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艘訂單生效!江南造船再獲AW Shipping兩艘雙燃料VLGC訂單

2020-11-22 騰訊網

繼此前3艘訂單之後,萬華化學和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的合資公司AW Shipping又在江南造船增訂了2艘86000立方米雙燃料VLGC。

AW Shipping曾於今年7月在江南造船訂造了3艘86000立方米雙燃料VLGC系列船,據悉每艘造價約為7300萬美元,計劃在202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交付。最新的2艘將在2023年1月和3月交付,加上這2艘,目前該系列已有5艘訂單生效。

該型船將採用江南造船自主研發的PANDA 86P希系列設計,遵循「高效、環保、安全」的設計理念,採用A型貨物圍護系統,配置有軸帶發電機和LPG雙燃料推進系統,滿足新IGC Code、NOx排放Tier III標準和SOx排放標準,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兼容性、可靠性和環境友好性的特點。總長230米、型寬36.6米、型深22.2米,設計吃水11.5米。按照計劃,這些VLGC將用於萬華化學和ADNOC的合作項目提供運力保障。

據了解,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第一核心競爭力,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業務涵蓋MDI、TDI、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產業集群,丙烯酸及酯、環氧丙烷等石化產業集群,水性PUD、PA乳液、TPU、ADI系列等功能化學品及材料產業集群。在生產領域,國內煙臺、寧波、珠海三大生產基地穩定運營,擁有了自己的海外生產基地——匈牙利BC公司。在研發領域,煙臺、北京、寧波、上海等地的研發中心已逐漸成型,2017年北美技術中心在休斯敦正式投入使用。另外,萬華化學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均設有公司和辦事處。

ADNOC成立於1971年,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有石油企業,擁有全球最優質的原油和領先世界的生產技術,產油量佔阿產油總量的96%以上,公司年產值300億美元。2019年7月23日,ADNOC與中國萬華化學集團籤署了潛在價值高達120億美元的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將用於雙方下遊產業包括LPG精煉、銷售和運輸在內的合作。

AW Shipping是萬華化學與ADNOC航運物流子公司ADNOCLogistics & Services(ADNOC L&S)成立的戰略合資企業,將擁有並運營一支由VLGC和現代成品油船組建的船隊,負責將來自ADNOC和全球供應商的LPG貨物和其他石油產品運輸到萬華集團在中國和全球的製造基地。

萬華化學和江南造船的攜手合作,展現了兩家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中國企業的強強聯手,落實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體現了兩家企業面對國際市場不穩定大背景下的擔當。

