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球體的說法在我國普及不過百年,但這位古人兩千年前就知道

2020-12-04 文史大世界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諸葛亮的一句詩: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不過這句詩未必是諸葛亮創作的了,而很可能是,明朝時的羅貫中寫的,這就是很好的反映了古人對世界的認識,體現的也是「天圓地方」的說法,也就是所謂的「蓋天說」了。這種說法長期統治了中國人對世界形狀和情況的認識,可以說直到一百多年前,我們中國人幾乎還都是這樣的認知。即便是現在,如果你去問一位不識字的60歲以上的老人,很可能他也不認為地球是圓的,因為以前留下來的天圓地方的觀念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再就是現實中的對照,大地看上去明顯是平的嘛,即便是在山區,那也是高高低低的地形,根本不像是個球啊!

但是在近2000年前,我國有一位古人不知道通過什麼現象認識到地球是個圓的。這個人就是我國漢朝時期的著名科學家張衡了,他在自己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張衡所說的正是他對這個世界在宏觀上的認識,我們稱之為渾天說,張衡認為天和地就像一個雞蛋一樣,天就像雞蛋外面的蛋清,地就像雞蛋裡面的蛋黃,《晉書.天文志》中還記載說張衡「作銅渾天儀,於密室中以漏水轉之,令伺之者閉戶而唱之。其伺之者以告靈臺之觀天者曰:璇璣所加,某星始見,某星已中,某星今沒,皆如合符也!」

這段話說張衡製作了一個渾天儀,可以用水流動的力量推動它運行,而隨著渾天儀的旋轉,我們可以看到星體的運行規律,到了某個時間,哪一顆星會出現在天空中,渾天儀皆能模擬,這樣來看就很顯然了,張衡製造的這個東西就是個天體運行儀,人們稱之為渾天儀,這應該是人類製作的最早的天體運行儀器了吧,通過上面的描述也能發現,這個渾天儀的中心一定是地球,日月星辰在圍繞著地球旋轉,很明顯這就是一種地心說,同時也說明張衡認為地球確實是圓的,所以如果說哪一位中國人最早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只有說是張衡才能拿出充分的證據。

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張衡的渾天說並沒有為太多的人所接受,張衡之後的渾天說並沒有發展到廣為認知的地步,時間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時候,一些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後才帶來了地心說和日心說等說法,中國少部分士大夫階層的學者開始接受這種新的學說,但是開始向人民大眾普及的階段卻只發生在100年前,清朝晚期以及民國時期向西方學習的潮流,讓國人漸漸認識到很多西方人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地球是圓的這種說法才開始流行。

在天文學方面的研究上,不得不說歷史上西方的確一直領先於我國,西方第一個認識到地球是圓的科學家應該說是亞里斯多德,他幾乎在張衡之前400年就知道了地球是圓的,證據是他認為月食是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通過投影他發現地球是個圓的,這是非常科學的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所以不得不說亞里斯多德也是一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

