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目前局部前列腺癌治療方法的不良影響可以為共同決策提供相關信息。
近期,一項發表在權威雜誌JAMA上的研究旨在比較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相比,外部束放射治療(EBRT)和主動監測相關的功能結果和不良反應。
此項研究是前瞻性、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收集了2011-2012年診斷為臨床cT1-2期的2550名男性(≤80歲)局限性前列腺癌,且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低於50 ng / mL,並在6個月內診斷的患者。
此項實驗的暴露因素為:在診斷的1年內進行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EBRT或主動監測的治療。
此項研究主要結果為入選後36個月,患者報告了26項擴張前列腺癌指數複合物(EPIC)功能。較高的分數(範圍,0-100)表示更好的功能。最小臨床重要差異定義為性功能10?12分,尿失禁6分,尿刺激症狀5分,腸功能5分,激素功能4分。
此項研究結果顯示:隊列共包括2550名男性(平均年齡63.8歲;白人74%,中危或高危型55%),其中1523例(59.7%)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598例(23.5%)接受EBRT,429例(16.8% %)為主動監測。
EBRT組的男性年齡較大(平均年齡68.1歲,61.5歲,P <0.001),基線性功能(平均得分,52.3對65.2,P <0.001)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組男性差。隨訪3年時,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性評分平均值降低程度比EBRT組大(平均差異為-11.9分; 95%CI為-15.1?-8.7)。
EBRT與主動監測組之間性域評分的下降並不具有臨床意義(-4.3分; 95%CI,-9.2?0.7)。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EBRT(-18.0分; 95%CI,-20.5?-15.4)和主動監測組(-12.7分; 95%CI -16.0?-9.3)相比,其與更糟糕的尿失禁相關,但尿刺激性相關症狀比主動監測組好(5.2分; 95%CI,3.2?7.2)。
在12個月後,沒有觀察到腸道或激素功能的差異具有顯著臨床意義。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或疾病特異性生存(3人死亡)沒有差異(99.7%-100%)。
此項研究結果表明:在局部前列腺癌的男性群體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3年後的EBRT或主動監測相比,性功能大大降低並有尿失禁;與主動監測相比,尿刺激症狀較少;然而,超過12個月或其他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領域以及腸道或激素功能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差異。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