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動物的生長和發育》教學設計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兩棲動物的生長和發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說出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2.能夠舉例說出兩棲動物和人類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標本,小組合作交流,提高觀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科學發現過程,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學習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提高學生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難點】

歸納總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片段,激發同學們好奇心。教師提問,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同學們可能會回答尾巴消失,生出四肢。青蛙的身體形態有什麼特點?青蛙屬於什麼類型的動物?引入本節新課:兩棲動物的生長和發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根據生活經驗,回憶青蛙生活環境

教師提問同學們在哪裡見過青蛙,青蛙皮膚是什麼顏色,與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能夠根據生活經驗回答出青蛙生活在池塘、稻田、溪水邊,青蛙的皮膚是綠色的,能夠保護它不被天敵發現。

(2)小組合作,觀察結構特點

接下來學習青蛙的哪些結構特點適應水陸兩棲的生活環境。將準備好的青蛙不同發育階段的標本分發給每個學習小組。提示觀察順序:按照青蛙的發育過程,先觀察外部結構特徵,再觀察內部結構特點,從左至右,從上到下。

由小組代表回答,其他同學補充。(青蛙發育過程中鰓消失,生出肺;青蛙眼睛後面有鼓膜,可以感知聲波;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是呼吸時氣體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後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划水。這些結構特點使得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

教師補充:手握青蛙有黏滑的感覺,因為青蛙的皮膚能夠分泌粘液,具有保護作用。而且在皮膚裡分布很多毛細血管,可以進行氣體交換,輔助呼吸。

(3)師生合作,總結兩棲動物主要結構特徵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動物是兩棲動物,根據生活經驗,同學們能夠回答出蟾蜍是兩棲動物。教師補充還有大鯢,蠑螈等等。播放大鯢、蠑螈發育過程視頻,提問生活環境和發育過程與青蛙的共同點是什麼?師生共同總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共同特點是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可以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裡,用肺呼吸。教師補充皮膚可以輔助呼吸。)

環節三、鞏固提升

兩棲動物種類少,分布範圍小的原因?教師提示從兩棲動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生殖方式,呼吸方式思考。

(師生共同總結:兩棲動物的生殖是在水中進行體外受精,幼體用鰓呼吸需要在水中進行)。

環節四、小結與作業

小結: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兩棲動物是很多農業害蟲的天敵,青蛙消滅害蟲可以減少施用農藥對環境的汙染。但是由於環境汙染和濫殺濫捕,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減少,我們應當加大對兩棲動物生活環境的保護,同時禁止濫殺濫捕。

