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在西溪校區主樓259室,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郝兆寬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本場講座由我校哲學系金立教授主持,來自哲學系不同專業的同學們聆聽了講座。
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數學哲學和哥德爾的思想,他把數學定理視為數學世界的事實,可以描述甚至預測數學世界,一如物理定理與物理世界的關係。本場講座主要關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哥德爾綱領;另一是試圖解決哥德爾綱領的構造類,終極L。
1877年,康託爾提出了連續統假設(CH),整數集的基數À0和實數集的基數À1之間是連續的。但哥德爾和科恩(Cohen)證明了,集合論公理系統ZFC中,無法否定CH也無法肯定CH。這說明了CH是獨立於ZFC的。哥德爾認為我們應該合理地增強ZFC,添加新的公理,從而能判斷CH的真假。合理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內在合理性和外在合理性,新提的公理既要以集合概念為基礎,又需要有足夠的表達力。武丁(Woodin)基數的提出使得內在合理性和外在合理性趨於一致。武丁還發現,如果能為大基數構造一個超緊實的模型L,那麼所有已知的大基數都會在這個模型中。這可以解決「內模型」計劃的缺陷¾¾每次只能構造一個大基數的內模型。從這種意義上說,模型L是終極L。L是可以構造的,儘管構造的方式仍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在模型L中,可以回答CH問題,它與終極L猜測相關。如果最終證明終極L猜測是正確的,那麼連續統假設CH也是真的。這會加深柏拉圖主義者的信念,而終極L正是最接近集合宇宙的模型。如果終極L猜測是假的,對集合世界的探索不得不重回岔路的起點。
講座結束的時候,現場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並積極與郝教授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