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加拿大最新研究:聽莫扎特減少癲癇發作

2021-01-07 瀟湘名醫

加拿大西多倫多醫院克萊姆比勒大腦研究所近期一項臨床研究證實,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

研究人員招募了8名女性和5名男性癲癇患者參與這項為期一年的研究。參試者年齡在26~75歲之間,其中一半人連續3個月,每天聽《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一次,隨後的3個月改聽添加了幹擾的版本(與原版音樂具有相似特徵,但被隨機打亂了順序,缺乏節奏感)。剩餘一半患者先聽幹擾版本樂曲,然後聽莫扎特奏鳴曲。在幹預期間,所有參試者服用的藥物保持不變,研究人員追蹤記錄了他們癲癇發作的頻率。最終有11名病人完成了全部研究,2名病人中途退出。結果顯示,每天聽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成年癲癇患者的發作頻率減少相關,而在對照期並未觀察到這種效應。研究報告發表在《癲癇公開版》期刊上。

研究人員表示,每天聽莫扎特音樂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輔助的治療選擇,以減輕癲癇患者的醫療負擔。下一步該團隊將在更長的時間內對更多患者進行大規模研究。▲

【來源:生命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選曲,為何要選莫扎特的奏鳴曲?
    如果提及音樂可以緩解手術疼痛、能夠治療癲癇,在手術室放音樂,而且還搞出莫扎特效應,是不是會產生少許的奇特感覺呢?咱們現在就來介紹其中的奧秘。咱們先來說說莫扎特效應。這種音樂療法的效果,在1993年時首次確定,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會產生大腦功能的增強。
  • 實錘,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 音樂療法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
  • 關於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9月22日 訊/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的帶來的是有關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出治療癲癇等神經疾病的新型藥物
  • 像天氣預報一樣,癲癇發作也可以提前幾天預測了
    癲癇是一種痙攣症狀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大腦短暫的放電活動會導致抽搐、幻覺或失去意識。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識別大腦中可以預示癲癇發作的電流活動模式,但由於技術的限制,這項工作一直收效甚微。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瑞士伯爾尼大學和日內瓦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們通過最新研究表明——大腦活動模式可提前數天預示癲癇患者未來的癲癇發作概率。
  • 被誤讀的莫扎特:聽莫扎特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這個結論稱,當你聽一首莫扎特的曲子之後,你的大腦活力將會增強,思維更敏捷,運動更有效,它甚至可緩解癲癇病人等患神經障礙的病人的病情。  《麥兜響噹噹》中,麥太為生個聰明孩子去參加莫扎特效應學習班,沒想到被分到對照組——聽的是搖滾。結果,生出的麥兜有些低能。望子成龍的麥太,讓麥兜補習莫扎特音樂,以期聰明一些。莫扎特效應真有如此神奇嗎?聽音樂能讓人更聰明嗎?
  • 新研究可提前數日預測癲癇的發作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提出了一個類似天氣預報的癲癇發作預測方案。據悉,這套方案基於一款特殊的腦部植入物,來更準確地評估和預防癲癇的發生。不過在此之前,研究人員需要對臨床數據展開大量的分析,以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算法模型。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莫扎特「神奇的」K448
  • 這些癇樣發作並不是癲癇!
    全身疾病引起的癇樣發作並不少見,發病機制可能是由於腦組織幾乎沒有氧和葡萄糖儲備,當全身性疾病導致大腦缺血、缺氧或低血糖,腦內ATP減少,導致離子泵功能障礙,使細胞膜內外離子穩態遭到破壞,細胞除極,從而產生癇樣發作。下面是幾例癇樣發作的病例。病例1患者,男,17歲,發作性右側肢體強直3年。
  • 科學家解開「莫扎特音樂」為何能增強記憶力之謎
    南方網訊 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莫扎特效應」。它的科學原理在哪裡?發現這一效應的美國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分子基礎。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奧什科什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謝等人發現,大學生聽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
  • 真的 聽莫扎特能提高空間記憶能力
    」源於1993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裡提到的實驗結論:聽莫扎特K.448號樂曲能夠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堯德中及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特效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這項研究論文《莫扎特、莫扎特的節奏和反向莫扎特效應:來自行為學與神經生物學的證據》,被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告》上。
  • 灰質異位症常見的癲癇發作
    灰質異位症的癲癇發作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麻痺、幻覺等。運動障礙是由於腦部結構異常放電沿著皮質運動區擴展,導致患者癲癇發作時肌肉抽動,發作一次波及到,手臂,肩膀,軀幹,下肢等,發作時患者一般沒有意識,但如果發作擴展到某些結構也可導致意識喪失,甚至全身抽動發作。 麻痺是指腦部病變結構以局部抽動開始,症狀可局限於單側肢體和偏側手足,也可引起語言功能障礙、凝視等症狀。
  • 考前必看:研究稱聽莫扎特音樂能增強智商
    6月7日消息,不是聽什麼音樂都能增強大腦認知功能。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聽莫扎特的音樂就可以促進大腦認知功能。研究人員發現,聽過古典音樂大師莫扎特的音樂的人,其與記憶、理解以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的腦波活動有所增強。
  • 炫技劇情版雙鋼琴四手聯彈莫扎特K448,讓人耳目一新!
    今天欣賞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著名的K448!
  • 科學證明聽莫扎特會更聰明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扎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
  • 2歲寶寶一天癲癇發作20多次 根在腦皮質發育不良
    抽搐、恐慌、叫喊、發抖……猶如一顆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發作,小兒癲癇對孩子、家庭危害性很大。日前,一位癲癇一天頻發20多次的2歲患兒在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術後,患兒癲癇無發作,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傾聽」是一個人使用自己的耳朵,以一種專注的方式,為了學習和交流去聽的一種能力——而且沒有情緒困擾。事實上,當一個人(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能夠從環境聲音(不論是老師講課,還是社交語言)中,專注而高效地提取和處理、記憶有用的信息,從大腦認知的角度看,這便是一種「聰明」。Tomatis博士還有一條著名論斷:人只能發出耳朵能聽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