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作為曾經的殖民大國,為何收不回直布羅陀(英佔)?

2020-12-05 環球情報員

曾是世界最強殖民帝國的西班牙,率先開闢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佔領了廣袤的殖民地,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然而,歷史上風光無限的西班牙,在它的本土伊比利亞半島上,卻有一塊土地被別國奪走淪為殖民地:直布羅陀半島。而奪走直布羅陀的,正是西班牙之後崛起的英國。

▲位於西班牙領土南端,現為英佔的直布羅陀

為什麼西班牙曾稱霸全球,卻淪落到家門口的土地都守不住?直布羅陀經歷了什麼變遷,才會落入到千裡之外的英國手中?為什麼在英國光輝不再的21世紀,西班牙卻還是不能收回失地?

一、你爭我奪的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原本是阿拉伯語,半島雖然只有6.5平方公裡,是一塊袖珍土地,但十分險要,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控制著大西洋與地中海的通道——直布羅陀海峽。

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前,直布羅陀海峽是連接地中海、黑海與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也因此,直布羅陀成為了8世紀初阿拉伯大軍進攻歐洲的跳板,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誕生,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旗幟下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徵服。阿拉伯人衝出半島,徵服了西亞北非,711年,阿拉伯人從北非登陸直布羅陀,開始入侵西班牙。

舉著聖戰大旗的阿拉伯人勢不可擋,從北非橫越了直布羅陀海峽後,很快席捲了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成為了穆斯林的天下。

但西班牙的原主人西哥特人沒有完全被徵服,一部分貴族逃到了北部山區同穆斯林抗衡,揭開了長達800年左右的「收復失地運動「的序幕。西哥特的基督徒們建立了一系列基督教王國: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葡萄牙、加泰隆尼亞……除了葡萄牙最終獨立之外,其他的王國共同組成了現代西班牙的雛形。

但由於西班牙長期沒有形成一個大一統王朝,各個小王國內鬥不休,「收復失地運動」進展緩慢,1410年西班牙人才收復直布羅陀。直到1479年,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兩國合併,建立西班牙王國,最終在1492年滅亡了最後的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收復失地的歷史任務才算完成。

而在「收復失地運動」結束的同時,哥倫布也已經出航新大陸,西班牙從此開始崛起,短短半個多世紀就成了世界殖民帝國。

但西班牙帝國盛極而衰,自從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敗後,西班牙的霸權江河日下。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爆發更讓帝國雪上加霜,也讓直布羅陀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從西班牙手中丟失。

▲使西班牙大大削弱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1年,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波旁家族的腓力按遺囑即位。而腓力正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之孫,奧地利和英國等強國,擔心強大的法國控制甚至合併西班牙這個在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不同意王位繼承結果,組織同盟挑起了對法西兩國的戰爭。

戰事一開,西班牙即淪為戰場,1704年,英荷海軍攻佔了直布羅陀,並建立要塞駐守。但反法同盟並沒有一直佔據優勢,法西軍隊很快在陸上扳回一城。最終,雙方在1713年締結《烏特勒支和約》,承認腓力,即後來的腓力五世的西班牙王位,規定法西不得合併,而直布羅陀作為承認腓力五世的條件,被和約割讓與英國。

英國無疑是戰爭的贏家,置身戰火外卻謀求到了歐陸的極大利益,尤其是搶來了直布羅陀並得到了和約保護。西班牙則遭受重創,而直布羅陀淪陷,也是在「收復失地運動」勝利幾百年後西班牙吃的最大一次虧。

二、小小半島,大國博弈

英國人拿到直布羅陀之後,馬上修築了軍事要塞,並驅逐了當地的西班牙人,代替他們的是大批英國和義大利移民,很多北非摩洛哥人也遷往了這裡。這些移民很大程度上稀釋了直布羅陀的西班牙血統,英語也成為了和西班牙語共存的主要語言。

西班牙對於割讓直布羅陀一直如鯁在喉。怎奈英國早已取代了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皇家海軍的威力也讓衰微的西班牙敢怒不敢言。收回直布羅陀,在二戰之前對西班牙來說都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雖然有白紙黑字的條約確保英國對於直布羅陀的管轄,但英國也一直提防著西班牙奪回這座軍事重鎮。

