民軍隊的幫助下,大家齊心協力,與火星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一舉打敗了火星人,挽救了地球。從此地球恢復了平靜,人們幸福的生活著……

拍電影容易,拍科幻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關焦點

  • 中國導演拍不了科幻片?寧浩《瘋狂的外星人》開機
    中國導演拍不了科幻片?他表示,寧浩屬於風格性很強的導演,「他的作品很中國,接地氣,故事質量很高,都是從一個很獨特的角度反映現實。」在他看來,科幻作品需要有宏大的想像力,但想像力起飛的平臺是現實生活,「科幻就像是風箏,連著大地才能飛起來。」  寧浩、黃渤、徐崢這三個名字,曾因為《瘋狂的石頭》《心花路放》等片而聯結在一起,被譽為喜劇「鐵三角」。但在《瘋狂的外星人》裡,「鐵三角」的一角卻從徐崢換成了沈騰。
  • 別催《三體》了,中國科幻電影先做好這三點再說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已經拍出科幻電影了,而且還拍得很優秀。就說黃建新導演的1986年作品《錯位》,一個機器人替身覺醒的故事,反映出職場工作的精神壓力,諷刺了某些社會現象,帶有強烈的寓言色彩。一些真心想拍科幻的人,拿投資又不是那麼容易了。好在,中國科幻電影並不會就此止步。「大路」一時之間走不了,不代表不能走「小路」。前提是有人能夠眼光犀利,能力出眾,能開拓出一條美妙的蹊徑。
  • 卡梅隆對談劉慈欣:中國應該拍《三體》,要拍的好得六部曲
    劉慈欣提問卡梅隆,今年中國春節有兩部成本很高的科幻電影上映,且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可能是中國科幻電影良好的開端。如果中國科幻片繼續發展下去,你想看到怎樣的科幻片?卡梅隆說:「我覺得應該要拍《三體》。」卡梅隆還表示,自己是《三體》的讀者。「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三體》在美國銷量突增,一定是我推薦了。」
  • 《大聖歸來》導演將拍《三體》,國產科幻片為什麼就敢不認命?
    但,在我看來,先別憂慮質量,更甭說什麼爆不爆,先把《三體》電影拍出來,才是現在最大的問題。無他,《三體》電影版等了太久,網友都調侃應該早被三體人沒收。但《三體》難產這11年,國產科幻片早已時過境遷。以國產科幻現在的體量碰,真的是不自量力?
  • 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
    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來說起宇宙文明,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很多人也都從科幻片當中看到過宇宙文明的景象——當中不乏宇宙飛船、星球大戰等等科幻鏡頭,還有外星人的出現。不過,在科學家們眼中的宇宙頂級文明究竟有多先進呢?對此nasa方面則表示: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來。那麼接下來,不妨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去聽聽科學家們的說法吧。
  • 奈飛將拍劇版《三體》國產科幻片差在哪?
    從《三體》到《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屢屢撲街,這其中有何「難言之隱」?靠著春節檔大爆的《流浪地球》真的說明科幻片覺醒了嗎?國產科幻片的機會在哪?國內科幻並不缺乏優質IP中國科幻的第一個高峰期是由一批科幻作家帶來的。那時候,熱愛科幻的作家奮筆疾書,為現在的科幻電影儲存了大量的優質IP。
  • 奈飛將拍劇版《三體》,國產科幻片差在哪?
    從《三體》到《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屢屢撲街,這其中有何「難言之隱」?靠著春節檔大爆的《流浪地球》真的說明科幻片覺醒了嗎?國產科幻片的機會在哪?國內科幻並不缺乏優質IP中國科幻的第一個高峰期是由一批科幻作家帶來的。
  • 3個理由告訴你俄羅斯科幻片《太空救援》為何值得看?普京都點讚
    先看看豆瓣的評價,7.5分:作為一部非好萊塢式的科幻片,這個分數已經是相當給力了,影片在俄羅斯也是引起了觀眾的極大關注,這次能引進到中國,不看就可惜了!那麼,《太空救援》有哪些看點呢?看點一:硬科幻和敬業的演員要說拍太空科幻片,還是好萊塢最拿手,但是,這次《太空救援》卻用超一流水平的太空特效徵服了全球觀眾,據說有有超過20多分鐘的太空奇景和超過40分鐘的「真實的失重」鏡頭。
  • 不燒錢只燒腦的《彗星來的那一夜》,五萬美元拍出的經典科幻片
    小夥伴們好,我是「熊貓胖不胖」。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於2013年上映的經典科幻驚悚燒腦片——《彗星來的那一夜》。劇荒的快來關注收藏吧!作為一部不燒錢只燒腦的經典科幻片,《彗星來的那一夜》是走心的,它有著令人驚豔的創意、複雜燒腦的劇情,穩妥的群戲把控,出色的預埋伏筆……文字不足以講述它千分之一的精彩,所以,還是自己去看會比較帶勁。
  • 《地心引力》一周吸金2.7億元 本土科幻片蹤跡難覓
    技術   設備不難引進, 難的是沒人會用   中國也並非沒有科幻片,上世紀80年代,先後拍出過《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等科幻片。尤其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以47萬元成本拍出的《霹靂貝貝》,當年公映時影院裡的孩子們叫聲一片,幾乎站著看完整部影片。不過,吳巖坦陳,跟好萊塢科幻片相比,那時候拍科幻片使用的技術手段顯得太過簡陋了。  之後二十多年,國內僅有《長江七號》《未來警察》等影片勉強可歸入科幻電影,但這兩部影片都沒能獲得成功,票房慘澹。科幻片投資成本大、風險高,讓業界不敢再趟渾水。
  • 「三問賀歲檔」系列報導之三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面對這個消息,《三體》粉絲並沒有感覺到興奮,而是有些麻木,因為他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傳出關於《三體》影視化的消息了。2014年,遊族宣布拍攝《三體》電影,但一直無下文。2018年,三體與騰訊視頻達成合作,將投資拍攝三體超級網劇,2019年5月取得電視劇備案,歷時多年於2020年7月11日開拍,預計2021年上線。
  • 中國科幻片離《西部世界》有多遠?
