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可提前數日預測癲癇的發作

2020-12-21 cnBeta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提出了一個類似天氣預報的癲癇發作預測方案。據悉,這套方案基於一款特殊的腦部植入物,來更準確地評估和預防癲癇的發生。不過在此之前,研究人員需要對臨床數據展開大量的分析,以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算法模型。

(來自:UCSF,圖 via Melanie Proix)

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各種可預測癲癇發作的工具。可即便有了 NeuroPace 等裝置(該設備已於 2013 年獲準用於臨床應用),迄今尚無一項創新研究能夠帶來切實的突破,最多也只能將預測時間提前個幾分鐘。

不過近日發表於《柳葉刀神經病學》上的文章,已經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希望。據悉,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開展的這項新研究,不僅參考了響應性神經刺激植入物 NeuroPace 的數據,還有望更好地監測和預防癲癇的發作。

通過對接受了腦植入物手術的患者展開持續多年的觀察,其為利用 EEG 數據來開發相關算法模型而開闢了新的可能。比如在大腦某些部位檢測到難以察覺的異常腦電活動時,可以及時介入必要的電脈衝刺激。

NeuroPace RNS(圖自:Rao Lab)

起初研究人員僅分析了 18 例腦植入物患者的長期監測數據,而後又對 150 多人的長期數據進行了算法測試。結果表明,其能夠將 40% 左右受試者的預報提前 3 天、以及將 66% 的受試者預報提前 1 天。

研究合著者 Vikram Rao 表示:「四十多年來,癲癇發作的預測一直停留在預警系統的開發商,且最多只能在發作前幾秒鐘或幾分鐘向患者發出警告」。

慶幸的是,新研究已首次將癲癇發作的預報時間提前數日,從而幫助患者通過評估高低風險而更好地規劃他們的生活。

原標題為《Forecasting seizure risk in adults with focal epilepsy: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study》。

