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之王「伊波拉」一個在黑暗中不斷窺探我們人類的殘酷殺手

2020-09-09 科普乎

大自然的創造了世間萬物都具有其獨特的智慧,不管是我們人類也好,動物也好,甚至是微小的細菌和病毒。微小的病毒雖然它們可能沒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它們深知中庸之道,它們會在黑暗中窺探著我們,隨時可能給我們致命一擊。我們人類雖然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是也不要輕易去觸碰大自然的一些禁地。

今年突然爆發的一場「新冠肺炎」讓人類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損失慘重,但是新冠病毒的殺傷力在另一種號稱「病毒之王」的伊波拉病毒面前簡直連小兒科都算不上,今天來聊聊恐怖的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的發現歷史:想要搞清楚伊波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就必須要提一下伊波拉病毒的同胞兄弟一個名叫「馬爾堡病毒」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線狀病毒

「馬爾堡」病毒最早是在1967年秋,在西德的馬爾堡和法蘭克福、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的幾所醫學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中同時爆發了一種嚴重出血熱,31名患者中死亡7人,他們感染的都是因為接觸了一批從烏幹達運來的非洲綠猴。然後科學家們開始對患者的血液和組織進行培養分離,最後成功的分離出一種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型線狀病毒,所以就以爆發地點命名了這種病毒馬爾堡病毒」,以後,在南非、肯亞、辛巴威也相繼出現過馬爾堡病毒感染的病例。近年來較大的一次流行發生在1998年至2000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馬爾堡病毒造成了149人感染,123人死亡。死亡率高的可怕。

在馬爾堡病毒發現不久,同樣是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薩伊)一條名不見經傳的伊波拉河流域發生了一場屠村事件。一個小村莊裡出現了一種特別可怕的疾病。患者的表現主要是發熱、休克,然後七竅出血而死亡。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患病者達到300多人,88%的人死亡。之後科學家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了一種和馬爾堡病毒非常相似的病毒。這種病毒像長長的纖維絲,一端繞成了一個「索扣」。因為爆發於伊波拉河流域,所以將它命名為「伊波拉病毒」。

這個讓人談之色變的「毒王」進入了人類的視野,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一樣,可以稱得上是病毒裡面的超級殺手了,一旦感染九死一生,就算活下來也是受盡折磨,想想全身器官都被破壞了活下來還有什麼意義,簡直是折磨。它會將你的身體融化成一灘血水,它可溶解身體裡的所有組織細胞,使紅細胞凝集,阻塞血管,導致出血和器官壞死,最終導致死亡,伊波拉可以說迄今致命性最強的病毒。所幸現在已經研製出伊波拉病毒疫苗,但是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我們要知道病毒最可怕的是它們能夠變異,新冠病毒到現在已經不知道變異了多少個版本了。它們就像是有智慧一樣,時刻在黑暗的某個角落窺探著我們,隨時可能給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相關焦點

