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秦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這簡單的一句話涵蓋了多少的歷史變遷,及人物故事。今天就簡單說說秦漢,秦人,的歷史是為周天子牧馬,最終被分封在秦地,到秦孝公即位的時候,可以說秦已經被魏國打的偏居河西,吳起的魏武卒可以說是非常強勁,
秦孝公發布舉天下的招賢令,招賢納士,推行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全民皆戰,平時舉國耕種,戰時,全民皆兵。逐漸並巴蜀,戰河西,戰長平,又採用張儀的連橫政策,配合遠交近攻政策,使得秦國一步步最終鎖定勝局,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而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最終統一全國。然而秦法嚴厲,以法家思想作為國家的主導,不利於發展生產。秦滅六國統一之後,全民文字的統一,貨幣的統一,統一度量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從思想上建立了統一,經過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戰亂年代,百姓其實都在想安居樂業,但是法家思想及秦法的嚴厲,再加上大興土木,修建長城,在統一後並沒有大力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反而大不如戰國時候,因此全民接杆而起,秦僅僅經歷二世就滅亡。
楚漢爭霸,項羽和劉邦,項羽在推翻秦帝國後,項羽的主張思想還是分封制度,使得各方勢力又回到了割據及爭霸的局勢。至於項羽怎樣一步步敗北,最終烏江自刎,而劉邦能從鴻門宴逃走最終一統天下, 細節上咱今天就不去訴說。今天就說說劉邦建立西漢後,論功欣賞的同時,分封劉氏諸侯王,在前期得到了很好的穩定局勢作用,在穩定之後又和無數歷史一樣,打壓異姓姓名諸侯王,韓信慘死。等等,雖然做法上的是非對錯,歷史至今都訴說風雲,但對中央集權及劉氏最終的絕對統治地位不可撼動,從這一點上說,是非常成功的。但這一結果的弊端在於外戚幹政,從幾百年的漢代歷史可以看出,出現了很多勢力強大的外戚。呂氏,竇氏,霍氏等等等等。
漢可以說是成功的吸取了秦的歷史教訓,大力發展無為而治。在穩定了中央集權之後,又減輕百姓賦稅,從而快速回復社會生產,提高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通過文景之治短短幾十年,快速發展社會生產,從而能夠在漢武帝時期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如果沒有幾十年的文景之治,為漢武帝創造和積累了強大的綜合實力,或許中國歷史就不會有漢武帝的馬踏塞北這一歷史功績,也不會因為匈奴因為敗北從而將發展和侵略方向改向西,從而影響了世界格局。也正是因為寬鬆的政策,使得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日子也是越來越好,從而最終完成了思想上的一統,百姓都熱衷漢,才使得內部穩定能過一直對外。
或許秦二世而亡,而漢能夠綿延四百餘年,也正是這些歷史原因,現在的漢族也正是在那歷史中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