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麼多年的端午節,今天才知道,「端」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0-12-06 文者心語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粽葉飄香,端午安康,吃粽子、放紙鳶、掛艾草、賽龍舟都是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日子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相傳屈原就是五月五日日跳進了汨羅江。

「端午」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之所以叫端午,是因為端是開頭、初始的意思,《說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端五」就是「初五」。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五月初一叫端一,初二叫端二,數到初五,就是端五,「五」和「午」諧音,「端五」就稱為「端午」了。

端午節,是從古至今保留下來的一個悠久傳統,古人寫端午的詩詞不勝枚舉,端午節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人過端午節有很多講究,從詩人們留下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

杜甫在《端午日賜衣》中寫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諺語說:"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端午節吃了粽子後,穿上畫著圖案的衣服,這一年冬天就不會再怕受凍。"

在唐朝,端午節這天,就有皇帝給百官賞賜衣服的習俗。杜甫如今終於當上了一個左拾遺的小官,也能感受到皇帝賞賜衣服的恩寵,衣服的面料又好,夏日穿在身上清涼如水,讓杜甫心中既感動又開心。

蘇軾的《浣溪沙端午》中也記載了很多宋代過端午節的民間風俗:「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用芳香的蘭草來沐浴,女子還會將五彩花線纏在紅玉色的手臂上,在髮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面對如此佳節,詞人也情不自禁地許下了和朝雲相伴千年、天長地久的願望。

《紅樓夢》裡寫了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許多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有佩戴香囊的習慣,賈芸攀附上鳳姐,就是通過端午節給鳳姐送香料。「我就和我母親商量,賤賣了可惜,要送人也沒有家兒配使這些香料。因想到嬸娘往年間還拿大包的銀子買這些東西呢,別說今年貴妃宮中,就是這個端陽節所用,也一定比往常要加十幾倍:所以拿來孝敬嬸娘。」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就是專門描寫龍舟競賽的熱鬧場景:「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隨著鼓聲響起,龍舟飛渡,就像是真龍躍出了水面,船棹在波浪中穿梭,像飛起來的萬千利劍一樣迅疾,鼓聲陣陣就像是雷鳴一樣震耳欲聾。觀眾在岸上鼓掌喝彩,龍舟在河水中疾馳競渡,場面熱鬧得驚天動地。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更多的是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張耒《和端午》中寫道:「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午節龍舟競賽是為了悼念屈原的忠魂,如今楚國已亡,屈原也投了汨羅江,只有離騷如日月一般永遠照耀著後世,但屈原的精神將永遠讓後人敬仰和懷念。