  • 真實的伊波拉病毒,比《血疫》中更可怕
    在上世紀末,這個話題有很多經典電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極度恐慌》、黃秋生主演的《伊波拉病毒》,都給我留下了恐怖的記憶。《血疫》這部劇,可能是最近幾年關於傳染病話題最優質的美劇,它又帶我重溫了當年對伊波拉的恐懼。伊波拉,人類殺手《血疫》一開場,便重演了1980年人類第一次遭遇馬爾堡病毒的經典驚悚場面:「在飛機上融化的乘客」。
  • 在人類歷史上給人類造成浩劫的四種病毒
    正是馬爾堡病毒的出現促成了CDC按照最高等級標準建造了一個四級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必須控制在負氣壓狀態下———低於它周圍的大氣壓力,這就保證氣流總是流向實驗室,防止空氣攜帶病毒逃逸。然而馬爾堡卻不是非洲叢林中最惡性的一種出血熱,它出現後9年,在中部非洲的蘇丹和薩伊,一種更致命的病毒面世了,這就是伊波拉。
  •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當然,我們也不應當心存能夠主宰一切的幻想。疾病可怕,草木皆兵的過度防疫也讓人厭煩,不如藉此機會,反省回顧一下,人類認識病毒的歷史。要了解伊波拉病毒,不得不讀《血疫》這本書。這是一部記錄人類與伊波拉病毒搏殺故事的著作。注意,這裡是人與病毒搏殺,人類至今沒有辦法完全消滅伊波拉病毒,所以我們不敢說完全戰勝了它。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人類也許才是地球的「病毒」
    其中,最致命的薩伊伊波拉病毒被稱為「人命的黑板擦」,致死率高達90%。 1994年,理察 普雷斯頓出版了《血疫:伊波拉的故事》,敘述了非洲伊波拉病毒的緣起以及美國本土一次出現的疫情,這部作品成為了有關伊波拉病毒最具影響力的非虛構經典之作。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厲害,致死率是SARS病毒的9倍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把我們所有人都困在了家裡,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的厲害。我們對病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病毒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是由保護性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RNA。它們藉由感染的機制,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是卻無法獨立的生長和複製。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一如普雷斯頓在《血殤》中所寫下的那段話:「伊波拉戰爭不是通過現代醫藥打贏的。這是一場殘酷無情的中世紀戰爭,交戰的一方是普通人,另一方是一種生命形式……為了戰勝這個非人類的敵人,人們必須去除自身的人性。他們必須克制最深沉的情緒和本能,拋開愛與情感的羈絆,隔離自身或隔離他們摯愛的親人。」
  • 我國在伊波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應的研究中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武漢10月14日電(記者李偉)伊波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對人類最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
  • 伊波拉恐怖之謎:以人類基因做模板進行複製,第四級病毒無法治癒
    伊波拉於1976年最先在薩伊發現,此後在加彭、蘇丹、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和烏幹達等非洲國家也先後發生,死亡率高達在50%~90%,足以與歷史上的鼠疫相比。由於這樣慘烈的高致死率,世界衛生組織把伊波拉,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級病毒。
  • 什麼樣的病毒才能被稱為「病毒之王」?
    類似天花這樣的病毒,就是病毒中困擾人類最久的狠傢伙,它們的確有「毒」,又能帶來高致死率的疾病,堪稱病毒中致死人數最高之王者,今天就讓我們來梳理下病毒之王。1致死率最高的病毒:狂犬病毒模式圖狂犬病毒,基因組大小12kb。致死率多高呢?接近100%。
  • 伊波拉給人類的啟示與教訓:被遺忘的大陸,不該被遺忘的「血殤」
    但是與其他病毒相比,伊波拉似乎低調得很,在日常生活中甚少提到。因為這種病毒似乎「專屬」於非洲,離我們很遙遠。雖說今天非洲也依然是這個地球上受到各類疾病威脅最嚴重的區域,但這樣的非洲,卻始終是一片被遺忘的大陸。
  • 研究人員欲通過剛果的蝙蝠尋找伊波拉病毒—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 KUPFERSCHMIDT/SCIENCE 新月初上,叢林如深海般黑暗。4個人坐在塑料椅子上,等待著。儘管天氣炎熱,但他們穿著長袖襯衣,戴著手套和面具。黑暗中,他們的頭頂上,一張看不見的巨大的網懸掛在兩樹之間。他們是天空中的漁民,等待著獵物到來。 這些人正在聆聽錘頭果蝠短促而嘶啞的叫聲。
  • 被稱為「人類的噩夢」死亡率超高的伊波拉病毒,該怎麼預防呢?
    1、伊波拉病毒的引發緣由伊波拉病毒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在一個疫情期間,後來出現是在一條伊波拉河流旁邊的村莊,因此成為伊波拉病毒,剛開始的時候,伊波拉病毒的傳染源是被病毒感染的人類和猴子以及大猩猩和靈長類的動物,那麼與人發生交集之後,感染的患者主要就成為了人。
  • 美國批准全球首個伊波拉病毒治療方法,是三種單克隆抗體混合物藥物
    但是與其他病毒相比,伊波拉似乎低調得很,在日常生活中甚少提到。因為這種病毒似乎「專屬」於非洲,離我們很遙遠。雖說今天非洲也依然是這個地球上受到各類疾病威脅最嚴重的區域,但這樣的非洲,卻始終是一片被遺忘的大陸。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伊波拉病毒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災難,通常是致命的傳染病。自1976年以來,大約發生了20多次伊波拉病毒暴發,第一次暴發記錄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薩伊)伊波拉河沿岸的村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疫情——2013-2016年西非大流行——造成1.1萬多人死亡,2.9萬多人感染。當一種病毒給人類帶來嚴重疾病時,就意味著人類不是這種病毒的良好宿主。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還要可怕,死亡率超高,令人膽寒!
    在我們為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也一直在與一些危害自身的事情頑強鬥爭著,從古至今都沒有停下腳步。即使人類因為一些成績已經變得非常偉大,但面對微小的病毒還是無能為力。看情況,人類現在僅僅戰勝了天花這一種病毒,這沒什麼可值得驕傲的,因為還有很多病毒都沒有消滅。
  • WHO宣布:世界最強病毒伊波拉再次爆發
    2020年才剛剛過去一半,但是我們仿佛每天都在經歷歷史,下半年第一天剛剛到來,WHO發布的新公告似乎在告訴我們,2020下半年地球也不會平靜。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剛果再次發現新的伊波拉疫情。
  • 盤點人類史上致命病毒:伊波拉可「搭飛機」越界
    中新網7月29日電 綜合消息,今年3月在西非國家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目前已經蔓延至鄰近三國,奪走超過660條性命。縱觀人類歷史,每一種致命病毒的爆發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災難,在與這些病毒的搏鬥中,人類須始終保持謹慎和清醒。  伊波拉:史上最強病毒已經來襲?
  • 科技日曆|43年前,「非洲死神」伊波拉病毒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被發現
    Murphy)從顯微鏡裡看到了他稱之為「黑暗之美——恐怖」的東西。這就是伊波拉病毒——直到那一刻才被發現。就在這一事件的幾天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從薩伊送來了一箱標本,當時薩伊正在爆發馬爾堡病毒疫情。
  • 菲律賓巨型蝙蝠走紅網絡:體型足有成人大小,被視為伊波拉病毒宿主
    從圖片來看,這隻倒掛在屋簷下的巨型蝙蝠足有一個成人大小,而且長著一張狐狸臉。這張罕見的照片經曝光後立刻吸引了很多網友的圍觀。實際上,這張發布在Twitter上的照片是一張老照片,幾年前在Reddit上出現過。當時菲律賓用戶sakundes據說在自家後院遇到了一隻「漂亮」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