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赴美購電影設備遇沉船 抱木板海上漂流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這句宣傳語曾在華人圈街知巷聞。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了邵氏兄弟(SB)、無線(TVB)兩個影視王國。邵氏電影王國曾主宰亞洲電影市場數十年,見證了香港電影從上世紀50年代的起飛到80年代中期的繁華。這個電影王國雖已成為歷史,但留下的邵氏電影歷久彌新。

  京華時報記者呂莉紅京華時報製圖何將

  下南洋

  追隨大哥闖影界

  邵逸夫涉足影視娛樂業,該從他的家族說起。邵逸夫的父親邵玉軒在舊上海經營漂染等多種生意。他育有8名子女,其中四個兒子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後來皆投身娛樂業。邵逸夫排行老六,因此人們尊稱「六叔」。

  1925年,大哥邵醉翁在上海創辦了中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片公司,這也是「邵氏兄弟」最早的前身。1926年,剛剛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受大哥派遣,前往新加坡協助三哥邵山客開展發行工作。當年,邵氏兄弟帶著一架破舊的無聲放映機和天一出品的影片,在舉目無親的南洋鄉村巡迴放映,並開設電影院。他在南洋一呆就是30年,使「邵氏」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發行商。

  推有聲片險喪命

  邵逸夫勤奮又肯鑽硏,很快就對電影製片的各個環節了如指掌,自編自導都不在話下。1932年,當時的邵逸夫意識到,儘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已建立起影業基礎,但與歐美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無聲電影定將被淘汰,於是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為此,他赴美購買了有聲設備,並自創劇本拍攝有聲片《白金龍》,由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邵逸夫自己擔任製片和導演。

  《白金龍》放映時曾轟動一時,據說有一次放映時,觀眾硬是想把留聲機砸開,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裡面。為了這部開創性的影片,邵逸夫曾死裡逃生,他在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的途中,遭遇輪船觸礁沉沒,抱著一小塊木舢板在大海上飄泊了一夜才獲救。

  掌邵氏

  知命年回港對抗電懋

  195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歷經搬遷和改名,成為香港的邵氏父子公司,由邵逸夫二哥邵邨人與兒子經營,但被當時的電影業龍頭電懋公司打擊得無還手之力。在兄弟們的委託下,時年50歲的邵逸夫於1957年從南洋赴港,開始獨當一面,1958年他成立邵氏兄弟(香港)電影公司。

  邵逸夫全面接掌後,面臨著與電懋的正式交鋒。邵逸夫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包括新建有「東方好萊塢」之譽的邵氏影城。另外,在邵逸夫的帶領下,青年導演李翰祥用黃梅調的形式拍了歷史片《貂蟬》《江山美人》等,連創票房紀錄。1963年,電懋掌門人乘坐飛機時發生意外。從此,「邵氏」開始了在香港影壇一統天下的稱霸地位,叱吒數十年。

  開啟新派武俠片潮流

  邵逸夫經營的邵氏兄弟推出了超過千部的電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750多部。其中,功夫片絕對是邵氏的拳頭產品,張徹、胡金銓執導的《虎俠殲仇》《大醉俠》《獨臂刀》等片開啟了新派武俠潮流,後來劉家良、楚原等人的功夫片不乏經典之作。

  邵氏在成功開發了功夫片這一類型電影後,還不遺餘力地推廣到海外,培養了眾多歐美影迷。如今,很多國外大腕談到對他們影響深刻的華語片,總能用蹩腳的中文說起「邵氏」二字。

  重視大牌力推類型片

  邵逸夫對香港電影的貢獻還有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採用類型電影製片策略等。他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演員王羽、狄龍、姜大衛、林黛、凌波、狄娜,導演李翰祥、鄒玉懷、張徹、劉家良等。

  類型片雖非邵逸夫首推,但他的重視讓類型片得以成熟。邵逸夫認為,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夠賣座,必須懂得迎合觀眾口味,遵循市場規律。因此,邵氏十分注重類型片的發展,除了黃梅調、武俠片,還有時裝動作片、鬼片、風月片、清宮片、賀歲片,把每一種類型電影都拍到了極致,並一直向好萊塢學習,用高投資和大明星來吸引觀眾。眾多大片的面世,讓「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宣傳語深入人心。

