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鈣蛋白I和T哪種更好?高敏肌鈣蛋白有何區別?|急診「心」事

2021-01-15 醫脈通心內頻道

作者:劉嚴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個朋友的母親因為「心臟不舒服」到醫院就診,去了多家醫院,看了數次門診後,手裡就積攢了一堆化驗單。對於肌鈣蛋白這一檢查指標,朋友很感興趣,比較發現,不同醫院的化驗可能都叫肌鈣蛋白,但是符號不同,參考範圍也不同,疑惑不解。

老劉答曰,肌鈣蛋白(cTn)是反映心肌損傷的指標,臨床檢測肌鈣蛋白通常分為兩種肌鈣蛋白I和肌鈣蛋白T,兩種蛋白都是心肌的組成部分,指標異常升高都可以提示心肌損害。高敏肌鈣蛋白(hs-cTn)也是檢測肌鈣蛋白的,只不過檢測方法靈敏度不同,所以取了不同的名字。顧名思義,hs-cTn檢測的靈敏度更高。

朋友繼續發問,不同醫院的同種指標參考範圍為何不同?檢測數值差距很大是為什麼?哪種檢測指標更好呢?為什麼不都選擇最好的指標檢測呢?……

老劉答曰:哦……,都在正常範圍內就表明是正常的,不同醫院檢測技術不同而已……

肌鈣蛋白I和T有什麼區別?

肌鈣蛋白是橫紋肌收縮的一種調節蛋白,是骨骼肌和心肌的結構蛋白,由TnI、TnT和TnC三個亞基組成的複合體,與原肌球蛋白一起和肌動蛋白結合。TnC與鈣離子結合,TnI將肌鈣蛋白複合物固定在肌球蛋白上,TnI是抑制亞單位。TnI和TnT的心肌亞型(cTnI和cTnT)與骨骼肌中對應的蛋白來自不同的基因,具有獨特的抗原表位,幾乎只在心臟中表達,心肌特異度較高。除了結合形式的肌鈣蛋白,細胞漿內還有少量(5%~8%)游離性質的cTnI和cTnT(圖1A)。

當心肌由於某種原因損傷後,心肌細胞胞漿中的游離cTnI和cTnT迅速釋放進入血液循環,外周血中濃度迅速升高,在發病後4小時內即可測得到。隨著心肌繼續壞死、降解,cTnI和cTnT持續釋放進入血液(圖1B),cTnI升高持續時間為4~10天,cTnT代謝較為緩慢,升高持續時間為5~14天。

圖1 cTnI和cTnT結構及心肌損傷示意圖

在心梗診斷方面,cTnI與cTnT擁有較好的一致性。但cTnI與cTnT相比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比如cTnT的分子量較大,升高持續時間較長。長期以來一直有人爭論骨骼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表達cTnT(但不表達cTnI),因此cTnI有更好的心肌特異性,非心臟組織損傷後水平不會升高;而骨骼肌損傷可能會使cTnT水平升高。有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可導致cTnT水平升高,而cTnI升高不明顯。但也有研究指出,cTnT檢查的敏感性要高於cTnI。因此,目前二者孰優孰劣尚無定論,指南、共識的態度也是相當中立的。

對於老劉來說,更關注cTn的檢測方法、標準化、一致性,不同廠商的檢測試劑採用的檢測技術可能不盡相同,試劑質量也存在差異。不同醫院採用的不同試劑或檢測方法,結果難以互相比較,但同一醫院多次檢測結果比較還是相當有意義的。

高敏感方法測量cTn是不是更佳?

傳統方法大多只能在心肌細胞損傷達到相當程度時(一般6小時後)才能檢測到增高的cTn。隨著hs-cTn檢測的應用,心肌急性損傷患者在發病後1~3小時或就診即刻就可檢測到增高的cTn,可比傳統方法提早3~6小時。hs-cTn作為一種高敏感的檢測指標,在心肌細胞損傷早期,心肌細胞尚未壞死時就可檢測到,大大提高了cTn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圖2)。雖然高敏感方法更好,但對檢測技術、檢測條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目前非高敏感檢測指標仍舊被廣泛使用。

圖2 不同cTn檢測方法的靈敏度水平

由於hs-cTn的高敏感性,如何判斷hs-cTn輕度增高給臨床帶來挑戰。特別是當患者臨床症狀不明顯、心電圖變化不典型、診斷存疑時,應該通過連續測定鑑別是急性缺血損傷,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

基於hs-cTn的ACS鑑別診斷流程是什麼?

