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獸之殤:淺談中國虎豹的歷史變遷

2020-12-04 獅虎豹三兄弟

中國在歷史上就是虎豹大國,全世界9個亞種的老虎,中國佔了5種,後來新疆虎滅絕之後,現今中國也擁有4個亞種的老虎,是世界上老虎亞種數量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豹子在中國的分布也很廣泛,從南至北,由東到西都有分布,按照遺傳學來劃分的話,中國境內的豹子大約也有4種,其中華南豹與華北豹佔據了大半個中國,那個時代大部分人們見到的豹子都屬於這兩種。

經歷過百年的變遷與人類世界的發展,如今在中國境內大多數的森林裡面,已經看不見這兩種猛獸了,只有在一些保護區裡面,才能看見這些大貓的身影。為了保護虎豹,國人費勁了心思,其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掛牌成立,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意味著我國對於野生虎豹種群的恢復,做出來最大的努力與嘗試,希望在人們的努力下,這些大貓能夠脫離滅絕的危險,回歸到安全水平線上來。

關於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虎大國,關於老虎的起源,目前全世界認可度比較高的一種說法就是起源於中國。大約在300萬年前,也就是更新世以後,出現了一種叫中華古貓的動物,它被認為是現代老虎的祖先。200萬年前,在當今華南虎分布的區域出現了老虎,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野生動物群的分化、遷移,老虎在分布區域上面也出現了一些變化趨勢,它們從發源地開始,分成兩個方向出發,一部分沿西北方向,經蒙古、新疆等地進入高加索南部和伊朗北部,但受阻於沙漠和高加索山脈,老虎沒能進入非洲及歐洲;另外一部分沿西南出發,進入東南亞。

老虎一共可以分成9個亞種,分別是華南虎、東北虎、印度支那虎、孟加拉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裏海虎、峇里虎、爪哇虎,其中裏海虎、峇里虎、爪哇虎已經滅絕。在歷史上,我國一共有5個老虎亞種,分別是華南虎、東北虎、印度支那虎、孟加拉虎以及裏海虎(也叫新疆虎),但是在1916年之後,國際上宣布里海虎滅絕了,從此我國就只有4個亞種的老虎了。

在歷史上,老虎廣泛分布與中國大陸,東北虎分布在東北三省大部分地區及內蒙古東北部分地區;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部地區以及西藏東南一角,四川西南地區有少量分布;印度支那虎則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裏海虎在我國僅分布於新疆中部腹地,佔據很小的一部分地方;而華南虎數量最多,佔據的地盤也最廣,雖然名字叫華南虎,但是其分布範圍卻沒有局限於華南地區,西南、華中、華東,甚至晉南等多個地區都曾發現過華南虎的蹤跡。

在20世紀50-60年代的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是廣泛分布著老虎的,那個時候每年都能夠收到上千張虎皮,單單是1956年,全國就收上來了1750張虎皮。後來隨著「人虎衝突」的加劇,老虎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到了70年代左右,有專家估計全國就剩下100多頭野生老虎了,其中:

東北虎:12-20頭;華南虎:大約20頭;印支虎:30-40頭;孟加拉虎:30-40頭。

其實老虎的滅絕,最大的原因是人類的捕殺以及棲息地的喪失,在20世紀50-70年代,那個時候生產力在不斷發展,人口數量激增,勢必要汲取更多的自然資源,而砍伐森林。開墾荒地,就會導致老虎棲息地的減少、獵物減少,一旦老虎在野外吃不飽,就會把目光轉移到人類和牲畜的身上,所以在當時,分布最為廣泛的華南虎被當成了「害獸」,人們掀起了一場「除虎害」的行動。雖然當時受影響最大的是華南虎,但是同樣作為猛獸的東北虎、孟加拉虎等,也受到了很大的牽連,就拿東北虎來說,在19世紀末的時候,我國還有2000多頭,但是到了1977年宣布禁止狩獵的時候,已經剩下兩位數了,孟加拉虎、印支虎,也是如同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前段時間,也就是世界老虎日的時候,「我國野生東北虎數量僅有27頭」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雖然這個數字並非出自官方,也不可能百分百準確,但是卻是一個參考價值很高的數字,因為它不僅僅有實地調研考察,還參考了國家林業草原局15年的監測數據、東北虎豹保護區近65年的經營數據等,所以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這個數字很少,但是還要告訴大家一個更難過的消息,東北虎已經是我國野生數量最多的老虎了。

