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持續推進海域排查整治力度 海洋生態環境攻堅擂「戰鼓」

2020-12-05 瀟湘晨報

內容提要:為保護沿海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濱海新區日前開展「春雷2020」行動,持續推進海域排查整治。

天津北方網訊:為保護沿海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濱海新區日前開展「春雷2020」行動,持續推進海域排查整治。通過加大對非法小碼頭和「三無」船舶的清理取締拆解力度,嚴厲查處違法潛水捕撈海釣、違規吸蛤等違規違法漁業生產行為,為群眾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漁業生產環境。

據悉,此次行動是近年來新區規模最大的保護沿海漁業資源專項行動。執法人員在新區沿海地區開展地毯式大排查,摸清新區界內非法小碼頭、「三無」船舶、違法潛水捕撈、違規吸蛤、海洋垃圾等治安亂象和各類違法違規漁業活動規律。對發現的違法潛水捕撈、違規吸蛤船隻,一律依法查扣沒收。

據了解,新區強化「三無」船舶排查整治,先後排查碼頭、船閘、停泊點25處,查扣「三無」船舶115艘,拆解10艘。強化違法捕撈排查整治,4月4日以來,收繳違規網具500餘具,清理簡易漁筏17個、浮筒棧橋6組,取締非法漁船聚集點12處。加大北大港溼地保護力度,打擊非法捕撈21人次,移交公安機關5起;強化八卦灘沿線灘涂治理,對10人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涉及濫採亂挖水產品的行為,已移交相關執法部門進行後續處置。對排查掌握的外省吸蛤船等違法線索,速偵速辦,海警部門經過連續三個晝夜蹲守,在河北省海警的配合下,經5個半小時追擊,在山東省濱州市海域將一艘遼寧籍非法吸蛤船予以控制。(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來源:今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銘賢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秉持綠色發展理念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濱海新區深入貫徹落實黨...
    隨著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初見規模,這裡的大片花海花香惹人醉,成為了最受市民熱捧的拍照「打卡地」之一。  這僅僅是濱海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冰山一角」。今年以來,新區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土汙染治理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持續加大,群眾環境獲得感不斷提升,為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國環境報)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汙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堅持「一口一策」分類攻堅,高水平推進排汙口整治提升,確保入海排汙口在線監測全覆蓋。在海洋自然保護地、海濱風景遊覽區、海水浴場和其他重要環境敏感區,禁止新建入海排汙口。(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等參與)開展沿岸入海汙染源排口專項排查,建立健全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體系,做到科學監測、分類治理。到2022年,實現排海汙染源總氮、總磷排放零增長。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對過去行之有效的、好的經驗和做法持續予以推進。在保持工作連續性的基礎上,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更加強調依法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更加強化依法依規。》前期研究有序展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改草案)》報請國務院審定;三是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不斷加強,入海排汙口和重要生態區域監管力度持續加強,海洋工程和海洋傾廢有關審批事項實現平穩過渡;四是機構改革進程平穩有序,流域海域監管機構掛牌成立,陸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整合初見成效。
  • 渤海環境堪憂生態整治「箭在弦上」
    目前,渤海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海域已擴展到除遼東灣東岸以外的幾乎全部近岸海域,汙染嚴重的海域主要集中在雙臺子河口-遼河口、天津濱海新區、萊州灣等近岸海域。    二是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部分已出現退化。
  • 濱海新區有國家海洋公園啦
    ■ 建立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以加強濱海溼地保育、生物資源生態修復,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為目的,打造一個集保護管理、資源利用、科研監測、生態修復、宣傳教育、社區共管於一體,設施完善、科研領先、管理高效、功能齊全的國內領先的海洋自然公園。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海碧」:體現海洋環境質量保護,包括近岸海域和重點海灣優良水質比例、劣四類海水面積比例、主要河口富營養化下降程度、海水浴場水質達標率、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比例、重要海洋漁業水域海水環境質量等指標。總結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的經驗,在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等灣區,按照「排查、溯源、監測、整治」的工作步驟,強化入海排汙口的分類管理和整治;根據海洋保護目標確定入海排汙口的控制要求,倒逼排海汙染源加大汙染治理力度,提高排放標準,減少入海汙染物;不斷完善「近岸海域—入海排汙口—排海汙染源」管理鏈條,逐步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海排汙口監管體系。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這也是大鵬新區建設「美麗海灣」行動計劃落實的第一步,在今後5年時間裡,大鵬新區將對針對海洋生態保護問題,精心布局、科學統籌、分步推進,實現大鵬半島陸海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生態功能的持續提升,推動大鵬半島空間品質和發展質量不斷增強,使「美麗海灣」成為大鵬的靚麗名片,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貢獻「大鵬方案」。