對於疑似為ACS的患者,建議立即檢測肌鈣蛋白,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採用高敏檢測方法。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心電圖,根據肌鈣蛋白結果確定或排除ACS診斷。2015年ESC指南推薦在ACS的診斷中使用0h/3h鑑別診斷流程。

圖3 基於hs-cTn的0h/3h ACS鑑別診斷流程

註:GRACE: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評分;hs-cTn:高敏心肌肌鈣蛋白;ULN:正常範圍上限;a:變化取決於檢測方法;高度異常定義為超過正常範圍上限的5倍。

當hs-cTn高於正常高限,且臨床症狀和/或心電圖特徵高度符合ACS時,就可以確診為心肌梗死。如果臨床表現不典型,不足以立刻確診,應該在3小時內複查hs-cTn。如果兩次檢測值之間差異超過高限值時,可確診心肌梗死,但如果差異小於高限值,需要與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肌損傷鑑別。

如果就診時首次hs-cTn檢測值正常,對胸痛發作超過6小時就診患者,如果胸痛已經緩解,評估心血管風險較低,可以出院,門診隨訪。如果胸痛發作時間不足6小時,需要在3小時內在重複檢測一次hs-cTn。

按照此流程篩查患者的時候需要注意,必須要結合臨床症狀和心電圖結果,症狀早期肌鈣蛋白可不升高,也有小部分患者延遲升高,因此需要重複測量,重複測量仍無升高,但臨床仍高度懷疑ACS或胸痛復發時,一定要繼續動態監測肌鈣蛋白。

參考文獻:

[1]急性非創傷性胸痛生物標誌物聯合檢測專家共識組. 急性非創傷性胸痛生物標誌物聯合檢測專家共識[J].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2015, 24(9): 940-951.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 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檢測心肌肌鈣蛋白的專家共識[J]. 中華醫學雜誌, 2017, 97(16): 1212-1213.

[3]北京精準醫學學會,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謝專病醫聯體共識編委會. 規範應用心肌肌鈣蛋白和利鈉肽現場快速檢測專家共識(2020年)[J]. 中國循環雜誌, 2020, 35(11): 1045-1051.

[4]《基層醫院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臨床診療中心肌肌鈣蛋白檢測應用專家共識》撰寫專家組. 基層醫院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臨床診療中心肌肌鈣蛋白檢測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6, 15(10): 753-758.

[5]Klinkenberg LJ, Luyten P, van der Linden N, et al. Cardiac Troponin T and I Release After a 30-km Run. Am J Cardiol 2016; 118: 281-7.

[6]Roppolo, L P, et al. 「A Comparison of Troponin T and Troponin I as Predictors of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ronic Dialysis at a Veteran’s Hospital: a Pilot Study.」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Aug. 1999.

