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市雪後空氣品質竟呈重汙染 主要是「逆溫」作怪

2020-12-03 中國網

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訊下雪可以淨化空氣,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近日,烏魯木齊在一場雪後,情況卻與此南轅北轍,空氣品質持續惡化。

霧氣中的烏魯木齊。

28日夜間至29日凌晨,烏市經歷了一場小雪天氣。29日白天,小雪停止後,這裡不但沒有「雪霽天晴朗」,反而出現大霧,空氣品質也隨之下降。據中國環保部網站的數據顯示,28日、29日烏市均為輕微汙染,而30日空氣品質級別竟達Ⅴ級,為重汙染。

從常理上講,雪後的空氣應該更加清新。緣何這項常識在烏市竟大相逕庭?據氣象專家介紹,對於烏市來說,雪後出現大霧已是固定式。主要是「逆溫」作怪。30日,隨著氣溫回升,該市上空很快就出現「逆溫層」,像是給大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利於空氣中汙染物的擴散,加上升溫使得積雪升華,空氣中水汽充足,利於大霧形成。

另外,氣象專家補充說,冬季的烏魯木齊堪稱「霧都」。僅12月來講,多數天氣都是霧霾繚繞,達到輕微汙染以上。這與當地三面環山的特殊地形有直接關係。這樣的地形在沒有大風的情況下很易造成汙染物的堆積。而雪後的烏市連續幾天都是微風拂面,缺乏驅散汙染的動力。

今天(12月31日)烏魯木齊的大霧已經散去,但小雪又接踵而至。司機們要特別注意路面安全,及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和交通管理信息,防止交通事故發生。

名詞解釋:逆溫

對流層中出現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稱為逆溫。在自然界,逆溫的形成常常是幾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逆溫是怎樣形成的,只要逆溫出現,對天氣均有一定影響。逆溫層能阻礙空氣的垂直運動;大量煙塵、水汽等聚集在逆溫層下面,使能見度變壞,也易造成大氣汙染。

