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的
當今世界,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誌的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網際網路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網際網路發展帶來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傳播表達方式的多樣性,使科學傳播變得無比高效、方便快捷和充滿樂趣,雲計算、數據挖掘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泛在、精準、交互式的科普服務成為現實。
通過搜索方式直接獲取科普信息或獲取科普信息的解決方案,是越來越多網民的主動選擇和主要選擇。目前,通過百度搜索的日均請求達到60億次。因此,通過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的大數據挖掘,可以準確地了解網民科普需求的實時動態、精準刻畫有科普需求的網民的獨有特徵,為科普信息化建設的宏觀決策、科普的精準推送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為準確了解我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在「搜什麼」、「誰在搜」、「用什麼搜」等情況,中國科協科普部、百度數據研究中心、中國科普研究所於2015年3月共同開展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研究,從2015年起,每季度定期發布《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報告》。
(二)研究對象和內容
研究對象:使用百度搜索的中國大陸網民
研究內容:側重於了解中國網民的科普搜索行為特點、科普主題搜索份額、科普搜索人群的年齡、地域性別等結構特徵,並對不同終端上的搜索行為進行分析,以期了解中國網民的科普需求狀況。
(三)研究方法
此次科普需求搜索報告基於2015年至今的百度搜索數據。
研究步驟為:
1. 根據2011年後出現的科普熱點研究提出8個科普主題,參考專家意見根據科普主題提出種子詞,調取百度數據對種子詞進行計算衍生,得到衍生詞庫,即網民搜索詞詞庫,作為科普需求熱度的計算基礎。
2. 由百度去掉與科普無關的衍生詞後,各領域專家對衍生詞進行進一步的科學取捨和歸併。
3. 基於衍生詞庫和百度積累的歷年搜索數據,利用百度的技術開發實力,進行數據的統計和篩選、開發數據分析平臺。
4. 對數據分析平臺的結果進行分析解讀,形成報告。
根據本季度新聞熱點事件,增加1個種子詞和1個事件。屬於航空航天主題的1個事件,為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屬於健康與醫療主題的1個種子詞,為熱射病。
(四)術語釋義
搜索指數:以百度網頁搜索次數為基礎,科學分析並計算關鍵詞搜索頻次的加權和,反映特定內容在百度上被搜索的熱度。
用戶佔比:表示搜索某類信息的人群在性別、年齡、地區等不同維度的分布情況。
TGI 指數:TGI(Target Group Index)即目標群體指數,指在總體中,目標群體相對於其他子群體在某項特徵上的顯示度。TGI 指數大於100,表示有此特徵。TGI指數越大,特徵越明顯。
二、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特徵
(一)第二季度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出現小幅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長51.56%
第二季度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為16.55 億,這是近四個季度連續上升後首次出現小幅下降,同比增長51.56%,環比下降5.10%。
(二)環比增長排名第一位的是應急避險科普主題
第二季度八個科普主題增長排名依次是應急避險、健康與醫療、食品安全、航空航天、前沿技術、能源利用、信息科技和氣候與環境。由於本季度颱風和地震頻發,所以應急避險科普主題環比增長排名由第一季度的第八上升至本季度的第一。
(三)全國各省的科普搜索TGI[1]呈階梯分布,京、滬、浙、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陝西、天津、河南等8省的科普搜索TGI 指數高於全國平均,覆蓋26,748萬網民;其餘23省[2]的科普搜索TGI低於全國平均,覆蓋46,378萬網民。全國超6成網民的科普搜索需求仍有上升空間。
2017年Q2全國各省科普搜索TGI排名
(四)各省科普搜索 TGI排名前三的熱點
2017Q2各省科普搜索TGI排名前三的熱點
三、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熱點
(一)第二季度地震和颱風頻發,颱風相關搜索的城市排名前三位是深圳、廣州和福州
4 月12 日02 時25 分,在浙江杭州市臨安市發生4.2 級地震,當天關於地震相關的搜索指數為49.02 萬;今年5 月12 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九周年紀念日,這一事件引發中國網民達到新的搜索高峰,為106.55 萬。
6 月12 日23 時前後第2 號颱風苗柏的中心在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沿海登陸,中國網民對颱風相關的搜索在當天達到高峰,為164.51 萬。地域數據顯示:搜索颱風相關的城市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深圳、廣州和福州。
(二)可燃冰試採成功事件大幅拉升了能源利用主題的搜索指數
5 月18 日,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汽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 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汽水合物安全可控性開採,中國網民對可燃冰相關的總搜索指數為129.25 萬,且在5 月19 日達到高峰,為23.96 萬。
(三)國產航母成功下水事件引起網民全面搜索航母知識
4 月26 日航母001A 出塢下水,這是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我國成為全世界為數不多的能夠自行建造航母的國家,中國網民對這一重大事件的搜索在當天達到高峰,為151.91 萬。
中國網民對本熱點事件關注的主要內容是航母、國產航母、水下航母、航天母艦、航空母艦和浮島式航母等。
(四)與天宮二號相關的航空航天系列事件一直引發網民關注
4 月20 日19 時41 分35 秒,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於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4 月22 日12 時23 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中國網民對這一事件的搜索指數為116.50 萬,在4 月20 日達到搜索高峰,為29.09 萬。
四、科普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組織專門團隊,打造「科普中國」精品產品
「科普中國」作為公共傳播體系,是科普的一個重要陣地。打造精品產品,對於其樹立品牌、發揮更大的傳播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本季度報告可以看出,像航空航天的系列事件一直倍受網民關注,而國家對於這些事件都是提前規劃好的,「科普中國」可以根據這些事件,組織人才打造相關內容的精品產品,通過不同渠道進行傳播,以充分發揮科普中國的傳播作用。
(二)根據不同地域網民搜索熱點的不同,可對不同省份進行有針對性的內容推送
本季度報告的TGI數據顯示,各地網民的搜索熱點與其所處不同地域特徵及發生事件密切相關,搜索內容存在差異化。根據這樣的搜索差異,各級相關部門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熱點有針對性地推送相應的科普內容。
(三)應加強科普資源素材庫的建設
本季度報告中,應急避險主題是唯一一個搜索指數環比增長的主題。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如何進行及時、有效地應對,是擺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加強科普資源素材庫的建設,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建立各類主題相關知識的素材庫,豐富科普資源,才能在發生事件時,第一時間有知識可循,有內容可傳播,做到有的放矢。
[1]各省科普搜索TGI通過各省科普搜索指數與網民規模對比得出。各省網民數據來自CNNIC第3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