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百家爭鳴:「和而不同」歧義辯正

2021-01-14 人民網

  孔子講的「和而不同」經常被人們引用,但從實際引用情況看,許多人對「和而不同」的理解存在偏頗之處。為了防止一些人任意引申、故意曲解「和而不同」的本義,甚至拿「和而不同」為自己的一些錯誤言行辯解,從學理上再對「和而不同」的本義作些論析,對一些歧義作些辯正,很有必要。

  孔子講的「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朱熹注曰:「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這句話的意思可以表述為:「君子能夠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但不會輕易苟同他人的觀點;小人苟同他人的觀點,但不能夠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係。」這裡的「同」特指「小人」那種不辨是非曲直的附和苟同。《論語》所載與「和而不同」句式相類似的話還有「威而不猛」、「欲而不貪」、「泰而不驕」、 「惠而不費」、「樂而不淫」等,可抽象為「A而不A』」。A是人們所希望的某種正價值,而A』則是追求此種正價值時容易出現的偏弊。孔子希望人們在追求某種正價值時,要防止由此而易於產生的偏弊、過當。比如「威而不猛」,應該追求「威」,但要防止過當而變成「猛」。再如「欲而不貪」,「貪」就是「欲」的偏弊和過當表現。與此相同,「和而不同」講的是要追求「和」,但要防止無原則的苟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裡說的「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荀子·不苟》裡講得「寬而不慢」、「察而不激」等,也屬於「A而不A』」的表達句式。

  有的人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時,常將「和」與「同」視為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這事實上是將「和而不同」與「弛而不張」、「秘而不宣」、「隱而不彰」、「聚而不散」(A而不B)這類句式等同起來了,這是不正確的。在後者中,「弛」和「張」、「秘」和「宣」、「隱」和「彰」、「聚」和「散」屬於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但對於「和而不同」來說,「和」的對立面不是「同」,而是「相仇」、「相鬥」;「同」的對立面也不是「和」,而是「異」。事實上,古人常將「和同」當作一個固定的詞語來用,如「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凡事不和同,則不濟」等。不少人關於孔子「和而不同」似是而非的解說,大都因為不明白「和」與「同」並不構成嚴格意義上的矛盾對立關係。

  有的人闡發「和而不同」時,沒有認識到這裡的「同」特指那種不辨是非曲直的附和苟同,而是把「同」的概念解釋為「相同」,再引申為「單一」、「單調」,實際上也就把孔子的原命題悄悄轉換為另外的命題了,即「事物單一、單調是不好的」,或「事物的合成需要不同的元素」,或「不同的元素都是必要的」,這樣的闡發顯然偏離了孔子「和而不同」的本義。如果這裡的「同」是一般意義上的「相同」,那麼「小人同而不和」從道理上就講不通了。因為就人際關係的通常表現而言,「相同」、「認同」、「贊同」不大可能導致「不和」。

  另外,還有人說「和而不同」就是「不同而和」的意思,這也是欠妥的。如果兩人觀點有所不同,若是「大同小異」,求同存異尚可致和;但若是「大異小同」,而且這種「異」屬於對抗性質,那麼就很難致和。把「和而不同」引申為「不同而和」,實際上是對「不同」的性質不加區分,似乎無論什麼樣的「不同」都不影響保持「和」的關係。這種觀點在實踐中肯定是有害的。

