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上回我們分享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今天繼續談人類進化——我們人類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呢?
故事要從遙遠的6500萬年前說起。某一天,一顆16公裡寬的巨大隕石忽然從天而降,撞擊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造成了巨大災難,當時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動物都因此而滅絕了,其中包括當時的地球霸主恐龍。當然了,這只是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隕石撞擊地球之後,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逐漸過去,哺乳動物迎來了蓬勃發展,其中一部分逐漸演化成了靈長類動物。
靈長類動物裡,包括猴子和猿類。猿和猴子是不一樣的,它比猴子高等。從外表看,猴子體型小,猿的體型大。猴子有尾巴,猿沒尾巴。猴子有頰囊,猿也沒有。
什麼是頰囊?這是猴子口腔內兩側的一種特殊結構,就像兩個包一樣。猴子可以將進了嘴巴的食物,暫時貯藏在頰囊裡,等閒下來再慢慢吃——換句話說,有了這兩個囊,猴子就可以「吃不了兜著走」了。
一般認為,早期的猿是猴子中的一個族群——舊世界猴進化而來的,可以說猴子是猿的祖先。
猿類自立門戶之後,也在漫長的歷史中開始逐漸分化。
一些猿類進化成猩猩,另一些猿類則成功地向人的方向靠攏,它們就是大約1200多萬年前的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說到這裡,我要解釋下,所謂多少萬年,都是科學家根據考古推算的時間,而且不同人有不同見解,所以只能是大致參考,而不是準確的時間概念。
森林古猿最早出現在非洲,然後擴散到歐洲和亞洲。它們的體質特徵介於猿類與人類之間,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為,它們可能是現代猿類和人類的共同祖先。
我們人類的這個遠祖,依然生活在森林裡,用四肢行走,以果子為食,還帶有典型的動物特徵。所以,它們最多就是一種類人猿,而沒有資格被稱為猿人。
人猿,猿人,看起來只是順序區別,但在進化歷程上,卻是差天共地,這兩個字的順序之間,隔著千萬年的距離啊!
森林古猿向前發展,逐漸分化出一種有爭議的古猿,稱為臘瑪古猿(Ramapithecus)。有人說它是大猩猩的祖先,也有人說是人類祖先。
相對於臘瑪古猿,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和人類的關係更加清晰。
我們不妨回到非洲的東非大裂谷,這裡被稱為最美麗的「地球傷疤」。有觀點認為,就是從這條東非大裂谷開始,人和猿正式分道揚鑣。
在遠古時期,隨著劇烈的地殼運動,東非大裂谷把非洲分為東西兩邊,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態系統。
大裂谷的西邊雨量充足,森林茂密,猿類不需要做出太多改變,就能適應環境,因此它們也就缺乏進化的壓力和動力,所以至今還是猿類,比如大猩猩。
大裂谷的東邊呢,雨水明顯減少,氣候變得乾旱,森林慢慢消失,灌木叢和草原逐漸出現。在這種巨大的環境變化中,有一些猿類滅絕了,另一部分猿類適應了新環境,開始離開樹,在開闊的平地裡生活。
它們最終成功地進化成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離現在大約420-100萬年。從森林古猿出現的年代算起,又是幾百上千萬年時間過去了。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千百萬年,也是「彈指一揮間」啊!
南方古猿離開樹之後,學會了直立行走。對於人的進化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為什麼?很簡單,站得高望得遠,更能發現獵物,也更容易規避危險。同時,雙手解放了,可以更方便使用工具。而且直立行走比四肢行走消耗的能量少,更多的能量會供應到大腦,促進腦部發育。所以,我們不妨修改一下美國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這是古猿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南方古猿的生活環境由叢林變成了平地,它們也沒有了猿類的尖銳爪子和牙齒,外表更像人類,腦容量大約500毫升,相當於現代人的35%,被稱為「正在形成中的人」。
南方古猿的出現,意味著人類與動物的明顯分界點來臨了!
