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揭開細胞與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

2021-01-20 新華社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氧氣是我們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早在幾世紀前,人類就意識到了氧氣的重要作用,但是細胞如何適應變化的氧氣水平長久以來仍是「未知數」。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名科學揭開了細胞如何與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並因此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評獎委員會說,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生命中一個最基本的適應性過程的機制」,為我們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這一發現也為人類開發「有望對抗貧血、癌症以及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成員蘭達爾·詹森評價說,這真正是一個「教科書級別的發現」。

在漫長進化過程中,人類和其他動物演化出一套確保向組織和細胞充足供氧的機制。例如,人類頸動脈體中就含有感知血氧水平的特殊細胞。193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相關研究,當年獲獎研究揭示了頸動脈體在感知不同血氧水平後,是如何與大腦交流從而調節呼吸頻率的。

除了頸動脈體對呼吸的調控機制,動物對供氧還有更為基本的生理適應機制。比如紅細胞可為身體各組織運送氧氣,缺氧情況下,一個關鍵生理反應是體內名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激素含量上升,從而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紅細胞以運送氧氣。自上世紀90年代起,拉特克利夫和塞門扎就開始探索這一現象背後的機制。

二人都研究了EPO基因與不同氧氣水平的「互動」機制,最終發現了在低氧環境下起到「調控器」作用的關鍵蛋白質——缺氧誘導因子(HIF)。HIF不僅可以隨著氧氣濃度改變發生相應改變,還能調控EPO表達水平,促進紅細胞生成。塞門扎探明了HIF實際上包含兩種蛋白質,分別為HIF-1α和ARNT。

科學家們還發現,當氧氣水平上升時,體內HIF-1α數量會急劇下降。它是如何在富氧環境下被降解的呢?

正是腫瘤專家凱林在研究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希佩爾-林道(VHL)症候群時,解開了這一謎團。他的研究也因此與上面兩名科學家的研究聯繫到一起。凱林發現,VHL症候群患者因VHL蛋白缺失飽受多發性腫瘤之苦。典型的VHL腫瘤內常有異常新生血管,這可能與氧氣調控通路有關。在後續研究中,他又發現,正是VHL蛋白通過氧依賴的蛋白水解作用,負向調節了HIF-1α。

揭示細胞的氧氣調控通路,不僅具有基礎科研價值,還有望帶來疾病新療法。比如,調控HIF通路將有助於治療貧血;而降解HIF-1α等相關蛋白有可能抑制血管生成,從而有助對抗需要新生血管供養的惡性腫瘤。(完)

相關焦點

  • ...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 氧氣是我們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早在幾世紀前,人類就意識到了氧氣的重要作用,但是細胞如何適應變化的氧氣水平長久以來仍是「未知數」。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名科學揭開了細胞如何與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並因此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揭開細胞與氧氣「互動」的神秘面紗——解讀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新華社斯德哥爾摩2019年10月7日電 氧氣是我們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
  • 3名科學家奪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獲獎研究成果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三名科學家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1萬美元)獎金。
  • 生物節律研究,揭開人類生物鐘的秘密——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新華網上海12月10日電 今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及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普報告會」在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主持。
  • 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昨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及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普報告會
  • 2019諾貝爾生理、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科學家的背景是?
    (中)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塞門扎(左)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多個世紀以來人類已經了解氧氣的重要性,但一直不清楚細胞是如何適應氧氣水平變化的。美英兩國的這三位學者在研究中揭示了分子機理,為了解細胞如何適應氧氣供應變化提供基礎。此外,他們還發現氧氣含量如何影響細胞新陳代謝和身體機能,為治療貧血、癌症和其他疾病起到關鍵作用。
  •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即將公布,近10年誰曾載譽而歸?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根據諾貝爾獎官網數據梳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檔案發現,近10年這些科學家和他們的研究成果曾載譽而歸。>「氧感知」與諾貝爾醫學獎 由於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癌症研究員William Kaelin、英國牛津大學和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臨床科學家Peter Ratcliff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Gregg Semenza共享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人活著賴著一口氧氣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新聞—科學網
  • 科普解讀來了!諾獎得主研究的「氧氣感知通路」是什麼?對人類有何...
    【新民晚報·新民網】「氧氣感知通路」是什麼?當北京時間今日17時30分,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威廉·喬治·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門扎時,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疑問。
  • 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南海開講,揭開航天科技神秘面紗
    佛山日報訊見習記者劉浩斌報導:昨日,「2020年大手拉小手——中科院科普講師團科普報告希望行」南海站啟動。即日起至16日,由8位中科院科學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連同3位南海講師團講師,一同走進區內多間中小學,合計將舉辦25場科普課堂活動,課程包括航空航天、AI智能、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昨日上午9時半,丹灶中心小學的階梯室座無虛席。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原站長、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教授潘習哲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17:30,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 Jr、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約翰斯霍普金斯的Gregg L. Semenza因揭示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機制而獲得此獎。
  • 權威解讀丨為什麼他們獲得了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技日報微信號10月7日消息,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開創性發現,解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氣適應過程的機制。他們為我們了解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發現,也為抗擊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細胞如何感測和適應氧氣供應
    在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舉行的諾貝爾大會上決定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授予小威廉·G·凱林,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和格雷格·L·塞門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Animals needoxygen for the conversion of food into useful energy.
  • 生理醫學獎花落細胞感知氧氣領域 概念股會否再次被...
    10月7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正式開啟「開獎周」,六大獎項將陸續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17:30,201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獎名單率先公布。三位細胞領域的科學家共同斬獲了這一殊榮。  獲獎者分別為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感受氧氣基本原理研究者獲獎...
    據人明日報官方微博報導,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17:30,2019年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了獲獎者: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 2019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將助力抗擊癌症等疾病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諾貝爾生理學獎解讀:揭開細胞「物流」之謎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0月7日頒布。圖片來源:nobelprize.org昨天,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發現囊泡轉運機制的詹姆斯·羅斯曼、蘭迪·謝克曼和託馬斯·聚德霍夫3位科學家。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大自然的物流師究竟是如何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細胞內外的呢?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10月8日,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一個屏幕上顯示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10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10月8日,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獎項頒給「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研究成果,總計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由三位宇宙探索者分享。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背後的科學:細胞如何感知氧氣
    10月7日晚間消息,2019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經宣布,今年的獎項授予兩位美國科學家和一位英國科學家:授予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薩門扎(Gregg L。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社記者鄭煥松 攝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