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2014年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民篇(1)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民網際網路應用狀況篇(2)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篇(3)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民網際網路應用狀況篇(4)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民網際網路行為篇(5)
一、搜尋引擎:搜索產品、細分市場和終端設備改變用戶搜索習慣
2013年,國內搜索行業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新進入的搜尋引擎企業和現有搜索企業競爭激烈,而不斷細分的搜索市場和性能持續提升的終端設備正改變著用戶的搜索習慣。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搜索行為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綜合搜尋引擎仍然是網民最基本的搜索工具,過去半年,搜索網民使用過綜合搜索網站的比例達98.0%。
(一)中國搜尋引擎產業半閉環狀態正在形成
搜尋引擎產業半閉環狀態是指搜尋引擎一部分搜索結果指向自身相關內容,而非外部網站資源。隨著搜尋引擎行業競爭加深,各搜尋引擎正加快相關內容產品的研發,同時利用自身搜尋引擎優勢導入流量,以擴大業務規模,提高進入壁壘,取得競爭優勢。
搜尋引擎產業半閉環狀態具體表現:第一,搜尋引擎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開發搜索結果類產品。當前不少搜尋引擎已經推出了百科、知道、文庫、經驗、問答、知識圖譜等產品,讓用戶搜索後直接轉向這些產品,找到所需信息。第二,搜尋引擎企業開發垂直產品,並利用搜尋引擎導入流量。主要搜尋引擎中,不少企業推出了音樂頻道、地圖頻道、閱讀頻道、旅遊頻道、應用頻道、遊戲頻道、貼吧、空間、軟體、購物、素材等產品,利用搜尋引擎導流優勢,取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第三,通過併購或控股其它垂直產業擴大自身閉環產業範圍。主要搜尋引擎中,已相繼併購了網址導航、在線旅遊、應用分發、音樂、視頻、文學等行業網站,通過自身搜索力量導入流量以實現雙贏。
搜尋引擎產業半閉環狀態形成由三方面原因促使:首先,拓展業務範圍以擴大業務規模是最主要原因。雖然搜尋引擎流量變現能力強,但規模有限,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向其它垂直行業延伸,布局新業務,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搜索網民需求的推動,也是重要原因。搜尋引擎最主要目的是幫助用戶找到所需信息,而通過抓取其它網站網頁內容而簡單呈現的搜索結果很難滿足網民需求,因此需要人工整理和編輯,才能讓搜索網民更快找到所求。最後,行業競爭也是重要原因,通過完善自身的系列產品,阻止其它搜尋引擎抓取,提高行業進入壁壘,是搜尋引擎發展自身產品的重要動力之一。
(二)手機搜索輸入方式越來越豐富,語音、二維碼掃描成為重要的搜索入口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搜尋引擎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相比2012年,2013年網民在手機端搜索時使用的輸入方式有明顯的變化,表現在使用二維碼掃描輸入和語音輸入進行搜索的網民比例大幅度上升。其中使用過二維碼掃描輸入進行搜索的手機網民比例從7.9%上升到了25.1%,上升了17.2個百分點;使用過語音輸入進行搜索的手機網民比例從12.7%上升到了22.1%,上升了9.4個百分點。2013年部分輸入法集成了語音以及二維碼掃描輸入功能,加上很多即時通信、微博等APP也都聚集了這些輸入功能,帶動了網民使用這些新的輸入方式,並在搜索信息時使用。
圖 42手機搜索的輸入方式
(三)手機端與PC端網民搜索使用差異
搜索情景差異: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搜索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從電腦和手機的搜索情景來看,通過電腦搜索情況最多的是在「了解工作學習相關內容時」,其次為「了解感興趣的信息時」。而通過手機搜索最廣的是在「了解感興趣的信息時」,手機搜索以碎片時間使用為主,因此手機搜索的信息與電腦端相比,與工作學習關係相對較小,而與生活娛樂的關係相對較大。
