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去除人體溼氣的最好的穴位,解遊泳抽筋

2021-01-07 網易

2018-07-18 09:32:20 來源: 太極本草

舉報

  

  承山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去除困擾現代人健康的最大頑症——人體溼氣的最好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為什麼呢?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溼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溼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遊泳的時候,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裡感受了寒溼之邪,這時,也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

  《針灸大成》

  主大便不通,轉筋,痔腫,戰慄不能立,腳氣膝腫,脛酸腳跟痛,筋急痛,霍亂,急食不通,傷寒水結。

  標準定位

  《針灸大成》

  銳腨腸下分肉間陷中,一雲腿肚下分肉間。《針經》云:取穴須用兩手高託,按壁上,兩足指離地,用足大指尖豎起,上看足銳腨腸下分肉間。

  《中國針灸學》

  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約當委中下八寸處。

  《針灸穴位圖解》

  

  《快速取穴彩色圖解》

  1.直立,足尖著地,兩手上舉按牆。在腓腸肌下都可見一人字紋,在其下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2.俯臥位。取一標有二等分的彈性皮筋,將皮筋兩端點與膕窩橫紋中點、外踝尖對齊,在皮筋的中點,按壓有凹陷處即為此穴。

  

  《針灸大成》

  《銅人》灸五壯,針七分。《明堂》針八分,得氣即瀉,速出針,灸不及針,止六七壯。《下經》灸五壯。

  舌苔發膩,證明你體內的溼氣太重

  化溼並能解暑之佩蘭,可能就在你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承山穴——腿腳有力不抽筋!
    承山穴,別名魚腹、肉柱、傷山,出自《黃帝內經靈樞衛氣》,是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之一。承,有承受、承擔的意思;山,是指軀體的高重。承山的意思是指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老年人經常會有小腿抽筋的症狀,而經常刺激承山穴可以使人腿腳有力不抽筋,還能對腰部起到防護的作用。此外,承山穴還是是去除人體溼氣的最佳穴位,經常按摩承山穴,其功效等同於薏米紅豆粥。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中。
  • 承山穴,能夠有效排出人體溼氣,不妨經常按起來!
    承山穴單從名字看就感覺很有力量,承是承接的意思,而山是指我們人體本身,所以說這個穴位承接著我們的身體,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承山穴。當人體站立時,會感到小腿肚略微緊繃,而承山穴是筋、骨、肉的一個扭結,是最為直接的受力點,人的體重會落在這一點,所以說這個穴位十分重要,而且承山穴不光承接人體重量,而且這裡的「山」還指生活、工作及學習中的各種壓力。人背負著這些無形的山,當然會感覺累。那麼這時承山穴就會起到緩解作用,我們可以經常按壓此穴位,以移除這些無形的「大山」。
  • 承山穴:人體當中最好的袪溼大穴!
    只要人體當中的溼邪之氣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惡性慢性病症也會失去存在的溫床。那麼如何去除溼氣呢?承山穴便是一個非常好的化溼大穴。承山穴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威脅人體健康最大的敵人——溼氣。通過按揉承山穴,振奮足太陽及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當中的溼氣,其驅除溼氣的作用與薏米紅豆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小腿抽筋有妙穴——承山穴!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小腿抽筋的經歷,當小腿抽筋發作的時候常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尤其是小腿抽筋常常會在人們酣睡時分突然發作,那真是一痛驚醒「夢中人」。小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感受寒邪、運動過量、或者是缺鈣所導致的。
  • 按摩承山穴,趕走全身溼氣
    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都市人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且往往都飽受溼氣困擾。溼氣重的人,總是覺得身體沉重,四肢乏力,容易疲累;臉上出油,脾胃虛弱,大便溏軟;睡眠質量差,總是感覺沒睡夠。承山穴是人體祛溼第一大穴。溼氣重的人,按揉承山穴時,脹痛感會非常明顯。
  • 委中穴、承山穴——舒筋活絡,治腰腿疼痛、風寒溼痺!
    委中穴+承山穴,這一組穴位組合可以舒筋活絡,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腰腿疼痛、風寒溼痺、半身不遂、便秘、痔瘡等病症!委中穴委中穴位於膕橫紋的中點處,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即是本穴。取穴時彎曲腿部,在膝關節的背面凹陷處,最裡端的正中點就是委中穴。
  • 遊泳前按摩承山穴 可防止腿抽筋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世楨  很多人喜歡遊泳,一方面可以通過遊泳達到健身的目的,另一方面,天熱時還能起到避暑的作用。但是,如果在遊泳時出現小腿抽筋,就非常危險。