關於豹

豹子在民間的認知裡面是存在很大歧義的,比如有些人將雲豹、雪豹也稱之為豹,但是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花豹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豹。基於遺傳學來劃分,世界上的花豹可以分成9大亞種,分別是:華南豹(印度豹)、華北豹(中國豹)、遠東豹、印度支那豹、阿拉伯豹、波斯豹、爪哇豹、斯裡蘭卡豹以及非洲豹。但是如果按傳統的方式來劃分,則高達27個亞種,其分類方式主要是以分布區域來劃分的。

豹曾經在中國也是廣泛存在的,我國一共有4個亞種的豹子,分別是:華南豹、華北豹、遠東豹和印度支那豹,其實可以從廣袤的林海雪原,到西南腹地,都有豹子的存在,它們能夠適應多種環境,在山地森林、荒漠草原等多種環境下都能夠發現豹子的蹤跡。其實豹子與老虎的命運幾乎是聯繫在一起的,當初「除虎害」的時候,也將豹子一併除了,畢竟這兩種大貓不管是在食性還是威脅上面,在我們人類看起來都差不多。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雖然人們也一直捕獵豹子,但大多數都是獵戶所為,捕獵裝備也不先進,屬於小打小鬧,我國野生豹子種群數量眾多,所以即便常年被捕,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在50-60年代這十多年間,豹子迎來了最大危機,豹子也被當成「害獸」除了,以至於往後30餘年裡面,多地豹子相繼絕跡,到了80年代末的時候,根據收上來的豹皮分析,全國保守估計就只數百頭了。有當然,這裡面不僅僅是人們覺得它會「吃人和家畜」而除了它,還有就是它的皮毛十分漂亮,獵取一張豹皮,能換不少錢。

華南豹:20世紀50年代初,在南方多省比較常見,後由於過量捕殺,如今華南豹已經非常稀少;華北豹:20世紀60年代,單單山西省就有1750頭華北豹被殺,到了2008年,華北豹的生活區域已經縮小到原來的20%,最新的一項數據是2008-2014年間的,貴州有121頭,河南有60頭,山西有19-24頭,寧夏有20-30頭,福建有12頭,浙江有不超過10頭;遠東豹:20世紀30年代以前,遠東豹曾廣泛出現於西伯利亞東部,並向南延伸至黑龍江、吉林,甚至到了整個朝鮮半島。到了7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遠東豹就只生活在小興安嶺、長白山一帶了,1980年之前,中國有50頭,而到了21世紀初的時候,我國已經只有10-15頭了,2012-2014年監測到42頭遠東豹,但是這裡面可能包含著很多越境過來「旅遊」的,並非全都是我國常住「豹口」。印支豹:目前在全世界範圍來說,印支豹的生活區域已經縮小到原來的6%,也就是說相較於之前,印支豹的分布範圍減少了94%,中國的印支豹接近滅絕的地步。其實不僅僅是中國,豹在世界的範圍內都是急劇下降的,即便是號稱野生動物天堂的非洲大陸上,豹子的分布範圍也縮小了三分之一。在歷史上,豹子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除了十分乾旱的戈壁沙漠,以及海拔高於四千米的西部山區,國內大部分地區都能夠觀察到它們的蹤跡,到了2010年的時候,就只能在全國19個省份裡面見到其生活痕跡了。在1995-2000年期間對全國哺乳動物進行的評估調查結論中顯示,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不適合豹子生存了,幾個原來生活著豹子的地區,如今已經絕跡了。

