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作品:鹹陽市市民文化中心/2017-2018年度建築設計獎·建築創作...

2021-01-15 騰訊網

- 1 -

項目概況

鹹陽市市民文化中心地處鹹陽市北塬新城核心啟動區,南臨五陵塬,北接北塬新城行政服務中心,總建築面積155,000平方米,包含了不同功能的九大文化場館(科技技術館、減災宣傳教育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圖書館、檔案館、城市規劃展覽館、群眾藝術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影劇院)、公廁以及配套服務管理用房、地下設備用房和停車庫。

建成後總建築面積為155,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90884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64116平方米。

- 2 -

建築設計

文化中心九個不同功能與性格的文化場館並置在一個共有關係之中,並且同時滿足九個場館各自相對獨立的管理區劃。科技館、減災館、婦幼中心和青少年宮以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為主;圖書館、檔案館、規劃展示館和群眾藝術館以展示與教習為主;而大劇院作為文化中心的核心文化功能,承擔了頻繁的演出與接待活動。與此同時,文化中心還需要配置大量的配套服務功能和停車設施以支撐九大場館日常的使用。龐雜的功能需求、交織的流線系統,構成了文化中心的日常使用狀態,也承載了各個使用方的莫大期許。

度量衡——基於身體的尺度

我們思考的第一個重點是:作為昔日秦文化中心的鹹陽,能否從現今普遍的文化敘事的鴻篇巨製中跳脫出來,重新回到「度量衡」時代基於人體尺度的布局謀篇?

在11.9公頃的用地之上,建造一座面積達到十五萬平方米的九館合一的文化綜合體,不僅於鹹陽,乃至全國範圍也鮮見先例。超常的規模與寬闊的佔地帶來的最大風險便是尺度問題。

我們將除大劇院外的八座場館分為兩個環形組群,一組佔據東北,一組佔據西南,大劇院則以獨立完整的體量落於兩環交織之處。這樣就將原本過於開闊的場地分解為西北、中部、東南三個尺度較為合宜的區域。同時,它使開放空間以層層交疊遞進的方式鋪展開來:從起始處的沉穩含蓄,到中部的起承轉合,再到結尾處的自然舒朗,完成了從文化廣場、文化內院到文化公園的漸次過渡,這也從客觀上消除了我們一直擔心的對稱軸線關係的出現。於是,設計向一個真正引入日常性的開放場所逐漸靠攏。

文化漣漪——並置產生的交集

我們思考的第二個重點是:鹹陽文化中心能否從常見的主從關係與軸線秩序中跳脫出來,實現一種相對分置與並存的狀態,進而將並置產生的交集作為設計的突破點。

文化中心九座場館統和在文化長廊和文化內街的系統之上,文化長廊從地面抬升至12.8米,與環狀的屋頂平臺相通。文化內街從地面下沉至-6米,與地下影城和商業設施相連。這不僅在水平長度上增加延展了九館與外界的接觸面,同時在立體層面上增加與外部的關聯度。

漫步長廊之中,圖書館的"書牆"、檔案館的"寶匣"、規劃館的"臨眺臺"、群藝館的"八方連橋"、科技館的"綠植牆"、減災館的傾斜牆體、婦兒中心的"清流"、青少年宮的"魔術盒子"和"彩虹橋"漸次呈現,如同不斷延展的文化長卷。

遊目觀想——簡單的多樣性

我們思考的第三個重點是:鹹陽文化中心的文化體驗能否不再依賴於建築單體的豐富度,而是建立起立體交織的複合路徑網絡,以實現「瀰漫性探索」帶來的豐富觀感。

市民文化中心九館相似的體量與形象在最初的競標過程是頗具風險的,很可能由於各館的辨識度問題遭到質疑。但我們相信九館激蕩起的文化漣漪足以激發擴散成豐富完整的文化圖景。

並置產生的交集,在隨後設計過程中慢慢展示出自發生長的優越性,其產生的豐富度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因勢利導地將場館多樣化空間與功能需求與這一體系相關聯,便自然生長出文化中心內部無限豐富的空間與形態。

文化長廊在南北區各自場館之間建立連接和共享,將原本空曠場地的劃分為廣場、長廊、門廳等的多層次空間,同時提供了屋面的自由行走空間:從西北的集會廣場可以無阻礙地自然行進至南區文化長廊的屋面,並通過兩環交錯的高差處理自然上行過渡到北區的文化長廊屋面或下行回到大劇院的入口廣場。文化內街是與文化長廊相互耦合的空間系統。

在這樣的路徑系統中,行進的體驗如同徐徐展開的長卷,景象以步移景異的方式逐漸呈現出來。而最終,這些分別懸置於意念中的對象通過文化精神的法則和能體現這個法則的心靈去組織、去感悟,從而達到所謂"遊目觀想"的意境的層面。

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鹹陽市市民文化中心刻意規避了大開大闔的激蕩之作,而更關注謀局的智慧,通過合宜的尺度和關係的建立,讓看似簡單的個體相互間因借生長,保持著適宜的距離和張力,不斷發展成為和諧共生的複雜系統,漸次擴展出豐富的空間體驗,這恰如「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3]的關係,是為關係的建築學。同時,它用一個完整的謀篇過程證明了在現代城市的功能、規模和體量需求下,中國傳統的謀局智慧的有效性並且展示出其進化生長的潛能。

