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使用0W-20低粘度機油,是因為日系機械加工精度比歐美系高

2021-01-07 愛娟說愛車

因為精密加工的程度高,所以推測可以使用較低粘度的油是合理的,這個推斷方法沒有問題,但是,由於使用較低粘度的油,精密加工程度較高,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論,這種推論方式無視了發動機的設計方向、運轉狀況、發動機經常運轉狀態下的油的溫度等,油的粘度和發動機的溫度是一樣的嗎?在不同的溫度下,高、低粘度的標準機油的實際粘度可能相等,油的粘度比實際的低。

沒有根據說德國系的精密加工的水平低,精密加工的水平之高不是工人的技術,而是用於加工的工具機等設備之高,如果設備更高級的話,精密加工的水平就高了,世界第一的數字控制的精密加工中心是由德國的DMg製作的,當然這裡有神話德國的意思,高精加工水平,使日企的高精加工水平達不到?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同樣是日本的森精機水平不好嗎?森精機雖然同為頂級,但德系工具機的聲譽遠不如德系工具機,因此德系工具機精良、精確度高,但是,價格很高,日系工具機很好,精度很好,但是,價格比較便宜,法拉利和一部分德國當地的汽車企業也想使用日系工具機,做工到底有多精?不是日本人、德國人說的,在國際上有相應的標準,所以精密加工的這個部分不存在幻想性的東西,相反,德國頂級歐洲國家的精密加工技術都是一樣的,能理解吧?當然,工業系統整體的強度不僅僅是精密加工機械,還需要手工、輕工業、精工、重工、數字科學技術的相互支持。

反駁德國發動機的穴位壁紋理,我不想寫這個部分,所謂的德國發動機汽缸的牆壁上有紋理,根據油箱的設計有保證潤滑的東西,因為精密加工的水平不夠,所以做這樣的紋理設計,日本車的汽缸壁表面是水平的,因為日本製造的精度高,即使不需要設計這個紋理也能保證潤滑,怎麼看都可以嗎?雖然理論上好像有道理,但是熟知機器加的朋友知道這個邏輯是完全錯誤的,日系發動機的汽缸壁也有紋理,絕對不光滑。

汽缸蓋的表面是需要精密磨削的過程,是各國汽車工業都採取的方式,這對精密加工的表面進行精密加工,通過鷹眼石的表面的話,留下網狀的汽缸線,實際上,德國車,日系餐車,美系等所有的車系,也都有這樣的餐車模式在引擎汽缸壁上,80年代,我們國產摩託車的引擎汽缸壁也有網狀,當然,日本車的汽缸壁也有花紋,因此,德國車的引擎汽缸壁上有網狀花紋,我推測德系車的精密加工沒有科學依據,日本車的汽缸壁有網眼線。

德國汽車也朝著低粘度化發動機油的發展方向發展,現在德國車的發動機油粘度很高,日系車的發動機油粘度降低了,現在德國車也在低粘度地玩,初期的德國車都是XW-40發動機油,原理也很簡單,德國車的普及渦輪增壓更快,發動機的平均水溫比日系車高,所以,根據機油的粘度來適應溫度,上升和下降的特性是,德國車只能使用更高粘度的發動機油,號碼不同的機油只能在運行溫度一致的條件下使用,規格的大小比粘度高,根據溫度,利用規格的大小的話,粘度高且低,無法證明發動機對油的粘附度有多大的依賴。

例如,同樣在100℃下,XW-40的機油運動粘度高於XW-30,但在X-℃的運動環境下,油的粘度和溫度可能在110℃下,在110攝氏度以下的油,不是引擎的精密度,而是引擎的運行溫度很高,發動機的油因為熱而變薄,這很厲害,只能使用粘度更大的油,近年來,德國系的新引擎也逐漸走向低溫化,在德國開始用更容易排出的碳循環,更好的耗油量表現,結果是在較低的溫度下流動性強,發動機的運行阻力小,誰使用車都沒關係,因此,低粘度的引擎油綜合性的表現更理想。

那句話可以使用零件的精密加工水平高,粘性低的引擎油嗎?沒錯,但是,使用較低粘度的油,反而會提高精密加工的水平,刷後的必然結果,五大車系哪個沒有霍寧這個工程?通過叉孔都有花紋,所以這種論斷也是錯誤的;德國系過去一直使用高粘度的發動機油,只是因為機器的常用勞動狀況下溫度高,如果溫度偏高就需要更粘的發動機油所以這是溫度方面的問題,與加工精度無關。

