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也可以讀史丹佛!」菁英校長的同理心教育

2020-12-02 賀濤在家鄉

「零元也可以讀史丹佛!」菁英校長的同理心教育

90年代初期,我還沒擔任重要的管理職務時,曾輔導過一位非常優秀的史丹佛大一新生。這位女學生來自移工家庭,家裡務農。她就讀高中時,每3到6個月就得舉家遷居,冬天搬到南加州,翌年秋天則北上,轉往華盛頓採收蘋果。儘管生活面臨許多挑戰,她的學業成績依然優異,考上史丹佛大學那年,史丹佛的錄取率不到20%。她的決心與毅力讓我敬佩不已。

她的父母顯然負擔不起她的大學學費,幸好她申請到全額獎學金以及免費膳宿,最後取得工程學位,順利畢業。我一直忘不了她的故事。我認為,在篩選學生時,學校要考慮的不只是成績和考試分數,申請者的人生歷程也很重要。如同前文提到的女學生,她既然已錄取史丹佛大學,學費和家境都不該阻礙她的求學之路。

因此,我和教務長都樂於提供學生助學金。我們在史丹佛服務的16年中,已設法增加大學部學生的助學金,金額達8億美元,幾乎是2000年的5倍。我們會這麼做,關鍵在於同理心。

很多領導人認為,決策時應該把同理心排除在外,不只學術界的人士這麼想,商業界的更是。對他們來說,重大決策應該根據經驗事實、數據和冷靜的判斷來定定。但我花了一輩子所了解到的恰好相反。經驗告訴我,做決策和設定目標時,同理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們必須透過同理心,檢視行動是否適當,除了數據,我們還必須深入了解每一個人的情況,做出來的決定才能有益於所有人。

以同理心來領導,不只適用於學術界,對任何領域都很重要。不管你領導的是什麼樣的公司,不管是對員工、顧客、當地社區居民或受災戶,都將發現無數的機會,可以用同理心採取行動。

讓菁英名校不再高不可攀

幾乎每一家慈善組織或執行慈善舉措的機構,都會面臨「使命偏離」的問題。一開始,組織的行動綱領明確,知道要給誰、提供什麼協助。但是這些原則會漸漸瓦解,最後變成誰的故事最讓人同情,組織就會捐錢。

多年來,史丹佛大學篩選入學申請者時,不會考慮對方的經濟條件。也就是說,學生提出申請後,我們考慮的只是他們個人的成就,而非家庭財力。一旦學生錄取,我們會依據他們的家庭收入和資源,設法提供所需的經濟援助。

儘管我們有慷慨的助學金計畫,還是沒能吸引清寒學生,他們往往是家中第一個能上四年制大學的孩子。入學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和這些學生談過之後,很快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私立大學學費往往高得令人卻步,加上他們就讀的學校沒有適當的升學輔導。清寒學生通常不知道很多一流大學願意提供助學金,因此往往認為像史丹佛這樣的名校高不可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教務長與入學服務處合作,提出一項計畫,讓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獲得學費全部豁免,有的連食宿費也可全免。我們希望傳達出強大的訊息,打破清寒學生和史丹佛之間的藩籬,最有效的就是告訴大家:「零元也可以就讀史丹佛。」

好的設計,可以讓規則兼顧同理與公平

於是我們宣布這則消息,公告家庭年收入少於10萬美元的學生可免學費,若低於6萬美元,甚至可免繳食宿費。有一些人(主要是校友),對此抱持懷疑的態度批評:「我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豈不是提供白吃的午餐?接受教育本來就應該付費。」其實,學生不是平白接受豁免。能豁免學費的學生,每學年、每周都得在校服務10小時,暑假則是每周20個小時。我們釋出這些細節後,疑慮便冰解凍釋,大家改口說道:「這樣很合理。」

為求公平,這項新計畫還有一項條款是,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學生,獲得的助學金將有所調整。我們的考量有兩點。首先,基於聯邦政府的計算公式,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學生,每年必須繳交2萬美元或者更多的學費,家長擔心這筆債務最終會落在孩子頭上。其次則是公平的問題,如果家庭年收入為9萬9千美元就可免除學費,我們如何要求年收入10萬1千美元的家庭每年支付1萬或2萬美元的學費?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我們不得不調整助學金實施辦法,如果家庭年收入介於10萬到16萬美元,而且家中只有一名孩子上大學,便可獲得相當多的助學金。

