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從死刑犯身上取器官移植是別有用心

2020-11-26 搜狐網


  衛生部今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毛群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發布會現在開始。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又有一個月的時間沒跟大家見面了,今天發布會主要發布兩個方面的信息,一個是我們國家實施免疫規劃的有關情況,還有一個內容是我們在部分省市開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的進展情況,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首先,我將兩個信息的主要情況做一個介紹,背景材料已經都發給大家,我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免疫規劃是兒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本月的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是我國開展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活動的20周年。

  從1978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在兒童中開展國家免疫規劃,即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及時有效地開展預防接種。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通過實施免疫規劃工作,使廣大兒童的健康水平有了相當大的提高。特別是去年,國務院頒布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展了相關工作。

  可以說,國家免疫規劃是兒童健康的基本保障。這方面我們取得的成績和工作進展在我們散發的材料裡已經提供給了大家,這裡就不一一詳述。我想重點介紹一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措施。

  當前,我國疫苗針對傳染病威脅仍然十分嚴重。有一些疾病通過疫苗的方式可以預防,但是目前這些傳染病在我們國家的發生和流行的趨勢仍然十分嚴重。我國雖於2000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無脊灰證實,脊髓灰質炎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兒麻痺症,但其他國家特別是與我國接壤的部分國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2005年全國麻疹疫情上升明顯,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要求本地區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標任重道遠;流腦、乙腦發病雖處於較低水平,但近兩年在局部地區時有暴發或流行。

  2005年下半年對免疫規劃的調查顯示,各地政府落實《條例》規定的預防接種保障政策的情況並不平衡,特別是有些地區預防接種經費的落實不到位;一些地方的領導對免疫規劃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有所降低,特別是在一些傳染病控制比較好的地區也出現了對免疫規劃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的現象。

  貫徹落實《條例》的工作氛圍和工作力度不夠。我們調查,有一些接種工作不是很好的地區範圍在擴大,用專業術語說就是有一些免疫的空白人群,比如說,應該接種而沒有接種疫苗的孩子在孩子總數中的比例有所上升,出現了一些地區兒童免疫接種率嚴重下降。

  另外,B肝(專題 訪談 諮詢)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工作進展緩慢。

  大家知道,從2002年,B肝納入了國家的免疫規劃。B型肝炎是目前我們國家一個流行範圍比較廣、感染人群比較多、控制難度非常大的傳染病。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各地要加大《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關於疫苗接種的《條例》的宣傳貫徹的力度,落實國家免疫規劃有關政策,保障預防接種工作經費。

  這就需要地方各級政府保障計劃免疫經費的投入,否則這項工作就很難落實。衛生部要求各地衛生部門加強與財政、教育、宣傳、建設、科技、民委、藥監、疫苗生產企業等部門和單位的協調和溝通,建立健全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工作協調機制,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二是強化宣傳效果,普及《條例》的知識。今年「4.25」宣傳日主題是「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衛生部要求各地衛生部門要加強與宣傳、廣播電視和新聞媒體等部門的合作和聯繫,根據本地流動人口、進城務工人員、常住兒童和學齡兒童等特點,在社區、農村、車站、碼頭、學校、工地等地方,採取針對性的宣傳措施和方法,在4月25日前後組織開展一系列宣傳《傳染病防治法》和《條例》的活動,宣講國家免疫規劃等相關政策和保障要求,動員全社會關注預防接種工作,普及免疫規劃知識,營造一個全社會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的氛圍。

  三是加強常規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組織落實各項措施,進一步提高疫苗的接種率;對於工作薄弱的地區和特殊的人群,要加強預防接種工作的力度;加強對接種單位的管理和人員培訓,規範預防接種服務行為;強化監督和檢查,落實兒童在入託、入學實施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從2006年開始,全面實施兒童入託、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力爭今年各地都要開展對幼兒園、學校適齡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科學合理地安排對漏種兒童的補種。

