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船需求增加 韓國造船商獲益

2021-01-08 中國石化新聞網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月5日Korea JoongAng Daily報導,在環保航運需求不斷高漲的背景下,韓國造船商本周二宣布了他們新年的第一筆大宗交易。

    韓國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是現代重工集團的子公司,該公司贏得了一份價值9000億韓元(8.27億美元)的合同,將建造6艘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舶。其中4艘將由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生產,2艘將由現代三湖重工(Hyundai Samho Heavy Industries)生產,預計將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交付。

    這些貨櫃船舶配備了大型液化天然氣燃料箱,可以在亞洲和歐洲等地之間穿梭,而不需要中途加注燃料。

    韓國造船與海上工程公司稱,目前有50艘液化天然氣船舶的訂單積壓。該公司表示,隨著全球環境法規的加強,對環保船舶的需求不斷增加。

    三星重工宣布,該公司從panocean航運公司手中獲得了一項合同,將以1993億韓元的價格建造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該船可儲存17.4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6.1立方英尺)。三星表示,訂購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將包含其最新技術,以防止液化天然氣在運輸過程中洩漏,以阻止有害排放。根據合同,交付時間將在2023年4月。

    三星還表示,它一直受益於環保運輸需求的增長。自去年11月以來,該公司已鎖定了20份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合同。

    在2020年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韓國進出口銀行研究中心指出,2021年的船舶訂單將主要包括遵守溫室氣體排放規定的需求,並評估這一趨勢對韓國造船企業具有積極影響。報告稱:「由於新船訂單將受到環境法規的推動,將更加強調船舶的功能性和效率,而不是低價。」

    韓國造船業已經度過了一個艱難的時間段,液化天然氣船需要高度的技術可信度,隨著其份額的擴大,預計韓國在全球船舶訂單中的份額也將增加。」

    王佳晶 摘譯自 Korea JoongAng Daily

    原文如下:

    Korean shipbuilders benefit from increased demand for LNG ships

    Korean shipbuilders announced their first big deals of the new year on Tuesday, on top of a rising tide of demand for eco-friendly shipping.

    The Korea Shipbuilding & Offshore Engineering, an affiliate of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Group, won a 900-billion-won ($827 million) contract to build six container ships, each measuring 15,000 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TEU) and running on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Of the six, four will be produced by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and two by Hyundai Samho Heavy Industries. Deliveries will start from the first half of 2023.

    The ordered container ships are equipped with large-scale LNG fuel tanks that can shuttle between destinations in Asia and Europe without needing to be refuelled.

    Korea Shipbuilding & Offshore Engineering now has an order backlog of 50 LNG ships — the largest in the industry, it claims. The company said there’s been a constant increase of demand for eco-friendly vessels as environment regulations are strengthened worldwide.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also announced Tuesday that it won a deal to build one LNG carrier from shipping company Pan Ocean at 199.3 billion won.

    The vessel has the capacity to store LNG up to 174,000 cubic meters (6.1 cubic feet). Samsung said the ordered LNG carrier will contain its latest technology to prevent loss of LNG dur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to block hazardous emissions. Under the contract, delivery will be made by April 2023.

    Samsung also said it has been benefiting from rising demand for eco-friendly shipping. It has locked in 20 contracts for LNG carriers since November.

    In an October report,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Korea’s research center pointed out that ship orders in 2021 will mostly consist of demand to abide by regulation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assessed the trend as having a positive impact on Korean shipbuilders.

    「As new ship orders will be motivated by environment regulations, there will be a higher emphasis on functionality and efficiency rather than low prices,」 the report said.

    Korea’s shipbuilding industry had passed a difficult phase.

