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細析北京未來幾天「重汙染」成因:逆溫明顯冷空氣弱

2020-11-23 中國網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倪元錦)就4日至7日京津冀即將出現的「重汙染」過程,北京市環保局3日下午發布稱,逆溫明顯、山前堆積、冷空氣弱是此輪持續汙染的主要原因。目前監測表明,7日,若冷空氣抵京、空氣品質改善為「2級良」後,或將再遇小幅汙染回流,預計10日在強冷空氣作用下,北京市空氣品質將徹底改善為「1級優」。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顯示,3日冷空氣作用下,擴散條件有利,北京空氣品質「1級優」,4日至7日,將出現明顯的區域性重汙染過程,6日達濃度峰值。

7日弱冷空氣後,北京仍維持「4級中度汙染」至「5級重度汙染」。7日夜間至8日白天,一小股略強的冷空氣抵京後可達「2級良」。9日,北京又轉為低壓控制,預計出現區域汙染回流,直到10日在強冷空氣作用下,北京空氣品質可達到「1級優」。

預報預警專家指出,結合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氣候預報產品看,今年冬季,我國北方大氣中層溫度較高,逆溫的頻率和強度也相應較高,是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條件。

據介紹,距離太行山、燕山較近的北京、保定、石家莊等屬於華北地區山前城市,滄州、德州、邯鄲等是典型的平原城市。

監測中心大氣室高級工程師孫峰說,山前城市易形成「靜風帶」,自身汙染物每日積累,加之平原地區中層空氣風速高,源源不斷將汙染物向山前匯集,呈現典型風場特徵。

在環保部統一部署下,北方多省聯動減排已成機制。2日晚間,環保部下發統一預警指令,建議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即「2+26城市」涵蓋京津冀晉魯豫)於4日零時同步啟動「橙色預警」,提前應對,共同減排,減緩汙染物積累,削減汙染物濃度峰值。

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介紹,應急措施重點關注採暖鍋爐啟爐和運行過程達標排放、企業重型載貨車停運、落實「一廠一策」等停限產措施。此外,環保部駐「2+26城市」強化督查組將根據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重點督查減排措施。

