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繆中榮:幹細胞移植療法不具備治療效果

2021-01-21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腦血栓發生3小時內,治療方法得當30%患者能恢復;30歲以上就應該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血壓……在市人大代表、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科主任繆中榮看來,這些常識尚未有效普及。

今天(1月15日)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豐臺團審議中,繆中榮呼籲,應該加強國民健康素養,提升對腫瘤、心腦血管病、心臟病三項疾病的預防和急救知識水平,這樣會避免疾病的發生,做到有病治病、沒病防病,早發現早治療。

「很多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早期治療的,但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這種健康教育應該推廣。」繆中榮說,家庭醫生籤約之後,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加強疾病健康教育,包括預防、檢查、急救等。

為人大代表寫「篩查指南」:及時去專科醫院篩查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

今天中午,繆中榮在微信群裡為豐臺團人大代表發送了一份自己寫的腫瘤、心腦血管病「篩查指南」,告訴大家針對兩項疾病應該檢查哪些項目、多久檢查一次。這份指南引發了熱烈討論。

下午的會議上,繆中榮提出他的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應該加入增強國民健康素養的內容,讓老百姓懂得如何預防、檢查和急救疾病。

繆中榮舉例,腦血栓發生3小時內,去有條件的醫院做靜脈溶栓,30%患者可以避免殘疾或死亡,6小時內去有條件的醫院做取栓手術,60%左右患者可以避免殘疾,腦血栓最主要的後遺症就是殘疾。而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在家人腦血栓發病10個小時後找他諮詢,為時已晚,「如果他能在3小時之內送到醫院,可能就能治癒了。」

繆中榮在 「篩查指南」中寫道,在腫瘤篩查方面,至少2年做一次胃鏡腸鏡,每年做一次B超(可篩查甲狀腺、乳腺、肝膽胰脾腎、前列腺、子宮附件腫瘤),做一次胸部薄層CT掃描,並抽血檢查腫瘤免疫標記物。心腦血管疾病篩查方面,每年要做一次頸部血管B超,至少2年做一次頭部核磁共振血管檢查(MRA)和心臟超聲和冠脈血管造影(CTA)。另外,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酗酒等危險因素的,更應該檢查。

「去哪裡查?」現場有代表問。繆中榮說,一般體檢機構不會做針對性的檢查,建議這幾項可以到三甲醫院找專科醫生做專項檢查。

30歲以上應該了解和控制血壓,「洗血治療」是一場騙局

如今,隨時隨地做健康科普,已經是繆中榮的習慣。他每天在大量工作之餘為民眾做科普,在網絡平臺有上萬人關注。

而這只是個人行為。繆中榮認為,政府應該在全社會推廣健康科普工作,醫療機構應建立機制鼓勵每個醫生從事科普,不要讓醫生認為做科普是不務正業。「現在要求年輕醫生寫論文,而不是做科普,做醫學科普的人太少了。「繆中榮說。

繆中榮認為,科普其實很難,需要把專業的知識轉化成通俗語言,科技協會、衛生協會等組織的重要工作就是科普,但目前做醫學科普的很少,導致國民不太了解疾病預防。

例如,我國30歲以上的人很少知道自己血壓,而美國近些年心腦血管發病率在下降,主要是因為嚴格控制血壓。繆中榮說,高血壓是引發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們國民不重視查血壓,30歲以上就應該知道自己的血壓,主動採取措施控制。