人工智慧做不到的事

我想,我們的同理心即將受到嚴重挑戰。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興起將顛覆就業市場。機器人和自駕車將取代勞工和司機;電腦程式可用於醫學診斷、開立醫囑,將取代放射科或其他科別的醫師;人工智慧系統可使法律及辦公室工作自動化,取代法律助理和行政助理。

因為同理心,我們不得不正視這些衝擊。我們也許會看到愈來愈多的人面臨長期失業或低度就業。我們現在必須設身處地為這些人著想,因為他們可能是我們的鄰居或同事。我們得了解,科技徹底創新導致就業市場變動,可能造成短期失業,但這並不代表受影響的人沒有工作能力。我們必須腦力激蕩,找出以前根本不存在的職業,或是不管電腦再怎麼聰明,依然無法取代的那些工作。我們需要更多老師,而且由於社會邁向高齡化,也需要更多人去照顧老年人,換言之,這些工作蘊含人性因素,無法簡化為電腦演算法。

身為領導人和教育者,我們得立即為這點做準備。教育必須包括同理心的教導,人性因素、情感連結和關愛,這些都是人類能做到,但機器人和應用程式做不到的。

相關焦點

  • 情商的關鍵是同理心,那同理心的本質是什麼?
    這麼去一對比的話,我們似乎可以把他們的區別歸結為以自我為中心為主,還是能夠同時照顧到別人心中的感受。不過當然這樣去歸納有點模糊,我們更喜歡用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在情商修煉中放在了第一位,同時在博弈論,親密關係相處秘訣等等方面,都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 職場教育達人進化論-同理心在職業升遷中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職場教育達人進化論-同理心】每個人都要經歷從職場小白到職場精英的蛻變過程!人在職場,想要不斷進化,這1個特質值得你去刻意練習:同理心同理心在每個人的職業升遷中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是麼?!當你有了前這個特質後,你能大大增加在職場中打贏大仗、小仗的概率,但並不意味著你必然能取得關鍵結果,贏得關鍵勝利。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勝利還需要靠一丟丟運氣。
  • 掠食同理心數值賞罰行為一覽
    導 讀 掠食同理心數值賞罰行為一覽,玩家在進行選擇過後同樣可以在遊戲中的同理心系統中看到自己的同理心數值。
  • 一個超變態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結果發現原來人性本惡!
    ▲點擊關注,Just love me right► 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菲利普(Philip Zimbardo),1971年策畫了一個惡名昭彰的「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結果讓很多人感到震撼不已,你看完也會背脊發涼…► 菲利普招開自願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徵選,一共來了近百人,最後篩選出24名心理最「健康」的大學生。他將這群人分成2邊,一邊飾演獄警,另一邊則飾演囚犯。
  • 是「同理心」高的表現
    有關"同理心" "同理心"的定義 百度百科對於"同理心"的解釋是:"同理心"也可以理解為:"設身處地去理解 青春期:此時孩子的這種共情能力可以對他本身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帶來人道主義的色彩。 由此可以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具有"同理心的",並且"同理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的凸顯出來並且所起到的作用逐漸的變得重要。
  • 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多麼基本的處事心態?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會缺乏同理心。這是為什麼?學校、書本並不會教孩子同理心。所以這需要我們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讓孩子為他人著想。#同理心#這只是一場比賽,沒什麼大不了的,盡力而為就可以了。」教練話一出,讓隊員們閉了嘴,過了好一會才有人說話。這就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關鍵時刻。
  • 鏡像神經元 | 我們與生俱來的「同理心」
    其實人們天生就具備「同理心」。首席神經學家馬可·亞科博尼(Marco Iacoboni)發現,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腦細胞可以「反射」我們從他人那裡感知到的東西。這一發現可謂是關於同理心的生物學基礎,也是理解「社會大腦」的關鍵。
  • 富比世公布最佳大學排名 史丹佛第一
    富比世雜誌(Forbes)今天公布2016年全美前25名的最佳大學排行榜,發現當談到菁英高等教育時,雖然小但很顯著的傾向美國西岸。全美十大最佳大學前三名之外,第四至第十名依次為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波莫那學院(Pomona College)、布朗大學、衛斯理陽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和史瓦斯摩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富比世表示,「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許多人湧向美國西岸的大學。」
