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野生動物被降級處理了!欣慰!

2020-11-26 騰訊網

被「降級」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一個令人沮喪的事,但是今天所說的事情會使我們感到興奮和充滿希望。

那就是這幾種動物從「瀕危級」被移除,並且做了降級處理。它們走向滅絕邊緣的命運由人類而起,也是通過人類的不懈努力將它們挽救回來。

大熊貓(不再瀕危:2016)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貓為標誌,大熊貓儼然已成為了瀕危物種保護最重要的象徵。

1958年設立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內容的重點就是大熊貓,這個保護區由國家林業局直接管轄。但由於當時較落後的保護觀念和生態學知識的相對匱乏,1980年代期間雖然全中國都在高喊「保護大熊貓」,但真正有利於熊貓的做法卻並不多。許多人都認為最好的保育辦法就是從野外捉來熊貓進行人工飼養,而飼養條件較差和工作人員缺乏飼養相關的一些科學常識,使許多研究基地成為熊貓永久的牢籠。對於竹子開花給熊貓帶來的負面效果,也通常是通過捕捉熊貓的方式解決,沒有研究它的食性進化和評估竹子死亡對它的實際影響。由於棲息地被破壞、環境汙染、與種群隔離等原因,使野外種群的繁衍出現危機。1998年天然林砍伐的全面禁止和禁止個人擁有槍枝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熊貓的生存。1992年以後,向保護區內的移民被禁止,並安排居民陸續遷出,使熊貓的棲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證。經過多年的保護工作,有些地方大熊貓的野外種群數量開始上升。

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數據)。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級」降為「易危級」。由於生育率低,大熊貓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大陸國寶。

查塔姆圓尾鸌(不再瀕危:2015)

查塔姆圓尾鸌,又稱紐西蘭圓尾鸌,它們是紐西蘭查塔姆群島的特有種,現已只限於東南島(South-East Island)218公頃的地方。

紐西蘭圓尾鸌的頭部、背部及上翼都是呈灰色的,肩膀及上翼底的灰色較深,形成一個M字型。前額灰白雜色,上身呈白色。下翼白色,主羽端及邊緣較為深色。下翼基部有一道黑間。

當人類殖民到查塔姆群島後,因受到捕獵、入侵物種的掠食和失去森林棲息地等威脅令它們只限於東南島。另外,它們也要與闊嘴鋸鸌爭奪築巢的地方。

於1980年代末,保育工作才正式展開。最初的焦點是在於確定紐西蘭圓尾鸌的鳥巢及令繁殖率下降的原因。當發現它們的繁殖率是受到闊嘴鋸鸌的影響,便有措施推行以保護它們的鳥巢和雛鳥。

於2005年至2006年,155已知的繁殖對當中,有83%的雛鳥成功換羽。雛鳥也有被移送到沒有掠食者的地方。從2008年4月開始,在查塔姆島南部海岸,200隻雛雞被轉移到一個不受捕食者侵害的保護區。

現在查塔姆圓尾鸌的數量大約2000隻。(2019)

德爾馬瓦半島狐松鼠(不再瀕危:2015年)

德爾馬瓦半島狐松鼠是狐松鼠的一個亞種,分布於美國大西洋沿岸的德爾馬瓦半島。它們是一種大型的松鼠,體長45-60 釐米,尾巴長20-30釐米。喜歡生活在開闊的橡樹、松樹林地,其食譜包括橡果、昆蟲、鳥蛋和真菌,但也會吃玉米、大豆、燕麥、小麥等農作物。

由於過度伐木、捕獵和棲息地喪失,德爾馬瓦半島狐松鼠的數量下降到原有的10%(1967年)。1967年,聯邦政府通過了《瀕危物種保護法》。該法案是美國同類立法中的第一部,要求各州列出有瀕臨滅絕危險的動物,並做出某種努力來拯救它們。經過近五十年的共同努力,德爾馬瓦半島狐松鼠的數量已激增至20,000多。它們現在生活在半島的28%的區域內,並且一直在擴大。

北海獅(不再瀕危:2013年)

北海獅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它們體型巨大,長度2.5-3.3米,雄性較大。成熟的北海獅比其他種的海獅顏色淺,一般是淡黃到淡棕色,偶爾有些紅色。雌北海獅比雄的稍淺一點。剛出生的北海獅幾乎是純黑色,幾個月之後才退色。雄性額頭較寬高,嘴部較平,頸部周圍有一圈較黑較松的毛,看起來有一點像一圈鬃毛。

