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夏至日和端午節的文化習俗,你了解嗎?漢服小姐姐告訴你!

2020-12-05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通訊員 張偉

「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這一時節,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

為了讓市民朋友們了解更多有關「夏至」節氣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6月21日上午,來自鄭州快速公交公司的幾名站務長們來到農業路花園路站臺,開展「弘揚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主題活動。

在活動現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站臺內擺放的兩個大展板,由兩名志願者站務長「變身」漢服小姐姐,在為過往的乘客細緻地講解有關「夏至」的由來以及風俗文化。

「今天算是漲知識了,沒想到關於夏至的習俗還有這麼多呢。」剛下車的王先生聽得津津樂道,不禁感嘆道。

而在站臺的另一邊,心靈手巧的站務長閆茜利用軟陶材料在現場將親手製作的手工作品「愛心粽子」贈與乘客,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粽子,引來了不少市民乘客駐足觀看。

據農業路線路班組長閻茜介紹,夏至作為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氣,它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的正式開始,夏至日也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但是,關於夏至日的風俗習慣以及由來我們不是太了解,希望能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的市民乘客去了解夏至日的傳統文化以及有關夏至日的養生經,從而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程永兵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 夏至日可看到金邊日食,你知道夏至的時間是如何確定的嗎?
    每年的夏至日,在公曆6月21日前後兩天到來。可是,這是一個中國節氣,為何總是在公曆的年中到來,反而在農曆裡的日子卻是變化不定的呢?其實夏至日,作為自古以來的節日,一直是重要的節日。夏至日過節之俗源於漢代,相沿至今。
  • 2019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幾點 夏至節氣有什麼習俗及如何飲食養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2019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夏至節氣的帶來,代表著夏日越來越長,進入炎熱的夏季。那麼,夏至過後氣候會有哪些變化?夏至是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節氣有哪些農諺習俗?夏至節氣,普通老百姓該如何飲食養生呢?2019年夏至時間:6月21日 農曆2019年五月十九夏至習俗禁忌有哪些?
  • 賽龍舟、行古禮,端午節到西湖區享民俗文化大餐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省主場城市(杭州)系列活動開幕式時間:6月6日 地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6月6日,西溪溼地周家村舉行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省主場城市6月6日、7日兩天,省市文物宣傳、非遺展示活動也將在周家村舉行,讓更多的市民遊客了解非遺文化。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國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農業社會,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 傳統文化精解讀:二十四節氣之小雪的氣候、歷史和民俗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傳統文化31#傳統節日2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當太陽達到黃經240度的時候,便是小雪節氣了。明代學人王象晉的名著《群芳譜》中有言:「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 以前喜歡比基尼美女,現在流行漢服小姐姐,遊客:戀愛了
    此湖是進入大峽谷內的第一個風景區,是名副其實的高山湖泊,岸邊垂柳依依,幾位漢服小姐姐們泛舟湖上,蕩起微波粼粼,猶如一幅畫似的,非常美麗。遊客見了,直呼見到她們,感覺像是談戀愛了一樣。而且,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以前景區喜歡比基尼美女來造勢宣傳,現在流行漢服小姐姐。雖然是陰天,但有水墨畫即視感,三位漢服小姐姐泛舟湖上,一路欣賞兩岸風光,實在令岸上的遊客感到羨慕。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送你一首養生歌謠,幫你度過「夏熱」:「夏至心靜自然涼,晚睡早起午休躺。暑傷津氣炎熱防,切忌飲食過寒涼。神清氣和胸寬暢,戶外防曬講著裝。」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我國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人民出版社》邀請著名書法家趙學敏,編著了《中華二十四節氣詩書》,詳細介紹了中華二十四節氣文化知識。
  • 「小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都有哪些與我們相關的文化習俗?
    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留長,其中包括各種節日,各類民俗等等。明天就是11月22日,你知道這一天代表了我們什麼傳統文化嗎?沒錯,今天就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雪」,小雪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這些節氣是我們祖先根據不同時候的季節變化和生活習慣而總結出的一種節氣文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小雪」這個節氣包括哪些習俗文化吧。
  • 南白象一小《印象節氣》課程 感受二十四節氣的生活之美
    南白象一小的學生在春分時節齊放紙鳶,感受節氣的魅力。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一年有四時,四時各不同。二十四節氣孕育的是豐富的傳統文化、時間哲學,寄予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清明風箏,穀雨花」等時令生活與民俗情趣。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古人是智慧的,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便測定出了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 二十四節氣蘊藏古人大智慧,你真的了解它嗎?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事季節的經驗總結對於節氣的變化,影響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農業發展,應季的養生都是和節氣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創立的。自然界氣象、物候的變化在二十四節氣中直接反映出來,為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
  • 夏至日是中國最早的節日 這些夏至日習俗你知道嗎?
    重慶晨報記者 高科 攝   夏至,你是否也聽了一曲滋養身心的古樂?   夏至在民間有祭祀樂舞的習俗,「把遺產留給未來——2014年古琴進社區」首場分享會舉行   重慶晨報訊 (記者顧曉娟)昨天是夏至,也叫夏至節,在民間,有夏至祭祀樂舞的習俗。昨天,重慶民盟市委文化專委會攜手重慶天風古琴院,啟動了「把遺產留給未來——2014年古琴進社區」首場分享會的序幕。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對於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的人們而言,看不到候鳥因節氣變化的活動,也無需根據節氣變化而事農桑,夏至,或二十四節氣其他,不過是掛曆上的一個普通日期。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程度,必然不僅指「時間」。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第一次得到最完整的表述、計算和記載,是在被胡適譽為「絕代奇書」的《淮南子》中。「淮南王劉安崇尚自然科學,對天象星宿進行測量,劃分節氣。二十四節氣體系的完成和發布,至今已有2159年。」陳廣忠說。 在曹幸穗看來,「淮南之於二十四節氣,有著極為重要而特殊的意義。
  • 小雪節氣,你該和孩子一起聊聊這些習俗和詩詞
    小雪 而將雪矣 小雪氣寒 雪 二十四節氣之小雪 和孩子一起感受氣溫的變化 進入小雪時節,氣溫逐步下降,天氣逐漸寒冷,一些北方地區的氣溫甚至直降零下。成人與孩子一起觀看天氣預報,了解不同區域的溫差,以及記錄自己生活地域的節氣時間段的每日溫度,和之前節氣的記錄冊對比,感受著節氣交替的變化。
  • 2018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具體幾月幾日 今年夏至幾點幾分開始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2018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夏至過後氣候會有哪些變化?夏至是非常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節氣有哪些農諺習俗?2018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具體幾月幾日  2018年6月21日 農曆2018年五月初八今年夏至幾點開始  18時07分12秒2018年夏至節氣氣候特點  夏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北極圈及其以裡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
  • 2018年幾月幾日幾點夏至 臨沂人別忘記這些習俗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代表的是最炎熱夏天的到了,夏至這一天北方人有吃「夏至面」的習俗,那麼2018年幾月幾日幾點夏至呢?   2018夏至節氣時間:2018年6月21日 農曆2018年五月初八 18時07分12秒   夏至是什麼意思?
  • 「中秋」不是二十四節氣,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嗎?
    它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 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 祈盼豐收、幸福, 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光影時節|重新認知「二十四節氣」
    「農曆二十四節氣」作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大家小學必學習的課文,也是我國古人基於農耕文明對天象物候觀察總結出的經驗智慧。 其派生出諸如「七十二候」、「二十四番花信風」、「節氣食養」等概念與習俗,千百年來對社會生活有著寶貴的指導作用與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