相關焦點

  • 日韓船企「瓜分」長榮海運17億美元訂單
    轉自中國船舶報近日,韓國三星重工和日本今治造船分別獲得了臺灣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6艘和5艘2.3萬TEU超大型貨櫃船訂單,11艘新船總價值17.59億美元,計劃2022年交付。至此,三星重工今年已經累計獲得45艘新船訂單,合計約55億美元,完成年度接單目標的70.5%。
  • LNG船需求增加 韓國造船商獲益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月5日Korea JoongAng Daily報導,在環保航運需求不斷高漲的背景下,韓國造船商本周二宣布了他們新年的第一筆大宗交易。    韓國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是現代重工集團的子公司,該公司贏得了一份價值9000億韓元(8.27億美元)的合同,將建造6艘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舶。其中4艘將由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生產,2艘將由現代三湖重工(Hyundai Samho Heavy Industries)生產,預計將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交付。
  • 韓國造船業訂單有望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
    韓聯社1月5日報導,據英國造船、海運調查分析企業克拉克森1月5日透露,以上月28日為基準,去年全世界船舶訂單總量為1792萬CGT。其中,中國和韓國分別獲得了798萬CGT和673萬CGT的訂單,位居世界第1、2位。
  • 買船造船成熱潮?萬華化學,東華能源,寶來巴賽爾,衛星石化前赴後繼!
    這是衛星石化為其連雲港石化項目一階段訂造的6艘全球最大VLEC中第一艘。如今衛星石化連雲港250萬噸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中交在即。項目建成投產後,公司將形成「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SAP」、「乙烯-PE/EO/MEG」雙產業鏈格局。項目的建成投產,將進一步滿足高端市場需求,提升價值鏈,培育新動能,加快國產替代進口的步伐。
  • 中國拿下了世界造船業半數訂單,「乘風破浪」怎麼做到的?
    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縮了51%,但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單量保持領先,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佔到全球份額的48.3%。訂單量不降反升這家船廠秘籍何在?
  • 2018年全球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
    世界造船市場呈現新格局,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在新接訂單和在手訂單上,我國牢牢佔據全球第一的寶座,但是在技術水平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製造、核心船舶配套產業上面臨結構性技術與產能缺失問題,國際競爭力較弱,遠遠落後於韓國與日本。
  • 最大機遇來臨,中國造船業迎來新節點,乘風破浪走向造船強國
    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表示,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的新船成交量比此前相比,已經萎縮了51%。然而在這些數據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中國船舶工業。在今年的前9個月中,中國船舶工業新接到的訂單量一直保持領先地位,並且佔據市場份額的58.3%。
  • 雙燃料動力船:想要愛你並不容易|航運界
    面對節能減排的壓力,LNG(液化天然氣)船以及雙燃料動力船舶有望成為未來航運業的主力角色,我國應該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如下圖所示的2017年5月份LNG動力船舶航行圖。 4000PCTC 23000TEU 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LNG雙燃料船為573艘,同比2019年增加13%;在手訂單360艘,同比增長16.5%。
  • 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江南造船...
    7月23日,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的碼頭啟航移泊,第一次來到了自己的「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由芬蘭阿克北極有限公司承擔基本設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開展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於今年7月11日交付。此次航行,也是「雪龍2」號的船員們第一次自主駕駛這艘融合國際最新船舶技術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化危為機迎戰疫情「巨浪」 江蘇船舶行業保訂單守護千億產業鏈
    付奇攝   疫情全球蔓延,保訂單壓力巨大   走進位於長江邊的招商重工海門基地,只見車輛往來行駛、工人有序作業。「我們已完全復工復產,但疫情的影響肯定是有的,訂單不會『說謊』。」招商局重工(海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陸勝指著一艘正在建造的船體告訴記者,這艘「極地探險郵輪3號」船本應8月交付,目前看可能要延至10月了。
  • 中車電動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獲400套訂單
    杭可科技擬投建前沿能源電池裝備技術研發項目;國能(遼寧)新能源產業項目落戶鐵嶺;廈門金龍擬向雄韜股份採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中車電動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獲400套訂單;孚能科技成東風嵐圖動力電池供應商……【投資擴產】
  • 黃埔文衝獲德翔海運價值9200萬美元貨櫃船訂單
    時隔1年時間,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衝再一次與德翔海運(TS Lines)籤署4艘1900TEU的貨櫃船建造合同。 據了解,黃埔文衝公司具有多年的貨櫃船建造經驗,支線貨櫃船訂單多年佔據世界第一。
  • 國產大飛機C919再獲訂單 這些公司最受益!
    C919再獲訂單,累計訂單達730架(來自中國商飛)  和訊網消息 國產大飛機越來越火,昨日再獲130架訂單,這也是C919首飛後最大的一筆籤約。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航空展昨天開幕,在本屆航展上,中國商飛公司與四家客戶籤訂總共130架C919訂單,其中有70架為確認訂單,另60架為意向訂單。目前,C919大型客機客戶總數達到27家,累計訂單達到730架。
  • 5個月已交付5艘船舶 中國船舶全產業鏈恢復生產
    5月28日,中國船舶江南造船建造完成並命名的兩艘84000立方米液化氣船,其中一艘正式交付,這是今年以來他們交付的第五艘船舶。進入5月,中國船舶一批重點項目推進速度加快,由大船集團建造的30.8萬噸超大型油船正式交付;由黃埔文衝建造的2350標準箱貨櫃船順利完成試航;由中船澄西建造的7萬噸木屑船也順利下水。
  • 外高橋造船「十三五」年均交船超500萬載重噸
    圖說:郵輪分段吊裝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 通訊員 嚴鵬 陸曉青)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上午宣布,2020年全年累計完工交船27+1艘(座),完工總量490.6萬載重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經營任務,順利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以優異成績開啟「十四五
  • 中國駐印使館預警;人民幣大升值;美國稅改突破;卡達交好伊朗;阿里股價暴漲;全球新造船大增;日本洋流發電等
    進入2017年,全球新造船市場出現了初步復甦跡象,新船訂單投資價值已經超過330億美元,同比大增58%,其中,郵輪新船訂單量依然維持堅挺,油船和液化氣船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33%、176%,成為新造船市場的熱點
  • 馬尾造船:駛向更遼闊的海洋
    這裡是福建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廠區。船廠碼頭前正在建造的深海採礦船具備在2500米深海區域採礦作業的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海洋採礦船舶。5年來,借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這座百年船廠正煥發新貌,創新自強,駛向更加遼闊的海洋。  創辦於1866年的福建船政局是馬尾造船公司的前身。
  • 江南造船交付FRU向海工市場跨出關鍵一步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為該單元的交付也標誌著江南造船從船舶工程面向海洋工程跨出了關鍵一步。 該單元總長94.90米;型寬38.4米;型深19.8米;設計吃水6.70米,結構吃水7.00米;再氣化模塊五套,每臺再氣化能力67噸/小時;載重噸約14000噸;入級法國船級社(BV),執行海工塗裝標準(NORSOK M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