    「LNG ships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technical credibility and, as its portion expands, Korea’s share in global ship orders is anticipated to increase as well.」

相關焦點

  • 大宇造船海洋世界首次完成船舶對船舶LNG裝船作業
    韓聯社11月26日報導,大宇造船海洋11月26日表示,在玉浦造船廠進行為期3天的向正在建造的LNG運輸船供應LNG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嘗試了「船舶對船舶液化天然氣(LNG)裝船作」。
  • 現代尾浦造船無壓載水艙貨櫃船獲韓國船級社認證
    現代尾浦造船已成功研發出無壓載水艙的新概念環保貨櫃船,引起全球造船及海運業界的關注。11月23日,該公司開發的1800TEU級無壓載水艙貨櫃船獲得了韓國船級社(KR)頒發的原則性認可證書(AIP)。
  •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其主要成分為甲烷,用專用船或油罐車運輸,使用時重新氣化。20世紀**年代以來,世界液化天然氣產量和貿易量迅速增加,**年LNG國際貿易量達1888.1億立方米,最大出口國是印度尼西亞,出口314.6億立方米;最大進口國是日本763.2億立方米。
  • 全球首制破冰型救助船在黃埔造船下水
    11月29日,世界上首艘同時具備海上救助與破冰功能的救助船––「北海救117」號(見圖)在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順利下水。該船是黃埔造船為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建造的第18艘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抗冰能力達到中國船級社(CCS)最高的B1*級(與我國最大最先進的破冰船「雪龍」號相同),可破1米厚一年生冰層,可在冰封的海洋進行海上救助。「北海救117」號在此前黃埔造船建造的8000千瓦海洋救助船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抗冰功能「升級」。
  • 2018年全球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
    世界造船市場呈現新格局,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在新接訂單和在手訂單上,我國牢牢佔據全球第一的寶座,但是在技術水平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製造、核心船舶配套產業上面臨結構性技術與產能缺失問題,國際競爭力較弱,遠遠落後於韓國與日本。
  • 挪威人會造船,從維京船到各種船...
    Credits: CH/ - Visitnorway.com維京船是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得益於海洋性外向型的發展戰略,他們的造船技術在1000年前,便比較發達。後來,維京海盜金盆洗手,當時造船技術和海上的探險精神,卻如同基因一樣,流傳至今。
  • 韓國造船業訂單有望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
    韓聯社1月5日報導,據英國造船、海運調查分析企業克拉克森1月5日透露,以上月28日為基準,去年全世界船舶訂單總量為1792萬CGT。其中,中國和韓國分別獲得了798萬CGT和673萬CGT的訂單,位居世界第1、2位。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10月28日上午10時28分,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山大學建造的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在正式開工建造。中山大學、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江南造船有關領導為項目開工籤字。」號到「雪龍2」號,江南造船在公務科考船領域不斷刷新著記錄。
  • 黃埔造船76000噸散貨船「SHAOSHAN 7」交船
    10月19日,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湖南遠洋76000噸散貨船「SHAOSHAN 7」船在黃船龍穴廠區順利命名交付,該船是黃埔造船為湖南遠洋建造的第三艘76000噸巴拿馬型散貨船,也是黃船海工公司進入第四季度以來收穫的首個交船節點。
  • 中國船企去年產船總量798萬CGT
