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中國拿下了世界造船業半數訂單,「乘風破浪」怎麼做到的?

2020-11-04 央視財經

造船業的起落興衰,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的風向標。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縮了51%,但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單量保持領先,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佔到全球份額的48.3%。

訂單量不降反升

這家船廠秘籍何在?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10月28日,大連一家造船廠碼頭,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建造、舾裝、試航和調試,一艘載重6.1萬噸的散貨船在當天交付日本船東。

受疫情防控的影響,日本船東沒法到中國參加交付儀式,只能通過網絡舉行籤字、交付儀式。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的「雲交付」充滿儀式感。

疫情防控期間,由於很難和船東見面,企業開創了雲推廣、雲籤約、雲交付等線上商業新模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衝擊。今年3月,他們就拿下疫情以來的首張大單。客戶包括歐洲和日本。

雲交付儀式後,工作人員舉著彩旗,來到碼頭為這艘載重6.1萬噸的散貨船送行。這是今年以來,吉燕霞他們給這家日本船東交付的第2艘輪船了。

今年以來,受市場不確定性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造船業整體處於低迷狀態,最近,丹麥船東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新船手持訂單已經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不同船型之間存在差異,但油船、貨櫃船、散貨船這三大主要船型手持訂單佔現有船隊比例都處於幾十年來的低點。

全行業低迷,這家船廠今年的業績卻不降反升。這家企業的「獨門秘籍」就是讓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更高。

這艘載重30.8萬噸的節能環保超大型油輪,搭載了船廠所在集團自主研發的能效管理系統,和市場上相同主尺度的船舶相比,日均油耗同比降低了3%。

這是一艘尚在設計階段的全新船型,能裝載2.3萬個標準貨櫃。今年3月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刻,他們公司接到來自境外的訂單,要求開發生產2艘這種新船型。此前他們只建造過能裝載2萬個標箱的貨櫃船,對於整個團隊而言,這是一場全新的挑戰和考驗。

這個超大型貨櫃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甲板面積將近三萬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總高度68米,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於22層大樓的高度,它的尺寸和航空母艦相比,也毫不遜色。

研發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的時候,船廠的生產製造部門也開足了馬力,為了降本增效,車間裡還正在進行著智能化改造。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智能生產線,機器人已經代替人工進行焊接作業。眼下,這裡在用工量減少一半的情況下,實現了更高的生產效率。

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煥明

眼下,這家船廠已啟用了19條智能生產線,具備24小時作業的能力,生產效率達到了日韓先進水平。與此同時,他們還啟用了智能倉庫,用工減少了一半,作業環境和作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他們建造的6.1萬噸散貨船,交付時間不到一年。

智能倉庫

中國船廠進軍液化天然氣船

欲摘造船業明珠

10月29日,第十四屆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開幕。這是自疫情暴發以來國內外首個公開舉辦的線下國際海事展覽。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正在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產品推介會。在他們的展臺上,造船業的「三大明珠」,航空母艦、大型郵輪、液化天然氣船的模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液化天然氣船模型

液化天然氣船一直因為其高附加值、高技術難度,被列為造船業「三大明珠」之一。而我國大部分液化天然氣船訂單被國外廠家拿走,加快發展國產液化天然氣船刻不容緩。

液化天然氣船裝載的是經過壓縮的液化氣體,船體設計建造難度更大。最近,他們接到了液化天然氣船的意向訂單。整個團隊正開足馬力,期待著在自己的手上能夠早日締造出液化天然氣船,摘下造船業的這顆明珠。

【半小時觀察】向海而生 實現由大到強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在全球持續蔓延,給全球的航運、造船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由於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得當,中國船舶工業率先復甦,今年1到9月份,從造船完工量,到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中國造船業佔世界造船三大指標的市場份額紛紛位列第一,這份成績的取得難能可貴,體現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日益增強,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我們也注意到另外一組數字,今年一到九月份,中國船舶行業75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71億元,比去年一到九月份增長1.1%;利潤總額12.5億元,卻只是去年一到九月份的一半。因此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造船業還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提升創新創能力和盈利能力。我們期盼著,我國的船舶工業能夠抓住機遇,從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張曉璇)