相關焦點

  • 日系車使用0w-20低粘度機油,是因為日系機械加工精度比歐美系高?
    #機構V計劃徵文賽#日系車多使用0-20的低粘度機油,有人認為是日系,車機械加工精度比歐米高,你怎麼看?日系車確實是比較熱衷使用低粘度機油,例如0-20。甚至還有粘度更低的機油。日系車之所以能夠使用低粘度的機油,這個與機械加工精度是密不可分的。
  • 日系車使用0W-20低粘度機油,是因為日系機械加工精度比歐美系高?
    在不同溫度下,高、低黏度標號機油的實際黏度可能相等,如果溫度差異過大,高黏度標號的機油甚至會比低黏度標號機油的實際黏度更低,所以引入了溫度差異這個變量,再通過使用低黏度機油反推精加工水平就是不合理、不嚴謹。
  • 日系車用低粘度20機油到底是因為發動機精密還是因為油溫普遍不高
    日系車用低粘度20機油到底是因為發動機精密還是因為油溫普遍不高日系之所以能夠使用20粘度的機油,並不是說日系的加工精度高,主要是因為低粘度機油的優點以及日系對發動機所作出的針對性優化設計,日系發動機注重環保和油耗表現,而德系發動機注重動力表現
  • 日系車適合用0W-20的機油嗎?
    日系車使用低粘度機油已經至少有10多年時間了。總體來說,並沒有表現出發動機磨損增大、壽命降低的情況,相反,日系發動機的穩定性表現、故障率以及使用壽命還是有目共睹的,總體上來說,並沒有因為長時間大範圍使用像0w-20這類低粘度機油而導致問題,實際上0W-20並不是日系車使用的最低粘度,本田常用的還有0W-8甚至0W-16紅桶機油。看起來真的很瘋狂!
  • 為什麼日系車普遍喜歡使用低粘度機油?優勢在哪?
    日系車普遍喜歡使用低粘度機油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或者,應該說低粘度機油最早開始普及也是在日系車範圍,而後開始逐漸延伸至韓系、美系、德系等車輛。目前市場上使用低粘度機油的車型越來越多,可以預見,低粘度機油將會是一種趨勢。那麼為何日系車早早就能鎖定使用低粘度機油呢?
  • 為何日系車推薦使用0W-20機油?一次給你講明白,保養不再糾結
    但去到4s店時,沒有0W-16的機油,只有0W-20的機油。如今的亞洲龍已經可以使用0W-16的機油,你還在害怕0W-20的機油傷車嗎?其實不止豐田亞洲龍、本田大部分車型,馬自達的大部分車型也都在使用0W-20的機油,而很多的國產車或德系車、法系車都還在使用5W-30的機油,甚至5W-40的機油,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日系車能用低粘度的機油,是發動機比德系車更精密嗎?
    日系車的耐用是廣為流傳的,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日系車都能使用低粘度的機油,到底是因為發動機精密還是因為油溫普遍不高,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從而降低摩擦的阻力,使發動機達到省油的目的,所以日系車使用低粘度的機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提高燃油經濟性,但是日系車的發動機精密和油溫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 0W-20機油是否可以夏天使用,20黏度機油、任何車都能使用麼?
    日系車更適合低粘度機油日系車為什麼能使用20粘度機油實際上20粘度(甚至更低粘度)千萬不要去亂用,為了盲目追求省油、而選擇20粘附機油是不理智的;實際上只有車輛手冊上允許使用20粘度的車子、才可以使用,其餘車輛使用20粘度機油皆存在風險,因為運行溫度不同!
  • 區分機油粘度還看0w20、30、40?那你真的已經OUT了!
    但自己保養所面臨的問題在於,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油,如果只知道自己的愛車適合加0w20或者0w30的機油那是遠遠不夠的,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確的選擇機油,別再聽那些老司機忽悠啦!在話題開展之前,先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用30或者40這單一數據來分辨機油的粘度,是不科學的或者說是片面的! 那麼怎麼知道機油的粘度?其實一張表就可以說明問題。
  • 機油的粘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對於很多有車一族來說,汽車的保養維修是必不可少的。但對於一些保養常識,你又能知道多少呢?就例如機油的選擇上,我們的汽車在保養的時候,選擇機油的標號對於我們汽車發動機來說還是算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發動機的參數不同和使用的環境路況不同對我們機油標號其實有影響的。
  • 夏天可以用0W-20的機油嗎?20粘度的機油,任何車都能使用嗎?