相關焦點

  • 乾貨|肌鈣蛋白升高的情況,你能想到幾種?
    肌鈣蛋白是一種蛋白質絡合物,是橫紋肌收縮的一種調節蛋白,是骨骼肌和心肌的結構蛋白。心肌的肌鈣蛋白T和肌鈣蛋白I具有心肌特異性,目前用於急性冠脈症候群(ACS)的實驗室診斷。
  • 肌鈣蛋白持續異常升高卻無心肌損傷證據,這個原因你想到了嗎?
    近期,EHJ:Case Reports雜誌發表了這樣一則病例:患者胸痛和左臂麻木,肌鈣蛋白持續性異常升高,但缺乏心肌損傷證據。導致肌鈣蛋白異常升高的原因是什麼?是檢查不全面導致漏診還是假陽性升高?
  • 肌鈣蛋白升高=心梗?錯!還有7種可能你不可不知!
    三肌鈣蛋白↑=心梗?其他可引起肌鈣蛋白升高的疾病及意義?1.炎症心肌/心包炎:心肌炎是心肌局灶性或瀰漫性炎症改變,目前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患者的臨床症狀、心肌損傷標誌物和心電圖等無創檢查結果進行判定。心包炎和心包心肌炎患者中肌鈣蛋白的升高並不意味著較高的併發症發生率,也不意味著更差的臨床結局。
  • 超敏肌鈣蛋白,引領ACS檢測新時代
    什麼是超敏肌鈣蛋白(hs-cTn)?hs-cTn和cTn都是檢測同一種物質,並不是心臟肌鈣蛋白的新形式,只是檢測方法的靈敏度不同而取了不同的名字而已,那我們為什麼更多的是去選擇hs-cTn,而不是普通cTn呢?這是因為時間!
  • 驚,肌鈣蛋白高達26.81 ng/mL
    原創 泰中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心內大偵探》來啦,本期病例來自JACC。病例呈現一位57歲女性病人因持續性放射至左上肢的胸痛至急診就診。胸痛在清晨靜息時發作,持續超過3小時,隨深呼吸加重。
  • 胸悶、肌鈣蛋白、BNP、D 二聚體均升高一例
    心臟彩超:心內結構和功能未見異常。 第四天起來我院,查 CKMB 36,32u/L (2天查2次) 肌鈣蛋白:0.39、0.42、0.60 ng/ml (連續3天) 正常值《0.01 BNP:》3000ng/ml D-二聚體:0.69 正常值《0.5 動脈血氣:PO2 82mmhg,PCO2 20mmHg, PH 7.28
  •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生物標記物:進展和展望
    最近臨床出現了新的檢測心肌損傷標誌物手段:高敏肌鈣蛋白(high-sensitivity troponin,hs-cTn)的檢測,它可以檢測到循環中極低水平的cTn,有更高的靈敏性、特異性及較長的診斷窗口期,目前歐洲心臟病協會( ESC) 及美國心臟病協會( ACC) 指南一致推薦hs-cTn 作為ACS生化標記物診斷的「金標準」,能檢測出在常規測定方法中貌似正常的健康人群,為ACS提供了更早且更好危險分層及制定治療策略的依據
  • 同「心」抗疫:新冠疫情下的心血管疾病應如何管理?
    基於目前研究,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引起的嚴重併發症多集中發生於「老」、「病」群體,有合併基礎疾病的患者更易發展為重症。就心血管疾病領域而言,包括高血壓在內,我國約有3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對該類患者採取有針對性的診療管理,對降低患者死亡率、有效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 肺炎患者驚現T波倒置,罪魁禍首卻不是心臟
    最終,患者被診斷為右側肺炎,在急診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治療。圖1 入院時胸片提示右側肺炎入院後,患者常規接受了心電圖檢查,心電圖(圖2)顯示I、aVL及所有胸前導聯T波倒置。再仔細詢問患者病史,患者沒有出現明顯的胸痛、背痛、出汗等心肌缺血的表現。
  • 基於肌節的集成生物傳感器在活心肌細胞顫動收縮水平實時檢測肌絲激活配體
    肌節是心肌的功能單位,對正常心臟功能至關重要。然而目前並沒有能實時研究活體心肌中基於細肌絲的激活動力學的實驗方法。JosephM. Metzger的研究團隊通過構建基於心肌肌鈣蛋白C (TnC)進行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檢測的生物傳感器,並將其通過化學計量的方式取代內源性TnC,首次提供了在心臟顫動過程中多種細肌絲激活配體的證據,包括與TnC連接的肌鈣蛋白I和循環肌球蛋白。
  • 何為應激性心肌病 怎麼辦?
    在疑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或疑似ST段抬高型MI的患者中,約有1%-2%存在Takotsubo症候群。一項納入3265例肌鈣蛋白陽性ACS患者的註冊登記研究中,其患病率為1.2%。一項系統評價顯示了類似結果,疑似ACS或ST段抬高型MI患者中有1.7%-2.2%存在Takotsubo症候群。在多變量分析中,膿毒症是LV心尖球形改變的唯一預測因素。
  • 精準為先,競速有道-急診檢驗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應用
    加強急診實驗室能力建設能進一步提升急診科救治水平,讓急診檢驗價值得到充分發揮,更好滿足臨床和危急重症患者的需要。大多數起病急、症狀重、病情複雜多樣的患者往往首診於急診科,使急診科成為急危重症聚集的科室。   急診檢驗是急救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檢驗項目、準確快速的檢驗報告是急診患者在黃金時間窗內得到有效救治的重要保障。
  • 臨床必備:6個問題探究心肌肌鈣蛋白
    心肌肌鈣蛋白(cTn)是心肌損傷最敏感的生物標誌物,最新的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直接使用cTn來定義心肌損傷,即cTn高於正常參考上限第99百分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於cTn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