猛獸之殤,人類的反思與補救

不管是老虎還是豹子,全都是保護動物,掙扎在瀕臨滅絕的生死線上,但是這些大貓的繁殖能力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來說,簡直是太弱了,以老虎為例,雌虎到了3歲左右才性成熟,進而能夠發情,孕期大約是三個多月,也就是105天左右的樣子,每一胎理論上產子1-5隻,但是通常來說只有2隻,幼崽與雌虎大約會生活2-3年,在這個期間雌虎不會發情,所以在自然條件下,雌虎每2-3年的時間才會繁殖一次,而一頭野生老虎的壽命大約是16歲,算上幼崽的夭折率等等,一頭老虎一生能夠產生的後代屈指可數,這也是為何人們都盡最大力氣去保護它們了,卻已經緩慢增長的原因之一。

其實不僅僅是老虎和豹子這類猛獸,世界上絕大多數動物的滅絕,其主因都是人類,人類社會要發展,勢必會汲取更多的自然資源,而砍伐森林、開墾荒地、狩獵蹄類動物這種行為表面上雖然沒有直接傷害這些大貓,但是實際上,卻是危害最為嚴重的行為,虎豹的棲息地減少,能夠捕食的野生動物減少,勢必會加劇與人類的衝突,一旦虎豹還是傷害人類或者家畜,那麼就會遭到人們的報復性殺害。另外棲息地被衝散,野生種群之間不能很好地交流,近親繁殖就會降低基因多樣性,帶來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隨著人類世界的發展,人們漸漸意識到地球上不僅僅生活著人類,這些動物們也同樣重要,為了拯救這些大貓,人們可謂是做足了努力,這些努力簡單來說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的:

一面將現存的個體好好保護起來,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方面就是成立自然保護區與繁育中心與加大對偷獵、盜獵、非法貿易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一面是繼續研究調查發覺野外可能生存的個體,對一些重點區域進行細緻調查,一旦發現野生個體或者種群,那麼成立保護區就是最常用的方法。為此國家曾多次派遣隊伍深入各地進行調研,可惜的是收穫不大;一面是嘗試重新引入與繁殖培養,前面也說過,老虎、豹子一類的野生動物繁殖能力是比較弱的,如果單單靠其自己慢慢繁殖,肯定是不可行的,所以人工幹預勢在必行。比如人工繁殖後野放、與南非合作的老虎谷項目,就是人們這這方面的嘗試。

雖然目前我國的虎豹數量還沒有恢復到安全線以內,但是前段時間世界老虎日的時候,也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就是我國的東北虎豹種群在不斷擴大,說明了這些年我國對於保護野生動物做出的努力正在收穫成效,這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情,全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面,也有95個是虎豹的重要棲息地,相信在人們的努力之下,這些大貓們能夠越過越好。