    0w-20的機油低溫流動性好,高溫時運動粘度低,抗剪切能力稍微差一點,夏天氣溫高,還能使用0W-20的機油嗎?只要汽車說明書中規定使用0W-20的機油,那就能使用。我們可以用W前的數字減去35,得到的數字就是這款機油的低溫啟動能力,比如0W,0-35=-35,就說明這款機油可以抵抗零下35度,5W,5-35=-30,說明這款機油能抵抗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啟動。低溫啟動能力越好的機油,價格會越貴,因為在基礎油中加入了更多的PAO或者是抗冷凝劑。夏天氣溫高,機油的流動性本身就很好,所以在夏天使用時就有點浪費了。
  • 為什麼德系車發動機的工作水溫比日系高?老司機給了答案,你同意嗎
    是的,你們看到的比如德系車,說系統壓力是1.4bar左右,日系車是0.9~1.1bar的都沒有問題,比大氣壓沒高多少?那說的是相對壓力啊。。。。。。4.這個問題是純設計問題,日系車的可靠性比德系車好在這裡簡直好笑,沒什麼好說的,略了……5.至於機油壓力的問題,也是錯的離譜……首先,水溫越高,機油粘度越低,如果真想保護運動件,那麼就不應該讓水溫太高。
  • 為什麼日系車能做到低油耗?真的是因為鐵皮薄重量輕?
    為什麼日系車能做到低油耗?真的是因為鐵皮薄重量輕? 2018-01-16 18:40 來源: 安徽網 談到日系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省油,但是大家對日系車省油的原因全部歸結到鐵皮薄重量輕.從數據上看同級別日系車和德系車的自重相差不大,那為什麼日系車能做到低油耗呢?
  • 如何看待日系車相繼發生大面積機油乳化問題?
    本人認為機油乳化是產品質量問題,日系企業應承擔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可靠、耐用、優質的產品,不辜負廣大車主的信任。印象中德系車都燒機油,尤其是奧迪,雖然官方給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釋,以證明機油消耗過大是正常現象。日系車技術相對保守,採用的是老式技術,但可靠性特別高,從不會出現油耗問題。
  • 提問:汽車發動機機油,5w-30與5w-40有什麼差別嗎?
    ,根據加入冷凝劑的配方不同實現了0w、5w、10w。也就是說機油的基礎粘度決定其最小的流動性,抗冷凝劑決定機油的低溫流動性,同樣是5w,40的基礎粘度高,30的基礎粘度低,40的流動性相對較差。但是,抗冷凝劑也不能無限制的使用,過多的使用也會影響高溫抗剪力,而且過多也沒有意義,40的機油不可能通過加入抗冷凝劑獲得30的粘度。W前面的數字越小,其低溫黏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
  • 發動機動力不佳,更換好點的機油會改善嗎?五點老司機經驗快收藏
    「發動機動力不佳,更換好點的機油會改善嗎?」最近有車友留言提及這個問題,換一個好一些或者說合適的機油,可以降低發動機的運轉阻力,恢復動力表現!一般來說合適的機油粘度可以恢復動力1%到4%左右,降低油耗1%到2%左右。
  • 換機油粘度怎麼選?5W-30和5W-40的機油有什麼區別?
    在國際上通常使用「SAE」來表示機油的粘度等級,以「5W-40」為例,其中W是英文「winter」的意思,代表低溫天氣可用;W前的數字「5」表示機油的低溫流動性,0的低溫流動性最好,數字越大低溫流動性越差;數字「40」代表機油黏稠度,數字越大黏稠度越大,也就是說如果在低溫狀態下40粘度機油流動性不如30粘度好。
  • 日系汽車相繼出現機油增多或機油乳化,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以兩田一產為代表的日系汽車,其主品牌與子品牌車輛在品質方面想來被認定為「穩」的代名詞,但是全球範圍內召回次數最多、涉及造假類目最多、車輛故障點最多的品牌均指向日系車。理論上不應該出現通過營銷方式創造的品牌價值會高於其真實價值,除非這一區域的C端市場掌握的汽車相關知識過於匱乏。
  • 機油乳化出現在這個位置最嚴重 日系車主做到這點可避免
    最近有個熱點,以往集中在日系車的機油乳化現象,現在蔓延到國產車、德系車、美系車等,特別是一些混動車型出現機油乳化現象等,很多車主或者買車人都開始感到驚慌,是不是一向省心、耐用的日系車出現大問題了?混動車是不是有技術缺陷?真的是這樣嗎?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老單來跟大家來聊一聊。
  • 車子說明書上寫著加5W30機油,卻加了5W40的機油,會有什麼影響?
    5W30和5W40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兩個機油粘度,這兩個不同粘度很有代表性,基本涵蓋了80%的車型保養使用,只是從技術規範上推薦應用車型和車齡不同。大家都知道,W表示winter(冬季),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高說明粘度越高,在高溫下的保護性能越好。所以,5W30通常被日韓美系車廠推薦使用,尤其比較適用於新車階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