  • 痔瘡,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
    通過穴位按摩可以促進患部的血液循環,消腫散結,同時增進胃腸的蠕動,避免便秘的發生。對於年老體弱者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出現痔瘡症狀時可以選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這幾個穴位。八髎穴之前的文章當中介紹過八髎穴,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
  •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特效穴位+ 實用穴位!
    一、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 穴位、經絡是經典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人體有340個穴位,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 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並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識越來越凸顯的今天,進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給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個健康好習慣的形成。
  • 人體溼氣太重怎麼除溼
    長期在潮溼的環境中,就會不知不覺中吸取溼氣。所以在自住的房子之中,應該配一個除溼機來除溼,保持室內通風和乾爽。 由於個人體質不一樣,有一些人不易受寒潮天氣的影響,體內溼氣就沒那麼重,但是有一些人特別容易受寒潮天氣的影響,只要一下雨天氣潮溼,體內就會溼氣重。
  • 愛遊泳的人賺翻了!湯釗猷院士:它是最好的抗癌運動
    戳視頻觀看 第27分07秒~第27分44秒視頻來源:紀錄片《大國外交》第六集-美美與共湯釗猷:最好的抗癌運動就是遊泳我國著名腫瘤外科專家湯釗猷院士曾提出觀點:最好的抗癌運動就是遊泳。他說:「我從60歲起堅持遊泳,現在雖已年過八十,但仍堅持隔天遊泳,每次30分鐘,自覺身體狀況還好,思路清晰。
  • 尷尬羞赧的大便頻繁,按摩身上的幾個穴位也能搞定!
    某女,53歲,診病地點,聚會吃飯處,此患者算是慕名而來,一上來什麼都不說,先讓筆者切脈,看看我有什麼毛病,呵呵好吧,試水平呢,那就來吧,整體的脈偏沉略遲,脈象右寸沉且細微無力,右尺極沉,重按方可得,左手脈較右手脈有力,從脈象上看,病主要在氣分,肺氣虛弱,腎氣,脾氣均不足,切脈的時候觀察發現,其人眼袋很重,面色發黃,白頭髮明顯可見,身體比較胖,嘴唇暗淡無光澤,鼻頭略微發白,我就說,您上樓老喘氣吧
  • 舌頭是人體的「溼度計」,舌頭有3個特徵,暗示體內溼氣或很重了
    人體中的溼氣主要來源於兩個地方,一個是外部環境影響,比如說居住在河邊,經常下水捕魚,臥室常年曬不到陽光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溼氣重,還有一個是內部因素影響,器官功能失調,也會表現出溼氣重,這一點通常和飲食有關,比如說不健康飲食,經常吃生冷的食物。
  • 安軍明教授談穴位養生 ——承山:痔瘡患者看過來!
    安軍明教授談穴位養生 ——承山:痔瘡患者看過來!那什麼穴位有這樣的功效呢?安軍明教授推薦――承山穴,因為該穴能清瀉肛腸溼熱、消腫止痛、化瘀止血,是臨床上治療痔瘡的重要穴位之一。該穴的位置在小腿後區,腓腸肌兩肌腹與肌腱交角處。承山穴的刺激方法多用拇指按揉,方法是以大拇指指端著力於穴位處,做輕柔緩和的環旋運動,以穴位有明顯酸脹感但無疼痛感為度,每次3-5分鐘。
  • 「溼氣重,百病生」,早晨起床這3種表現,說明體內溼氣過重
    導語:「溼氣」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語,溼氣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為長期處在潮溼環境中導致的溼氣過重,我們稱之為外溼,還有一種是由於身體內脾胃受損導致的溼氣過重,我們稱之為內溼。溼氣過重會讓人感到疲倦,無精氣神,身體沉重,食慾降低,體內溼氣長期排不出去還會傷害人體的五臟六腑,實際上,體內溼氣重,早晨起床後的表現就能夠輕鬆判別。
  • 醫生都推薦遊泳運動,這是為什麼?遊泳需要注意什麼?
    許多骨科專家對鍛鍊習慣的調查顯示,這些問題涉及到運動頻率、運動時間和推薦的運動方法,調查發現骨科醫生最喜歡的運動是遊泳,推薦的運動也是遊泳!為什麼醫生推薦遊泳運動呢?1、在水中能減少關節上的壓力,無損傷由於水的浮力,體重在很大程度上被水的浮力抵消了,人們在水中的重量只有在陸地上的10%左右。
  • 八大穴位之肩井穴
    肩井穴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主治疾病肩井穴的主治疾病為: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 承山穴,專業醫生告訴你,它不止治小腿疼痛,也是治療痔瘡的要穴
    今天的穴位科普,我們來講下承山穴,從名字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承受著山的重量。承山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①本穴位在腓腸肌兩肌腹間,配長強可治痔瘡,《肘後歌》有「五痔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之驗。②配百會治脫肛。③配合委中治小腿轉筋、坐骨神經痛等。④《席弘賦》有「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之治。陰陵泉為脾經之合穴,有健運中宮、司運化、調水液、利水溼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