同時,健康科普教育還能破除一些謠言和騙局。繆中榮說,近年來流行的通過幹細胞移植治療或者「洗血治療」等都不具備治療效果,反而對身體有害,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馬瑾倩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得上市審批,警惕幹細胞治療「黑市」
    研究人員利用其分化、增殖的特點,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修復或替換受損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幹細胞療法。學界將這顆21世紀初興起的新星視若瑰寶,使用其他醫療技術無法康復的患者也將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儘管某些技術還不成熟,強烈的用戶需求和巨大的利益攫取足夠讓一些尚不具備條件的機構利用幹細胞療法冒險。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被用於身體各種組織中的種子細胞,在再生修復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審批 警惕幹細胞騙局
    研究人員利用其分化、增殖的特點,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修復或替換受損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幹細胞療法。學界將這顆21世紀初興起的新星視若瑰寶,使用其他醫療技術無法康復的患者也將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
  • CAR-T細胞免疫療法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應用
    因此,探索新的免疫及基因治療技術,進一步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功率,降低併發症及復發率是今後研究的熱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是一種通過T細胞基因改造實現腫瘤靶向殺傷的免疫治療技術。然而,CAR-T療法仍有需要克服的難題,就目前所開展的臨床試驗來看,CAR-T細胞在體內的存續時間不如移植中完全嵌合的供者細胞持久,一旦失去CAR-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原發病就有可能捲土重來。綜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與CAR-T治療各自的優勢與缺點來看,將二者進行聯合或可揚長避短。
  • 幹細胞療法在美容領域、生物修復、器官移植、疾病治療的應用範圍!
    幹細胞——器官移植 幹細胞的用途非常廣泛,涉及到醫學的多個領域。科學家已經能夠在體外鑑別、分離、純化、擴增和培養人體胚胎幹細胞,並以這樣的幹細胞為「種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組織器官。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幹細胞因其可自我複製、多向分化、高度增殖等優勢而成為替代肝臟移植治療肝硬化有效方法。傳統方法幹預肝硬化不盡人意肝硬化屬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同時也是全球關注健康問題之一。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由於幹細胞具有較強增殖能力與多潛能、定向分化等功能,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幹細胞療法為幹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
  •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可治療疾病簡介
    患有1到3級高血壓並伴有經常性高血壓危象,患有(或無)各種併發症的患者在治療中心,可接受取自外胚層和中胚層的胚胎幹細胞治療。 治療前,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將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最佳的降壓療法,並結合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以達到最長久、最穩定的治療效果。專家重視患者治療後的症狀監控,並針對其症狀調節或減少降壓藥物的使用,讓患者恢復高質量的生活並延長壽命。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三種作用機制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幹細胞在再生醫學、建立疾病模型及藥物篩選等領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應用價值。由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在損傷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為帕金森病幹預帶來了曙光。
  • 臨床探究:揭秘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急性腎衰竭的可行性
    中藥、西藥治療幹預腎衰竭效果不理想急性腎衰竭主要是對症治療,可以採用中藥治療,也可以採用西藥治療,中藥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增強抵抗力以及排除毒素,而西藥主要是應用排除毒素的藥物,最主要的是採用血液透析,來使急性腎衰竭在短期內得到恢復,同時透析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其中最危險的併發症就是心臟衰竭,還可能會出現一些腎性骨病、腎性貧血、心血管併發症等。
  • 幹細胞療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除骨髓移植、臍血移植之外,其它來源的幹細胞產品正逐漸步入臨床應用階段,面向的疾病類型大幅度增加,未來將超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已上市幹細胞治療產品大多數已上市和正在開發中的幹細胞治療產品利用的均是間充質幹細胞(下文簡稱MSC)。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三種機制1.抑制肝星狀細胞激活:肝星狀細胞(HSC)是纖維化蛋白的主要來源,並且正在肝纖維化的進程中發揮 重要的角色。幹細胞和肝細胞生長因子通過TLR4 / MyD88 / NF-kB信號通路協同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活化並促進其凋亡。
  • 白血病患兒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今天順利出倉
    醫生就是用這份與真真HLA配型全相合的臍帶血聯合姐姐的外周血,為真真進行了移植治療。今天,經醫生診斷,姐姐的造血幹細胞已在真真體內健康生長,真真終於可以順利出倉。今年2月,一歲的真真突然臉色發白並伴隨發燒症狀。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考慮到安全性,曲濤選擇在家為孩子調養,但病情持續近一個月未見好轉。
  • 幹細胞療法在不同中樞系統疾病中的治療重點
    當前的療法僅產生中等水平的生理和功能神經元修復,這突顯了對新療法的關鍵需求。細胞移植替代受損的細胞和組織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經發現幾種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可在損傷後誘導再生和/或新生長,包括胚胎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骨髓源性基質細胞和神經祖細胞。
  • 幹細胞移植治療失明再添「新路」!
    一直以來,視網膜細胞移植被認為是諸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眼部疾病的潛在希望療法。但問題在於,從何處獲得可用於移植的細胞? 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嘗試用人RPE幹細胞衍生的RPE(hRPESC-RPE)來治療眼部疾病。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NHP)中的研究表明,該療法不僅穩定、安全,並且有望為視網膜異常患者帶來治癒疾病的新希望。
  • 長風破浪,一份關於「幹細胞療法發展歷程」的完美總結
    例如間充質幹細胞、組織幹細胞、臍血幹細胞以及多能幹細胞,這些細胞有用途各異的治療潛能,是再生醫學領域的寵兒。幹細胞療法是指利用幹細胞或幹細胞衍生的細胞,以特殊技術移植到體內,取代或修復病人受損的細胞、組織或器官。
  • 移植幹細胞再造溶酶體
    4個月前,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江華給他做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安安有希望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已經造成的神經系統損傷和身體症狀也有希望不再進行性加重。   據了解,給安安做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巖藻糖貯積病為世界第三例、中國第一例,並且是世界上首次採用臍血移植。
  • 2020年有望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事實上,這款幹細胞療法已經是上市幹細胞治療產品,此前名為Prochymal,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幹細胞治療產品,於2009年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移植抗宿主病和克羅恩病。2012年加拿大宣布批准Prochymal上市用於治療兒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隨後擴大適應症為成年人GVHD,並在紐西蘭、瑞士等國同時上市。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根據幹細胞的發育潛能分為三類: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專能幹細胞)。幹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胚胎幹細胞能夠生長成為身體幾乎任何部分的細胞,幹細胞療法因而有望為截肢或器官移植等治療另闢蹊徑。
  • 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增加300%!未來更多疾病期待幹細胞療法的到...
    今年2月,全球市場調研機構ARC(Analytical Research Cognizance)發布的報告顯示,以治療應用劃分,全球幹細胞治療主要被應用於肌肉骨骼疾病、創傷和損傷、角膜、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創傷的幹細胞療法預計將佔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