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我國科學家成功將卵巢顆粒細胞轉變為卵子並獲健康小鼠

2021-02-13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陳曦 

通訊員 吳軍輝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林教授團隊通過完全化學小分子的方法,成功將卵巢顆粒細胞重編程為具有生殖系轉移能力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進而分化為卵子,並通過正常受精獲得健康小鼠。

該突破屬世界首次,為保持生育能力、調節機體內分泌等研究開闢了新思路。這種化學重編程的方法能夠有效避免倫理問題,降低安全風險。日前,介紹該成果的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國際頂級刊物《細胞》(Cell)將此發現作為頭條文章推薦。

對於女性而言,卵巢衰老除了導致不孕不育,還會引發冠心病、骨質疏鬆、內分泌紊亂等相關的慢性疾病。卵子是孕育生命的關鍵,如果能夠從體外獲得足夠量的卵子補充到卵巢中,將會對恢復生殖能力並在臨床上治療生殖衰老等疾病具有重要價值。這也是世界各國生物學家競相攻關的科學難題。劉林教授團隊利用完全化學小分子的重編程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

通過化學重編程方法將卵巢顆粒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進一分化形成卵子,獲得健康小鼠。(示意圖)

「卵巢顆粒細胞是卵泡中與卵母細胞相互作用並促進卵子發生的一類體細胞,若能將其誘導為多能細胞並轉換為卵母細胞,豈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卵子數量匱乏的問題。」劉林說。

如何從卵巢顆粒細胞轉變生成卵子?劉林團隊的成員首先想到的是利用重編程技術獲得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該類細胞具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發育潛能,並已經被證實可以分化形成生殖細胞。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產生通常會通過轉基因的方式來完成。然而,至今為止,轉基因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還具有諸多的爭議,因此很難應用於臨床。」劉林團隊博士生、論文第一作者田成磊說,如果能夠配製一種由配方明確的化學小分子物質組成的「飲料」讓細胞喝下,並能讓這些細胞轉變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將會規避轉基因方法帶來的風險。

帶著這一設想,劉林團隊反覆試驗,最終調製了一種含有巴豆酸鈉等化學物質的小分子培養液處理細胞。這種方法能夠將卵巢顆粒細胞高效地轉變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並且這些細胞被證明具有穩定的基因組、逐漸延長的端粒和較高的質量。

劉林強調,人類顆粒細胞的性質、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產生以及生殖細胞的發育模式均與小鼠存在一定的區別。但是,最近的研究已經能夠利用人的胚胎幹細胞分化形成卵子的前身:卵原細胞,這為體外形成卵子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這是我們首次將顆粒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是一項在發育和生殖生物學領域的重大而有趣的成果,但這一研究要從應用於小鼠到應用於人類,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我看來,與治療不孕不育相比,這項技術在保持生育能力和內分泌功能方面有更廣闊的前景。」劉林說。

