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微講座|重汙染天氣的具體成因是什麼

2020-11-23 央廣網

  汙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內因,靜穩、小風、高溼以及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則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外因。

  內因:汙染物排放強度大

  目前,細顆粒物(PM2.5)是對我國大氣環境質量影響最大的汙染物,不管是從超標城市的數量、各城市超標的程度分析,還是從對重汙染天氣貢獻的角度分析,PM2.5的影響都遠遠大於其他汙染物。大氣PM2.5汙染的來源主要包括一次顆粒物排放的直接貢獻,以及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氨(NH3)等氣態前體物二次轉化的間接貢獻。

  環境保護部於2014年1月啟動了全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35個城市的PM2.5來源解析工作,結果表明,燃煤、機動車、揚塵、工業生產等是PM2.5的主要來源。大氣PM2.5的來源貢獻具有較大的地區差異。

  石家莊、濟南、太原、長春、哈爾濱、南京、貴陽、烏魯木齊等城市PM2.5的首要來源是燃煤排放,其佔比均在25%以上;

  河北各城市源解析結果表明,燃煤排放作為保定、廊坊、滄州等城市PM2.5首要來源,佔比均在30%以上,燃煤汙染防治是上述城市PM2.5汙染防控的重中之重。

  特別是冬季採暖期間,燃煤排放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PM2.5汙染的貢獻更加凸顯,PM2.5中的有機碳(OC)、元素碳(EC)、硫酸鹽等主要組分都與燃煤排放直接相關,其它主要組分如硝酸鹽、銨鹽等也部分來自於燃煤鍋爐和燃煤散燒,冬季大氣重汙染防控的首要任務就是大力削減燃煤排放。

  但同時也要看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PM2.5的首要來源為機動車排放,佔比都在30%左右(上海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深圳市機動車排放對PM2.5的貢獻甚至高達41%,大連、廈門、重慶(主城區)、成都、西安等城市PM2.5的首要來源也是機動車排放,佔比在20%-30%之間,機動車汙染防治對上述城市的PM2.5汙染防控非常重要。

  在重汙染預警期間,北京等城市加大機動車汙染管控,特別是老舊車和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管控,有助於降低汙染峰值。此外,天津、呼和浩特、銀川、蘭州、西寧等城市PM2.5的首要來源是揚塵汙染,佔比在25%-40%之間,這些城市要進一步加大揚塵汙染防治力度。

  環境監測數據和相關研究都表明,自2013年「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全國和各地大氣汙染防控措施取得成效,一次汙染物(SO2、NO2及一次顆粒物等)濃度下降明顯。但是,顆粒物中的二次成分下降顯著緩於一次汙染物,重汙染期間大氣PM2.5的爆發式增長往往與硫酸鹽、硝酸鹽等二次成分快速增長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SO2、NOx等氣態前體物分別轉化為硫酸鹽、硝酸鹽等二次成分的機制外,還存在這些化學成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如NO2促進SO2加快轉化為硫酸鹽,產生「1+1>2」的大氣汙染生成效果。這些機制在大氣重汙染形成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對於重汙染預報預警、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方案的制定都十分關鍵。

  外因:不利氣象條件

  不利氣象條件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外因,比如靜穩,小風,高溼以及逆溫等,會在排放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導致更加嚴重的空氣汙染。

  研究表明,「大氣十條」實施以來,京津冀區域的汙染氣象條件總體上趨於不利,這也加大了汙染治理的難度。從京津冀區域汙染氣象條件的對比分析看,2014年比2013年轉差17%,2015年比2013年轉差12%,2016年秋冬季我國再一次經歷了非常不利的汙染氣象條件,尤其是北方地區冷空氣不活躍,強度弱,風速小,溫度明顯偏高。同時,大氣汙染過程與氣象過程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大氣汙染積累到一定程度,顆粒物化學組分(如硫酸鹽、黑碳和有機組分等)呈現對輻射的顯著影響,在相當程度上導致邊界層的大氣擴散能力減弱,從而進一步加劇重汙染。

