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濟大學賈鑫明教授等報導CARD9基因變異引發ABPA的發病機制
the induction of type 2 immune responses」的文章,報導了 CARD9 基因 S12N 變異是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ABPA)的易感基因,並闡明了該變異基因介導 ABPA 發病的分子機制。
-
慢性蕁麻疹免疫學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目前提出很多假說,但仍有觀點存在爭議,本文 回顧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慢性蕁麻疹免疫學發 病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相關進展。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 誘導的蕁麻疹/血管性水腫患者中,已觀察到肥大細胞 活化與三個關鍵基因的多態性存在顯著關聯 (包括 Syk 基因)[3]。在膽鹼能性蕁麻疹中,從汗管向真皮滲漏 的汗液物質介導的超敏反應以及由神經細胞釋放的 乙醯膽鹼介導的肥大細胞激活,被認為是主要致病機 制[4]。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據悉,《自然綜述-免疫學》(影響因子44分)隸屬《自然》出版社,會定向向有學術影響力的著名科學家約稿。這是曹雪濤院士以南開大學的名義第二次應邀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表文章,去年3月曾發表一篇長達16頁的關於免疫應答表觀調控的綜述。
-
CAR-T進入加拿大安大略省醫保,YESCARTA四年真實世界數據表現卓越丨醫麥猛爆料
此外,隨訪3年以上的受試者中,21例的外周血樣本接受了CAR 19基因與B細胞檢測,67%的樣本中檢測到CAR 19基因,100%樣本檢測到B細胞。其中,67%的樣本中檢測到多克隆性B細胞,且B細胞亞型比例接近健康人水平。
-
獨家盤點:慢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公司現狀丨醫麥客盤點
(圖片來源:gettyimages)LV與γ-逆轉錄病毒同屬逆轉錄病毒科,都是將其雙鏈DNA整合進宿主基因組,然後利用宿主的機制將其基因轉錄回RNA。一旦完成複製並回到胞漿,病毒RNA被翻譯並被包裝進一個新的病毒顆粒中,然後以出芽方式離開細胞完成生命周期。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
-
聖地牙哥動物園欲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拯救白犀牛,55億美元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丨醫麥猛爆料
Korody透露,ICR科學家已經從冷凍的組織樣本中開發出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的行為就像胚胎幹細胞。從理論上講,它們可以轉化為體內幾乎任何細胞類型。她說,許多測試已經證實它們是真正的多能幹細胞,視頻顯示了由這些細胞製成的跳動的心臟細胞或心肌細胞的可行性。
-
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等合作在《自然》發文報導染色質重塑發生...
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等合作在《自然》發文報導染色質重塑發生的機理清華新聞網3月14日電 3月1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李雪明課題組聯合中科院物理所李明研究員等人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Snf2介導的染色質重塑中DNA滑移機理的研究》(Mechanism of
-
定量治療之免疫學視角下的白癜風發病機制研究
以往研究表明, 遺傳易感、自身免疫、氧化應激等多種因素協同作用導致其發病。由於其發病機制複雜, 缺乏針對該疾病關鍵環節進行特異幹預和阻斷, 治療極為困難。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研究聚焦於自身免疫所介導的黑素細胞破壞, 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餘國營專訪:非編碼蛋白質RNA在IPF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丨ATS 2019
餘國營專訪:非編碼蛋白質RNA在IPF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丨ATS 2019
-
...在《自然》發文報導細胞「感知」機械力的精巧分子機器結構與機制
2018 年 1 月 22 日,《自然》期刊以長文形式在線 發表 了清華大學肖百龍、李雪明課題組題為《Piezo1 離子通道的結構與機械門控機制》(Structure and Mechanogating Mechanism of the Piezo1 Channel)的研究論文,他們解析了哺乳動物機械門控 Piezo1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
-
清華大學Nature發表免疫學研究新成果
來自清華大學醫學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轉錄因子Ascl2啟動了濾泡輔助T細胞(follicular T-helper-cell,Tfh)發育。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19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現任職清華大學醫學院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董晨(Chen Dong)教授。
-
清華謝震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控制Cas9活性的新策略
清華謝震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控制Cas9活性的新策略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 10月3日,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謝震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利用拆分dCas9結構域的整合與置換實現哺乳動物細胞的轉錄控制」(Integration and exchange of split
-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
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發文報導R-loop介導擬南芥中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的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9日電 1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孫前文實驗室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RHON1共轉錄移除R-loop以維持擬南芥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RHON1 co-transcriptionally
-
《自然》發文紀念B淋巴細胞50年—新聞—科學網
回首B淋巴細胞50年 ——《自然》發文紀念這一開創現代免疫學的發現
-
《柳葉刀 感染病學》:感染中毒症免疫學當前的研究空白——轉化...
遺傳變異對感染中毒症免疫發病機制的作用可能會影響該疾病的易感性及其預後,這應在研究設計中得到體現。大多數可獲取的研究都使用候選基因法來研究可能影響炎症反應的細胞因子基因、編碼模式識別受體(例如Toll樣受體)的基因、或影響感染反應的基因,此類研究通常可重複性較差。 此外,許多不良狀態會影響宿主對感染的免疫反應,從而增加發生感染中毒症的風險。
-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小分子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膜新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於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噬菌體φ29尾部蛋白含有一段用於穿透細胞膜的孔道形成環絆」(「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清華新聞網10月24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研究團隊於10月2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