  四是加強重點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其中包括我們要繼續落實各項措施,維持無脊髓灰質炎工作。第二,加強B肝防治工作。前一階段,B肝防治已經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衛生部將全面組織實施《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採取免疫預防為主、防治兼顧的綜合措施,優先保護新生兒和重點人群,有效遏制B肝的高流行狀態。

  第三,實施消除麻疹工作,組織制定並實施「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剛才我講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要在2012年在本地區消除麻疹。我們要維持高水平麻疹疫苗常規免疫接種率,有計劃地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建立完善的麻疹監測系統。

  第四,密切關注以流腦、乙腦為重點的其他疫苗可預防疾病的控制工作。開展流腦、乙腦疫情的監測,預防和控制局部暴發疫情的發生。建議凡未將乙腦、流腦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省份,積極爭取財政部門的支持,加快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進程。

  這是關於免疫規劃的有關情況,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下面是關於在全國部分省市實施的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這個項目取得的進展情況。

  大家知道,孕產婦死亡率和兒童死亡率是世界衛生組織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以及國民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為了全面履行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承諾,落實《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以下簡稱《兩個綱要》)目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下,衛生部會同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以下簡稱「降消項目」)。「降」就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就是消除新生兒破傷風。

  這個項目第一周期從2000年到2001年在西部12個省(區、市)的378個貧困縣開展;項目第二周期從2002年到2004年,在原有基礎上又擴展了4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62個縣(團場),共有16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40個縣(團場),受益人口總計1.5億人;項目第三周期從2005年開始,擴展到2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1000個縣,覆蓋人口約3億人,這個範圍基本上涵蓋了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滯後的所有地區,中央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總數增至4.4億元,成為建國以來國家用於婦幼保健方面單項投入最大的項目。

  經過6年的努力,到2005年底,「降消項目」前兩個周期確定的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兩項總體目標和住院分娩率等支持性目標,大多數得到實現。我國中西部地區婦女兒童的保健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並帶動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的下降,為實施和完成21世紀頭10年《兩個綱要》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在總結、回顧「降消項目」幾年來的成功實施時,我們認為其特點是:一是以項目為載體,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降消工作的難點在貧困地區,項目省(區、市)政府都籤定了項目承諾書,並逐級成立了由政府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項目領導小組,結合項目的實施,把婦女兒童的保健工作作為一個重點,納入政府工作,予以研究解決。

  二是政府部門密切配合,特別是衛生、財政、婦兒工委、計劃生育、新聞宣傳等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

  二是政府部門密切配合,特別是衛生、財政、婦兒工委、計劃生育、新聞宣傳等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

  三是培訓基層衛生人員,提高基層服務能力,並加強縣鄉衛生機構建設,配備必要的設備。在設備配備上,中央轉移支付總經費投入16425萬元。

  四是抓住影響母嬰健康的關鍵環節,實行專家駐縣蹲點指導,在培訓鄉村醫生和婦幼保健人員的同時,確保危重孕產婦得到及時救治,保證母嬰安全。截至2005年底,有1200餘名專家赴項目縣進行蹲點指導。

  五是實行貧困救助,對貧困家庭的孕產婦住院分娩進行補助。到2005年底,有73萬名家庭貧困的孕產婦在項目的資助下,進入醫院、衛生院接受了安全的接生服務和產科併發症的救治,她們中間有不少人就此擺脫了死神的威脅。

  六是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更新群眾的生育觀念。我們加大了宣傳的力度,在推進這個項目的同時,也使項目實施地區的群眾樹立健康、正確的生育觀念。因為在一些項目的地區還有一些傳統觀念,還有一些宗教方面的影響,我們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廣大群眾宣傳健康的生育觀念,必要的時候應該接受專業人員的技術服務。

  按照《兩個綱要》規定,到2010年孕產婦死亡率要在2000年的基礎上降低1/4,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降消項目」實施到今天,各地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管理制度,有了一定的項目實施經驗,今後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制度、嚴格管理、精心操作、強化督導。

  這是我前面要發布的兩個主要信息。在回答大家提問之前,我想再講兩件事情。

  一是我得到通知,近日將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醫藥費的事件通報處理結果,我們將專門組織對大家通報。