相關焦點

  • 看完才明白,原來這麼多年想錯了
    看完才明白,原來這麼多年想錯了對於公雞是如何讓母雞孵小雞的?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吧!現在基本上很多人都在城市裡面生活,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很了解,而且很多人知道就算沒有公雞,母雞也能下蛋,公雞好像沒什麼用,其實公雞用處也很大,農村人都知道,要是家裡沒有公雞,母親是孵化不出小雞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公雞是如何讓母雞孵小雞的?看完才明白,原來這麼多年想錯了。
  • 端午節,一個流傳兩千多年的「抗疫節」
    適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庚子鼠年的端午節,格外引人注目。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抗疫節。其範圍,不僅涉及南方也涉及北方,不僅漢族家家戶戶過端午節,還有很多少數民族也都從古到今慶祝這個節日,甚至韓國也有端午節,更是我國第一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九種說法。
  • 吃了這麼多年玉米,才知道原來還有「黑玉米」,口感更好營養更高
    吃了這麼多年玉米,才知道原來還有「黑玉米」,口感更好營養更高。玉米是在生活當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食物,我們也都知道,很多人對於玉米都是非常喜愛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它雖然是一種粗糧,但是味道很好,而且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
  • 今天才知道,原來攝像機有這麼厲害,不知道的話攝像機白買了!
    今天才知道,原來攝像機有這麼厲害,不知道的話攝像機白買了!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美好時光,也有許許多多的美麗風景,可是這些美好的事物有時候就在我們眨眼轉身的時候這些美好的風景與事物就會消失不見,可是有一種機器,它的作用就是為了讓人們留住這些美好的事物,把它們留在一個特別嚴密的保險柜裡面,這種機器相信的家一定都見過,而且不少人還用過這個神奇的機器,這個神奇的機器就是我們生活中特別常見的攝像機。
  • 活久見,煤氣罐原來是兩半拼焊起來的,用了這麼多年今天才知道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玩,他說晚上就吃燒烤,等他搬出燒烤爐大家都讚不絕口,原來是用一個廢舊的煤氣罐改裝的,還可以作為火爐子使用,都紛紛掏出手機拍照在朋友圈炫耀一番,還開玩笑的說下次給大家都做一個。(煤氣罐改裝,切割的時候還是很危險的,請不要輕易嘗試。)
  • 現在才知道,香蕉原來是這樣採摘的,網友:真是白吃了這麼多年!
    現在才知道,香蕉原來是這樣採摘的,網友:真是白吃了這麼多年!香蕉是人們都非常喜歡吃的食物,而且食物有著豐富的營養,人們經常食用香蕉還是有好處的。正是因為見得少,所以人們對於香蕉的採摘過程並不是很了解,那你知道香蕉是怎麼採摘的嗎?採摘香蕉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也是人工合作完成的,在採摘前需要在每一層香蕉之間進行分隔,這樣子就可以避免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碰撞。
  • 喝了這麼多年的雪碧,才知道雪碧原來有多種口味,有全喝過的嗎?
    喝了這麼多年的雪碧,才知道雪碧原來有多種口味,有全喝過的嗎?喝了這麼多年的雪碧,才知道雪碧原來有多種口味,有全喝過的嗎?冰茶味雪碧。這款雪碧出的時間非常早,把茶同碳酸飲料結合,味道也算完美,可是不知為何,並沒有流行太長時間,就被市場淘汰了,目前基本見不到,喝過的人少之又少。生薑味雪碧,雪碧還有一種生薑味的,好喝不好喝?
  • 「冬」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最早的「冬」字 (商 · 殷墟甲骨文)「冬」字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來表示一年四季中的「冬季」。意思是說「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後的一個季節,但這已是它的借用義了。 「冬」的本義是「終」,就是「終結」的意思。你看上面的甲骨文多麼形象,就像一段絲或者一根繩索,兩頭都打上結,表示兩個頂端,也就是「終結」的意思。而冬季又是一年四季中最末的一個季節,所以就借用這個「冬」字來表示。
  • 用了這麼多年手機才知道,原來手機是靠這個振動的!
    不知道每天都在用手機的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手機的振動模式究竟是怎麼操作的呢?為什麼手機越做越薄,振動效果反而更加出色?今天就帶大家解惑一下,這個看似普普通通的功能,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奧秘。手機之所以會振動,主要是依靠手機內部的振動器,這個振動器非常小,通常只有幾毫米到十幾毫米。傳統的手機振動器由一個微型的電動機(馬達)加上一個凸輪(也叫偏心輪、振動端子等)組成,大部分電動機外部還包有橡膠套,可以起到減振和輔助固定作用,減少它對手機內部硬體的幹擾或損壞。
  • 用了這麼多年的膠帶,這個功能還真的不知道
