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黑暗面,那麼光明也無處照耀,如果你沒有罪惡面,那麼愛也無處滲透。」
這是人物周刊採訪丹布朗推送的卷首語。
就在這趟歸家的火車上,我翻開了《本源》的第一頁,同丹布朗的其他小說一樣,我馬上就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境地。可惜火車顛簸得太厲害,我沒有把它一口氣讀完。
一顆從3D列印手槍裡飛出來的子彈、乘坐特斯拉無人駕駛電動車亡命天涯、人工智慧大顯身手……丹布朗將最具時代感的元素融入《本源》中,還順便帶領讀者遊覽了西班牙的名勝古蹟。
從結構上看,這是一篇非常丹布朗式的小說,多條故事線同時鋪開,藝術哲學科技宗教群英薈萃,敘事節奏遊刃有餘,還有一個標配美麗高貴的女主,呈現出小說波詭雲譎,險象環生的視覺盛宴。
同《騙局》 、《數字城堡》 、《地獄》 、《天使與魔鬼》和家喻戶曉的《達文西密碼》一樣,這次,丹布朗用一個精妙的故事,環環相扣地把古典的哲學、藝術以及現當代的重要思想家,無論是關於人工智慧,宗教,生命起源,這些大問題和大思考的人及作品,用儘可能簡單易懂的方法,給讀者梳理了一遍。也就是說,這本書其實是2018年的「大哉問」,是科技與人的——文獻綜述。
所以翻開書的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這次,他寫的是大問題,根本性問題,或哲學口頭禪: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
宗教和科學真的互相對立不可調和嘛?還是像書中男主蘭登所說的,只是「兩種不同的解釋世界的語言」?這是丹布朗所有小說的核心問題,也是丹布朗的本源問題。
神與宇宙萬物、包括生命的關係本是形而上領域高深莫測的話題。在哲學科學領域,人們一般認為神即自然本身,是宇宙的一種最高秩序、終極規律,而非凡夫俗子所理解的人格化的神明。
愛因斯坦說,「我信仰史賓諾莎的上帝,他以萬物之秩序示現,不會幹涉人的命運和行為」,作為宗教和科學調和主義者的丹·布朗大概也是這種觀念的擁躉,因為最後《本源》裡那些宗教與科學、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對抗故事線全變成了煙霧彈……而書裡蘭登教授對威廉·布萊克47字母詩行的刻意重新解讀是他對這個問題的反饋和宣誓。
「黑暗宗教必須離場,甜美科學才能為王」
或許,在這片真理的大海上,造物主和達爾文主義就是兩條鬥志高昂的魚,我們從對造物主的盲目崇拜和泛神論的接受,再到認可了我們是從有機物分子演變為今時今日的高等智慧生命,掌握了原子能和航天技術,也逐次將原始信仰、泛神論、一神論逐出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地帶。換言之,達爾文魚和造物主魚相互追逐,並試圖互相吞噬。
或許,我們在這樣龐大晦澀的問題面前,需要學會的就是享受,享受辯駁的過程,享受這樣一個刀尖上起舞的作家帶給我們的饋贈。
或許,一個現代寫作者明白,
他始終是面向讀者在寫作,他懂得自己的時代,讀者,在思考什麼,在焦慮什麼,然後以最大的直白,來喚起他們的共鳴和快感。一種炫目知識背後,是蓋不住的甜美的人文關懷。
接受採訪被問及「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時,丹布朗笑了笑沒有說話。
但顯然在這個時代,丹布朗遊刃有餘。
「你思考的,你困惑的,從古至今,那些最聰明的頭腦,也在思考,也在困惑,也在探索著。所以,你並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