北海獅種群遭受了數個世紀的狩獵,多起環境災難的沉重打擊,到1979年,僅剩18,000隻。然而,直到1990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才認識到北海獅面臨即將滅絕的危險。通過多項的保護方案以及近20年的努力,到2010年,種群已超過70,000隻。隨著每年以超過4%的速度增長,北海獅現在已經免於滅絕。

阿拉伯大羚羊(不再瀕危:2011年)

阿拉伯大羚羊,又名阿拉伯羚,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阿拉伯大羚羊主要吃草,及多種不同的植物部分,包括樹、芽、草、果實、塊莖及根。它們的群族會跟隨雨水去吃新長出來的植物。它們可以幾個星期不喝水。研究發現它們主要吃針禾屬的植物,其花朵有高含量的蛋白質及水分。

阿拉伯大羚羊肩高約1米,重70公斤。它們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腳都是褐色的,在頭部及頸部之間、前額、鼻子及由角經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紋。雌雄都有直立的環角,長達半米。

阿拉伯大羚羊於1972年前就差不多被獵殺至滅絕。於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開始了重新引入的計劃,但數量仍然由1996年的450頭下降至2003年的106頭,這是因非法的捕獵及在沙烏地阿拉伯群族的壯大所致。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數量就由1997年的400頭增加至2003年的700頭,連帶以色列的群族也有所增加。於2007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在阿布達比放生了100頭阿拉伯大羚羊,目標是於2012年引入達500頭。

鳳凰城動物園也在保護阿拉伯大羚羊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於1962年,她們開展了第一個飼養阿拉伯大羚羊的計劃。最初開始時只有9頭,至今已有超過200頭。這些飼養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送往其他動物園開展新的群族。到了1990年,它們的數量就有超過1300頭,包括112頭飼養的被重新送到野外。

於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成為第一個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除名的世界遺產。理由是因阿曼政府大幅減少其九成的面積,用來開採石油。

印度犀(不再瀕危:2008年)

印度犀又稱獨角犀、大獨角犀,重達4000磅,鼻上只有一隻角,是世上體型最大的大單角犀牛。印度犀的皮厚且十分大片,有數層的皺摺,但它們的皮膚相當敏感,因此會定時去泥潭來驅除皮膚上的寄生蟲。

印度犀在歷史上曾經居住於巴基斯坦到緬甸的廣大地區,甚至在中國境內廣泛分布。但由於人類居住地的擴大,分布範圍大大收縮,目前只在印度東北部和尼泊爾境內少量存在。約一個世紀前,印度犀剩不到200頭存活於阿薩姆邦。經過保育後,2010年,約有2700餘頭,其中四分之一被限制在印度北部和鄰近尼泊爾的十個小型保留區內,其餘約2000頭幾乎生活在布拉馬普得拉河上的加濟蘭加國家公園內。