相關焦點

  • 像天氣預報一樣,癲癇發作也可以提前幾天預測了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瑞士伯爾尼大學和日內瓦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們通過最新研究表明——大腦活動模式可提前數天預示癲癇患者未來的癲癇發作概率。這是首次,我們能夠提前數天可靠地預測癲癇發作,新發現將幫助患者按照不同的發作風險提示,合理規劃生活。」Rao博士率先應用了一種可植入式大腦刺激裝置(植入晶片)——NeuroPace RNS系統,它可以在捕捉到癲癇即將發作的首個徵兆時,精準地刺激患者大腦,從而迅速抑制癲癇發作。
  • 人工智慧系統利用深度學習算法,能夠預測癲癇發作,準確率達到99.6%
    人工智慧系統利用深度學習算法,能夠預測癲癇發作,準確率達到99.6%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uses deep learning algorism to predict seisures
  • 灰質異位症常見的癲癇發作
    灰質異位症的癲癇發作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麻痺、幻覺等。運動障礙是由於腦部結構異常放電沿著皮質運動區擴展,導致患者癲癇發作時肌肉抽動,發作一次波及到,手臂,肩膀,軀幹,下肢等,發作時患者一般沒有意識,但如果發作擴展到某些結構也可導致意識喪失,甚至全身抽動發作。 麻痺是指腦部病變結構以局部抽動開始,症狀可局限於單側肢體和偏側手足,也可引起語言功能障礙、凝視等症狀。
  • 這些癇樣發作並不是癲癇!
    發作時神清,啟動動作時明顯,每次持續約數秒-數分鐘,每周發作,嚴重時一日數次,口服丙戊酸鈉無效。否認家族史。體格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患者行輔助檢查,頭顱MRI,常規腦電圖,頭、頸部CTA均無陽性發現。▌ 鑑別診斷(1)癲癇:患者發作符合癲癇發作性、刻板的表現,但腦電圖檢查不支持,且服用丙戊酸鈉未見效果,不支持癲癇這一診斷。
  • 大中小加拿大最新研究:聽莫扎特減少癲癇發作
    加拿大西多倫多醫院克萊姆比勒大腦研究所近期一項臨床研究證實,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研究人員招募了8名女性和5名男性癲癇患者參與這項為期一年的研究。在幹預期間,所有參試者服用的藥物保持不變,研究人員追蹤記錄了他們癲癇發作的頻率。最終有11名病人完成了全部研究,2名病人中途退出。結果顯示,每天聽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成年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減少相關,而在對照期並未觀察到這種效應。研究報告發表在《癲癇公開版》期刊上。研究人員表示,每天聽莫扎特音樂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輔助的治療選擇,以減輕癲癇患者的醫療負擔。
  • 關於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
    11種與癲癇有關的新基因。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它極大地促進了對癲癇潛在生物學原因的了解,並可能為該病症的新治療方法的發展提供信息。研究人員將超過15,000名癲癇患者的DNA與30,000名健康人的DNA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有11個新基因與癲癇的發生有關。
  • 成都專業癲癇病醫院介紹癲癇病人發作
    癲癇病現在是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這種病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影響,面對這樣的疾病情況,就是首先了解疾病的症狀,在患上了我們大家都害怕的癲癇疾病時要小心,需要注意的就要積極的發現,注意了解癲癇的症狀。下面來詳細看看成都專業癲癇病醫院介紹癲癇病人發作。   一、癲癇按發作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
  • 梁樹立:兒童癲癇治療第一目標是無發作
    (健康時報記者 李桂蘭)「兒童癲癇治療更加強調儘早治療,第一目標是要無發作,而不僅僅是控制發作。」在北京兒童醫院的病房樓裡,健康時報記者見到了正準備下一臺癲癇手術的北京兒童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功能神經外科和癲癇外科負責人梁樹立教授,他指出:與成年人癲癇發作相比,兒童癲癇發作影響更加具有破壞性,智力,判斷力、理解力、情緒控制能力、運動能力等明顯受損,直接影響後期社會功能的形成。
  • 癲癇發作時腦電圖有什麼特點
    2019-08-31 09:06:38 來源: 不知不覺的陌路可 舉報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就科研方面而言,研究已識別出的基因突變對於神經生理及神經發育的影響有助於闡明發作易感性的機制。就臨床方面而言,識別基因突變有助於對疑似病例進行明確診斷,並對開發新的治療手段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受到研究人員及臨床醫師的普遍關注。
  • 常見兒童癲癇綜合症
    1、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BECT)約佔兒童癲癇的15%-20%.發病年齡2-14歲,8-9歲為發病高峰。男孩多與女孩,多在入睡後不久或清晨要醒時發作多見。發作時症狀開始多局限於口面部、喉頭異常發聲,可泛化為全面性發作。通常發作不頻繁。
  • 多模態神經影像學在癲癇網絡中的研究進展
    相關研究利用多模態融合技術,發現發作間期癇樣放電對大腦的功能組織產生普遍的瞬時影響,癲癇網絡連接的改變與發作間期癇樣放電的瞬時效應密切相關。 1.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國際抗癲癇聯盟(2010年)版癲癇新分類標準中,強調了以MRI為主的影像學技術在癲癇診斷中的作用,並建議作為癲癇發作分型及病因分型的主要證據來源。
  • 癲癇診療中兩大秘密武器:神經影像學和腦電圖|腦電圖|影像學|肌...
    Matthias Koepp教授首先提出了癲癇新定義:癲癇是一種持續存在易導致癲癇反覆發作的易感性,以及由於這種發作引起的神經生物、認知、心理和社會後果的疾病。並指出癲癇的診斷標準也隨之發生變化,最開始癲癇診斷需要兩次無誘發的癲癇發作;現在診斷標準變化為,只需一次的發作加上觸發之後再次發作的危險因素,並有65%的再發機率。
  • 2歲寶寶一天癲癇發作20多次 根在腦皮質發育不良
    抽搐、恐慌、叫喊、發抖……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發作,小兒癲癇對孩子、家庭危害性很大。日前,一位癲癇一天頻發20多次的2歲患兒在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術後,患兒癲癇無發作,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 抗癲癇新藥布瓦西坦的非臨床開發歷程及優勢
    前言癲癇是發病率最高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全世界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癲癇。發達國家的發病率約為每年40-70/10萬人。在目前的治療中,大約2/3的癲癇患者沒有發生癲癇發作,但是對於另外的1/3癲癇患者,儘管已有數種抗癲癇藥物(AEDs)可供使用,但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 癲癇腦電圖表現有哪些;特發性癲癇遺傳嗎
    核心提示:癲癇患者的腦電圖在癲癇發作時一般均可記錄到一些特徵性的異常波,而在發作間歇期有時可記錄到一些特徵性的異常波,有時可記錄到一些非特徵性的異常波,那麼,到底癲癇腦電圖表現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下文的相關介紹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這10種代謝異常引起的癲癇,可治療!
    可治療的代謝性病因應儘早考慮,及早發現和治療。癲癇發作是一種嚴重且可能致殘的神經系統疾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存質量。但隨著檢測技術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代謝性癲癇發作得到及時診治。(三)PLP反應性癲癇腦病——PNPO基因突變該病早產率高,Apgar評分低,多出生後數小時-3d出現新生兒驚厥,智力運動發育落後,肌張力低,ALP可升高≧2-3倍(機制不明),EEG可痙攣發作-高度失率。治療是補充PLP,多數有效,少數PLP可惡化病情(機制不明),一般需終身補充。
  • 腦電圖有癲癇波代表什麼
    核心提示:癲癇的症狀一般明顯,攻擊我們我們的危害也是**嚴重的,在癲癇的危害,我們必須積極治療,避免癲癇。突然間。錯誤的判斷更多的癲癇癲癇的症狀是**的,**患者的生命**的**措施。腦電波的基礎上反映良好的心理狀態,然後,在腦電圖癲癇波代表什麼?
  • 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加快癲癇診斷速度
    編譯自zdnet,首發於UNILINK官微莫納什大學與Alfred Health和墨爾本皇家醫院共同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機器學習技術如何用於自動化癲癇診斷。作為研究的一部分,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來自阿爾弗雷德健康公司和墨爾本皇家醫院的400多份患有和不患有癲癇病的患者的腦電圖(EEG)記錄應用於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用各種數據集訓練該模型,使其能夠自動檢測癲癇的跡象--或腦電圖記錄中被稱為 &34;的異常活動。
  • 腦科學日報|浙大陳忠教授新研究為精準治療癲癇提供了新思路
    這項研究於12月5日發表在《Cell》雜誌上,以一個嶄新的視角刷新了對神經系統的經典認知。2,【Biol Psychiatry】浙大陳忠教授團隊揭示膽鹼能環路參與癲癇發作的神經機制來源:和元上海海馬GABA能神經元介導MS膽鹼能環路的抗癲癇作用癲癇最常見的形式之一是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