- 3 -

結果特點

本工程滿堂設置一層地下室,由於上部結構體型複雜,通過設置抗震縫,將結構主體分為九個的結構單體,各結構單體均嵌固於地下室頂板。由於擬建場地屬自重溼陷性黃土場地,地基溼陷等級為III級。因此本工程首先採用素土擠密樁消除地基土的溼陷量,然後針對純地下室區域及文化長廊區域,採用CFG樁對地基進行二次處理以提高地基土承載力,九個單體則採用PHC管樁。

- 4 -

項目圖紙

- 5 -

項目信息

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主持建築師:章明

設計:2012-2014 年

竣工:2017年

設計團隊:張姿、丁闊、肖鐳、李雪峰、丁純、孫嘉龍、馮珊珊、王緒男、萬月榮、朱聖妤、程浩、施錦嶽、邵華廈、甘招輝

建築面積:15.5萬㎡

建築層數:五層(局部六層)/地下一層

建築高度:影劇院:45.0 m 其他場館:24.0m

攝影:姚力

本文資料來源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儘快處理。

聯絡、投稿、投訴

相關焦點

  • 憑長沙這一網紅建築 湖大教授獲國際建築設計金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以淺白色為基調的長方形建築,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成型,展現東方式的極致簡約和純粹內斂……位于洋湖溼地公園的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眼下已成為長沙市民休閒遊玩「網紅」打卡地。
  • 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 | 森之谷溫泉中心:玻璃盒子與自然界的...
    2005-2012年間工作於SAKO建築設計工社,在「塘沽遠洋國際小學校」項目中擔任主設計師;2008年曾獲得日本商業空間協會設計大獎賽銀獎;2012 年應邀成為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2014年於北京創立了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2016年被評為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年度中國室內設計十大新銳人物、40 UNDER 40中國設計傑出青年(2016-2017),2017年被評為第一財經中國最佳國際創業者
  • 章明作品: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章明、張姿、丁闊 建築以一種歷史敘事的方式結束了其輝煌的工業時代的使命,六年的艱辛設計歷程見證了一個昔日能源輸出的龐大機器如何轉變為推動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強大引擎。
  • 走在路上的亞洲建築
    亞洲各國的建築師匯聚一堂,展示亞洲建築蓬勃發展的輝煌成就。亞洲建築師協會(Architects Regional CouncilAsia,簡稱亞洲建協或ARCASIA),是由亞洲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權威的國家或地區的建築師學會組成的亞洲建築師組織,年度大獎旨在展示亞洲地區優秀建築作品,鼓勵傳承亞洲精神,推動亞洲建築環境提升。
  • 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 獲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金獎
    2019亞洲建築師協會年度建築獎頒獎盛典也在當晚舉行,「杭州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獲得本屆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金獎(A-2多戶型住宅綜合體)。評委會對「杭州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的評語是:東梓關回遷農居用儘量少的材料調色,完成了一個優雅的命題。
  • ...優秀作品亮相城市花博會 仙人掌 樹根 花燈建築 暢想未來生態人居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淳 劉波)通透、淨白的PP板作為新型環保類建築裝飾材料,在大學生們創意十足的理念下,變身為以仙人掌、鳥巢、樹根、花燈、葉片等為創作原型的精美建築作品。昨日,記者從第二屆城市花博會組委會獲悉,本屆花博會「未來花園」展區聯合了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文理學院5所高校開啟重慶首屆「大學生建造季」活動,對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發出參賽邀請,暢想未來生態人居,並對優秀作品進行評選頒獎。展會時間將持續至11月7日,市民可前往江北嘴大劇院觀展。
  • 深圳市文化館新館中標方案——文化方舟/局內建築+中建科技
    文化館新館以「灣區中心、國內標杆」為定位,融教育、交流、培訓、表演、展覽、文創等功能於一體,是一座覆蓋各類群體、各種藝術門類的具有公共公益群眾文化服務性質的綜合性文化地標建築。
  • 關於舉辦亞太空間設計大獎賽暨2018亞太空間設計師(北京)年會的通知
    六、參賽作品類別1.住宅類(含居住、別墅、公寓、樣板間)2.餐飲類(含特色餐飲,酒吧、茶室)3.文化、展覽類(含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紀念館等)4.酒店、會所類(含賓館、旅店2018亞太空間設計年度評選「空間魔法師獎」2018亞太空間設計年度評選「生活美學家獎」2018亞太空間設計年度評選「跨界設計師獎」2018亞太空間設計年度評選「新銳設計師獎」2018亞太空間設計年度評選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我們既關注城市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也關注基本的民生建設。我們所做的是希望與社會融合,為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創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這是作為一個大型設計企業對於中國的城市建設所應該肩負的責任。但同時從另一方面,也就要求我們更加要堅持原創設計,對於不同項目提供獨特的創作思路與解決策略,重視項目內在規律,建設目標、功能設置、基地環境等的優勢把握與劣勢彌補,以體現創作的真實內涵。
  • 評展·資訊|有的建築,是為了人的尊嚴與心靈而建造
    坂茂建築展——建築設計與救災項目的共存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sD)時間:2017年10月8日-11月30日票價:免費點評:本次展覽在規模上不算特別大,在形式上不算特別豐富。相反,不同的創作主體被投射進由潘玉良生平及其身後的轉化和再現之中,並在展覽中呈現這些主體間的位移和交互軌跡。評星:四星潘玉良的藝術生涯和民國時期的政治文化運動息息相關,她的履歷映證了從新文化運動和「新女性」的誕生,到中國現代文化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的種種關鍵時刻。
