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夏至 觀氣錄」五運六氣釋疑:有夏至冬至,為什麼沒有春至和...

2020-12-04 運氣5678

夏至

陽交於陰,氣化迅烈

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即為二十四節氣之夏至,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從卦氣上來看,夏至對應「姤卦」。乾上巽下,乾卦下方的一道陽爻開始變成陰爻,陽交陰,男遇女,是為「姤」。夏至為「姤卦」的初成期,是十二消息卦周期能量「消」的開始,天道的能量由顯性漸變為隱性。

姤卦

在北半球,到了夏至,炎熱的天氣才算真正開始,此時溫度和雨量通常情況下迎來了一年中最為豐沛的時節,絕大部分動植物拔節生長達到了驚人的速度。

比如菌類,下雨前地面尚還看不到蹤影,一場夏雨過後,地面上像變魔術一般冒出了一朵朵面目各異的小蘑菇,枯樹上的木耳仿佛也在瞬間顯形。

關於「夏」字的探究,可參看往文「【庚子年立夏 觀氣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探「夏」字本原,索運氣之要」。此處來看「至」字。

甲骨文→金文

」,《說文解字》:「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從至。

「至」字的形象,為鳥從高處落到地面,本義為到達、到來。到達地面無法再往下飛行,引申為極至之義。

《論語》中孔子曾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此處用的便是「至」字的本義。

冬至,夏至,究竟是什麼東西到來了?這個東西到了哪個地方?

冬與夏只是「名」,其本質指的是「氣」。冬至、夏至,是指「氣」來了,冬氣為寒,夏氣為暑、為火。四象中,南為朱雀、鳳凰,為羽蟲之王,象徵火。若從狹義的視角解讀,夏至,可以說是鳳鳥的到來,火神的光臨。《內經》有「四氣調神大論」,這裡用「四氣」不用「四季」,則是直指本質的說明,因為「」是活的。

從《說文解字》對「至」的解釋中可知,寒氣、暑火之氣到達的位置即為「一」,一者,土地、大地。坤土,孕載萬物,有厚生之德。

由於距離與物相形態的客觀存在,使得能量從一個點位到另一個點位之間的舒布完成需要一個過程。故《黃帝內經》云:「五氣之差,不當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數乎?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相關焦點