  (作者為山東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01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和而不同」歧義辯正
    孔子講的「和而不同」經常被人們引用,但從實際引用情況看,許多人對「和而不同」的理解存在偏頗之處。為了防止一些人任意引申、故意曲解「和而不同」的本義,甚至拿「和而不同」為自己的一些錯誤言行辯解,從學理上再對「和而不同」的本義作些論析,對一些歧義作些辯正,很有必要。
  • 于光遠:百家爭鳴——發展科學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1952年6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為堅持生物科學的米丘林方向而鬥爭》一文,批評樂天宇,推行米丘林方向,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麼?它的發表產生了什麼影響?帶來哪些後果?  嘉賓:樂天宇這位同志與我在延安時就認識,他是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主任。解放以後他在北京農業大學負責,實際上就是校長,同時兼黨委書記。他是一個黨員,自己以為比其他的同志政治上高明。
  • 初中材料作文:「君子和而不同」800字
    「君子和而不同」!     當霸王騎著烏騅化作鬼雄,當虞姬將生命化為矛尖之藍;當屈原幽思而作《離騷》,消失於汨羅江;當淵明自嘆「守拙歸田園」,日日無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審視《論語》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論;善哉,好一個「君子和而不同」!
  • 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中美兩國具有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很多不同之處,然而,雙方的合作空間非常巨大。希拉蕊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我們不需要一種零和關係。」「我們希望尋找儘可能多的雙贏機會,因為這種關係將在很多方面決定21世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那麼,中美之間的交往如何才能做到和而不同呢?
  • 對歧義標語不可全當笑話看
    但是,可能僅僅由於排版的不當,就會讓標語的內容產生歧義,形成群眾的誤解,造成不良的後果和影響。  近日廣西北海就出現了一條引發歧義的標語。這則標語由北海市公安局銀海分局和北海市工商局銀海分局聯合發布,本來的內容是「指望傳銷致富 生活沒有出路」,本想通過標語營造動員群眾、打擊傳銷的氛圍。
  • 法律用語應力避歧義
    這場小風波給我們的啟示是:法律用語要力求規範、準確,不能引發歧義。聯繫本報來稿出現的差錯,法律用語出現歧義的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行政執法用語與刑事司法用語交叉混淆,導致歧義。    比如,近日某稿就有「實行首犯不罰制和行政指導制」的提法,「首犯」的用詞容易引起質疑。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當今社會仍需「尚和合」
    其二,和而不同。和合併不是混同,而是在承認差別性、相異性的基礎上講和諧、和睦。正是在這個認識基礎上,《論語》強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三,和實生物。和合不是靜止的,而是一個從區分、矛盾到平衡、融合的動態演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萬物生生不息。《周易·乾卦》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王充在《論衡·自然》中也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
  • 「誰都贏不了」的歧義分析
    「誰都贏不了」的歧義分析 2017年03月14日 06: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楊黎黎 陶家駿 字號 內容摘要:關於中國的體育界,有網友調侃:中國有兩大最沒看點的球賽:一是中國男足,誰都贏不了
  • 漢字雜談:請注意,話中有歧義
    歧義,在語言表達中,是一種常見的病句類型。一個句子或詞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就會產生歧義。不明歧義,單一理解,往往就會吃虧在眼前。評書裡有一個段子,說是一個媒婆給兩家人做媒。對男方說:「這女家有家財萬貫,姑娘也百樣皆好,就是嘴有點不好。」南方想,富人家的千金,嘴上厲害,也是人之常情,就答應了。
  • 2018中考語文常見病句:歧義句
    歧義句   ①停頓不明。句子停頓的地方不同或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了,可使句子產生歧義。   例:縣裡的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報到。   這裡涉及一個斷句的問題。究竟是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報到」還是「本月15日/前去報到」?如果換成「本月15日之前去報到」或者「本月15日去報到」,話就說清楚了。
  • 招標文件存在歧義時解釋的考量因素
    在招標投標實踐中,因招標文件的規定存在歧義而引發的爭議比較普遍,而招標投標各方及監督管理部門對因招標文件存在歧義的解釋規則眾說紛紜。本文從一則案例出發,結合《合同法》《招標投標法》等法學理論及法律規定對招標文件存在歧義時解釋應當考量的因素進行探討,以期為招標投標爭議的解決提供指引。
  • 廣告用語當力避「歧義」解讀
    廣告用語當力避「歧義」解讀   從今年6月開始,為在重慶推介利川旅遊資源,利川市旅遊局在重慶做了廣告詞為「我靠重慶,涼城利川
  • [基礎知識]淺議語言歧義現象
    多義現象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得不到制約,就勢必帶來理解上的分歧,謂之歧義。歧義是最常見的語病之一。幾年來,高考試題中都出現了有關歧義方面的題目,它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對語言結構的辨識能力和語言表達的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本文就其產生的原因略作分析。  一、詞義不固定、不明確。  (1)我買的那隻燈泡早就報銷了。
  •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同學之間的交往要和而不同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同學之間的交往要和而不同 一、作文題目:根據文言文材料寫作文 二、範文學習:同學之間的交往要和而不同 在寒冷的冬天裡,兩隻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
  • 2021公務員考試:病句辨析歧義句?不用繞著走!
    通俗點說,歧義句雖然在語法上沒有問題,但是一句話具有多種解釋,從而讓人不好把握的句子。想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有歧義,我們首先要了解究竟是什麼表述會造成句子歧義呢?我們首先可以把歧義句分為以下幾類錯誤類型。
  • 2020事業單位考試行測提升技巧:病句辨析歧義題型速解
    在備考的過程中可能對病句辨析的內容會覺得無從下手,今天,就向同學分享一下事業單位考試病句辨析——歧義題型速解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掌握該技巧,更好的提高!(1)病句辨析介紹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經常會考查病句辨析的題目,而其中表意不明也就是歧義,是考試的一大重點,也是在解題中常會出錯的內容。表意不明:也稱歧義,指的是一個句子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思。如:小心地滑。
  • 溝通|溝通障礙三:這樣的表達讓人摸不著頭腦,語言歧義的種類
    但是,我們在溝通過程中,還是要儘量避免歧義的產生,以免產生誤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溝通歧義,主要出現在表達環節。表達語言的不完整、模稜兩可,就會導致對方在理解過程中有可能不能領會到表達者的真實意思。我們來看看,歧義有哪些類型。一、多義字(詞)產生歧義同一個字或詞,有兩個以上的解釋,導致語義含糊不清。
  • 同音歧義是如何創造出獨特禁忌的
    「語言酷愛歧義。它們熱烈地追求著歧義。」但在中文語境下,人們對同音歧義似乎更為敏感。語言心理學家麥可·葉(Michael Yip;音)和伊愛玲(Eiling Yee;音)提到這樣一種印象:說中文的人更傾向于澄清潛在的歧義,哪怕根據上下文,其所指已經非常明顯。
  • 照片容易產生「歧義」的四種情況,你中了嗎?
    文字用錯了,容易產生歧義。照片拍錯了,同樣會產生歧義。今天的《編讀往來》,就以「歧義」為主題,看看這些給旅行君投來的照片,毛病都出在了哪吧。1環境的歧義@張哲:《老外在北京》索尼a6300老外穿著老北京棉襖,走在北京的路上,還挺有意思呢。
  • ETPU、ETPA、EVA、、弜、巭,百家爭鳴?
    ▲將「硬玩家」添加為我的小程序,加入硬核玩家陣營  今天在社區看到一個非常棒的帖子  裡面有詳細解釋和介紹各個品牌的發泡材料,以及原理,大家可以點擊下方文字查看:  其實就我來說,我是非常期待和支持國產衝科技,衝高端的,也非常期待球鞋品牌和球鞋科技的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