  80年代退出電影世界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1985年,邵氏公司在電視業和新電影對手的夾擊下急流勇退,大幅度地減產、裁員、出租院線等之後,基本停產,院線則出租予潘迪生的德寶電影公司,1987年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

  2007年4月16日,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邵逸夫頒發了「世紀成就大獎」,以表彰他對香港電影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當時全場掌聲雷動。這個獎項對這位百歲老人來說當之無愧,他不僅主宰了一個影壇時代,也建立起一個昔日的電影王國。

  友人憶

  王晶

  他是幽默純真的電影人

  導演王晶昨天在京出席監製的新片《惡戰》首映禮,他登臺後首先默哀15秒哀悼「最尊敬的老闆」邵逸夫。王晶說:「我最初當導演就是在邵氏,邵逸夫是我最尊敬的老闆。我最初的10部片子就是在邵氏拍的,拍第一部片子時才25歲,我可以說是邵氏最後一代中發展較好的導演。」

  王晶評價邵先生特別幽默,是位純真的電影人,「我曾跟著他參加亞洲影展。因為他在新加坡待了30年,很喜歡用英文,他講笑話都是用英文。」

  由王晶編劇的電視劇《影城大亨》改編自邵逸夫的傳奇人生,問及今後是否會推出有關邵逸夫傳奇人生的作品,王晶坦言暫時無此打算,「我相信他的傳奇人生肯定會有很多人拍成作品。」王晶稱,新片《惡戰》就是改編自邵氏時期的張徹電影《馬永貞》。

  成龍

  和他的故事一晚講不完

  成龍在進入嘉禾前,曾拍過《金瓶雙豔》等邵氏影片。昨天提及邵老闆的去世,成龍一臉嚴肅,他說兩人相識50多年,「和他的故事講一晚上都講不完。記得我21歲時,他用勞斯萊斯6號來接機,我說『哇』,他說『以後你也買得起』」。

  成龍透露,最近20年逢年過節都會問候邵老闆,「他90多歲時還在家看電影和電視。他是香港電影的創始人,把電影和電視發展得很蓬勃,今天拿手指數多少人是他栽培出來的,幕前幕後有很多,他是真正的電影人,再也沒有那樣的人了」。