1830年,直布羅陀正式成為英國派駐總督的殖民地,也是英國在歐洲的一處重要海外軍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布羅陀憑藉地利成功地封堵住了德意海軍水面艦艇的會師,對戰爭的勝利貢獻良多。

戰後英國雖然面臨著殖民帝國解體的危機,但對直布羅陀這個咽喉要道仍然異乎尋常地執著。不僅讓直布羅陀成為了二戰後全歐洲最後一塊殖民地,更大力推進直布羅陀「自治」,來達到長久控制直布羅陀的目的。

西班牙沒有善罷甘休,趁著戰後反殖民大潮的興起,1959年,西班牙要求聯合國敦促英國歸還直布羅陀。由於直布羅陀也屬於殖民地範疇,1966年聯大做出決議,要求加快直布羅陀非殖民化進程。

但直布羅陀已經被英國經營近300年,民眾無論從血緣還是從感情上都更傾向於英國。1967年9月10日,英國首次在直布羅陀組織公民投票,結果99%的民眾支持維持直布羅陀現狀。然而聯合國宣布此次投票無效,因此英西雙方不得不舉行談判來解決問題。

▲舉行公投的9月10日成為直布羅陀「國慶日」,民眾在歡慶這一節日

很明顯,直布羅陀大部分居民對聯合國的決定並不買帳,反而不斷地主張自己是英國子民。1969年,直布羅陀議會公布新憲法,稱直布羅陀為「英國的一部分」。

此舉引起西班牙極大憤慨,西政府宣布封鎖直布羅陀,撤回一切西班牙籍工人,中斷直布羅陀的交通及通訊,並設置禁飛區,禁止英國飛機飛臨上空,西班牙試圖將直布羅陀變成一座「孤島」來迫使其屈服。

這個舉動對直布羅陀來說威脅極大,畢竟直布羅陀地小人少,時至今日居民也不過3萬餘人,僅僅是一個小鎮的規模,日常所需糧食給養完全靠外界輸送,一旦封鎖成功,直布羅陀將面臨滅頂之災。

英國雖然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突破封鎖還是不在話下的。西班牙再怎麼抗議,也不敢真的和相距並不遙遠的英國開戰,因此封鎖雖然持續了十年之久,但直布羅陀並沒有被困死,反而是每日往來直布羅陀上班的數千名西班牙人失去了崗位。

1981年,英國宣布授予直布羅陀居民完全的英國國籍,藉此來爭取民眾支持。西班牙的封鎖也由於要加入歐共體,需要對歐共體大國—英國妥協,在1985年最終取消。

英西兩國都進入了「歐共體」,即後來的歐盟,直布羅陀爭端暫時告一段落。但不料僅僅三十年後,英國脫歐又讓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的問題再次提上了議事日程。

三、打不破的直布羅陀僵局

雖然西班牙一直不能收回直布羅陀,但展現出來的態度十分堅決,收不回來決不罷休,英國也無法置若罔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英西雙方關於直布羅陀的談判也舉行了多次,但都未取得實質進展。直到1997年,英國工黨大選大勝,布萊爾上臺,英西談判才終於有所突破。

這一年的談判中西班牙主動出擊,提出了英西兩國「共享」直布羅陀主權的新方案,西班牙方面提出「共享」實際上是收回直布羅陀的漸進性策略。但直到2002年,英國才初步同意主權共享方案。

雖然直布羅陀僅有三萬人,但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無法自己做主十分不滿,在之後的公投結果顯示,99%的居民反對英西的共享主權方案。

說白了,直布羅陀人當英國公民當得好好的,絕不願意成為相對落後的西班牙的民眾。而英西兩國這次保持了一致,認定此次公投無效。直布羅陀問題再次陷入僵局。

直布羅陀方面的發聲也表明了自己的意願,雖然直布羅陀人願意留在英國,但不代表無條件順從英國。相比於「愛國」,直布羅陀更在乎的是留在英國的好處。英西兩國也不得不正視直布羅陀的意見。

2005年,英西直三方會談舉行,直布羅陀終於在主權談判問題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這也給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帶來了更多的麻煩。

近年來沸沸揚揚的英國脫歐一事似乎給了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的新希望。英國一旦脫歐成功,直布羅陀這座歐陸孤島的地位勢必受到影響。