相關焦點

  • 將人幹細胞植入到人造小鼠卵巢中產生人卵子前體細胞
    2018年9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幹細胞成功地在人工小鼠卵巢內部產生了人卵原細胞(oogonia)。作為生殖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利用幹細胞製造人類卵子的目標--做到這一點將讓那些不能自然產生卵子的女性以另一種方式製造它們。但是實現這一目標一直是一條艱難的道路。研究人員面臨著道德和生物挑戰。但是,儘管存在這些困難,過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利用幹細胞製造小鼠卵子並用小鼠精子加以受精是有可能實現的。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原標題: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向著治療不孕不育症邁出重要一步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來自男性的皮膚細胞能夠生成精子細胞,從而治療不孕不育症。   早在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家Mitinori Saitou及其同事便培育出第一批人造原始生殖細胞(PGCs)。這些特化的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並最終形成精子或卵子。Saitou利用iPS細胞技術,通過將皮膚細胞再編程為與胚胎類似的狀態,從而最終在表面皿中培育出這些細胞。研究人員同時還能夠利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類似的原始生殖細胞。
  • 從皮膚細胞到健康嬰兒
    第一步,必須將這個已經完全分化了的體細胞轉變成全能幹細胞,這個目標在2006年被日本科學家山中申彌實現了。他找到了一種很簡單的辦法把體細胞轉變成「誘導型多功能幹細胞」(iPS),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第二步,需要把這個iPS轉變成「原始生殖細胞」(PGCs),也就是精子和卵子共同的前體。
  • 人造卵子孕育新生命
    通過把綿羊的乳腺細胞轉化成一頭活體動物,多利的創造者們證明,每一個哺乳動物細胞都有相同的基因,乳腺細胞與其他細胞的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哪些基因可以表達,哪些不能表達。  對於林克彥和其他科學家來說,克隆羊研究開創了一個幹細胞生物學的新領域,他們設想,只要設計出正確的實驗流程,就能將哺乳動物細胞重編程,使其轉變成任何一種細胞,比如神經元或者卵子。
  • 醫學新突破!幹細胞再生卵子,可能我們將是最後的「原裝」人類
    最近,來自日本多家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9月2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eration of human oogonia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vitro」。
  • 國內凍卵子需要多少錢? 如何能成功冷凍卵子?
    國內凍卵子需要多少錢? 如何能成功冷凍卵子?時間:2018-07-21 19: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國內凍卵子需要多少錢? 如何能成功冷凍卵子? 國內凍卵子需要多少錢?目前國內每次冷凍卵子的費用在1.5萬到2萬元左右,保存費用每年需要1200-1800。
  • 用皮膚細胞製造出精子卵子來生娃?英國科學家正在認真討論
    於是,科學家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嘗試將皮膚細胞逆轉為胚胎幹細胞。圖片來源:每日郵報網站近日,美國格萊斯頓研究所科學家率先在該領域取得突破,首次讓皮膚細胞變身幹細胞。他們藉助「基因剪刀」CRISPR技術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類似胚胎幹細胞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
  • 幹細胞再生卵子技術,讓人類重新定義生命
    9月20日,《Science》雜誌報導了該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科學家們在人造卵子上取得新進展,意味著人類或將從根源上「改頭換面」。最近,又一來自日本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幹細胞成功在人造小鼠卵巢內獲得人類卵原細胞,這無疑是人造卵子的又一裡程碑式成果!該小組在描述他們的工作及未來計劃時說到,過去的研究中表明,用幹細胞製造小鼠卵細胞並使其與小鼠精子受精是可以實現的。這一成功表明在人類身上做同樣的事情或許也是可能的,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成功。
  • Cell:科學家首次培養出人類精子和卵子細胞!
    以色列和英國科學家培養人類的卵子和精子,材料來自一個人的皮膚細胞。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 「人造卵子」發展,還是沒有「卵用」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成功利用志願者尿液衍生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再生牙齒,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成型的再生器官。據了解,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通過人鼠組織嵌合的培養體系證實了人尿液多能幹細胞可被用於構建再生牙齒。
  • Science|小鼠卵子發生中的細胞決定因子:ZGLP1
    撰寫 | 十一月在哺乳動物中,染色體決定了體細胞的性別,而在發育中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又分別激活了卵子發生和精子發生過程。在小鼠的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期E12.5天後,小鼠的生殖細胞開始在胚胎的卵巢或者睪丸中定植【1】。
  • 日研究人員用iPS細胞培養出可分化成卵子的細胞
    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於研究不孕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此前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了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早期細胞。在經過京都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先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原始生殖細胞,再將其與從實驗鼠胚胎中提取的大量卵巢細胞一起培養,最終獲得了卵原細胞。
  • 卵子體外「催熟」,女性不孕症新希望?
    近日《MolecularHumanReproduction》報導了Telfer課題組的最新工作:他們從10名剖腹產產婦體內採集了87個卵泡,在實驗室成功使其發育為成熟卵子。也就是說,人類卵子成熟可能不再單純依靠女性本體,卵子可以在體外逐漸成熟,意味著女性不孕症新的治療方案或將出現,為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帶來新希望。
  • 《Nature》重大突破:人造卵母細胞
    科學家們第一次從實驗室重編程小鼠胚胎幹細胞((ESCs)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中培育出了功能完整的卵母細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重大突破!科學家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科學家使用CRISPR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據澳大利亞媒體ABC 10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研究者在治療宮頸癌上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使我們更接近治癒人類癌症。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宮頸癌病毒生長,成功消滅了小白鼠體內的腫瘤。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
  • 為什么女性有兩個卵巢,而每個月只排一顆卵子?給大家科普一下
    女性在生育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女性不僅提供了卵子,同時還提供了胎兒發育環境,也就是子宮。當女生進入青春期之後,身體第二性特徵就會開始發育,此時卵巢具備初次排卵功能,受到體內雌孕激素分泌的影響,月經初潮也會因此到來!初潮的出現,即意味著身體開始發育,也意味著女性初次具備了生育能力。
  • 複製人將出現:科學家不用精子卵子育出小鼠"類囊胚"
    科學家距離在不使用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製造出人工生命又邁出了一大步。將兩種完全不同的幹細胞放在一個培養皿裡,它們會長成初期的胚胎形態,研究人員將其稱為「類囊胚」。用幹細胞作為培育原料將提供無限量的、一模一樣的胚胎,在生物醫學領域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項技術的發展也有望為不育症的最主要成因——胚胎無法在子宮壁上著床——提供治療方法。
  • 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這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 徐靜蕾去美國冷凍卵子了 專家:不要輕易嘗試
    冷凍卵子,又稱雪藏卵子,即取母體健康時的卵子冷凍,阻止卵子隨人體衰老,待想生育時取出冷凍的卵子使用。即可通俗地說,冷凍卵子、建立卵子庫的意義就在於讓暫時不想生育的女性可以保存年輕健康時受精能力強的卵子,從而保住最強時期的生育能力。  但是如果要為女性提供完善的生育保險 ,單純的卵子冷凍並不足夠,特別是對於卵巢早衰和年輕腫瘤患者而言。
  •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Emma Chou • 2020-04-17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