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領域,通常市場營銷總是走在技術發展的前列。正如軟體定義網絡(SDN)市場正在成熟並在實際網絡中實施一樣,市場營銷已經轉向新的技術熱點,並且正在淡化SDN。
網絡領域目前比較流行的熱點詞彙包括基於意圖的網絡(IBN)、基於意圖的分析(IBA)和網絡自動化。IBN和IBA是由初創公司Apstra率先推出,但現在正在被網絡巨頭思科採用。這些技術不應該成為獨立的市場,而是SDN的進一步擴展,即所謂的SDN 2.0,只要你喜歡稱之為SDN 3.0或4.0也可以。
遙測是關鍵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SDN 2.0:監控、分析和自動化》中,研究公司Futuriom通過與數十家網絡運營商進行了交談,定義了這一新一代SDN。研究發現,SDN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將整合遙測、監控和分析以提高自動化水平。包括服務提供商和雲網絡管理在內的運營商正在構建可收集大量遙測數據以推動分析和自動化的網絡。其目標是從操作中擺脫手動網絡配置,從而降低網絡運行成本。
服務提供商將SDN 2.0視為自動化的關鍵驅動力。他們希望將實時監控和大數據分析引入到網絡中,為此,他們需要多種工具:SDN網絡架構、Overlay和Underlay的集成。實時監控技術和內置遙測。這些技術中有一部分可以從集成的SDN 2.0廠商處購買,如Big Switch、Pluribus、思科和Arista等。其他的技術則需要從新興的初創公司選擇,如Apstra的IBN和IBA,Anuta公司的編排軟體,CENX或InfoVista的服務保證或來自Netscout的網絡監控工具。
新興的分析層
業界最新的改變出現在更高級別的分析功能中,這將有助於推動IBN和自動化的發展。思科正在將分析技術引入到產品組合中,以與Apstra等初創公司進行競爭,Big Switch和Pluribus將分析引入到SDN網絡架構中,這一網絡架構可以在其推出的作業系統上運行,Arista則推出了分析平臺Cloud Vision。
隨著SDN 2.0的發展,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功能如何整合到一起。最終用戶是否會選擇從少數廠商哪裡採用完全集成的解決方案?或者他們會從不同廠商處拼湊出一個解決方案?
目前,SDN似乎正在展開廣泛的部署。服務提供商不願意建立自己的網絡,但他們越來越依賴初創公司,已經建立SDN網絡的廠商、開源技術和集成商的組合來更多地在雲模式中構建自己的網絡,從而降低了對單一廠商的依賴。但是服務提供商的基礎設施的複雜性之高,有很多傳統技術層,導致需要多年時間完成演進。
儘管如此,通信服務提供商表示,在推動網絡自動化和分析方面取得了進展。例如,AT&T最近表示到2020年將實現網絡的75%虛擬化。然而,很多大型服務提供商技術專家指出,這項工作的複雜性和規模正在逐漸向自動化演進。
雲運營商和大型企業也在嘗試很多新興的技術平臺,包括初創公司的平臺,他們正在從專有網絡平臺轉向更開放的網絡。由於市場上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的激增,使得諸如Arista、思科和Juniper等專有網絡作業系統能夠與來自其他廠商的網絡監控和分析軟體進行互操作。
邁向更開放的網絡
全功能SDN架構的出現為整合基於軟體的監控和分析帶來了新的機遇,這使得SDN能夠擴展到更大的網絡,特別是那些需要更開放和可擴展平臺的服務提供商/運營商。需要進一步的互操作性和配置工具來集成多廠商服務提供商環境,需要新的數據模型來標準化操作並簡化API的採用。
SDN市場上的炒作可能已經偃旗息鼓,但這只是因為該技術已經退出了炒作的曲線並進入了實施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