    據克拉克森5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上月28日,中國船企去年承接訂單總量為798萬CGT。韓國船企承接訂單總量為673萬修正總噸(CGT),少於中國,但若加上韓國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業上月底承攬的17艘LNG船(145萬CGT左右),訂單量有望趕超中國。
  • 中國拿下全球近半數造船訂單 造船產業鏈現狀與發展趨勢
    我國造船行業歷史悠久,近代造船工業從一無所有逐漸發展呈具有成熟產業鏈和完成工業體系的造船大國。在船舶行業產業鏈中,上遊為原材料及船舶配套設施供應;中遊為船舶總裝製造;下遊為航運、維修等船舶應用及服務環節。我國水路客運、貨運量不斷增長,對我國船舶製造行業提出更大需求。
  • 買船造船成熱潮?萬華化學,東華能源,寶來巴賽爾,衛星石化前赴後繼!
    為了補充原料的穩定性,很多企業提前布局鎖定船運,投身買船賣船的熱潮中。寶來集團12月21日,中遠海運能源與遼寧寶來企業集團有限公司VLEC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在遼寧盤錦舉行。中遠海運能源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漢波,遼寧寶來集團董事長、總裁王珺出席籤約儀式。公司副總經理羅宇明、遼寧寶來集團遼寧海航實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苗沐華分別代表雙方在意向書上簽字。
  • 黃埔造船承建廣州打撈局50000噸半潛工程船
    9月11日,黃埔造船舉行廣州打撈局50000噸半潛船工程船建造合同籤字儀式。同時,該項目也是黃埔造船首次為交通運輸部打撈系統服務建造的項目,這對黃埔造船進一步拓展海工產品市場、增強影響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全心全意打造「可靠頂用」的精品艦船是黃埔造船不懈追求的目標。
  • 獻禮70周年|中遠海能LNG運輸斬獲新戰果 亞馬爾項目常規船「天樞星...
    「天樞星」輪是滬東中華承接的4艘同類型船舶中的首制船,該船總長295.00米,船寬45.00米,型深26.25米,航速21節,採用雙燃料動力推進,交付後將投入到俄羅斯亞馬爾項目LNG的運輸。「天樞星」輪為亞馬爾項目首艘17.4萬方LNG常規新船,是亞馬爾項目重要「後備軍」。據了解,亞馬爾LNG項目共招標造船19艘,包括15艘冰區船,4艘常規船。
  • 中國船舶雷凡培: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 是國際慣例
    自此,以長江為界,兩大集團開啟長達20年「劃江而據」的局面,兩大集團也分別被業界俗稱為「南船」「北船」。20年來,兩大集團逐步成長為世界級造船企業。但近年來,全球船舶行業持續低迷。面對新局面,同根同源的兩大集團選擇合併。這不僅有利於內部優勢互補、減少無效重複競爭、提升效率,還可以統籌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 哈爾濱工程大學:「造船我們是專業的」,實力非常雄厚!
    學造船,來哈工程就對了! 想了解船舶的前世今生, 哈工程船舶學院資深教授的講述, 也是非常權威的! 一起來漲知識吧!從遠古的獨木舟到今天的航空母艦,船舶一直隨著人類的文明進步而不斷發展。船舶是如何發展變遷的?
  • 造船成夕陽產業,看韓國工業 4.0 的布局
    包含中國的《中國製造 2025》、日本的《工業 4.1J》以及韓國《製造業創新 3.0》。這些國家級的轉型計劃有幾個共通點:自動化、虛擬化、智能化。韓國超強造船業也不敵製造業衰退,還要靠政府支持製造業同樣佔據國家經濟重要地位的韓國,目前也遭遇了製造業衰退的窘境。
  • 2019年全年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現狀分析 造船完工量有所回升、手持...
    2019年11月26日,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俗稱「南北船」)合併重組後形成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並舉行揭牌儀式,宣告「南北船」合併重組最終落定,並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 日韓船企「瓜分」長榮海運17億美元訂單
    轉自中國船舶報近日,韓國三星重工和日本今治造船分別獲得了臺灣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6艘和5艘2.3萬TEU超大型貨櫃船訂單,11艘新船總價值17.59億美元,計劃2022年交付。至此,三星重工今年已經累計獲得45艘新船訂單,合計約55億美元,完成年度接單目標的70.5%。
  • 中集太平洋海工開建全球最大LNG運輸加注船
    本次開工的S1043船是STOLT-NIELSEN GAS B.V.與CIMC SOE籤訂的2+2+2艘20000立方米LNG運輸加注船訂單中的第一艘。據了解,S1043船液罐部分已於第二季度在CIMC SOE本部開工建設,各項生產節點在穩步推進當中,已到大合攏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