  •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的關係探討
    我總想弄明白,早年算命先生的寓言為什麼會一一兌現?一個盲人怎麼能算出我的未來?我曾去學習四柱算命、易經、風水、梅花易數等,繞了一大圈兒也沒找到現代人能夠認可的科學依據。  直到我潛心於《黃帝內經》,才知道中醫也講究「運氣」,那是「五運六氣」學說的簡稱。
  • 五運六氣之甲乙丙丁
    就是甲乙丙丁,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這個課程,就要告訴大家,為什麼會是有這樣的一個存在?天幹、地支、節氣。給大家講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接下來的課,我去講什麼,大家就要去聽什麼,因為我們現在要去講的,是要切合五運六氣裡面要用的,要用大家學會的方式去講的,而不是以,說做一個名詞解釋的方式去講的。
  • 夏至一年中最光明燦爛的一天,給自己一個好的開始
    這一天,海南海口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已至,日久天長。圖片來源於「手工小姐 攝」圖片來源於「永錫視覺 攝」夏至日,萬物繁茂生長,對雨水的需求也達到極致。詩人說:「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古人的總結,「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揭秘冬天吃冰棍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個是《易經》裡面最高、但也是最基本的易理。 大家知道為什麼夏天井水是涼的,冬天井水是溫的嗎?為什麼冬天才適合吃冰棍?為什麼冬天進補容易吸收呢??那我們先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理入手。冬至,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面的兩個時令,古人把一年分為 四季,十二月,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個月兩個節氣,月首的為「節」,月中的為「氣」,也叫中氣。這個氣指的是天地的氣,用現代話說就是地球本身內在的收縮放射功能,冬至和夏至都是當月的「氣」。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 五運六氣的天學基礎
    圖3 用晷儀測量冬至和夏至時太陽的出沒方位:通過位於中心的立表望向1線是冬至時太陽的落入方位,望向69線是冬至時太陽的升出方位;通過位於中心的立表望向19線是夏至時太陽的落入方位,望向51線是夏至時太陽的升出方位。圖中晷儀為現存於北京古觀象臺的複製品。2009年我對西漢晷儀作了一點研究,後以《對晷儀的再認識》發表在《中國科技史雜誌》2010年第4期。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冬至》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除了尊崇一些習俗外,在農村,冬至日討論俗語也是人們的一個愛好,因為這俗語承載著千百年來的農村文化,各種經驗都被包含其中,是非常值得後人學習的,就像今天這句「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是一個非常意義的冬至俗語,下面筆者帶大家來了解下。
  • 月建尋找流年祿馬貴,注意夏至和冬至分陰陽
    前幾天我發布過根據年命,來推算某一流年的祿馬貴人到山擇日法,有些網友就說,羅老師只送年家祿馬貴,不送月家祿馬貴,藏私。這可是天地良心,決無半點藏私,只是要一個一個知識點來講,才理解得了嗎。這不,你們要的月家祿馬貴到了哦。再次重申,易學需要有志於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人士推動,如果只想到利益,那麼易學就會停滯不前。
  • 夏至:在最長的白晝,遇見天長地久
    夏至,北半球有最長的白晝和最短的夜,你希望和誰一起地久天長?夏至,「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你是否也曾有「那年那天」的故事?夏至不過不熱,炎熱夏天真正開始,你又是否感受到了這種「熱情」?——又見下雨天出太陽的古典君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今年的夏至時間是2019年6月21日23:54:09 星期五農曆己亥年 五月十九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恪遵憲度抄本》夏至,如約而至這是北半球
  •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在一年四季中,除了每個季節養生要注意的問題外,有兩個節氣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個就是冬至,另一個就是夏至。一年有24個節氣,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在一年裡邊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冬至大家知道,它第一個特點就是太陽直射點到了最南邊了,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第二個特點就是陽氣開始出生了,所以大家說「冬至一陽生」;夏至時太陽到了北回歸線,到了我們大家覺得最熱的時候,這時太陽開始重新向南走,既是最熱的時候,也是陰氣開始生的時候。所以一年裡邊,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是很特殊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我們老百姓有句古話說,冬至和夏至都是「收人」的時候。為什麼?
  • 今日夏至,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為什麼要吃麵?
    夏至到,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麵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日,也是24節氣中的夏至。當夏至節氣到了,酷暑也就到了。從夏至這天就開始數九了,每九天為一九,經歷過九個九天以後夏季也就結束了。而在夏至節氣的時候,氣溫不斷升高了,人也因為酷暑難耐而沒有食慾了。那在夏至節氣的時候吃什麼好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夏至節氣這天,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流行吃「夏至面」,也就是苗條,那夏至為何要吃麵?夏至吃麵有啥說法嗎?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後天就是三九了,人們普遍認為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等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盡桃花開了。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
  • 今日夏至,陽氣漸弱,陰氣滋長,一個方法清理心中陰火邪風
    2020年6月21日早晨05:43:33秒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90度農曆庚子年五月初一 星期日把這兩個概念分別加以掌握,統一認識,才不至於把五運六炁(氣)的能量性和太陽的熱量性混為一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鹿角解(音駭)。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麋,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
  • 夏至鳴而冬至止,《詩經》裡的小鳥,竟是掌管夏至的官名?
    七十二候是我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季節之神的安排真是奇妙,在中國傳統的幹支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是午月(五月)的起始,也就是夏季的中間月份——仲夏的開端。
  • 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天文與(2020.6.21)日環食
    古人稱夏至為「一陰生」,因為夏至之前為晝漲夜消,夏至之後為夜漲晝消。夏至這天不僅白天最長夜晚最短,而且太陽投射到物體上的陰影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城市,可以在這天的正午看到人的影子位於腳下,比如廣州和貴港等城市。而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城市,影子將位於南方,比如我國的海南及南沙群島。
  • 為什麼唐詩中寫夏至的很少,寫冬至的卻很多?
    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中有很多就是和節氣相關的,比如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劉長卿的「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寒山和尚的「草生芒種後,落葉立秋前」。還有一些民間諺語和節氣也是有關的,比如我很小的時候家裡人就告訴我:「穀雨前後,種瓜點豆」,「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立秋見三鮮」,立秋時候玉米、紅薯、北瓜等瓜類雖未成熟但可以嘗鮮了,當然我說的這些諺語都是華北地區的諺語,相信南方也會有不少和節氣相關的諺語。
  • 原來「長到夏至,短到冬至」是這個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一般都在公曆6月21、或22號這天,夏至表示已經真正進入了炎熱的季節了,至就是到、極的意思。夏至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短,短到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長。
  •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時間:2020-06-21 0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夏至,是古代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 被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二十四節氣)、夏至與冬至十年時間點
    夏至與冬至一年陰陽之氣交接很多事情都需要考慮這兩個時間點如貴人用事、排盤時等夏至(英文名 Summer Solstice):人們常說的三伏天就是在夏至到來之後會有的。冬至(英文名 Winter Solstice):唐代詩人杜甫曾作詩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