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貴州山窩裡的那口「大鍋」。沒錯,歷時22年,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這才有了足以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中國天眼」。可如今,這個世界級的IP,竟然被用在了菸草上面。
近年,一款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命名的「天眼」牌香菸上市。雖然該香菸生產企業拿出了「致敬科學精神」「紀念南仁東先生」等說辭,但這種頗有蹭熱點之嫌的跨界聯姻,依舊引發了人們對大科學工程品牌保護的思考。
據了解,「天眼」工程於1994年提出構想,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於2019年6月4日申請並註冊了「中國天眼」商標,商標類別覆蓋共計20項商品和服務內容。然而前述菸草企業早在2017年就申請註冊了「天眼」中文商標。
菸草企業搶註商標合法嗎?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當初,菸草公司在使用「天眼」元素及商標時,和國家天文臺沒有做過任何溝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為此也發過律師函交涉,但沒有得到相關方回應。
對此,貴陽市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盈科(貴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餘清凱表示,申請商標註冊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或有其他不良影響。從這兩點上看,紅雲紅河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搶註的商標涉嫌侵權。當然,最終構不構成侵權,還需通過法律途徑來確認。
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儘管情感上難以接受,但如果「天眼」的商標合法,也只能承認現狀。況且,市面上不乏「中南海」「黃果樹」這類的香菸品牌。
「兩者沒有可比性,不能相提並論。」在餘清凱看來,早期的商標法還不完善,讓「中南海」之類的老品牌得以使用至今,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但「天眼」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現在商標法已經很完備了,應該用法治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事情。時代背景不同,遊戲規則自然也不同。
敲響大科學工程品牌保護警鐘
從調試到正式投用,「天眼」的科學產出令世人驚豔。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天眼」將繼續保持著世界一流的地位,知名度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單位或個人在申請商標時,總想蹭一蹭「天眼」的熱度。截至2020年8月7日,在國家智慧財產權商標局官網以「天眼」作為關鍵詞檢索,可以查詢到1106件商標註冊申請記錄。
餘清凱表示,商標碰瓷也好,侵權也罷,都說明「天眼」的品牌價值所在,相關方面在品牌保護上要及時跟上,不能讓「天眼」這樣的大科學工程品牌頻頻遭到商業濫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天眼』不僅僅是一個大科學裝置,它代表的是一種國家形象。只有把『天眼』品牌保護好了,才對得起科學家的心血,對得起國家和人民。」
正是「天眼」,敲響了大科學工程品牌保護的警鐘。
「在品牌保護上,『天眼』應該向老乾媽學習。」貴州大學副教授、傳播學專家楊逐原表示,為了商標維權,老乾媽曾經花費巨資四處打假,註冊了100多個防禦性商標,基本覆蓋商標全部分類,牢牢築起了商標護城河。
餘清凱建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貴州省應該儘快建立起相應的聯動機制,共同保護好「天眼」這個世界性的IP,擦亮「天眼」品牌形象。
目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成功註冊的「中國天眼」商標,也僅僅涉及20個商標品類。下一步,圍繞「天眼」的品牌保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有沒有進一步的動作,尚不可知。
來源:北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