而且遠親不如近鄰,直布羅陀的經濟生活也很大程度上依賴和西班牙及其他歐盟國家的往來,西班牙也是直布羅陀僅次於英國的貿易夥伴,直布羅陀如果追隨英國脫歐,等於一道「鐵幕」強行阻斷了這種經濟關係。

直布羅陀雖然想要留在英國,但英國脫歐也給它帶來了困擾,在2016年脫歐公投中直布羅陀雖然以壓倒多數反對脫歐,但它再怎麼聲嘶力竭,都改變不了從屬於英國本土選區的事實。

西班牙抓住這個機遇,再次提出對直布羅陀的主權要求。西班牙認為直布羅陀一定不會為了英國脫歐,這正是收回的大好時機,不幸的是,西班牙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直布羅陀雖然不想脫歐,但更不想回西班牙。回歸不但會和經濟每況愈下的西班牙一同吃苦,長期在英國治下的自治權也必然會在回歸後被取消,而且直布羅陀人經過了300年英治,民族認同更偏向英國。最終,直布羅陀獲得了最有利的結果:直布羅陀保持同歐盟原有貿易關係,仍然歸屬英國。

寧可放棄歐盟,也不願回歸,對西班牙可謂重挫,直布羅陀反而是佔盡便宜。實際上,西班牙收不回直布羅陀,英國和直布羅陀的反對是一個外因,更深層地講,直布羅陀收不回來,主要還是西班牙自身的問題。

四、難以收回的直布羅陀

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為何這麼難?西班牙憲法明確規定,爭端領土收回必須經過該地區全民公投,不得使用武力。這就使得西班牙只能通過當地居民公投解決問題。而且西班牙的軍事實力時至今日仍無法與英國相比, 面對領土爭端,只能動口不能動手。

全民公投早已證明直布羅陀居民心向英國,只要英國不出現災難性變故,直布羅陀人絕不會選擇西班牙。《烏特勒支和約》時至今日也仍然有著效力,甚至代表著當今西班牙王室的王位合法性,畢竟西班牙王室沒有改朝換代,否認《烏特勒支和約》就等於否認自己的合法性。

因此對西班牙來說,目前只能靠逐步推進共享主權方案並付諸實施收回直布羅陀。最麻煩的是,如果西班牙對英國佔據直布羅陀叫屈,那被西班牙佔領的摩洛哥土地(休達)更有資格抱怨了。

早在西班牙人還在為收復失地奮鬥的1415年,葡萄牙就佔領了休達,只不過後來被割讓給了西班牙,才出現了西班牙這種「這邊被別國佔領,那邊在佔領別國「的怪現象。

▲直布羅陀海峽的奇怪局勢,西班牙佔有非洲大陸的一小塊土地(休達)

但有趣的是,摩洛哥也面臨和西班牙相似的困境,直布羅陀人不想回歸相對落後的西班牙,休達人也想留在相對發達的西班牙,英西摩三國形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局面。

6.5平方公裡的直布羅陀即使回歸,但如果吐出18.5平方公裡的休達,對西班牙來說也是不小的損失。從這個角度講,西班牙收回直布羅陀的利弊反而值得商榷,既然想不想收回都是一個問題,收不回直布羅陀,也就不足為奇了。