相關焦點

  • 中國拿下全球近半數造船訂單 造船產業鏈現狀與發展趨勢
    我國造船行業歷史悠久,近代造船工業從一無所有逐漸發展呈具有成熟產業鏈和完成工業體系的造船大國。在船舶行業產業鏈中,上遊為原材料及船舶配套設施供應;中遊為船舶總裝製造;下遊為航運、維修等船舶應用及服務環節。我國水路客運、貨運量不斷增長,對我國船舶製造行業提出更大需求。
  • 最大機遇來臨,中國造船業迎來新節點,乘風破浪走向造船強國
    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表示,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的新船成交量比此前相比,已經萎縮了51%。然而在這些數據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中國船舶工業。在今年的前9個月中,中國船舶工業新接到的訂單量一直保持領先地位,並且佔據市場份額的58.3%。
  • 52億造船大單砸給中國?日本畫風突變為哪般?
    眾所周知,近幾年,中國在一起高科技裝備領域快速崛起,而在軍工造船也迎來了蓬勃的發展,各種先進戰艦紛紛下水、服役,就連最高級的水面戰艦——航母也是一艘接一艘地連續開建,然而中國造船業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軍用領域,民用造船也同樣開始首屈一指,走向世界前沿了。
  • 5艘訂單生效!江南造船再獲AW Shipping兩艘雙燃料VLGC訂單
    的合資公司AW Shipping又在江南造船增訂了2艘86000立方米雙燃料VLGC。 AW Shipping曾於今年7月在江南造船訂造了3艘86000立方米雙燃料VLGC系列船,據悉每艘造價約為7300萬美元,計劃在202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交付。最新的2艘將在2023年1月和3月交付,加上這2艘,目前該系列已有5艘訂單生效。
  • 2018年全球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
    世界造船市場呈現新格局,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在新接訂單和在手訂單上,我國牢牢佔據全球第一的寶座,但是在技術水平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製造、核心船舶配套產業上面臨結構性技術與產能缺失問題,國際競爭力較弱,遠遠落後於韓國與日本。
  • 韓國造船業訂單有望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
    韓聯社1月5日報導,據英國造船、海運調查分析企業克拉克森1月5日透露,以上月28日為基準,去年全世界船舶訂單總量為1792萬CGT。其中,中國和韓國分別獲得了798萬CGT和673萬CGT的訂單,位居世界第1、2位。
  • 上半年,中國船企接訂單全球第1,佔61%!稀土也有新進展……
    摘要:上半年,中國船企接訂單佔比全球61%,再次第1!稀土也有新進展|中國上半年接訂單佔比全球61%【中油網】訊:據悉,2020年上半年全球貿易大幅下跌,船舶訂單量也收到影響。數據顯示,前6個月全球新船訂單總量同比暴跌42%,是近十四年來的最低值。
  • 中國果斷拿下沙特600億高鐵訂單,幾年時間過去了,現在如何?
    在如今全球經濟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快,已經一度躋身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在各個領域都有了巨大的突破。例如我國的基建領域與製造業等等,我國的基建實力被國際認可,被賦予有"基建狂魔"的稱號,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高鐵。
  • LNG船需求增加 韓國造船商獲益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月5日Korea JoongAng Daily報導,在環保航運需求不斷高漲的背景下,韓國造船商本周二宣布了他們新年的第一筆大宗交易。    韓國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是現代重工集團的子公司,該公司贏得了一份價值9000億韓元(8.27億美元)的合同,將建造6艘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舶。其中4艘將由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生產,2艘將由現代三湖重工(Hyundai Samho Heavy Industries)生產,預計將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交付。
  • 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報告(2021-2027年)
    從近**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國際製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造船業將對韓、日的領先地位形成有力地挑戰。
  • 國內面板行業龍頭公司京東方拿下蘋果OLED屏幕訂單
    國內面板行業龍頭公司京東方拿下蘋果OLED屏幕訂單 作者:未知時間:2020-01-01 來源:鳳凰網     北京時間01月0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京東方拿下蘋果訂單,「不計代價」的打法能管用多久?
  • 外高橋造船交出亮眼「成績單」
    位於浦東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在2020年最後一天,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單」:奮力踐行央企政治責任和社會擔當,堅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兩手抓、兩手硬」,2020年全年累計完工交船27+1艘(座),完工總量490.6萬載重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經營任務,順利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以優異成績開啟「十四五」新徵程。
  • 馬尾造船:駛向更遼闊的海洋
    這裡是福建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廠區。船廠碼頭前正在建造的深海採礦船具備在2500米深海區域採礦作業的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海洋採礦船舶。5年來,借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這座百年船廠正煥發新貌,創新自強,駛向更加遼闊的海洋。  創辦於1866年的福建船政局是馬尾造船公司的前身。
  • 造船成夕陽產業,看韓國工業 4.0 的布局
    自德國在 2011 年喊出工業 4.0 的概念之後,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唿應推出了相對應的製造業轉型計劃。包含中國的《中國製造 2025》、日本的《工業 4.1J》以及韓國《製造業創新 3.0》。這些國家級的轉型計劃有幾個共通點:自動化、虛擬化、智能化。
  • 浙江舟山船舶欲破困境 傳統修造業轉型海洋工程
    船廠從去年投產,這兩艘大船是船廠的第一宗造船生意,可謂是「開門紅」。魏仲偉透露,船廠目前還是「嬰兒」階段,接一些修船單子。  談起這兩件訂單,魏仲偉認為有一些「幸運」的成分。因為以目前的經濟形勢,船廠已經很難接到新的訂單。
  • 中國船舶雷凡培: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 是國際慣例
    1999年7月1日,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分拆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自此,以長江為界,兩大集團開啟長達20年「劃江而據」的局面,兩大集團也分別被業界俗稱為「南船」「北船」。20年來,兩大集團逐步成長為世界級造船企業。但近年來,全球船舶行業持續低迷。面對新局面,同根同源的兩大集團選擇合併。
  • ...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
    文 / Becky2020-12-10 10:27:54來源:FX168 【今年前11月中國造船訂單世界第一】英國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所12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
  • 化危為機迎戰疫情「巨浪」 江蘇船舶行業保訂單守護千億產業鏈
    中國江蘇網訊 江蘇連續11年位居全國第一造船大省,現有造船企業近4000家,其中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420
  • 2021-2026年中國船舶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報告
    第四節 船舶製造行業技術環境分析6    一、世界各國造船技術對比1    二、船舶製造行業關鍵技術分析2    三、中國造船技術發展突飛猛進8  第一節 中國船舶製造所屬行業總體運營分析C    一、中國造船運行指標分析i      1 、造船三大指標分析r      2 、船舶出口交貨分析.
  • 中國船舶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散貨船、油船、貨櫃船3大主流船型整體經濟技術水平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已經具備了3大主流船型的自主開發能力,形成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船型。手持訂單中散貨船市場佔有率達到國際市場的46%,居世界第一位。油船和貨櫃船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國際市場的27%和20%,均居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