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寧:重汙染天氣長期治理環境保護部主要做六方面工作

2020-12-02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於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中外媒體見面會,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介紹推進大氣汙染治理和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鳳凰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紅頂中介」的問題。去年年初的時候,中央巡視組在環保部巡視之後,反饋意見是關於環保服務技術領域中存在的很突出的「紅頂中介」問題,之後您在「兩會」記者會上也說到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不知道現在解決情況如何?第二個問題,剛才您講到關於京津冀地區在治理霧霾方面的問題是針對性不夠強,下一步針對性措施會有什麼樣的改進呢?

[陳吉寧]謝謝你提問。「紅頂中介」問題是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去年在「兩會」上我也做過承諾,2015年底環保部直屬的8家環評機構率先完成脫鉤。我講的脫鉤是徹徹底底的脫鉤,人員完全脫離,財務全部脫離,沒有任何資產方面的聯繫,所以是制度上徹徹底底的脫鉤。我們就是要在制度上來解決「紅頂中介」的問題,在制度保障上避免出現一個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況,來保障我們制度執行的公正性。現在,我可以非常高興地向記者們通報,去年年底之前環保部的8家環評機構已經全部脫鉤了,跟環保部沒有任何關係了,這件事情我們兌現了對社會的承諾。另外,全國各地完成了140家環評機構脫鉤工作,不僅是環保部環評機構脫鉤,地方各省市縣環保部門環評機構也都要脫鉤。今年我們還有200家類似的環評機構需要脫鉤,這個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坦率地講也很敏感,這是割自己的肉,阻力很大,但是我們堅定不移。我們向社會許諾,我們就要按時完成。所以我們今年會繼續加強對這項工作的調度和督促,按時完成相關的脫鉤任務。同時,我們也在加強環評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因為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在這裡就不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這是關於紅頂中介的問題,我們把他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必須完成,沒有任何條件。

第二,關於重汙染天氣具體我們做哪些工作。剛才我講了,我們分成兩大塊,一個是今年供暖期我們還能做什麼。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重點做五件事情,一是做好重汙染天氣的應對工作,我不知道你們知道不知道,環保部啟動了一個「2+4」,「2」是北京、天津兩個城市幫助周邊四個城市:保定、廊坊、唐山、滄州,這是我們重點工作的對象。在3月15號之前「2+4」的城市要執行統一的預警響應標準,這六個城市一個標準,不再是各是各的,什麼時候啟動紅色預警、什麼時候啟動黃色預警,統一標準。而且要求按照預測的上限進行啟動。大家要理解,汙染預警啟動依賴於我們的預報,就是你預測到底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預測是一項很難的工作。坦率地講我們現在能做到預測未來三天還比較準確,五天就比較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北京啟動預警的時候大家有很多質疑。但是在預測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汙染天氣可能介於在重汙染和嚴重汙染之間,過去是按中限值採取行動,現在要按照高限採取行動。另外,我們重汙染天氣應對要重點解決好熱點地方。華北地區汙染起來了,總是有一些很具體的區域首先起來,起來之後比誰都高,我們重點要解決好這些地區的預警應急工作,做到怎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應急方案。

二是強化監測信息的共享。今年1月底之前,所有京津冀地區的汙染監測數據已經實現了共享,大家都放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我們也將進行相應點位的上收。信息共享對於我們應對重汙染天氣會有很大的幫助。三是高架源。京津冀有兩個很重要的大氣通道,高架源就是通過煙囪高空排放的汙染物,幾個小時可能就能從南部進到北京,它不是近地面的排放,它會長距離的傳輸,影響很大,範圍很大,所以我們對高架源要進行特殊的關注,我們要求京津冀所有國控企業的監測數據,在線監測必須跟環保部聯網,我能夠看到,你有什麼情況,達不達標我要第一時間看到,不達標的要進行整治,這是高架源的第三項工作。四是嚴格機動車監管,大量的京津冀地區的物流運輸有很多不達標的汽車,特別是柴油車,我們要加大抽檢的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環保不達標的柴油車行動。五是組織開展大氣的專項檢查,這項工作已經在進行之中。京津冀地區有大量的小散汙染企業,我們有時候叫村鎮工業大院,一個片區裡全都是又小又散,排放量很大,治理起來又很困難。我們要對這些進行重點執法,要打掉一批違法排汙和不能夠限期達標排放的小企業,這是近期我們做的工作。