(常看我,了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

相關焦點

  • 淺談中國豺狼的百年變遷,這些猛獸經歷了什麼?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華夏大地地大物博,或許從老虎的分布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全世界現存6中老虎裡面,我國就佔有4種,位居全世界之首。其實千百年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動物千千萬,就拿被稱之為猛獸的動物來說,就遠遠不止老虎這一種,除此之外還有狼、豹、豺之類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豺狼虎豹」。當然,熊、野豬之類的也能夠稱之為猛獸,但今天不在我們的探討範圍中。
  • 豺狼在前,虎豹在後,現實中的豺真能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
    為何先人們會將豺放在虎豹的前面,而且在如今的大多數文學故事裡面,豺都被描繪成一種非常神秘且極其兇悍的動物,甚至搏殺老虎都不是難事。那麼現實中的豺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它真的能夠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以及它又是如何在我國絕大多數森林中消失的?帶著這些所有疑問把文章看下去,讓我們來了解一個真實存在的豺。
  • 亞洲金貓上位史:山中無虎豹,我與猞猁同稱霸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豹子的數量也一直在減少,即便是有野生動物天堂之稱的非洲,豹子的分布範圍也縮小了三分之一。中國猛獸生存現狀中國大地上能夠被稱之為猛獸的動物有很多,其中大多數都為貓科動物,比如虎、豹、雪豹等等。就全世界的貓科動物分布格局來看,貓亞科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就連一向沒有多少大型食肉猛獸的澳洲,如今也已經野貓泛濫了。
  • 中國打虎史:淺談華南虎,新疆虎,東北虎的消失過程
    歷史上老虎在中國的分布情況 全世界的猛獸似乎都已經約定好的了似的,就像古代的諸侯一樣割據一方,兩兩之間互不打擾,比如獅子雄霸非洲及亞洲西南一帶,美洲虎與棕熊則盤踞在南北美洲,而亞洲大陸裡的王者,則是老虎。
  • 南方的一種貓科動物,在林中沒有虎豹的前提下,扛起了獸王的大旗
    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山林中沒有了虎豹等大型猛獸的存在,百獸之王的位置,也仍然輪不到猴子來坐,因為在虎豹之下,不少中型食肉動物也是「狠角色」。如歐亞猞猁,就是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的一種中型貓科動物,以各種中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猞猁之強,甚至能殺狼。
  • 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
    對《歷史研究/中國史與世界史的融合》之淺談倪寄如(退休工人)《歷史研究》2020年第4期刊出了陳懷宇的學術觀點,並對其《中國中古史研究:從中國走向世界》加了編者按——>編者按:今日之中國 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 虎豹普遍缺失之後,什麼動物接棒成了森林之王?
    20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大部分森林都生活著老虎,甚至達到了「虎滿為患」的地步,後來經歷了人們的大肆捕殺,老虎數量銳減,豹子等猛獸也跟著逐漸消失了。如今我國大部分森林已經再無虎豹,那麼又是什麼動物接棒成了「森林之王」呢?
  • 驚現「王中之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發現10隻野生東北虎、18隻東北豹
    而在上述的九種老虎之中,綜合咬合力、力量、體型、耐力等因素,中國的東北虎可謂是王中之王,堪稱最強的存在。目前,體型最大的東北虎體重可以達到700斤,體長為3.8米,為所有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東北虎是大型捕食性猛獸,身長體重,強悍兇猛,與其它虎種相較,個體最大,體色最美,堪稱百獸之王。我國長白山脈的老爺嶺、張廣才嶺是東北虎豹的故鄉,2017年9月13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綏陽局掛牌成立。
  • 圖片故事|文明之殤
    貝魯特港口大爆炸、樂山大佛被「洗腳」……放眼歷史長河,從自然災害到戰亂動蕩乃至意外受創,被災難吞噬的那些文化古蹟和燦爛文明不勝其數,文明之殤,令人惋惜。,文明之殤,令人惋惜。它不僅僅是巴黎的地標,更是全人類文明的一顆璀璨之星。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現如今,巴黎聖母院正在重建。
  • 中國有種史前動物,一次能幹掉3隻老虎,古人稱為食虎猛獸
    老虎是獸中之王,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最兇猛的動物。很多動物都打不過老虎,但在中國民間曾出現過一種猛獸,連老虎都不是它的對手,大家都知道老虎的皮毛一般都是黃黑相間的,全身都是白毛的老虎佔少數。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 ,還有一種罕見的老虎類型 ― 那就是黑虎,現在已經滅絕了。