  • 廣東,陽江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文化群島&海絲揚帆,同濟設計
    (集團)有限公司的陽江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方案「文化群島,海絲揚帆」從來自中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的7家設計單位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中標方案。項目地上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項目擬分兩期建設,近期建設歌劇院(2萬平米),遠期建設商業及文化場館。建成後的市民文化中心將成為陽江市未來的都市文化新高地,體現城市美學,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平臺。
  • 北京評出2001年十佳建築方案 奧林匹克公園獲首獎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王軍) 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而設計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以其宏偉壯麗的形象,贏得首都市民的青睞,今天獲得北京2001年度公共建築十佳設計方案的首獎。  今天在此間閉幕的第八屆首都規劃建築設計匯報展,公布了經市民投票產生的北京2001年度公共建築十佳設計方案名單,除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外,其它當選建築分別為北京商務中心區財富中心大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關村教育園區、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園區改造工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用房、清華大學遊泳館、北京投資大廈、地礦大廈、首都博物館新館、北京西直門綜合交通樞紐及配套服務用房。
  • 對話大咖|他曾獲聯合國大獎,他眼中的重慶建築是這樣的
    在山城重慶,高低起伏、山水相間的地形地勢,讓許多建築都極具特色。現代化的都市裡,好看又有特色的建築會為城市的顏值加分。怎樣去設計一個這樣的建築呢?本期「重慶發布對話大咖」,對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建築創作大獎的獲得者。
  • 專訪首屆AIA中國建築獎得主劉衛兵:建築是有靈魂的
    經全體評委無記名投票,最終,《布後》摘得2018AIA中國建築獎之未建建築(Unbuilt Architecture)獎。在布后街21號舊院更新設計中,他特別注重城市文脈,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去思考空間取捨和塑造,保留並豐富了院落式布局的同時別具創意地詮釋了本土建築文化更新發展之精髓。以蜀文化精神為核心,創作出有藝術品質、有市場價值、有傳統意義的地標性建築。       首屆AIA中國建築獎結果公布的一周後,中國網記者在四川省大衛設計公司對劉衛兵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對話實錄。
  • 2020年度每月最受歡迎的24個建築設計
    在2020年年底,我們為大家總結了gooood谷德設計網今年一年室內類別每月最受歡迎的(根據點擊率優選的)24個建築作品。 壽縣文化藝術中心,安徽 朱鉳建築事務所
  • 從紐約時報評出的2018重要建築看女性建築師的視界
    建築一度是「男性的職業」,如今,這一情況在不斷改變。從《紐約時報》近日評選出的2018年14個重要建築來看,由女性主持或所有的建築事務所正在用新的方式對待建築和都市化的概念,拓寬著公共建築的邊界與可能。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創新全球戰略,培養建築帥才
    來自都靈理工的首批碩士雙學位交換生之一BadiaaHamama,2016-2017年度在清華交換學習期間,基於兩校聯合指導教師在此之前開展的關於北京單位社區的合作研究,完成了針對中國「門禁社區」的論文研究,順利通過了在清華和都靈理工的論文答辯,獲得了兩校分別頒發的碩士學位,學位論文還被都靈理工評選為優秀論文。
  • 城市建裝三項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裝飾獎」
    近日,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發布了2019-2020年度中國建築工程裝飾獎(第一批)入選名單,深圳城市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市建裝」)承建的鹽城南洋機場T2航站樓室內公共區域裝飾工程、鹽城國投嘉園酒店寫字樓酒店部分室內裝飾工程、南山博物館展覽陳列(數字博物館)工程3個項目入選。
  • 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眼中的設計生活
    每周一般兩天用於產品設計,三天需要做什麼。多出去走走完成從心到手的連接記者:羅馬對您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您能描述一下您在美國羅馬學院的經歷嗎?格雷夫斯:我在1960年就獲得了羅馬建築獎項。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羅馬美國藝術學院的經歷。那裡有非常古老的建築,西方有很多建築都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
  • 建築大師格雷夫斯 為溫州肯恩大學設計教學樓
    1934年7月生於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9年獲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62年起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64年開設建築事務所。 他設計的作品包括美國波特蘭市政廳、佛羅倫達天鵝飯店和中國上海外灘三號等。波特蘭市政廳和佛羅裡達天鵝飯店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除了建築,他還熱衷於家具陳設,涉足用品、首飾、鐘錶及餐具設計。先後獲得過美國國家藝術獎、美國建築師學院金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