  此外,重汙染天氣的形成還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使大氣層結更加穩定,已成為國際上的共識。如去年秋冬季以來,全球普遍出現異常氣候,多個國家包括基本解決空氣重汙染問題的英國、法國、韓國等發達國家,也相繼發生了較高強度、較大範圍的大氣重汙染。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 | 多個城市遭遇重汙染,大氣重汙染成因與來源是什麼?
    環保科普 | 多個城市遭遇重汙染,大氣重汙染成因與來源是什麼?,為積極應對重汙染,河南十市(區)陸續啟動紅色預警;陝西關中8市(區)維持重汙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12月24日19時全國PM2.5濃度現狀,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那大氣重汙染的成因是什麼?
  • 濟南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是什麼?煙囪冒的白煙會加重汙染嗎?你想...
    11月29日晚8點,濟南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並同步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應急響應期間,濟南將採取工業企業減排措施,即工業企業按照2020年度最新修訂的應急減排清單採取限產停產等。同時,還包括停止拆除工程施工作業等揚塵汙染減排措施,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及各區縣建成區禁行渣土砂石運輸車等移動源汙染減排措施。不利氣象條件疊加高排放量導致重汙染冬季是重汙染天氣的高發期。本輪重汙染天氣的成因是什麼?
  • [環保微講座]氣候變化對重汙染天氣產生哪些影響
    作者:任國玉(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   《中國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指出,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60年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中國中東部冬半年平均重汙染天數顯著增加,尤其是華北地區因重汙染天氣導致能見度明顯下降。
  • 環保科普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環保科普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大氣複合汙染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大氣中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的結合,導致臭氧汙染和顆粒物汙染的生成。
  • 安徽省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逆溫與北方汙染團影響
    原標題:安徽省本輪重汙染天氣成因:逆溫與北方汙染團影響 2月22日,我省發布重汙染天氣省級橙色預警,經預測,2月22日20時至2月27日12時可能出現大氣持續重汙染。
  •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
    請問,旨在解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的總理基金項目搞清楚汙染來源了嗎?現在基金項目的進展怎麼樣了?謝謝。  李幹傑:謝謝您的提問。剛才在上場之前,我還說這個問題一定會問到,因為大家對藍天保衛戰非常關心,對大氣重汙染的成因非常關心,當然也對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的進展情況非常關心。
  • 環保科普 | 重汙染天氣預警的級別與對應措施有什麼關係?
    環保科普 | 重汙染天氣預警的級別與對應措施有什麼關係?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一般來講,各地的空氣重汙染預警分為
  • 山西臨汾SO2居高 環保專家深夜調研汙染成因
    13日凌晨,中國環保部與山西省環保廳聯合專家組,深夜實地走訪2個多小時,調研臨汾二氧化硫汙染情況。  近期臨汾市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6項監測汙染物中,二氧化硫濃度一直比較突出。在2016年12月底至2017年1月初的持續重汙染天氣過程中,臨汾市的二氧化硫濃度一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
  • 【兩會時間】大氣重汙染成因有說法了!生態環境部部長詳解三大影響...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大氣重汙染成因終於有了基本的說法,主要包括三大影響因素——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和區域傳輸。這是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3月11日記者會上的最新回應。他介紹,2017年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正式設立,當年9月展開工作,預計到今年底全部結束。
  • 生態環境部部長: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果 將正式...
    發布會上,有記者就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這一攻關項目的進展情況,提問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對此李幹傑部長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從2017年9月份正式展開,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預期到今年年底全部結束,將正式向社會發布項目研究結果。
  • 環保部:民用散煤燃燒排放是京津冀重汙染主要成因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專家組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12月份以來河北省出現重汙染天氣的原因、啟動應急響應措施的效果。民用散煤燃燒排放,仍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範圍重汙染的主要成因。專家們建議,治霧霾,要更加注重整治散煤汙染。
  • 《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政策解讀
    一、自2013年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以來,我市逐年修訂《應急預案》,那麼為什麼今年仍然要繼續修訂《應急預案》呢?《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自2013年10月頒布以來,2014年至2019年逐年修訂,為降低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汙染峰值、保護公眾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的逐步深入,國家總體思路也不斷細化完善。
  • 生態環境部:大氣重汙染成因已有基本說法 將適時發布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預計今年底全部結束,大氣重汙染成因已有基本說法,將適時向社會發布。李幹傑透露,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分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區域傳輸三方面。研究明確,汙染排放為主因。其中,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四大來源佔比超90%。PM2.5組分中,硝酸鹽、硫酸鹽、銨鹽、有機物佔比超70%。
  • 重汙染天氣應急小常識(車輛篇)
    一、在重汙染天氣應急期間車輛管控措施有哪些?答:根據《山東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在不同級別的應急期間採取對應的管控措施,包括未安裝密閉裝置易產生遺撒的煤炭、渣土、砂石料等運輸車輛禁止上路;城市主城區、縣(市)城區內可採取柴油貨車、三輪汽車、拖拉機等限制通行的措施;礦山、港口、物流(除民生保障類)等涉及大宗原料和產品運輸(日常車輛進出量超過10輛次)的單位禁止使用國四及以下重型載貨汽車(含燃氣)進行運輸(特種車輛、危化品車輛除外)
  • 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回應來了
    針對公眾關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問題,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汙染物排放量超出環境容量的50%以上,是重汙染頻發的根本原因。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趙英民: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定設立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了國內包括20名院士在內的2903名大氣環境領域的科技工作者。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行動計劃》提出,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汙染天氣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汙染天氣,全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為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確定了十項具體措施。10月16日,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成立。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解答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9月11日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領域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科技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有媒體問:通過攻關項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
  • 陳吉寧:重汙染天氣長期治理環境保護部主要做六方面工作
    第二,關於重汙染天氣具體我們做哪些工作。剛才我講了,我們分成兩大塊,一個是今年供暖期我們還能做什麼。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重點做五件事情,一是做好重汙染天氣的應對工作,我不知道你們知道不知道,環保部啟動了一個「2+4」,「2」是北京、天津兩個城市幫助周邊四個城市:保定、廊坊、唐山、滄州,這是我們重點工作的對象。
  • 渭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渭南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
    2.1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指揮部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重汙染天氣應急工作的決策部署;領導組織全市重汙染天氣預報預警、應急響應、檢查評估等工作;負責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工作。  市政府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市長任總指揮長,市政府協助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任副總指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