  • 浙大校友滕錦光將於今年7月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董會今天宣布委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滕錦光講席教授為下任校長,任期由二零一九年七月一日起生效。滕教授於一九九四年加入理大,與理大淵源深厚。滕教授多年來獲得許多獎項,其中包括二零一三年度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二零零四年獲頒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二零一五年獲頒理大「校長特設卓越表現 / 成就獎」(研究及學術活動)。滕教授對是次任命感到十分榮幸,並明白校長一職任重道遠,同時亦肩負眾人的厚望。
  • 傳聞要被「降級」的這所211高校,讓這位網紅教授「救活了」
    「網紅校長」,這一頭銜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網友們給鄭強的一個稱呼。至於原有,就是鄭強來到貴州大學後,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在他來到貴州大學之前,一年的經費只有1個億,而在鄭強任職4年後,他給貴州大學留下了50多億的建設資金。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冷血,就會產生和同事一樣的苦惱,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的處於這個狀態,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性格,否則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沒有同理心的孩子最終不會被別人善待。01什麼是「同理心」?
  •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
    通常哈欠都被跟「困」「無聊」掛上鉤,其實不是這樣的。打哈欠是人的一種本能。孕中期當你還是個胎兒時你就已經會打哈欠了。儘管其原理還未知,但目前認為這跟大腦的發育有關。早在公元四世紀,希波克拉底首先將打哈欠描述為一種排出「濁氣」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大腦的氧氣流動,被視為是發燒的「報警器」。
  • 朱清時南科大這5年:「慘勝」
    他曾經提出,將南科大建成一所「自主招生、自授學位、去行政化」的大學,他的5年任期最後證明了,這些不過歸於空幻的夢想。有點宿命的是,朱清時的名字出自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遊原》,「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說的不是安閒,是鬱郁不甘。現在,這位中國最具聲望的大學校長和教育改革者即將卸任,其功過將被載入歷史。我們願為這段歷史寫下初稿,並期待他的精神同道與後來人。
  • 什麼才是真正的同理心?看完你就明白了
    她被上司的話一激,決定採取行動,而她的做法將成為20世紀最激進的同理心實驗之一。她將親身體會成為85歲老太婆是什麼樣子。「我不想只是裝成85歲的人的樣子,」穆爾對我說,「我想要真正投入其中,發揮同理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於是,在專業化妝師 的協助下,她徹底變了一個人。
  • 陳根:複製人類同理心,機器人怎麼理解機器人?
    文/陳根同理心是人類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是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也是指人們將心比心,心理換位的能力。顯然,這種能力除了幫助我們認識他人和理解他人外,也給我們提供了預測他人行為的可能,這意味著,人們能夠更好地合作。
  • 面試加分思維二:與考官有同理心
    在面試的作答中,有一種方式能夠更容易獲得考官的青睞,從而讓考官能主動給出一個較高的分數,就是和考官建立同理心,與考官產生共鳴。一方面是要在形式上與考官多互動交流,另一方面是要在內容上符合考官的預期。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後要積極地與考官進行互動交流,要給考官留下一個積極向上的形象,而不能讓考官覺得是非常機械的一個人。
  • 《100天後會死的鱷魚》炒作消費日本社畜的同理心,網友:良心不會痛...
    ▎被扒炒作營銷當鱷魚君死亡的那一天到來,網友們都在心痛悼念的同時,一切都開始變了樣,隨即而來的書籍化、電影化以及推出大量周邊商品和「追悼商店後面不買帳的網友一層一層的扒出內幕,可以說是狠狠的打了作者的臉。
  • 同理心和成長性思維重構微軟
    納德拉帶領微軟公司擁抱同理心、培養無所不學的求知慾和建立成長型思維,不斷試錯迭代、尋求成功轉型方略,實現微軟自我轉型與文化重塑,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不斷變革戰略和核心產品,由一家傳統軟體公司進化成平臺型企業,以雲+AI搭建生態實現轉型重生,成為全球商業史上經典戰例。微軟公布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 大連化物所赴華東師範大學參加菁英班開學典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導師代表及華東師範大學菁英班的師生參加了本次典禮。典禮由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主持。  楊學明代表大連化物所致辭。他表示,菁英班擁有獨特的教育資源,希望在今後的教學科研方面,雙方能進一步合作,為共同培養一流的人才做出貢獻,也歡迎將來菁英班的優秀畢業生加入大連化物所。
  • 同理心測試,通情量表 EMP,共情能力測試
    2021-01-03 12:45:53 來源: 科技料 舉報   通情量表EMP,又稱為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