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謝震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控制Cas9活性的新策略

2021-01-09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謝震研究組在《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控制Cas9活性的新策略

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 10月3日,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謝震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利用拆分dCas9結構域的整合與置換實現哺乳動物細胞的轉錄控制」(Integration and exchange of split dCas9 domains for transcriptional controls in mammalian cells)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通過合理拆分Cas9/dCas9蛋白,利用多輸入合成基因線路感知不同分子信號,實現了在不同類型細胞中對Cas9/dCas9活性的精確調控,為精確控制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提供了新的策略。

基於拆分dCas9的三輸入邏輯「與門」基因線路(上方)。利用TALE抑制子感應不同信號,實現dCas9蛋白結構域的互換,控制不同基因表達。

CRISPR/Cas9系統是細菌和古細菌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性免疫防禦,可用來對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CRISPR/Cas9系統通過將入侵噬菌體和質粒DNA的片段整合到 CRISPR中,並利用相應的CRISPR RNAs(crRNAs)來指導剪切與之配對的DNA序列。通過人工設計包含Cas9結合靶點序列的指導RNA(guide RNA),Cas9可用於對基因組中特異位點的切割。不僅如此,失去核酸酶活性的dCas9也可用於基因表達調控,以及DNA位點的標記。精確控制Cas9/dCas9的功能,有助於實現特定時間、特定細胞的表達,進一步拓展CRISPR/Cas系統的應用範圍。

在該項研究中,課題組首先驗證了利用內含肽拆分Cas9/dCas9的可行性,並實現了基於拆分dCas9的三輸入邏輯「與門」基因線路。此外,課題組還利用TALE互抑制基因線路,通過感應shRNA或細胞特異性microRNA信號,實現了拆分dCas9的結構域互換,控制單個或兩個不同基因的表達。該研究發展的基於內含肽拆分dCas9的結構域整合、交換策略,不僅為拆分Cas9突破基因治療載體裝載容量限制提供了新的策略,也為特異性控制dCas9活性提供了新型工具。

謝震課題組致力於合成生物學基因線路在生物學和醫學上的應用。其開發的結構域可控交換策略特異性控制dCas9功能,是該課題組繼2015年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報導利用TALE轉錄抑制子模塊化拼裝合成基因線路之後,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又一重要貢獻。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謝震研究員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生馬大程是該文的第一作者,自動化系碩士生彭曙光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3056

供稿:信息學院 編輯:李華山

相關焦點

  •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發文報導有機小分子催化的醯胺C...
    >2月24日電(榮子強)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黃維院士、付振乾教授與鄭州大學魏東輝教授合作在醯胺鍵的直接活化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自然·通訊》發文揭示中心粒/纖毛長度控制機制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6月16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長文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教授課題組與德國科隆大學分子醫學中心Jay Gopalakrishnan博士課題組的合作論文《CPAP-微管蛋白互作在中心粒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膜新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於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噬菌體φ29尾部蛋白含有一段用於穿透細胞膜的孔道形成環絆」(「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近日,西湖大學閆湞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sodium leak channel NALCN in complex with FAM155A」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一類新型人源離子通道——鈉漏通道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圖1,圖2)。
  • 治蝗新策略!自然刊發中國研究:發現關鍵聚集信息素,可誘殺
    8月12日晚間,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河北大學團隊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揭示了導致蝗蟲群聚的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s),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控制蝗蟲爆發的新方法
  • 清華生命學院戴俊彪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十二號染色體的設計合成
    清華生命學院戴俊彪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十二號染色體的設計合成戴俊彪在實驗室戴俊彪研究組基於原始鹼基序列設計出新的鹼基序列,並通過自主開發的分層組裝和後續改造方案最終獲得可在釀酒酵母體內正常發揮功能的合成十二號染色體(synXII),並對十二號染色體上編碼核糖體RNA的DNA序列(rDNA)開展了一系列工程化改造。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pre-60S ribosomal particles before and after nuclear export」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核糖體大亞基組裝前體在出核前後時期的4個中間態複合物結構 (Liang
  •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機理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研究組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題為「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er ISWI
  • ...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報導新型甲基化腺嘌呤...
    2016年2月10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研究組在《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Transcriptome-wide mapping reveals reversible and dynamic N1-methyladenosine methylome」的研究論文(DOI: 10.1038/NCHEMBIO.2040)
  • 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科學》分別報導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
    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月10日,施一公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花開兩朵,分別於《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報導了《人源γ-分泌酶識別底物Notch的結構機制》(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以及《人源γ-分泌酶底物澱粉樣前體蛋白的識別》(Recognition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 《自然通訊》論文報導植物花粉管吸引的分子機制
    2017年11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柴繼傑教授研究組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題目為「Structural basis for receptor recognition of pollen tube attraction peptides」 (花粉管吸引小肽與受體識別的結構基礎)。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結構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再次發表剪接體結構與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介導的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機制」(Mechanism of CAP1-mediated Apical Actin Polymerization
  •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
    醫學院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複雜有尾病毒組裝成熟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有尾噬菌體φ29組裝成熟機制結構生物學研究」(Structural assembly of the tailed bacteriophage φ29)的研究論文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科技大學戴碧瓘研究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
    2015年7月29日,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和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教授研究組共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MCM複合物的3.8埃解析度結構》(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2020 年 11 月 27 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重大研究成果(圖 1)。剪接體每種狀態的轉變,都需要動力驅動蛋白 ——ATPase/helicase 對剪接體的結構重塑進行嚴格的調控(圖 2),它們在催化剪接體構象的改變、控制 RNA 剪接的進程、對 RNA 進行檢驗和校對等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被譽為 RNA 剪接的 「分子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