第二大塊是大家關心的長期治理問題。冬病夏治我們做哪些工作,我們主要做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訂重汙染天氣的應急預案,包括統一預警分級標準,整個京津冀要統一預警標準,規定預警之後要採取不是同樣的行動,是要採取各自更有針對性的行動,但是到這個級別之後採取行動達到的效果應該是一致的,不然同樣的紅色預警,各地採取的措施不一樣,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統一這些標準。二是抓好重點城市的汙染控制。剛才講到華北地區有兩個重要的通道,還有高架源,我們要對這個進行重點解決。大家注意到,去年年底我們啟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在通道上的電廠可能要優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三是強化工業企業汙染治理,包括研究可不可以實行錯峰生產,可不可以實行季節性、差異化的排汙收費。有些企業不一定非要冬季才生產,可以安排在夏季多生產一些,冬季可不可以多收一些汙染排放費,用經濟手段來減少冬季等特殊氣象條件下的汙染排放。

四是解決燃煤的問題,包括控制煤的質量,解決散煤、大量劣質煤,本來散煤排放量就高,煤的質量又不好的問題,我們在推動這項工作,包括加快集中工業,這是一個長遠的辦法,最終是要通過用電替代煤的直接使用和氣替代煤,這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要加強基礎工作。要求「2+4」的城市兩年之內在主城區不燒散煤,這也是很明確的控制目標。五是要加強面源的汙染控制,包括煙花爆竹禁放的方案。今年大家可能會感覺到很多城市煙花爆竹的排放量在減少,包括大量施工工地揚塵的控制。六是加大投入,保障這些措施資金能夠到位。這是從長遠看。

北京我們也梳理了一下,跟北京市政府一起,大家看到北京最近力度在進一步加大。我們提出了細化30項具體的任務,我們把它分解到環保部牽頭負責的各有關部門,北京市分解到各個區縣。這裡面包括五項工作。一是解決北京散煤的問題,今年年底北京要完成400個村的煤改清潔能源的任務,要淘汰所有的燃煤電廠。2017年城八區要實現無煤化。2020年要完成全部平原地區的散煤治理任務。二是強化機動車管控,特別是重型柴油車,所以上半年北京在討論研究,對針對重汙染天氣重型柴油車強化限行措施,2018年底前基本淘汰國二及以下的新型客車,2020年前基本淘汰國三的柴油車。今年還要修訂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道路可以實時監測方法。三是解決北京工業大院問題和面源汙染問題,2017年南部四區小企業密集群的整治任務要完成,2018年前完成全市整治工作。四是強化重汙染天氣的應急管理,這是要求京津冀區域統一行動的。五是強化聯防聯控,包括聯控的協作機制問題,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問題等等。另外,我們還要做好責任的落實,包括地方政府責任的落實問題,也包括企業責任落實的問題。我們也在跟北京市政府協商,提高我們的工作節奏和能力,加大重汙染天氣的汙染治理力度。