相關焦點

  • 趣味科普:古人如何測量地球周長
    但古希臘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測量出了地球的周長。這個人就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埃拉託西涅斯 (Eratosthenes)他想知道亞歷山大城是否也是如此?而埃拉託西涅斯已經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設想,該設想是由畢達哥拉斯大約在公元前500年提出,並在兩個世紀後被亞里斯多德驗證。
  • 地球是個球體,這毫無疑問,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它是個球體?
    地圓說揭示了地球的本來面貌,讓我們認知了自己生活的大地到底是什麼樣子。可是地圓說的普及在歷史上經歷了重重困難,一些先賢也因此做出了犧牲。現在人類已經跨入了21世紀,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即使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之中,仍然有人並不相信地圓說,他們依舊認為地球是平的。
  • 地球明明是一個球體,為何有人說是平面?這說法有依據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網紅郭傑瑞的這個視頻,她在視頻中聲稱,現在有很多人是反智的,他們不相信科學理論,只堅持自己心中的謬論,就如同大家心知肚明的地球形狀。太空人進入宇宙所看到的地球以及科學家的言論中都聲稱,地球是一個橢圓狀的球體,但這部分人卻始終堅信著第一評論,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
  • 2000多年前,怎麼知道的月亮不發光?古人對月亮的認知超乎想像
    開始的時候,我還想著原來在康熙年間,人們就已經知道月亮不發光,反射的是太陽光了,真了不起。等後來再大一點,學到歷史課本,才知道這樣的記載是在《左傳》裡,而《左傳》則是2000多年前先秦時期一本重要的歷史書。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可能就知道月亮不發光,反射的是太陽光。
  • 關於「冬打雷」的天氣現象,他在兩千多年前的說法,如今被證實了
    按照京房的說法,對應著會發生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18日20時46分在河北唐山市豐南區發生2.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古人為何會有這樣的認知呢?人類對自然事物,由最初的畏懼到敬奉,是我國神仙文化的基礎。由敬奉到觀測,以及掌握自然的一定規律,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當然,一切天氣現象由其「氣象條件」決定;即使氣象反常,也不過是氣象條件具備了才發生。
  • 古人認為是球體,衛星結果或證明他們是對的!
    古希臘的數學家畢得格拉斯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言論,他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他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藉助了先進的儀器,而是對所有的立體圖形進行了觀察,最終發現只有球體是受力最均勻的,因此他認為地球是一個圓球狀的星球,而宇宙也是一個圓球的天體。宇宙是一個球體嗎?
  •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地球不是圓的?人們被地圖騙了幾百年,這才是地球真正的樣子!
    地球不是圓的?人們被地圖騙了幾百年,這才是地球真正的樣子!地球作為人類起源之地,一直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在不斷的研究探索中也形成了新的思維定勢,那就是地球是一個球體,不過前段時間小編卻到了這樣的說法,地球不是圓的?
  • 古人觀測的宇宙形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古人觀測的宇宙星狀,與天文臺觀測大致相同,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在看一些偵探劇的時候,彈幕上經常會出現上帝視角這4個字,如果我們從上帝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案件,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誰是兇手,但是劇中的人他們並不知道,因為他們不是觀眾。
  • 日食的生死力量,古人如何將日食與命運聯繫?
    我們現在都知道日食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而在古代日食則被稱為厄運,尤其是對於國王來說更是如此,那麼古人是如何將日食與命運聯繫?
  •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宇宙是什麼了
    宇宙從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137億年,而人類到現在也不過幾百萬年的歷史。雖然我們的科技在這幾百年內有了飛速發展,更是完成了古人「飛天」地夢想。但是當人類走出地球的那一刻時才發現,宇宙如此浩瀚,存在著許多讓人無法理解的東西。
  • 古人對於月球的描述,現代科學已經一一證實,這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國的古代歷史上從來不缺乏有關月球的神話傳說,比較嫦娥奔月。這個神話故事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居住在月球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宮殿叫廣寒宮。從字面的意思我們就知道,廣寒宮的溫度是非常低的,而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也多次提到月球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那麼古人是如何知道月球是非常寒冷的?
  • 證明地球是球體的10個簡單證據
    然而,甚至到了2016年,地球上還有許多人堅信地球不是圓的。他們很可怕,通常相信陰謀論,其他人很難和他們爭論。但是他們存在著,比如說「平面地球協會」(Общество плоской Земли)。一想到他們的論點就會發笑。不過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的有趣與曲折,甚至早已確立的真理都會遭到反駁。大家不必使用複雜的公式,便可以消除「平面地球」的陰謀論。
  • 地球的水這麼多,假如都被抽乾,那地球還是一個球體嗎
    古代時候,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就像一個鍋蓋扣在地面上,但是在現代通過衛星觀測後發現其實地球是個球體,甚至準確來說是個橢球體,但是因為海洋面積的覆蓋,很多人認為真實的地球可能只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罷了。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從太空看下來,地球是一個水球,表面71%都被海水覆蓋,但是這些水基本都是在地球表面,大部分地方都只有幾百米深,就算最深的海溝也只有一萬多米,和整個地球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地球直徑12700多公裡,會因為這麼一點點的深度就使整個球體變得凹凸不平嗎,明顯是不可能的事。
  •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古時候,由於人們活動的範圍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區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單憑直覺,就產生了種種有關「天圓地方」的說法。例如,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棋盤)"的蓋天說。
  • ...陸地 球體 中國 地圖 表面積 伴隨著 政治經濟 湖南 豎-東方...
    地球的形狀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今天我們說的「地球是圓的」只是通俗的說法,是生活語言,而說地球是「不規則的球體」則是科學的說法,學術語言。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複雜、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
  • 地球真的正球體嗎?一組數據告訴你,與想像天差地別!
    古人們與現代人類一樣,一直走在尋找真理的道路上,當時的人們就一經發現了地球大致的運行規律,日夜星辰不斷變化,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看見太陽從東邊升起,一絲耀眼的光芒照射在臉上,傍晚,最後一絲陽光在地平面落下,關於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古人們絞盡腦汁,最後得出結論,認為人類所處的世界,很有可能是一個圓球體,太陽圍繞著地球旋轉一圈,第二天再次出現在地球上。
  • 英國人疑惑:我們才發明了幾百年的現代產物,中國2000年前就有了
    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要在當今世界上找出一個比中國還要具有歷史底蘊的國家是非常難得,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極為深厚,而且保留到現在最為完整的傳統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也就中國是最為完整的了。
  • 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究竟是誰最早發現了地球是圓的?
    「地圓說」在麥哲倫環球之旅前夕文藝復興的歐洲已經非常盛行,甚至已經有人製作出比較原始的地球儀(雖然大陸構造基本是錯的),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也是為了進一步確證大地是球體這一事實。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圓的,但是僅僅是出於對球體的「偏愛」,因為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球體才是最完美的形狀」。畢達哥拉斯學派雖然提出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實證,屬於空想範疇。 那麼究竟是誰最早找到了地球是個球形的證據呢?那個年代沒有衛星,沒有精密測繪,要得到這麼一個顛覆認知的結論,並且拿出確鑿證據,這是一件多麼匪夷所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