相關焦點

  • 高溼、逆溫、南風——專家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的霧霾成因
    原標題:專家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的霧霾成因:高溼、逆溫、南風 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預報,21日至23日,北京空氣品質將交替出現「5級重度汙染」和「6級嚴重汙染」。
  • 11月26日北京重汙染原因解讀 夜空氣品質逐漸轉好
    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疊加冬季採暖排放量增加等因素,11月24日至26日,京津冀地區發生一次區域性重汙染過程,北京市於24日12時啟動進入秋冬季以來第二次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對此次汙染過程,人民網獨家採訪了清華大學教授、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北京市跟蹤研究工作組組長王書肖。
  • 安徽省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逆溫與北方汙染團影響
    原標題:安徽省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逆溫與北方汙染團影響 2月22日,我省發布重汙染天氣省級橙色預警,經預測,2月22日20時至2月27日12時可能出現大氣持續重汙染。
  • 專家解析今秋以來最重霧霾成因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專家解析今秋以來最重霧霾成因    「十面霾伏」緣何而來    12月18日,在中建三局北京通州10片安置房項目現場,工作人員用霧炮抑制揚塵持續時間之長、汙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以來最重霧霾。記者就此採訪相關專家,一探究竟。
  • 高溼 逆溫 南風—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霧霾成因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倪元錦)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預報,21日至23日,北京空氣品質將交替出現「5級重度汙染」和「6級嚴重汙染」。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姚輝通報,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相關規定,經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准,自21日12時起,將空氣重汙染的「黃色預警」升級至「橙色預警」。
  • 京津冀等地遭遇大氣重汙染 專家詳細分析解讀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2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整體為中-重度汙染,汙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三位專家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北京市民在重汙染的大霧天氣中出行。
  • 專家: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消息,2017年4月以來,我國開展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匯集國內2000多名環境科學、大氣科學、氣象科學以及行業治理等方面的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通過外場觀測、實驗室分析和數值模擬等綜合研究手段,集中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實現了對重汙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
  • 京津冀再現大範圍靜穩天氣,多地出現PM2.5小時重汙染(國家大氣汙染...
    11月21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攻關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本次重汙染成因進行解讀。01總體情況11月2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逐漸形成,唐山、衡水和安陽最先出現PM2.5小時重度汙染,隨後發展為區域性重汙染,中南部汙染程度相對更高。
  • 明天至25日再現重汙染天氣 專家稱系大氣逆溫層影響
    ,由於冷空氣勢力較弱,霧霾依舊。昨日,環保部發布消息稱,北京9月入圍空氣品質最差十城。圖/CFP    是的,霧霾又要來了。未來五天,京城空氣品質將有所波動,23日至25日預計將出現一次重汙染過程,26日,受冷空氣影響,空氣品質轉為優良。你是否感覺,這個月京城的霧霾沒完沒了?專家稱,這主要由不利的氣候特徵引起,如果冷空氣「待不長久」,就容易形成逆溫,導致汙染物快速積累,形成重汙染過程。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緣何重汙染?五專家集中解答釋疑惑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和有關專家就網友關心的重汙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進行了解讀。_問題一: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什麼還有重汙染?
  • 詳解北京霧霾橙色預警背後成因:逆溫 南風 高溼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姚輝通報,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相關規定,經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准,自21日中午12時起,將空氣重汙染的「黃色預警」升級至「橙色預警」。北京市的此輪霧霾,肇始於19日晚間,可用「來勢猛」「時間長」「氣象條件差」「區域輸送強」來描述。
  • 京津冀遭今年秋冬以來最重霧霾天 北京達嚴重汙染
    26日,京津冀多地被濃重的霧霾籠罩,北京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數已超300,全市達到嚴重汙染級別。專家表示,此次重汙染過程影響範圍廣、汙染程度較重,為今年秋冬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區域汙染過程。資料圖:圖為北京市民戴口罩出行。
  • 環保微講座|重汙染天氣的具體成因是什麼
    汙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內因,靜穩、小風、高溼以及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則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外因。  內因:汙染物排放強度大  目前,細顆粒物(PM2.5)是對我國大氣環境質量影響最大的汙染物,不管是從超標城市的數量、各城市超標的程度分析,還是從對重汙染天氣貢獻的角度分析,PM2.5的影響都遠遠大於其他汙染物。
  • 國慶假期汙染重 北京6日前與一級優好空氣無緣
    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由蘇州市留園管理處(蘇州園林檔案館)與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收藏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園林遺珠 時代印記——中國四大名園門票展》吸引了不少遊客。 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  國慶黃金周第二天,空氣品質十分不給力,全市陷入重度汙染之中。昨天上午8時, 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重汙染黃色預警,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本市首次啟動重汙染預警。
  • 京津冀現重汙染天氣 環保部通報稱逆溫惹的禍
    昨天(10月2日),環保部通報,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9月30日夜間至10月1日,京津冀區域部分城市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局部地區達到重度汙染。昨天凌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緊急主持空氣品質會商,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環境保護局、河北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共同研判汙染形勢和發展趨勢。
  • 空氣重汙染來襲 北京今啟動黃色預警
    劉文華(內蒙古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今起三天,京津冀迎新一輪中至重度汙染過程。個別城市可能出現短時嚴重汙染,PM2.5小時濃度峰值可能達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16至18日,受持續強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有利,京津冀區域大部以優良為主。  北京將於11月13日8時啟動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京津冀出現兩次持續時間較長、範圍較大的汙染過程,多座城市啟動「空氣重汙染預警」。  記者日前採訪多位業內權威專家,揭開促成秋季霧霾的成因謎團,揭示治霾歷程的點滴「跬步」。  汙染物濃度飆升的「壓縮餅乾」原理  國慶假期,霧霾襲京。然而,登上位於北京西郊的海拔500多米的香山,不少遊客清楚地看到「上層空氣清新、下層渾濁」。  「與人類活動相關的大氣層區域,叫『邊界層』。」
  • 逆溫的成因
    一說到大氣汙染,總要涉及到逆溫,仿佛大氣汙染與逆溫是一對孿生兄弟似的。的確,逆溫是「殺人」的幫兇。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逆溫的成因和它的家族。   地球的「外衣」——大氣,自地面向高空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等五個層次。
  • 解讀關中地區霧霾成因及對策
    同樣的場景,不同的「風景」 (陝西日報記者 劉強 攝)  A 地形和氣象條件——致關中霧霾久聚不散  1月14日,西安市再度啟動重汙染天氣三級應急響應,在短暫的好天氣後,霧霾捲土重來:「從今日夜間起至未來48小時,受持續偏南暖溼氣流控制,且伴有逆溫現象
  • 【兩會時間】大氣重汙染成因有說法了!生態環境部部長詳解三大影響...
    該項目集中了全國近兩千名一線專家,包括很多院士參與研究。我們向地方派了若干專家組到現場幫助地方,支持科研,其中就包括大氣攻關項目。「目前,項目總體進展和成效不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包括大家最為關注的大氣重汙染成因,現在應該說有了基本說法,但最後還要等項目結束後,由專家、攻關項目正式對外發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