相關焦點

  • 漳州一船員抓住木板,海上漂流10小時……
    突發意外事發東山外海海域一艘漁船凌晨遇險沉沒5名船員失聯萬幸的是 其中一名船員抓住了一塊木板在海上漂流十小時後被順利救起9月23日凌晨,漁船「閩東漁64952」在東山外海作業時失聯,機組在12時9分抵達現場,發現大片油汙帶以及散落在海面上的木板、椅子等物品,沒有發現失聯漁船,機組根據現場情況判斷,漁船可能已經沉沒,隨後機組擴大搜索半徑,12時42分,機組在海面上發現1名落水者正趴在木板上,情況危急 。 隨即,救助直升機懸停,救生員下到水中救起落水人員,經過救生員核實該落水人員正是失聯漁船「閩東漁64952」的船員。
  • 潘濂:海上孤獨漂流133天,釣魚捉鳥艱難求生,兩次錯失被救機會
    相信很多人都對《魯賓遜漂流記》中主人公流落孤島、絕境求生的經歷印象深刻,他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感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上個世紀曾經有一個中國人,在現實中上演了《魯賓遜漂流記》中的戲碼,他獨自在海上漂流了133天,最終憑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求生技巧撐到了獲救的那一刻。
  • 海上漂流世界紀錄,艱難求生133天!這個中國人成為了美國的英雄
    縱觀人類歷史上這麼多次海難沉船事故,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死傷慘重,能夠從茫茫大海中逃回大陸的人其實很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海上頑強求生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是個中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潘濂,他創下了海上漂流世界紀錄,孤身一人在大海上艱難求生133天!
  • 他在海上漂流133天,渴到喝鯊魚血,救援隊看他是中國人轉頭就走
    它的名字叫做威爾遜(Wilson),出自2000年上映的經典電影《荒島餘生》。 而在現實中,也有一個不幸的中國人也在海洋上開始漂泊,只是他更慘,他始終沒有遇到任何足以歇腳的小島,而是一直在海上漂泊,他被稱為「中國的魯濱遜」,但他的故事比魯濱遜或者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要慘。
  • 電影《驚濤颶浪》重現1983年太平洋海難
    由三巴塔薩·科馬庫執導,謝琳·伍德蕾與山姆·克拉弗林聯手出演的災難電影《驚濤颶浪》正於北美熱映。《驚濤颶浪》講述了一對熱愛航海的戀人,在太平洋海域遭遇四級颶風「雷蒙德」,並艱難自救的故事。影片中呈現的颶風是太平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強颶風之一,電影刻畫出了真實的災難畫面,在超過每小時140英裡的風速下,海面掀起高達40英尺的海浪,主人公乘坐的帆艇在海上毫無方向的漂流,隨時都有被海浪吞沒的風險。颶風過後,在帆艇內部一片狼藉、航海設施被毀的情況下,受傷的主人公開啟了漫長的海上漂流。為還原最真實海難現場,幕後團隊頗費心力。
  • 77年前,一個中國人在海上漂流133天,他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當時,潘濂被商船下沉的巨大吸力帶向了海底,不過他幸運地抓住了木板,逃過了一劫。雖然暫時脫離了險境,潘濂接下來面對的,卻是更大的絕境。面對茫茫的大海,潘濂不知道接下來該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只能漫無目的地順著海水漂流。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不久後,潘濂驚喜地發現了一艘從商船上掉落的救生筏,而且還是完好無損的。如同發現救命稻草一般,潘濂迅速向著救生筏遊了過去。
  • 特別策劃|大亨小事:邵逸夫的20段軼聞掌故
    但邵逸夫與自己的幾個兄弟們,卻沒有一個繼承父親的事業,而是紛紛入了電影這一行。父親去世後,邵家逐漸家道中落,於是在中學畢業後,邵逸夫就跟著三個哥哥在上海開電影公司賺錢。1931年3月某一天,24歲的邵逸夫自告奮勇,忍受一路的暈船痛去美國買有聲電影器材,不料路上輪船觸礁沉沒,邵逸夫因為死死抱著一個木艦板不鬆手,在海上漂了一天終於碰到救援船隻。
  • 他掉進大西洋,海上漂流133天,過往船隻見他是中國人:不救!
    一提到海上漂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冒險《魯濱孫漂流記》,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遜遭逢海難,流亡孤島,為了求活,與天鬥,與地鬥,與蠻人鬥,一次次戰勝絕境,一次次死地求生。掉進了大西洋,還險些被沉船旋渦捲入海底,潘濂使盡了一身力氣才游離漩渦。憑著一塊海面上的破貨板,浮在海面上無望地漂流。  茫茫海上,看不到海岸線,沒有搜救艇,潘濂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然而生機悄然而至,漂流了幾個小時的潘濂陡然發現了在他附近漂浮著一隻稍有破損的救生筏,難以想像它也能在爆炸中保存得這樣完好。
  • 中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論中國人的生存能力
    1719年4月25日,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了。眾所周知,其實這本小說也是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真實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我們中國人其實也是有這樣荒島求生,自然生存挑戰的人的,他原本就是出生在海南的潘濂。
  • 「東方諾貝爾獎」——邵逸夫獎是怎樣誕生的