    【一家之言】  雖然中國科幻小說逐漸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剛剛興起的希望被《三體》的無限期延後拍攝所澆滅。不成熟的市場和過於趨緊資本的影視界無疑掣肘著中國科幻片。此外,對於大部分國外科幻觀眾而言,他們所需要的是「觀念獲得」「新世界建構」,而中國的市場還停留在小鮮肉影響力和感官刺激上。
  • 卡梅隆對談劉慈欣:中國應該拍《三體》,要拍好的話能紅
    劉慈欣發問卡梅隆,本年我國新年有兩部本錢很高的科幻電影上映,且獲得巨大的成功,這或許是我國科幻電影良好的初步。假如我國科幻片持續開展下去,你想看到怎樣的科幻片? 卡梅隆說:「我覺得應該要拍《三體》。」卡梅隆還表明,自己是《三體》的讀者。「假如有一天你看到《三體》在美國銷量突增,一定是我引薦了。」
  • 電影《三體》等不著了,好在還有這兩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電影版《三體》的無限跳票一點點磨滅觀眾的耐心,以至於發出「中國電影人能否拍出優秀科幻片」的疑問。雖然《三體》遙遙無期,但劉慈欣的另外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已見雛形。在劉慈欣科幻大腦的保駕護航下,國產科幻片能否在觀眾面前有一個不錯的亮相?在《流浪地球》30秒預告片中,吳京飾演的太空人和同伴一起在空間站執行任務,最後定格的畫面則是已經冰封的地球在宇宙中行進,「冒險一搏」四個大字也給影片風格定了調。
  • 《流浪地球》從最初的不被看好,到風光無限,中國科幻片崛起之作
    對於科幻大片大片來說,目前好萊塢是公認的製作最精湛最優秀的團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相比好萊塢的團隊,國內甚至沒有一個拍過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的導演,因此面對這個作品,中影也想讓好萊塢的導演接管。先後找到了多個大導演合作,其中就有著名導演卡梅隆以及導演卡隆等等,但接觸過的導演都拒絕了執導這部作品。其中的原因大家也非常明白,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目前沒有實力製作堪比好萊塢的科幻片。
  • 華納將拍超現實主義科幻片
    近日,又有一個類似的例子,由Mischa Rozema執導的短片《Sundays》日前剛剛推出,很快吸引了索尼、福斯和華納的注意,並最後由華納拿下版權,將會把這部超現實主義的科幻片搬上銀幕。列車駛過一片狼藉      從這支近
  • 如何拍出中國好電影
    面對中國電影增速放緩的局面,輿論界紛紛質疑,也出現不少不全面、不客觀的言論。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起舉辦「聚焦創作質量,贏得電影未來」系列座談會,對此做出回應。
  • 《上海堡壘》將中國科幻片打回史前世紀!
    可實際上鹿晗拍完甜蜜暴擊後,才參加這個作品拍攝,拍攝時間滿打滿算也就三個月。唉!簡直無力吐槽!劇情我已經懶得說了!咱們就先拋開對主演的偏見,只說科幻片最重要的特效吧:其實說到科幻片,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中國現在最具有考驗性的就是特效。
  • 觀眾永遠也不知郭帆堅持拍流浪地球的原因,實在讓人細思極恐
    中國的電視劇電影多了去了,什麼言情劇,瓊瑤劇,金庸劇,殭屍劇,諜戰劇,古裝片,宮廷片,都市愛情片,兒童片,甚至鬼片,但就是沒有科幻片。2019年春節的《流浪地球》以掩耳不及迅雷的速度登上了賀歲檔的票房冠軍。
  • 拍鳥容易,拍好難,將鳥拍出藝術感的5個關鍵點
    關於打鳥的文章,好機友攝影曾經推送過幾篇文章:  但這些講得都是拍鳥的技術問題。  而有過打鳥經驗的攝友們一定發現,當你使用著目前主流的單反和微單時,其追焦速度和連拍速度往往可以相對輕鬆地就拍到清晰的鳥類畫面。但照片美感卻不敢恭維,說得直白點,就好像是人像中的證件照——鳥是拍到了,但沒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