2019年,這種經典學說受到了挑戰。德國人類學家馬德萊娜•伯姆展示了一種新發現的類人猿化石,說這是生活在1162萬年前的類人猿,它們很可能已經學會了直立行走,這可比南方古猿還要提前幾百萬年!如果伯姆的理論得到公認,將意味著人類進化史要改寫了。
歷史的車輪繼續往前滾,大約200-150萬年前,南方古猿當中的一支,進化成了另外一個更高級的物種——能人(Homo habilis)。
能人,聽起來是不是很牛,有點不明覺厲的感覺?事實上,它之所以能,是能在製造工具上。從使用工具到製造工具,能人可以說是邁出了進化的又一大步。
他們製造什麼工具呢?有些骨器,但主要是石器——人類的舊石器時代開始了。
我們可以看到,能人的名字裡,已經很光榮地帶上了人字,它也被稱作「早期猿人」。到這裡,人猿終於發生了質變,升級成了猿人。
能人,就是靈長目裡第一種被公認屬於人類的動物,它們也被稱為「完全形成的人」。
但也有觀點認為,差不多同一時期的碩壯人(Homo rudolfensis,又叫魯道夫人),他們的腦容量更大,他們才是最早使用工具的人,而能人應該被歸入南方古猿的晚期物種。
講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能人」這個詞有點曖昧?如果哪天有人跟你說:「哎,兄弟,你是個能人啊!」你別以為人家在誇你厲害,搞不好在罵你,說你皮膚黑、毛髮多、長相原始呢。
那你怎麼辦?當然可以憤怒地懟他一句:「你才是能人,你全家才是能人!」
但這樣火藥味太濃,沒有風度,而且技術含量不高,不如這樣說:「哥們,你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貴族氣質,我猜你一定是個北京人!」
說到北京人,從進化角度,北京人算是直立人的一種。
在距今大約200-20萬年前,直立人(Homo erectus)登場了。他們也被稱為「晚期猿人」。
顧名思義,他們肯定是已經告別了四肢趴地的歲月,已經直立行走了。他們還懂得用火,開始使用符號、基本的語言和更精緻的工具。他們的平均腦容量也大幅提升,達到1000毫升,大約相當於現代人的60-70%。
這個時候屬於人類的冰河時期,非洲環境急劇惡化,直立人為了生存,開始大量往外遷徙,向世界各地擴張。
這是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
歐洲德國的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和中國古代的北京人、元謀人和藍田人,都算是直立人。
光陰似箭,又是若干個萬年過去了。大約20萬年前,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直立人逐漸消失,人類的新品種——智人(Homo sapiens)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先是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又叫「古人」。他們的體質形態已經和現代人很接近,但依然帶有一些原始特點,比如眉骨發達,鼻子扁寬、頜部前突等。
早期智人同樣最早來自非洲,然後擴散到歐亞大陸。這是人類第二次走出非洲。
德國的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由海德堡人演化而來),中國的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和許家窯人,都算是早期智人。
5-1萬年前,人類第三次走出非洲,來到歐亞大陸,他們就是晚期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又叫「新人」。晚期智人已經學會人工取火,製造更複雜的工具,能修建簡單的房子,男女有分工,還創造了繪畫、雕刻之類的原始藝術。當今世界四大人種——也就是黃色、白色、黑色和棕色人種,開始在這個時期孕育形成。
我們中國的山頂洞人、河套人、柳江人等等,都屬於晚期智人。
在歐洲和中東一帶,晚期智人和屬於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相遇,並發生小規模的融合混血,然後遷移到世界各地。所以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或多或少攜有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據科學家測算,現代人的DNA當中,約有1%到4%源自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共存過一段時間,並產生了競爭關係,最終優勝劣汰,尼安德特人消亡,晚期智人繼續存活下來,成為人類進化遊戲中的最新接棒者。
在晚期智人出走非洲的時候,有些人守望家園,不肯離開,他們成了非洲黑人的祖先。而出走的那幫人,就成了歐洲人和亞洲人的祖先。所以晚期智人就是現代人的共同祖先,他們的體質特徵,和現代人已經沒有明顯差異。從他們開始,人類逐漸擺脫了原始特徵,進入文明發展的新階段。
好了,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這就是人類發展成現代人之前的五個主要階段。如果把智人分為早晚期,就是六個階段。
有個成語叫做「人五人六」,意思是有模有樣,像這麼回事。這本來是個貶義詞,但用其字面意思來形容人類進化,倒是有點貼切。經過這五到六個重要階段的進化,人就徹底脫胎換骨,真的變得「人五人六」了。
但是,我們也要辯證看待這個問題,考古資料在不斷更新,新的化石會不斷出現,人的進化理論就會不斷被改寫,說不定哪天,「人五人六」就變成「人三人四」或者「人七人八」了。
最後,我們回到一個熟悉的問題上:人是猴子變來的嗎?看完人的進化史,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答案:這是不嚴謹的蠢話。
沒錯,猴子和人之間,確實有可能存在共同祖先,存在進化關係:猴子的一支進化成猿,猿的一支進化成人。
但是,進化的過程非常漫長而複雜,在和人的親緣關係上,猿比猴子要近得多。如果說猿是人類的近親,那猴子最多是遠親。就好比是你們家族很龐大,你有很多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遠房表哥,但能說你是他們變來的嗎?
坊間還有傳言,說這句蠢話是達爾文說的,要是達老先生知道自己被潑上這盆髒水,肯定會氣得七竅生煙,搞不好還會從另外一個世界跑回來,搖著一隻午夜兇鈴,滿世界找造謠的人算帳呢!
(謝謝觀看,本文視頻版將發布在西瓜視頻,請搜索「藍眼看天下」關注收看,視頻版乾貨更多,期待您的關注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