相關焦點

  • 逆溫與空氣汙染
    經常看質量周報或日報的人,肯定對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這些名詞不會陌生,但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低空中持久的「逆溫」也會在無形中幫助這些汙染物,使其濃度越來越大,如果超過人們所能忍受的最高限度就會導致災難發生。
  • "逆溫"致霧霾 10月4日空氣品質將好轉
    國慶黃金周第二天,空氣品質十分不給力,全市陷入重度汙染之中。昨天(2日)上午8時,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重汙染黃色預警,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本市首次啟動重汙染預警。業內專家認為,北方預計會出現南風多、逆溫時間長、靜穩天氣多等特點,非常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安徽省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逆溫與北方汙染團影響
    原標題:安徽省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逆溫與北方汙染團影響 2月22日,我省發布重汙染天氣省級橙色預警,經預測,2月22日20時至2月27日12時可能出現大氣持續重汙染。
  • 當「焚燒秸稈」遇逆溫天氣 成都再現重度空氣汙染
    10月13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從成都市環保局官方微博獲悉,10時數據顯示,成都AQI(空氣品質指數)高達218,為重度汙染。這是今年4月後,成都首次出現重度汙染天氣。同時,和4月一樣,兩次重度汙染都是秸稈焚燒「惹禍」。  深陷「霾伏」的不止成都,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9時數據顯示,眉山、內江等12個市(州)同樣遭遇不同程度的空氣汙染,其中自貢、成都為重度汙染。
  • 專家細析北京未來幾天「重汙染」成因:逆溫明顯冷空氣弱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倪元錦)就4日至7日京津冀即將出現的「重汙染」過程,北京市環保局3日下午發布稱,逆溫明顯、山前堆積、冷空氣弱是此輪持續汙染的主要原因。目前監測表明,7日,若冷空氣抵京、空氣品質改善為「2級良」後,或將再遇小幅汙染回流,預計10日在強冷空氣作用下,北京市空氣品質將徹底改善為「1級優」。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再臨「秋冬霧霾季」:三年治霾積跬步 逆水行舟方至千裡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榮啟涵、劉紅霞  國慶假期以來
  • 國慶假期汙染重 北京6日前與一級優好空氣無緣
    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  國慶黃金周第二天,空氣品質十分不給力,全市陷入重度汙染之中。昨天上午8時, 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重汙染黃色預警,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本市首次啟動重汙染預警。業內專家認為,北方預計會出現南風多、逆溫時間長、靜穩天氣多等特點,非常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逆溫是如何加重汙染的?一起來看看
    這種大氣層結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汙染程度減輕。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結(層次結構)穩定,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逆溫與大氣汙染
    2.空氣平流:當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卻的地面、水面或氣層之上時,底層空氣因受下墊面的影響迅速降溫,上層空氣因距離較遠,降溫較少,於是產生逆溫。逆溫的強弱,主要由暖空氣和冷地表面的溫差決定。溫差大,逆溫越強。冬半年,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因為那裡海陸的溫差顯著,當海上暖空氣流到大陸上時,常常出現逆溫。 3.空氣下沉:常發生在山地。
  • 京津冀等地空氣重汙染「病根」更清楚了
    汙染物都有哪些、從哪裡來、各來源的佔比多少,都更為清楚   聯合攻關的一大突破,是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   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告訴藍藍天工作室記者,2015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過程發生頻次、持續時長和峰值均呈下降趨勢。
  • 京津冀現重汙染天氣 環保部通報稱逆溫惹的禍
    昨天(10月2日),環保部通報,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9月30日夜間至10月1日,京津冀區域部分城市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局部地區達到重度汙染。昨天凌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緊急主持空氣品質會商,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環境保護局、河北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共同研判汙染形勢和發展趨勢。
  • 科普動畫|加重汙染的「幫兇」-逆溫現象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地區遭遇了兩次重汙染過程,究其成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典型高汙染、高排放工業企業(如火電、焦化、玻璃等企業)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這是「主謀」;另一方面是不利的氣象條件進一步加重汙染程度,這是「幫兇」。
  • 大霧疊加靜穩、逆溫 成都重汙染天氣預警升級
    從4日開始,四川盆地個別城市開始出現汙染;8日盆地汙染城市個數達到8個,其中成都為輕度汙染,宜賓市達中度汙染,形成連片汙染態勢。受此影響,汙染持續累積,成都市9日PM2.5濃度較8日升高25.3%,AQI指數為156,為入冬來首個中度汙染。 此輪汙染來勢洶洶,但在預測之中,成都市根據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情況實施提前預警管控,全面落實各項應急管控措施,針對重汙染過程全力「削峰降速」。
  • 當焚燒秸稈遭遇逆溫天氣 成都再現重度空氣汙染
    原標題:當焚燒秸稈遭遇逆溫天氣 成都再現重度空氣汙染   12個市(州)連片汙染,原因是什麼?   「本次汙染情況,主要汙染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說,內因主要是秸稈焚燒,空氣沒有邊界,某些市(州)焚燒秸稈的同時,不僅汙染了該城市空氣,也會影響周邊城市。逆溫,是本次汙染情況出現的外因。「最近天氣晴好,早晚容易出現逆溫,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四川遭遇「霾伏」,何時才能衝破?羅彬說,根據氣象預測信息,10月17日,將有一次全國大範圍的冷空氣。
  • 空氣重汙染來襲 北京今啟動黃色預警
    當日10時,北京空氣品質指數為215,全市五級重度汙染。預計今明兩天北京地區汙染物濃度將明顯上升,將發生一次中重度空氣汙染過程,汙染峰值發生在今日夜間至明日夜間。  本周四北京空氣品質好轉  昨日8時,北京東南部地區率先陷入三級輕度汙染。12時,南部地區局地達到了五級重度汙染。昨夜,北京全市達到四級中度汙染。
  • 11月26日北京重汙染原因解讀 夜空氣品質逐漸轉好
    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疊加冬季採暖排放量增加等因素,11月24日至26日,京津冀地區發生一次區域性重汙染過程,北京市於24日12時啟動進入秋冬季以來第二次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對此次汙染過程,人民網獨家採訪了清華大學教授、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北京市跟蹤研究工作組組長王書肖。
  • 什麼是逆溫?
    A 發生時穩定性特別強( 不利於垂直運動), 易出現大氣汙染B 最有利於逆溫發生的條件是平靜而晴朗的夜晚C 日出前後的逆溫層最厚, 日出後地面溫度升高, 逆溫層慢慢消失。  逆溫現象與空氣品質的關係: 逆溫的存在, 對天氣和大氣汙染物的擴散有相當大的影響, 它阻礙空氣對流運動,妨礙煙塵,汙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逆溫可以抑制沙塵暴的產生,逆溫如出現在高空,有利於飛機飛行。但它也有利於霧的形成並使能見度變差,使大氣汙染更為嚴重。
  • 什麼是逆溫?它又是如何加重汙染的?
    什麼是逆溫?對我們的環境有什麼影響?
  • 大霧逆溫易誘發空氣汙染
    ,由此而引發的近地層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表面上看,霧是水汽的凝結,與汙染無關,但實際上,霧氣本身並不「純潔」,因為水汽凝結成霧滴,離不開凝結核,而作為凝結核的塵埃、細菌或其他微粒,很多是「髒物」。更為惡劣的是,由於近地層空氣汙染較嚴重,霧滴在飄移的過程中,不斷與汙染物相碰,並吸附它們。據測定,霧滴中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的比例,竟比通常的大氣水滴高出幾十倍。
  • 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用數據說話!四問京津冀地區持續重汙染天氣  新華社記者高敬  春節放假,各地又加強疫情防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近期仍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11日,多位專家用翔實的數據解答網友關心的重汙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