    在諾獎的光輝下,有同樣性質的獎項卻鮮為人知,他,就是被人稱為東方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提起邵逸夫,可能人們會比較陌生,但提及大陸鱗次櫛比的「逸夫樓」,卻是盡人皆知。而這些樓的捐贈者,正是邵逸夫先生。邵逸夫被分派的業務是庶務、接片,有時兼攝影。邵逸夫的天分被展現出來。不久,掌握了編劇、導演、攝影等各個藝術行當,創作了很多短片,還擔任了「天一」的攝影師,1926年「天一」出品、胡蝶主演的愛情大片《珍珠塔》以及商業片《孫悟空大戰金錢豹》的攝影師中,邵逸夫位列其名。
  • 在海上漂流15年的2萬多隻小黃鴨,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海洋知識?
    當時,並沒有人在意,直到這種塑料玩具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岸上時,這些在海上失蹤的小黃鴨引起了國際關注。 1995年,1.9萬隻鴨子完成了1萬多公裡的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到達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夏威夷等海域;近萬隻鴨子脫離了洋極環流,開始向北漂流進入極地,由於太冷,鴨子被冷凍在浮冰中,隨著浮冰南下,達到加拿大。浮冰融化後,它們繼續漂流,在2007年進入英國海岸。
  • 800年前沉船謎團終解開!美媒:陶器上的漢字幫大忙
    800年前沉船謎團終解開!美媒:陶器上的漢字幫了大忙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 美媒稱,一件有著800年歷史的陶瓷幫助考古學家將關於一艘在印度尼西亞沿海沉沒的中世紀船隻的有趣新細節串了起來。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5月16日報導,這艘在爪哇海沉沒的木船早已解體,但其貨物提供了關於這艘船的重要線索。
  • 他在海上漂流長達438天,奇蹟生還,卻被質疑是吃了同伴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個遭遇了海上風暴的遇難者,他的漂泊經歷可以被稱之為一個奇蹟,或者說他能夠在長達四百多天的海上漂流中活下來就是個奇蹟。正文這位漂流者的名字叫做何塞·阿爾瓦倫加。阿爾瓦倫加出生的國家叫做薩爾瓦多,作為一個漁民的他還同時擁有著的一家麵粉作坊和商店,可以說一生衣食無憂。2002年的阿爾瓦倫加離開了自己的故土,來到了墨西哥繼續他的漁民生活。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那時我認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與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對危難時的勇氣。後來少年pi向調查人員講述故事的另一個版本的時候,我有了一種錯愕感,開始思考到底哪個故事才是真的,以至於我才漸漸明白,這部電影講述的其實遠不止這些。
  • 中國版的「魯濱遜」,我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
    曾為了賺錢還去海上當過學徒。因為二戰的原因,英國向大陸招海員,他便籤約英國「貝洛蒙」號商船,往返於大西洋運送物資。在1942年11月下旬的某一天,「貝洛蒙」在運輸的途中被德國的潛艇發現。船在被魚雷第一顆炮彈打中之後,潘濂果斷穿上救生衣並跳入海中。就在這時,船被再次打中,並快速下沉。他也被船下沉所帶來的恐怖吸力拉入水下。所幸他抓住了一塊木板,並藉此浮出了海面。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58歲時候的作品,過了50歲的李安,創作力並沒有以前那樣旺盛。早年間兩年就能導一部作品,而上了年紀後,要看李安的一部作品,通常要等上四年。「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關係,也電影行業同樣適用,事實證明,這部作品即便讓觀眾再多等上四年也是值得的。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引發「少年Pi的奇幻猜想」
    究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藏了什麼秘密?  1、老虎  在片中一直與派相伴的老虎的解讀,最讓大家爭論不休。主要有三種主流說法:  一是派的獸性與惡。  沉船時,派幾次努力想潛回船艙救父母都無功而返,可見在船身最底層的動物,在當時是不可能跑出來的。
  • 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抵達曹妃甸海域 探寶古沉船
    灤南漁民發現古代沉船2012年5月,灤南縣漁民反映灤南縣東坑坨發現一條古代沉船,隨後我省文物部門對這個線索進行了走訪調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況,並在線索提供人家中見到兩件據稱是沉船附近出水的瓷器。2012年10月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沉船線索進行補充調查,並印證了線索的真實性。
  • 男子自稱海上漂流一年倖存 靠海魚肉海龜血生存
    男子自稱海上漂流一年倖存 靠海魚肉海龜血生存   阿爾瓦倫加聲稱在海上漂流了13個月,以海魚充飢、海龜血和自己的尿解渴,堅持生存了下來。這段海上漂流的時間之長几乎可以被載入史冊,但其真實性也受到一些人士的質疑。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與獸性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享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表裡兩個故事,表世界講的是派和老虎同坐一條船,裡世界卻講述了一個人吃人的海難,兩個故事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真相。獲救之後,調查員去調查沉船原因,起初他們不滿意派講述的故事,覺得沒有人能同一隻老虎坐一條船。派於是又講了另外一個故事。裡故事:逃上救生艇的是四個人,一個摔斷腿的水手,一個廚子,還有派和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