  第二,上次發布會,有的朋友提到關於高致病性禽流感。當時有個概念發生錯誤,就是公布以後把它說成了死亡率。比如說有的人發病,幾個病例死亡。這樣的信息見報以後,有的專家提出來這樣的說法不對。我想提醒的是,有的信息我回答的時候沒有文字材料,像死亡率和病死率我們經常說,可能有的同志沒有注意到,這兩個概念不一致,所以在報導的時候,應該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比如說我們有10個病人,有5個人死亡,叫病死率,而不叫死亡率。

  區別就在於這兩者的分子是一樣的,但是分母是不一樣的。病死率是發病的人數作為分母,而死亡率是以全人口作為分母,這兩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再一個,提醒大家,如果對吃不大準的概念和一些數字,可以在你們寫報導的時候及時跟我們聯繫溝通,避免發生差錯。因為有些概念如果說得不準確可能會使公眾錯誤地理解了這個概念。 下面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發布會要點:

  中國移植器官主要來源為公民自願捐贈 

  衛生部駁斥中國隨意取死刑犯器官進行移植言論

  衛生部談全國牙防組事件 將規範口腔保健認證

  近日即將通報哈爾濱天價醫費案處理結果

  衛生部談藥品招標採購:有益控制藥價 存兩問題

  為何禁卵子買賣 主要為遏制代孕技術

  未收到越南禽流感新病例源於中國禽類消息


相關焦點

  • 衛生部駁斥「中國隨意取死刑犯器官移植」謬論
    解放日報 新聞晨報 新聞晚報 申江服務導報 報刊文摘 I時代 房地產時報 支部生活 上海小說每日經濟新聞人才市場報IE版本需6.0或以上  今日要聞國際新聞中國新聞晨報熱線實用新聞都市經濟財經新聞娛樂新聞晨報閒話晨報閒情晨報慈善證券期貨教育周刊晨報傾訴環球明星開心超市體育新聞都市社會都市教育都市時政  中國新聞 2006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死刑犯器官不能被任意剝奪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小奧父母正是在確認中國器官捐獻流程完全符合國際標準之後,才向院方提出捐獻意願。中國的器官移植法治化,尤其是針對死囚的器官使用問題,一直都是國際國內社會熱議的焦點。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秘書長莊一強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採訪。
  • 死囚器官移植:要禁就禁徹底
    「從明年開始,我國人體器官來源只能採用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12月3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教授在「2014年中國OPO聯盟(昆明)研討會」上作出這樣的宣布。該消息不僅引起了國內關注,也很快得到了外媒的廣泛報導。
  • 中外權威駁器官移植謠言 稱活摘器官是對中國惡毒攻擊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旨在拯救更多患者生命,在一些境外反華組織手中卻成了抹黑中國的工具——「中國每年有6萬至10萬例器官移植」「中國仍然使用死囚器官」「中國存在『活摘器官』」,說法一個賽著一個聳動。1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這一領域的中國和國際權威專家用事實對這些謠言作出有力駁斥。
  • 器官移植「推手」黃潔夫的二十年
    那是一個法國年輕人的身體,一周前,他在中國旅遊時遇到了意外,因重度顱腦外傷而去世。專程從法國趕來的父母,決定捐出兒子的器官。最終,在白色的燈光下,一個肝、兩個腎、一對肺被取了出來,移植到四位中國病人身上。無錫市人民醫院肺移植中心ICU裡,57歲的王先生戴上聽診器,聽著法國年輕人留下的肺在自己胸腔裡發出的聲音,他知道自己從此獲得了新生:「聲音真好聽,比我的強多了!」
  • 中國隨意取死刑犯器官屬惡意詆毀 公民自願捐贈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日電(記者曾利明)國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今天強調指出:中國移植器官主要來源為公民自願捐贈,境外媒體蓄意編造中國從執行死刑的犯人身上隨意取出器官進行移植,是惡意詆毀中國司法制度,欺騙群眾,別有用心。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1.起步探索階段(1960—2005年) 在起步探索階段,老一輩專家做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移植的前期準備工作。許多當時尚屬年輕的移植外科醫生赴國外學習,帶回了歐美的先進經驗。當時開展了一小部分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嘗試,但是移植器官的供體來源主要為死刑犯。
  • 走進中國器官移植「分配中樞」:揭活摘器官謠言