作業:課下請同學查閱資料還有哪些兩棲動物,並製作一張保護兩棲動物的宣傳畫。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     1、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B)     A.體外受精、體內發育B.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C
  • 【初中生物】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P15旁欄思考題蛙,蟾蜍等兩棲動物的卵在水中受精,卵與精子的結合概率低,而且在極少有親代 關照的情況下,環境的影響和天敵的捕食,都會降低受精卵發育為成蛙的概率。兩棲動物一次產出數量較多的卵,能確保至少有一定數量的受精卵發育成熟。因此它們產卵多是對受精率低和受精卵孵化低的一種適應。有利於兩棲動物的種群繁衍。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面試——《兩棲動物》試講稿
    2、能力目標   通過歸納總結出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閱讀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兩棲動物生存的現狀,認同保護兩棲動物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 :歸納總結兩棲動物主要特徵。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兩棲動物的生殖     現存的兩棲動物約有2500種,它們是從水生過渡到陸生的脊椎動物。最常見的是蛙類,它們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鳴叫→雌雄蛙抱對→雌蛙排卵、雄蛙排精→體外受精。雌雄蛙分別把卵細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稱為體外受精。
  • 八年級生物下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知識梳理,動物也瘋狂
    兩棲動物的由來: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遊泳,用肺呼吸,用皮膚輔助呼吸。符合這些特徵的動物就是兩棲動物,常見的兩棲動物種類有蟾蜍、大鯢、蠑螈、青蛙等。本節總結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以代表動物青蛙展開。
  • 兩棲動物生態毒理學研究獲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江建平的帶領下,兩棲動物多樣性與保育團隊以常見農田兩棲類物種蝌蚪為對象,解析了常用化肥尿素(Urea)和常用草甘膦(Glyphosate)農藥對兩棲動物的生態毒理效應以及潛在的作用機制。
  • 初中生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模擬題
    A.肺,皮膚 B.肺,鰓和皮膚C.鰓,氣門 D.鰓,肺和皮膚4.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揚子鱷屬於爬行動物,下列哪項不是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 )。A.用皮膚輔助呼吸 B.用肺呼吸C.體表有角質鱗片或甲 D.用四肢爬行5.以下幾種動物中,屬於爬行動物的是( )。
  • 《其他植物激素》教學設計
    《其他植物激素》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掌握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2.通過對合作學習和資料的分析,提高問題解決和歸納總結的能力。3.培養嚴謹、仔細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難點:不同植物激素作用的相互關係。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複習導入,提問上節課學習的生長素的作用。(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與眾不同的兩棲動物皮膚
    兩棲動物是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所以稱為兩棲動物。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因為兩棲動物行動的環境是水中和陸地上,所以它們的皮膚也與眾不同。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趙漢斌)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是人、動物和植物中兩個高度保守的分子,它們在調控一系列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微生態常識】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發育
  • 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怎麼辦?
    上一周昆明市延安醫院兒科楊濤副主任講了什麼是兒童的生長發育落後,這一期他繼續給大家再講一講,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怎麼辦?  早發現  兒童在骨骺閉合以前,身材都可以正常的發育和增長。對於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那麼孩子長得高不高不取決於他的年齡,而取決於他的骨齡,那麼我們可以給孩子的左手拍一個x光片,看看他的成長的潛力。
  • 流感病毒首次被發現可感染兩棲動物和魚類
    特別是具有大流行和流行潛力的病原體-甲型流感病毒(IAV,Alphainfluenzavirus)和乙型流感病毒 最近的一項轉錄組學(即大量RNA測序)研究報告了從兩棲和魚類宿主中發現新型「流感樣」病毒–武漢針鰻流感病毒, 武漢亞細亞蟾蜍流感病毒 以及 溫嶺盲鰻流感病毒。表明這樣的系統發育模式與病毒宿主共同擴散已有數百萬年的歷史。這與相對頻繁的跨物種傳播相結合,表明仍有大量動物流感樣病毒仍有待發現。
  • 盤點自然界6大最奇特的兩棲動物:網狀透明青蛙
    第2頁: 第3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你是大自然的狂熱追隨者,那麼你自然會認識到下面這些奇特的兩棲動物,但對於公眾來說,這些在自然界中最獨特的兩棲動物就相對未知。看看下面這些怪異和奇妙的生物吧。
  • 化石發現澄清兩棲動物進化爭論
    1995年,德克薩斯州貝勒郡一處遠古魚類沉積採石場發現了這種兩棲物種化石,雖然化石樣本發現較早,但直到近期古生物學家才對此鑑別並列為一種遠古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Gerobatrachus hottoni」,發現者是史密森尼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尼古拉斯•奧託,他指出這種遠古物種是一種過渡型兩棲動物,兼具了青蛙和蠑螈的特徵。這項發現填補了青蛙與蠑螈進化史上的缺口。
  • 學會看寶寶生長發育曲線圖
    兒童之間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是在區域和全球大規模人群之間,平均生長顯著相似。例如,印度、挪威和巴西的兒童在生命早期向他們提供健康的生長條件時均顯示相似的生長模式。新的標準證明,在兒童生長至5歲方面的差別更多地受到營養、餵養方法、環境以及衛生保健而不是遺傳或種族特性的影響。
  • ​溼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溼度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一、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是植物生理過程中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它們兩者互相聯繫、互相依存,又互相對立、互相鬥爭。水分吸收是蒸騰作用的基礎,而蒸騰作用又是根系吸水的主要動力。植物水分吸收和消耗之間的關係叫做「植物的水分平衡」一般有三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水分吸收超過了消耗,植物體內水分過多會使植物生長纖弱,抗寒力下降;第二種狀況水分吸收等於消耗,這種平衡對植物生長發育最有利;第三種狀況水分吸收少於消耗,由於缺水而呈現萎蔫狀態。二、婁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植物萎蔫有兩種情況。
  • 高二生物教案:《其他植物激素》優秀教學設計(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植物體內的五種激素。  2、植物體內所有激素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  3、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難點:  1、植物體內的激素產生部位以及它們的生理功能。
  • 太陽神保健品,金菇口服液讓生長發育「看得見」
    ,才能促進兒童骨骼生長呢?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在生長發育中起非常關鍵的作用,是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極為重要的營養素,而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就是青少年缺乏蛋白質的常見症狀之一,因此在促進兒童骨骼生長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攝入一定的蛋白質數量。
  • 兒童生長發育骨齡圖譜
    生物年齡:通過觀察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態、結構和相互關係的變化來判斷體格和生理的發育程度,通過對發育程度進行統計處理,以年齡的形式,以歲為單位進行表達的生物學年齡。 骨齡即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歲之間,落後或超前過多即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