保護區內的印度犀

相關焦點

  • 北京保護野生動物新名錄 野豬降為二級
    市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本市首次進行調整 新增57種包括7種外來動物 買賣八哥最高罰10倍價  已被飼養的八哥可繼續家養或送往野生動物保護站 此外野豬保護級別降低  本報訊(記者陶穎)明年1月1日起,市民如果再購買畫眉、八哥這些「寵物」,將會被處以最高相當於價格10倍的罰款。
  • 蘆溪:非法捕殺野生動物,這些動物屍體被無公害處理!
    4月1號,萍鄉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聯合蘆溪縣公安局森林分局,對一批遭到非法獵殺的野生動物進行了無公害處理。
  • 劉奇書記調研野生動物保護:「堅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
    2月28日,省委書記劉奇在南昌調研了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他強調,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加快健全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制度,全面加強市場監管,大力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堅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 堅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切實築牢公共...
    月28日,省委書記劉奇在南昌調研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他強調,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加快健全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制度,全面加強市場監管,大力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堅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築牢公共衛生安全防線、牢牢守住生態安全底線,為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奠定堅實的基礎。
  • 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百題問答(三)
    如果將境外引進的野生動物放歸野外環境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捕回,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捕回的,由有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代為捕回或者採取降低影響的措施,所需費用由被責令限期捕回者承擔。 24.外國人在我國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攝電影、錄像有哪些要求?
  • 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導語: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隨著近現代以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力相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卻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野生動物在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失去家園和食物,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熊貓。一直以來我國在動物保護,尤其是大熊貓身上花費了巨量的精力,如今付出有了回報,我們達成了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瀕危變易危。
  • 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身份搞錯了
    昨天,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新聞刷屏了。不過,經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鑑定,獲救的並非中華秋沙鴨,只是一隻普通秋沙鴨。目前它身體虛弱,仍需「住院」觀察。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住院部」,一個個帶著藍色遮罩的小籠子排滿了一面牆。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法。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本法規定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是指野生動物的整體(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 請IUCN紅色名錄莫將丹頂鶴降級!
    6月26日,綠會國際部接到有關人士緊急呼籲,希望綠會為丹頂鶴受威脅等級降級發聲。此事來龍去脈如下:6月1日,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在其官網發表一文《丹頂鶴:受威脅等級降級?》文章建議,將丹頂鶴受威脅等級從「瀕危」(EN)調整為「易危」(VU)。其主要理由是,近年來日本丹頂鶴種群數量在上升,全球野生丹頂鶴數量超過3000隻。
  • 建議將小熊貓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建議將小熊貓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30年多來迎來第一次更新之際 2020-07-15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野生動物「守護者」探訪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坐落於山腳下,受傷的野生動物在此休養生息、恢復健康。每一隻送來的野生動物都有單獨的「救護檔案」,記錄動物的隔離起止時間、症狀變化、監測數據和已採取的治療措施。初步檢查後,判斷需要對鴿子的傷口進一步消毒治療。救護中心的野生動物主要來源於市民求助送交、公安查處經司法鑑定後接收和海關走私查獲移交三類。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過去這一年8000多隻野生動物被救下
    昨天,記者從金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金華市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和鳥類種類分別佔浙江省的58.63%和59.28%,這說明金華市陸生野生動物種類比較豐富。其中,緋鼠耳蝠、紅喉姬鶲、靴隼雕這三種金華獨有。
  • 大熊貓瀕危等級降級,網友:中國動物保護上最大的成就之一,驕傲
    不過好在我們也有很多令人滿意的成就,比如在拯救野生動物方面,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展了對一些瀕危品種動植物的保護工作,比如我們的國寶,就是我們國家在動物保護這方面的最大成就之一,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終於成功的將大熊貓的瀕危等級降了下去。作為我們國家的特有動物大熊貓憑藉著自己可愛的外表和懶散的性格,徵服了一票的粉絲。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黃河「最神秘魚」或升級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下稱《名錄》)今(19日)起公開徵求意見。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通知,徵求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7月19日。
  • 對野生動物交易說「NO」!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咋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決定》要求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等活動,堅決取締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同時整頓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經營利用從業機構,依法清理許可證件及文書。
  • 周洪宇代表: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野生動物」概念
    周洪宇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讓人們看到了濫食野生動物的代價,也暴露出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一些不足,對此,需要在對野生動物保護法進行修改時,完善立法宗旨,進一步明確野生動物的內涵,加強對野生動物食用、交易、利用的管控,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提供法治保障。「目前來看,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部分規定仍有欠缺,亟須修改和完善。」
  • 時隔30餘年首次大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何更新難?
    藏羚等5個物種保護等級降級。還有255個物種保護等級不變,如大熊貓、小熊貓、丹頂鶴等。專家介紹,在2018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動態更新機制並無硬性規定,為該名錄更新滯後的主因。法律修改後新增「名錄每5年評估一次」規定。大熊貓「星光」。
  • 林草科普|全球野生動物的避風港——野生動物通道
    「我們可以通過公路下方或上方的通道和圍欄引導動物穿行,進而減少85%-95%的死亡率,」 Ament說。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跨越公路的橋梁和隧道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出現的原因。上世紀50年代,法國建成了第一座野生動物通道,自此之後野生動物通道在歐洲就一直很受歡迎。
  • 小型獸類不能「缺席」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共同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徵求意見稿,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很多瀕危野生動物被收錄進來,令人欣慰。
  • 河南八部門聯合發文 推進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
    《指導意見》提出,由市、縣級人民政府(管委會)按照當地實際情況,重點考慮陸生野生動物(適當考慮幼體)人工繁育成本等因素,合理給予補償,並加強區域溝通協調,避免補償標準差距過大引發新的矛盾。具體補償範圍、標準、對象由各地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  【要求】對我國有自然分布的在養野生動物  原則上實施放歸自然在養野生動物應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