▲直布羅陀對岸的爭議領土休達地圖,橙色為西佔範圍

作者:流離風中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直布羅陀為何是英國和西班牙兩國邁不過去的檻?
    【歷史】直布羅陀一直是英國和西班牙存在爭議的領土,這兩天英國為了脫歐,也不得不在直布羅陀問題上同西班牙妥協讓步。根據英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4日,英國和西班牙就英國脫歐後直布羅陀的主權歸屬問題達成協議,這也為次日歐盟通過脫歐協議草案鋪平道路。
  • 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
    原標題: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曾幾何時,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地保有國。但和英國、西班牙等殖民大國不同,法國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這些分布五湖四海的區域,不僅沒有在20世紀60-70年代的民族解放浪潮中獨立,反而安心於法國海外省之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直布羅陀被英國佔領300多年,為何西班牙不敢武力收回?
    自從1704年英國與荷蘭(新大聯盟)的聯合登陸艦隊從西班牙手上奪取直布羅陀後,西班牙其實並非不敢武力奪回。事實上在波旁王朝(1700-1810)主導西班牙的歲月裡,西班牙多次與英國爭奪直布羅陀控制權。
  • 一文看懂,直布羅陀為什麼是英國的?
    ▼無敵艦隊隕落西班牙失去直布羅陀半島的歷史,也可以說是西方海洋霸權國家更替的歷史。作為最早開啟殖民掠奪的國家之一,西班牙在16世紀時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開啟了屬於西班牙帝國的海上霸權時代。西班牙在殖民時代確實有著很大的先發優勢西班牙所控制的殖民地往往產出高價的經濟作物給皇室帶來的財富遠比英法苦寒的北美殖民地要多▼最能象徵其地位的就是16世紀末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 歐洲最後的殖民地,直布羅陀,兩代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較量
    歷史上一共有兩個國家先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們分別是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巔峰時期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風光一時無兩。而腓力正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奧地利和英國等國家,擔心法國控制甚至合併西班牙,威脅他們的地位,因此不同意王位繼承結果,組織同盟挑起了對法西兩國的戰爭。戰事失利的西班牙不得不接受雙方在1713年締結《烏特勒支和約》,直布羅陀作為承認腓力五世的條件,被和約割讓給英國。
  • 西班牙面積相當於四川,經濟相當於江蘇,南端土地被英國佔領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西臨葡萄牙,東北接法國和安道爾,南隔直布羅陀海峽和非洲大陸相望,西北方向是比斯開灣,東南方向直面地中海。歷史上的西班牙可謂全球大帝國,在亞非拉地區有著廣闊的殖民地,雖然殖民時代的光輝早已謝幕,但西班牙文化和西班牙語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菲律賓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通過本文我們來了解一下現在的西班牙。西班牙緯度相當於河北,面積相當於四川,人口相當於廣西西班牙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6度至43度之間,和我國的華北地區的河北省緯度相當。
  • 在中國地圖上,為何北方四島的標註是「俄佔」不是「爭議」?
    在中國地圖上,為何北方四島的標註是」俄佔「不是」爭議「?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北方四島一直都是俄羅斯和日本在互相爭取的地方,在俄羅斯,北方四島被稱為南千葉群島,到了如今,日本還是沒有和俄羅斯的談判中佔得一點北方四島的權益,而還有更加有趣的是,不管日本、美國還是中國,在各自印刷的地圖上,北風那個是到一直都是標註為「俄佔」,而不是「爭議」,這是為何
  • 直布羅陀:夾縫求生,足球不死!
    而與之接壤的西班牙則一直虎視眈眈,自從二戰之後,就一直想要回這塊「肥肉」。他們一度鬧到了聯合國,也讓當地人進行過公投,可惜經過了數年的交涉,一切懸而未決。目前的直布羅陀,面積僅有6.7平方公裡,比我們更熟悉的聖馬利諾,還要小90%。人口也只有3.2萬人,袖珍程度,讓人嘆為觀止。
  • 特寫丨脫歐背景下的「英國石頭」:「飛地」直布羅陀人心浮動
    「人們擔憂直布羅陀問題繼續僵持不下。」達米安說。三年半前那些在公投中選擇「離開」選項的人們或許沒有想到,北愛爾蘭邊界和扼守著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咽喉要道的直布羅陀,這兩個在「脫歐」棋局邊角位置上的糾纏竟會成為英歐博弈中的「棋眼」。
  • 直布羅陀:英國脫歐,請帶上我!
    但是要這麼一搞的話,法國和西班牙這倆強國就有可能組成一個超級大國,對英國人來說萬萬不能接受。當然這個時候候選人不止菲利一個,還有一個就是卡洛斯二世的外甥,奧地利的查理大公,按哈布斯堡王族的血緣關係也來爭搶王位。英國想都沒想就果斷地站到了查理這邊,加入了這場西班牙王位爭奪戰。
