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全文字數:約2190字
閱讀時長:約7分鐘
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溫暖的心,有些人之所以冷漠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如此,而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
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關鍵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培養同理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同事的孩子霖霖已經上小學了。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明明看到同學被欺負還喊著他的名字尋求幫助。而孩子對此漠不關心,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沒有給那個受欺負的同學任何幫助就離開了。
這件事被老師知道後,老師問霖霖說:「同學被人欺負,處在危險之中,你為什麼不幫忙呢?」但是孩子說:「是別人打他的,又不是我,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於是老師向家長反映了情況,說這個孩子一點也不關心別人。結果,同事也只能無奈地說:「孩子的性格比較淡漠,我也很無奈,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變孩子。」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冷血,就會產生和同事一樣的苦惱,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的處於這個狀態,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性格,否則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沒有同理心的孩子最終不會被別人善待。
01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一般指的是心理換位和移情。也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去了解、把握和理解別人的情緒和處境。主要體現在換位思考、傾聽能力、控制情緒和表達尊重等與情商有關的方面。
這個概念起源於德國。一般來說,它在個體的情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說:「事實上,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起,聽到另一個嬰兒哭泣,就會感到很不舒服。」
這好像就是同理心的最早徵兆。根據研究發現,嬰兒在幾個月到一歲的階段對別人的痛苦的反應就像它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02那麼「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何分別嗎?
事實上,雖然同理心和同情都是情緒反應,但它們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
同情是指對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關心和理解的情緒反應。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安慰的方法也會站在自己的角度。
而同理心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接受對方的情緒,並通過自己的感受表達對方的情緒。
03孩子沒有同理心有哪些危害?
A、變得沒教養
由於缺乏同理心,孩子們往往不擔心自己的行為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例如,如果他們在公共場合吵鬧時,並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會打擾別人。
當別人制止他們的行動並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批判教育時,孩子也只會感到不解,因為他們不從別人的角度考慮。缺乏同理心很容易讓孩子表現得缺乏家教,做出沒有教養的行為。
B、 人際關係差
由於孩子不具備同理心,所以當他們傷害別人的時候,也不能感知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即不具備負罪感。這樣,他們很難與同齡人進行友好溝通,更別提建立友誼了。
例如,曾經欺負同齡人的學生常常會懷念校園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時光,但對於他們的同齡人來說,這是他們最不想保留在腦海中的一段回憶。
C、 自私自利
孩子們缺乏同理心,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這種孩子常常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目的,不顧他人的感受完成目標。他們很難分享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即使是對父母也十分吝嗇。
不具備同理心的孩子將做出許多缺乏教養的行為,他們沒有和人友好相處的能力,能交到的朋友少之又少。
不僅如此,他們的性格缺陷也十分明顯,只為自己著想,不顧他人感受,最終只會陷入孤僻黑暗的深淵。
04父母該如何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學會傾聽
很多家長經常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孩子,以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家長只有學會平等地交流,孩子們才能感受到愛與尊重。
一個孩子做作業遇到難題,於是,他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解題一直解不出來?」媽媽對他說:「你給我說明一下你的解題思路,讓我看看你是在哪個步驟上出了問題」。
於是孩子就向母親說了一遍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母親耐心地聽著,幫她發現了錯誤。最後,成功地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總是習慣性地忽略孩子們的內心想法,並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沒有益處。
▲▲ 不要使用暴力
有時,孩子會觀察到大人對他不禮貌行為的反應,他們會在多次的觀察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自己行為的底線。因此,當一個孩子對一件小事不滿意時,他就會向大人們大喊大叫。
這時,家長要及時地制止孩子,先讓他冷靜下來。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平靜地糾正他,告訴他對別人粗魯的行為是錯誤的。
如果大人以責罵甚至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不但不能有效制止,反而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
▲▲▲以身作則
孩子不具備同理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從不向孩子展示他們真實的情感。畢竟孩子還小,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準確判斷別人的情緒,所以家長不必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
父母們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正面臨著困境。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仍然肆意要求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那麼父母可以展現自己憤怒的一面,從而教育孩子,培養他們。
05總結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建立同理心,以便孩子們在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和人際溝通中順利發展,就應該抓緊時機,學會傾聽孩子說的話。
不以暴制暴,以身作則展現同理心,讓孩子們從中學習,不知不覺中對他人形成自己的態度和情緒。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