    用了這麼多年的透明封箱膠帶,這個功能還是今天才知道,感覺自己白活了這麼多年了。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功能呢,讓小編如此的感慨呢!普通的封箱功能小編就不說了,這個也是人人都知道的,來說說這個封箱透明膠帶可以輕鬆地把地板上難清理的頭髮,不費吹灰之力就清掃得很乾淨。
  • 端午節的英語怎麼說?端午節有關的詞彙總結~
    小夥伴們大家好吖,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啦~那端午節用英語怎麼說呢?因為端午節人們會舉行龍舟賽dragon boat races.Dragon 龍 boat 船 race 賽跑,是不是很符合字面意思(>_<)那端午節我們還吃粽子,粽子的英語怎麼說呢?
  • 「人定勝天」的意思,原來這麼多年,這麼多人,我們都理解錯了
    「人定勝天」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經常會在很多人的口中聽到。也經常可以在他人的社交軟體上的籤名上看到,包括前段時間非常紅的動畫電影《哪吒》上小哪吒也說了類似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非常的霸氣,充滿了勇氣和魄力。
  • 漢代以後端午節核心思想是陰陽信仰,陰陽學說解釋粽子是陽內陰外
    漢代以後端午節的核心思想是陰陽信仰,而五月五日本身不具有陰陽思想,因此,漢代以後出現「端午」一詞來代替原來的五月五日是順理成章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端」為「初也」,表示最初的意思,「午」則是「端午」一詞的關鍵。
  • 我國端午節來歷和習俗,只要知道其中3個,說明你對端午節很了解
    中國古代人就很喜歡過節,而很多的節日也是很有來歷的,而且說起他們的來歷,並不會像我們今天過節這麼歡樂。事實上很多的節日後面都會有一段心酸的往事。比如說我們過段時間就會開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裡面有很多的習俗又都是什麼呢?我國的國土面積大,自古就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所以很多地方的端午節習俗也不盡相同。
  • 端午節的由來來歷50至100字左右 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
    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傳說介紹  端午節的6個小故事,你都知道嗎?近些年專家學者考據發明,端午節的來歷有諸多疑問,下面摘選三條:(1)屈原這個人私人存不存在?為什麼只在《史記》中開始有記實,(2)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棄世400多年,(3)為什麼其他六國也吃粽子眷念楚國屈原,有原理嗎?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古語中有開頭、初始之意,「五」與「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每日一漢字之-豹,豸字旁的原來是這個意思
    今天看一看豹這個字,豹這個字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這個字的左半部分是「豸」字頭, 讀zhì,本指長脊獸,如貓、虎之類。引申為無腳的蟲,體多長,如蚯蚓之類,右側是一個勺子,用一個勺子裡帶一點東西表示豹身上的斑點,勺也兼有表聲之意。豹是一種哺乳動物,像虎而較小,身上有很多斑點或花紋。性兇猛,能上樹,捕食其他獸類,傷害人畜。常見的有金錢豹、雲豹、雪豹、獵豹等。
  •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看了才知道,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那些名言名句,被弄錯作者、理解錯意思都是見怪不怪的事了,還有些句子,老師只告訴我們前半句,關鍵的後半句,卻沒人肯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句子背後的故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孟子說的,現在也頻頻出現在各大催婚名場面。
  • 解讀民俗字漢字密碼 「日日有見才」起源於唐伯虎
    「金玉滿堂」、「只見財來」這幾個字如果不告訴你解讀方法,你能認出這些字嗎?這兩天,央視新聞的微博發了一條關於民俗字的漢字密碼解讀,看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起來似熟非熟的文字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常用的吉祥用語。網友紛紛感嘆:原來漢字還可以這樣組合!下面這些字你都見過嗎?它們有什麼含義?
  • 這才是泡麵正確的打開方式,原來吃了這麼多年,一直吃錯了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做出更美味的泡麵。這才是泡麵正確的打開方式,原來吃了這麼多年,一直吃錯了當然比起直接用熱水泡和煮泡麵來說,更多的人喜歡煮泡麵,煮出來的泡麵感覺更q彈,而且還可以放上一些青菜和雞蛋,營養更加豐富一些,並且我們大家也都知道現在市面上泡麵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口味也非常的多,但是大家都知道裡邊無非少不了的,就是將包菜包油包以及調味包,那麼我們在煮泡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