相關焦點

  • 陳吉寧:環境保護部做好三方面工作解決環保不守法問題
    陳吉寧:環境保護部做好三方面工作解決環保不守法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18 21:0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於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中外媒體見面會,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介紹推進大氣汙染治理和加強環境保護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是前年正式設立的,相關工作是從前年9月份正式展開,截止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預期是到今年年底全部結束。這個項目應該說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集中了全國將近兩千名一線專家,其中包括很多院士來參與研究。我剛才跟大家講,我們在大氣方面,向地方派了若干專家組到現場,既幫助地方,又支持他們的科研,其中就包括大氣攻關項目,我們許多專家都參與了相關工作。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水環境保護的重點是地表水,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沒有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無論是從監管體系建設、法規標準制定還是科研技術開發等方面,相關工作明顯滯後。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 環保部:民用散煤燃燒排放是京津冀重汙染主要成因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專家組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12月份以來河北省出現重汙染天氣的原因、啟動應急響應措施的效果。民用散煤燃燒排放,仍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範圍重汙染的主要成因。專家們建議,治霧霾,要更加注重整治散煤汙染。
  • 環保微講座|重汙染天氣的具體成因是什麼
    汙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內因,靜穩、小風、高溼以及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則是重汙染天氣形成的外因。大氣PM2.5汙染的來源主要包括一次顆粒物排放的直接貢獻,以及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氨(NH3)等氣態前體物二次轉化的間接貢獻。  環境保護部於2014年1月啟動了全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35個城市的PM2.5來源解析工作,結果表明,燃煤、機動車、揚塵、工業生產等是PM2.5的主要來源。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介紹,2016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總體向好,重點區域主要汙染物濃度同比下降,但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設置19個顆粒物組分自動監測站、23個手工採樣點、31個雷射雷達觀測站,並布置多臺移動觀測車,為準確研判重汙染天氣汙染成因,客觀評估應對措施及效果提供支撐,提高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重汙染天氣應對的精細化水平。三是積極推進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工作。建成國家、區域、省級和城市級空氣品質和重汙染天氣預警預報系統,並在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中經受了檢驗,發揮積極作用。
  • 【縣區動態】內鄉縣「六個到位」全力做好重汙染天氣管控暨重點...
    【縣區動態】內鄉縣「六個到位」全力做好重汙染天氣管控暨重點行業季節性生產調控工作 2020-11-23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津冀現重汙染天氣 環保部通報稱逆溫惹的禍
    昨天(10月2日),環保部通報,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9月30日夜間至10月1日,京津冀區域部分城市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局部地區達到重度汙染。昨天凌晨,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緊急主持空氣品質會商,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環境保護局、河北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共同研判汙染形勢和發展趨勢。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
  • ...規範程序 紮實做好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有關工作的通知
    《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若再出現幾次長時間、大範圍重汙染天氣過程,將可能對各項任務目標的完成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也會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是落實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位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實事求是,按時高質量完成,確保啟動重汙染天氣預警時,既能有效減少汙染物排放,又使優質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
  • 生態環境部部長: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果 將正式...
    生態環境部部長 李幹傑: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是前年正式設立的,相關工作是從前年9月份正式展開,截止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預期是到今年年底全部結束。這個項目應該說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集中了全國將近兩千名一線專家,其中包括很多院士來參與研究。
  • 13省市迎戰霧霾 北京首發重汙染紅色預警-中國天氣網
    預計未來三天,內蒙古河套地區、中東部偏南及西部偏南地區霧、霾天氣仍將持續,空氣品質以輕度汙染至中度汙染為主,部分時段可能出現重度汙染。建議公眾減少戶外活動,相關部門做好大氣汙染防控工作。,公交公司積極響應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通過加密公交運營車次、加大區間車投放力度等舉措,全力保障市民出行需求。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採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 《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政策解讀
    一、自2013年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以來,我市逐年修訂《應急預案》,那麼為什麼今年仍然要繼續修訂《應急預案》呢?《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自2013年10月頒布以來,2014年至2019年逐年修訂,為降低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汙染峰值、保護公眾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的逐步深入,國家總體思路也不斷細化完善。
  • 天津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原標題:我市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經預測,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天津2月21日起將出現連續重汙染天氣,符合《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警》規定的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現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請各區人民政府、各責任單位按照《天津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警》的責任分工,從2月21日12時起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措施,做好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 記者昨日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重汙染天氣政策通氣會上獲悉,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市今日起將出現連續重汙染天氣,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 環保部長:騰格里沙漠又發現汙染水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陳吉寧表示,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治霾不能靠老天,需付出額外努力  昨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一、修改的必要性    現行大氣汙染防治法是1987年制定的,2000年修訂時重點加強了對二氧化硫的排放控制,對防治煤煙型汙染髮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我國大氣汙染正向煤煙與機動車尾氣複合型過渡,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霧霾等重汙染天氣頻發,現行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一是源頭治理薄弱,管控對象單一。
  • 大氣汙染治理要強化治本之策 解決結構性問題
    他認為,目前,大家之所以感到大氣汙染治理的工作難做,下了很大力量,付出不少代價,而收效不夠理想,主要是因為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在充分調研、摸清底數的前提下,會議分析了我省大氣汙染存在的六方面結構性問題。從產業發展看,我省工業企業排放量佔全省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的六成以上,是造成大氣汙染的重要源頭。
  • 成都重汙染天氣長效治理: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2日訊(記者 江瑤)12月11日,成都市政府召開了2016年成都大氣汙染防治新聞通氣會,成都市各行政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悉數到場,從成都汙染的形成原因、PM2.5主要汙染物來源百分比,以及成都市目前採取的針對性應急措施進行了信息公開,如建立市民有獎舉報制度和彭州石化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制度。
  • 環境保護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印發《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
    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濃度受外來源的貢獻率達30%至40%,氮氧化物為12%至20%,可吸入顆粒物為16%至26%;區域內城市大氣汙染變化過程呈現明顯的同步性,重汙染天氣一般在1天內先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