  •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
    比較而言,中國古代天文學對北極星的變遷情況的觀測記錄,遠比西方使用黃道坐標系更準確和完整。所以科學的態度應該是用中國古代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作為檢驗牛頓假說的依據,而不是相反。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地球自轉軸垂直於地球的赤道平面,因此地球自轉軸在空間中的任何方向移動必然會引起地球赤道平面的空間變化。反之亦然,地球赤道平面的空間位置變化也必然引起地球自轉軸空間指向變化,即赤北極空間指向變化。
  • 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怎麼搭配 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推薦
    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怎麼搭配?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需要用到哪些式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推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圖片故事 文明之殤
    貝魯特港口大爆炸、樂山大佛被「洗腳」……放眼歷史長河,從自然災害到戰亂動蕩乃至意外受創,被災難吞噬的那些文化古蹟和燦爛文明不勝其數,文明之殤,令人惋惜。
  • 豺狼虎豹中的「豺」為何有資格排在狼虎豹之前?
    大家一定聽說過豺狼虎豹這幾個詞,是中國的一句古老詞語,常用來形容各種危害人畜的猛獸,有時也用來形容作惡多端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豺狼虎豹是指四種猛獸,是古人按照認為猛獸的兇惡程度來排的,但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問了。
  • 豺狼虎豹四大猛獸,為何不見豺?
    其形似狗而頗白,前矮後高而長尾,其體細瘦而健猛,其毛黃褐色而鬇鬡,其牙似錐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不同於獨來獨往的虎豹,體型較小的豺深諳 「一把筷子難折斷,團結就是力量」 的道理,三五成群,共同捕獵。
  • 盤點史前猛獸,鄧氏魚吃鯊魚,而它敢吃虎豹
    在人類尚未誕生之時,地球上就已經有很多生物在繁衍生息,可能提到史前生物,大家對恐龍最熟悉。在恐龍滅絕之後,新生代的各種生物的體積明顯縮小,但它們的兇猛程度,完全不輸恐龍。就比如鯊魚的祖先巨齒鯊,老虎的祖先劍尺虎等。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兩項試點」成效系列(六)
    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與雪松溪谷保護區(簡稱豹地公園)聯合管理機構成立於2012 年4 月,總面積為36 萬公頃,位於俄聯邦濱海邊疆區,與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簡稱虎豹公園)東部邊界接壤,以東北豹、東北虎為主要保護對象。據豹地國家公園統計,其區域內分布有成年東北豹86 只,其中15 只與中國共享;成年東北虎28 只,其中11 只與中國共享。
  • 用一紙明信片通關中國零售業40年的變遷歷史
    這是在中國零售業40年變遷圖片展的現場,很多與小張一樣的參展者,正沉醉於觀賞老照片之中,他們還會挑選出印有展出圖片的明信片,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寄託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情懷,讓收到者感受自己的生活印記,這一切都源於蘇寧的一個創意。從去年中開始,作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運營商,蘇寧就想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做點什麼,特別是想用影響來展現中國零售業40年走過的道路。
  • 當山中缺少虎豹等大型捕食者後,食草動物正慢慢改造環境
    受此影響,袋狼直接成了澳洲最大的食肉猛獸,另外,由於當時的人類狩獵技術不發達,雖然也捕殺袋狼,但都沒有對它們形成滅絕性的打擊,袋狼在人類的幹預下,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階段。直到19世紀初,歐洲的殖民者到來,利用自己發達的科學技術,對當地動物形成毀滅性打擊,袋狼也成為犧牲品之一。原本生活在澳洲大部分地區的袋狼,從其絕大部分棲息地消失了,最終退守到只有6.5萬平方公裡的塔斯馬尼亞島上。
  • 改革開放以來學前教育政策的變遷:歷史制度主義視角
    [24]  二、學前教育政策變遷的歷史制度主義闡釋  在歷史制度主義看來,歷史雖然包含一些偶發事件,但絕非一堆雜亂無章的事實。由此可見,學前教育政策的變遷是有其規律性的。最後,儘管「文革」時期學前教育政策遭到破壞而中止,但制度的產生和變遷是一個歷史過程,前一個階段的政策選擇往往會影響後一個階段的政策制定。改革開放之初的學前教育政策以新中國成立以來辦幼教的經驗為基礎,以「文革」前的學前教育政策為藍本,在辦園宗旨、工作任務、指導原則、幼兒園課程、師資培訓等方面,或恢復沿用或做出修訂調整,表現出對新中國成立十七年學前教育政策的「路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