    這是一項非常嚴肅而神聖的工 作,中國從2015年1月1日起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由於等待移植的患者數量遠大於器官獲取數量,如何合理、合法分配就成為保障捐獻者權利和尊嚴的大事。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改革相伴的,還有流傳多年的「活摘器官」謠言。
  • 器官移植買賣黑產業鏈所處的灰色地帶
    在中國,每年大約有100萬末期腎病患者需要進行換腎手術,每年約有30萬例晚期肝病患者需要換肝手術,而能找到供體進行移植手術的不到1萬例,絕大多數病人都只能在焦急的等待中走向生命的盡頭。肝腎乃至心肺的移植技術在國際上早已不是難題,中國的器官移植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
  • 死囚器官為移植供體源被叫停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主席黃潔夫宣布:從2015年1月1號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 沒有OPO就沒有器官移植
    器官捐獻與分配信息可視化 促中國器官移植趨於正規化     當器官捐獻志願者成為潛在捐獻人後,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開始登場,處理一系列事關器官捐獻的棘手問題。   2015年1月1日起,我國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唯一來源。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不讓窮人成為富人的器官庫
    過去十幾年,從年均寥寥無幾的自願遺體捐獻數量到現在高達四五千例一萬多個器官捐獻的數量,從一度停滯的器官移植困境到現在每年一萬餘例移植手術,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正悄然從備受詬病到有序發展,走向機制化、法治化。
  • 羊身上"長出"人器官?器官移植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美國,超過11.4萬名男性、女性和兒童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都有22個人在等待中死去。為了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研究人員正努力利用病人自身的細胞按需培養器官,以消除尋找完美匹配供體的需求。但是,在實驗室中培育出符合人體尺寸的替代器官仍然需要幾十年時間。
  •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中國器官移植費用將定標準,原衛生部副部長稱「全球最便宜」 澎湃新聞記者 閆鵬飛 2015-08-23 18:11 來源
  • 我國明年起將全面停止死囚器官捐獻(圖)
    南都訊:記者程姝雯 南都記者3日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中國醫院協會O PO聯盟)主席黃潔夫在當日召開的中國醫院協會O PO聯盟昆明研討會上正式宣布:從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 凱風帶你揭開"器官移植"的神秘面紗
    卡斯莫斯兄弟在宗教和醫學史上被奉為聖人,兩人為了躲避羅馬人的迫害,來到敘利亞傳教,在供奉兩位聖人的教堂裡,經常有得了怪病的病人不治而愈,當時有一個朝聖者下肢得了腫瘤,無法行走,家人把他抬到教堂裡,當他在教堂裡平靜睡去,卡斯莫斯兄弟顯靈了,他們把病人的腿鋸掉,然後把一位剛去世的黑人的腿移植到他的身上,當病人早上醒來時,發現自己換了一條腿,而且可以走路了。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評論:換頭還是換人 頭顱移植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張田勘  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和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合作完成了一例人體遺體頭部移植手術後,卡納韋羅宣稱下一步將對人進行活體頭顱移植。  頭顱移植也被通俗地稱為「換頭術」,但是這一做法既受到專業人員和公眾的質疑,同時也在從事這項技術的研究人員的表述中出現了困惑。
  • 器官移植的成功,從皮膚開始丨展卷
    有的時候,我們會到得很早(或者有的器官採集團隊遲到了),我們會參加器官移植團隊的手術。這些團隊從全國各地飛過來,帶著心臟、肺臟、肝臟、腎臟飛回去。受體患者正在各自的醫院裡等待著,想知道今夜是不是自己的「救命之夜」。我記得自己當時想著,要是能跟他們一起飛回去,看著剛獲取的器官被移植到接受者身上,該有多酷啊。我把它想像成了一場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