  • 直布羅陀,那是一條令人嚮往的海峽
    它就是名字也很特別的直布羅陀海峽。這條海峽不長,也就幾百公裡。它的北岸是西班牙,南岸是非洲的摩絡哥。但真正控制這條海峽的卻是老牌資本帝國的英國。這還要從西班牙內訌說起,因為皇家有那麼一位有野心要坐上王位的哥們,為了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請求英國的幫助,答應的條件就是把直布羅陀城割讓給大英帝國。鷹犬一樣的大英帝國豈能花錢費力地不遠萬裡去守一座空城?
  • 全隊身價等於武磊的直布羅陀,踢出了中國做夢踢不出來的樣子
    作為站在知識荒漠的典型文化欠缺型選手,對直布羅陀的了解僅限於直布羅陀海峽。直布羅陀長期被英國殖民者佔領,而在地理位置上與其更加親近的西班牙更對其虎視眈眈,對這條戰略要道的歸屬權問題,掀起了曠日持久的紛爭,時至今日,直布羅陀的歸宿仍是一樁未解的懸案。如今的直布羅陀滿足熱血少年漫主人公的大部分必備要素:偏弱勢的實力,佔地面積僅佔6.7平方公裡,人工總計3.4萬人。
  • 世界海峽之--直布羅陀海峽
    由於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的流向永遠從西向東流,所以輪船從大西洋駛往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永遠是順水航行;              1704年,英國在與西班牙的持續戰爭中,徵服了直布羅陀,並在此建立軍事要塞;1713年籤訂的烏得勒支的條約中,宣布將直布羅陀永遠割讓予英國;英國佔領直布羅陀後,在這裡建立了軍事要塞,控制著海峽交通。
  • 西班牙軍艦進直布羅陀水域放國歌挑釁,英方:沒聽見!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4日報導稱,一艘西班牙海軍軍艦本周二清晨(12月4日)在直布羅陀海岸附近的英國領海航行,英國外交部確認稱這是一次入侵行為,並表示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對其採取了驅逐措施。文章稱,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船隻在直布羅陀巨巖附近驅逐西班牙「埃琳娜公主」號巡邏艦。英國外交部證實了西班牙海軍的這次入侵行為,但否認《太陽報》關於該船一直在演奏西班牙國歌的最初報導。英國外交部的一位發言人稱:「我們可以確認今天早上西班牙海軍進行了一起入侵事件,當遭到英國軍艦驅逐後,這艘西班牙軍艦離開了英國直布羅陀領海。
  •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為何印度不恨反而卻對英國感恩?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有事大思想,就是對大國的尊崇。這個也好理解,誰不懼怕強者。二戰後,英國世界霸主的位置徹底讓位給美國,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的實力還要在印度之上,英國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實力還是世界前五。而且最最主要的是英國人主導了一個由眾多前英國殖民地形成佔地廣大,人口眾多的大英國協,印度也是大英國協成員。能夠把這麼多國家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強國聚攏在一起,說明英國實力還是可以。
  • 韋民:英式殖民統治有哪些獨門絕技?
    第一,頭號殖民大國對小國發展具有更廣泛和深入的影響力。在殖民主義的洶湧浪潮中,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以其剛柔兼濟的民族氣質,實行了穩定有序的民主政治變革,推動了資本主義的強勁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攀升,憑藉堅實的工業基礎和先進技術,它逐漸組建起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 英國脫歐直布羅陀陷「尷尬門」:我們到底是哪裡人?!
    可英國的煩心事還不止這些,曾經的「自家兄弟」西班牙也在這個時候和英國起了爭執,而爭執的焦點,依然是這兩個國家的老矛盾,直布羅陀說起直布羅陀,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它是英國的十四個海外領地之一。畢竟是「日不落帝國」,曾經打下的基業還是有一點的。可是要說起這個海外屬地的位置卻比較尷尬,是人家西班牙的一個小角角。
  • 古典時期,直布羅陀海峽兩大要塞,今天歸屬哪國?
    腓尼基從南北兩條線控制地中海,北線是賽普勒斯島、小亞細亞半島、克裡特島、愛琴海、亞平寧半島、熱那亞灣、利翁灣,南線是尼羅河三角洲、阿特拉斯山脈、直布羅陀海峽、伊比利亞半島。 腓尼基人在直布羅陀海峽有兩個據點,北邊是今西班牙的加的斯,南邊是今摩洛哥的丹吉爾。加的斯與丹吉爾,雙鬼拍門,死死地鎖住了地中海的出海口。
  • 從縱橫各大洋到如今的歐洲二流,西班牙是如何沒落的?
    我們常說,歐洲近代歷史就是一部殖民擴張史。然而,與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英法等國不同的是,對於西班牙,大多數人的印象恐怕就只剩下了西班牙鬥牛士,而不是曾經一度佔據世界殖民霸權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國」。為何西班牙作為初代「殖民霸主」,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地早早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