  • ...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
    這也是大鵬新區建設「美麗海灣」行動計劃落實的第一步,在今後5年時間裡,大鵬新區將對針對海洋生態保護問題,精心布局、科學統籌、分步推進,實現大鵬半島陸海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生態功能的持續提升,推動大鵬半島空間品質和發展質量不斷增強,使「美麗海灣」成為大鵬的靚麗名片,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貢獻「大鵬方案」。
  • 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三)加大源頭管控,統籌推進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加強陸源汙染防控。在渤海全面啟動入海排汙口溯源排查,大力推進排汙口清理整治,積極推進沿海地級以上城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國90%以上的劣Ⅴ類主要入海河流已編制「一河一策」精準治理方案。浙江省進一步加強入海排汙口管理,計劃全部納入在線監測。
  • 堅決抓好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
    1月13日,郫都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2021年第一次工作例會,傳達學習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和成都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專題會議精神,對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區政府副區長徐傳峰出席會議並講話,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一、2018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持續推進今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持續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工作。按照專項行動部署,2018年年底前,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務,共涉及31個省(區、市)276個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整治。
  •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全力呵護「防城港藍」,寫下了一篇可圈可點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文章」。大力推進企業達標排放、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港口碼頭粉塵整治、機動車尾氣治理、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燃煤鍋爐排查整治,聯合開展施工工地揚塵、道路揚塵、露天燒烤攤點和餐飲業油煙汙染、生活垃圾和秸稈露天焚燒、煙花爆竹燃放、「散亂汙」企業等專項治理,提升大氣環境監管能力。
  • 天津濱海新區召開教體系統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暨標準化示範...
    為深入貫徹天津市教育委員會與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2020年秋季開學複課消防安全工作專題會暨校園消防安全工作部署會的會議精神,落實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部署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校園消防安全工作
  • 邯鄲冀南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再「亮劍」
    一天時間,9個鄉鎮(辦)觀摩點,17條國省幹道、縣鄉道路,行程200多公裡,6月13日,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萬春帶領觀摩團利用一天時間,對新區全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集中觀摩。新區領導趙振有、程明獻、王少賢、張雙牛、王富魁、魏忠彥、王平及各單位領導班子、各鄉鎮(辦)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博德爾公司負責人、指揮部辦公室相關人員等參加觀摩活動。
  • 山東部署渤海區域環境治理攻堅戰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告訴記者:「按照『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的思路,《作戰方案》在國家確定的渤海海域以及沿渤海4市基礎上,拓展了作戰範圍,將全省管轄海域以及小清河、海河、半島流域範圍11市全部納入作戰範圍,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全面推進陸、岸、海汙染綜合防治,努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 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煙臺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濟南9月8日電 (沙見龍)記者9月8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依靠先天「藍色」優勢發展向海經濟的同時,發力海洋生態修復整治,累計修復岸線247公裡、海域2300多公頃,建設沿海防護林工程7.6萬畝,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89%以上。
  • 兩會代表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 建立制度體系守護碧海銀灘
    摸清近岸海域汙染來源,創新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今年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工作的建議》。這是他第三年提交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相關建議。  沈滿洪對於加快推進杭州灣海域汙染防治的心情極為迫切。他告訴記者:「再不加快推進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杭州灣海域環境汙染嚴重。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