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是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最強大的動力技術,如果造一架核動力隱身無人機,直撲美國本土搞偵察,美軍敢擊落嗎?對此蘇聯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蘇聯研製的圖119核動力飛機,這架核動力飛機可以繞著地球飛80圈,對於常規飛機而言,這種滯空時間是根本不敢想像的,就算有加油機也無法實現這一步。
蘇聯之所以會想研製核動力飛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蘇冷戰,由於雙方都裝備了大量核彈,如何儘快將這些核彈投擲到敵人領土上,就成為美蘇兩國考慮的焦點,而當時投擲核彈的主要手段就是轟炸機,美蘇兩國也分別推出了B52轟炸機與圖95轟炸機,這兩款轟炸機都具備上萬公裡的航程,完全可以覆蓋對方的領土。
但轟炸機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圖95如果攜帶核彈攻擊美國本土,很可能面臨有來無回的情況,因為就算這款轟炸機具備一萬多公裡的航程,其打擊半徑也只有航程一半不到,如果不進行空中加油,很可能無法順利返航,同時,轟炸機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必須依賴機場,如果己方機場被摧毀,那麼本國轟炸機將無法迅速起飛還擊。
如果能夠提升轟炸機的航程,讓它能夠連續不斷的飛行,不但可以解決轟炸機有來無回的問題,還能夠讓大量轟炸機在空中值班,一旦本土面臨核打擊,那麼就迅速將這些轟炸機派往其他國家報復,核動力轟炸機項目也因此應孕而生,並且蘇聯也成功製造出了圖119驗證機,而這架核動力在進行飛行測試後,並沒有進入量產階段,按道理這款核動力轟炸機可以繞著地球飛行80圈,理論上可以擁有無限的航程,蘇聯為何取消圖119轟炸機呢?
雖然這個構想很不錯,但受當時技術限制,核反應堆體積非常龐大,已經佔據了圖119轟炸機幾乎整個彈倉,這也意味著圖119幾乎沒有空間用來攜帶核彈,同時,核反應堆會釋放大量放射性物質,對機組人員造成危害,所以必須安裝厚厚的屏蔽層,但圖119轟炸機根本就沒有如此充裕的空間,再加上洲際飛彈的服役,讓核打擊手段變得更加多樣,圖119轟炸機也就沒有繼續研製的意義了。
雖然圖119轟炸機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卻給核動力飛機的研製提供了良好的借鑑,目前無人機已經成為不少國家的主力裝備,由於無人機不需要人員在機上操控,不用擔心機組會受到核輻射,再加上如今的核反應堆小型化技術,也能夠讓無人機用上核動力,比如俄羅斯新研製的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就具備了近乎無限的射程,更為關鍵的是,核動力無人機一旦被擊落將導致嚴重的核汙染,所以美國也不敢直接擊落核動力無人機,看來這種無人機將能夠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