此外,在找周邊人/朋友時,手機搜索使用比例比電腦搜索比例要高,主要因為手機搜索獨有的定位功能,使得部分搜索網民常在手機上通過定位查看周邊朋友,使得該項功能使用比例相對較高。
圖 43 2013年PC端與手機端網民搜索情景對比
搜索內容差異: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搜索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新聞搜索在電腦和手機上都位居第一,新聞仍然是網民最常搜索內容,但網民在電腦端搜索音樂和視頻的比例要高於手機端,主要在於音樂和視頻搜索之後,要在線收聽或收看,耗費流量較多,網速要求較高。
網民在手機端搜索小說等文學作品的比例高於電腦端,小說等文學作品適合在碎片時間裡使用小屏的手機上觀看,因而得到了手機網民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網民在手機上搜索手機應用的比例高於電腦端,但仍有28.0%的網民通過電腦搜索手機應用,並通過手機助手等軟體直接從電腦上安裝手機應用。
圖 44 2013年PC端與手機端網民搜索內容對比
(四)手機網民首選某個搜尋引擎的因素
相對於電腦端搜索,手機搜索份額的決定因素更多、搜索入口與渠道更加複雜,這使得手機搜索競爭更加開放。
整體上,決定用戶首選某個搜尋引擎的因素有五類:1.習慣性因素:即用戶在電腦上最常使用某搜尋引擎,在手機上也會使用相同的搜尋引擎;2.工具導流因素:各種工具引導用戶使用某搜尋引擎,如各品牌手機預裝,瀏覽器、導航及其它網站默認搜尋引擎等;3.搜索體驗類因素:指網民使用搜尋引擎過程中的感覺與評價,如精確度、安全性、便捷性等等;4.品牌及情感因素:即對某個搜尋引擎品牌的感知以及其它情感,如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民族情感等;5. 網民知識以及其它因素:包括網民網絡知識的豐富程度、網民使用搜尋引擎的頻度等因素。整體決定因素如下圖所示:
圖 45被手機網民列為首選手機搜索網站的大類因素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搜尋引擎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決定網民在手機端首選搜尋引擎的因素如下:首先,電腦端的品牌選擇對手機端選擇影響最大,有74.3%的手機網民回答了 「電腦上的習慣延伸,懶得換」;其次為搜索體驗,包括搜索匹配度高、操作體驗較好、搜索速度較快、安全性高、廣告少等等,選擇比例在44%以上;再次為工具導流,包括瀏覽器、手機預裝、導航網站提供搜索框等等,選擇比例在四成以上;最後企業形象、品牌知名度、民族情感以及其它因素對手機網民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影響。
圖 46被手機網民列為首選手機搜索網站的具體因素
為此,各搜尋引擎要想在手機端贏得市場份額,需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加強用戶電腦端使用習慣培養,開發搜索導流的前端工具,改善搜尋引擎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影響力,引導新搜索網民的使用。
二、社交網站:用戶活躍度下降,用戶向其它應用轉移
社交類應用指帶有社交元素的網際網路應用,包括社交網站(SNS)、微博等垂直應用。進入2013年,社交類應用變化明顯,表現在:1.部分傳統社交應用用戶使用熱度下降;2.具有社交元素的新應用不斷推出,分流了部分網民在社交網站、微博上的使用;
(一)數字解讀社交類網站用戶結構變化
社交類網站(包括狹義的社交網站和微博)近年來用戶增長趨緩,受替代應用以及網民行為變化的影響,不少社交類網站面臨用戶流失、用戶結構變化的問題。整體上,社交網站和微博近一年來活躍度下降的用戶比例大於活躍度提高的比例,而且社交網站面臨著高端用戶流失的問題,而微博的高端用戶變動非常劇烈,具體如下:
用戶變化:超過五分之一的用戶活躍度下降,但僅十分之一的人活躍度提升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內減少使用社交網站(包括明顯減少和略微減少)的網民比例達23.5%,增加使用(包括明顯增加和略微增加)的比例僅為12.7%,活躍度提高的網民比例不及網民活躍度下降的比例;同樣,過去一年內使用微博減少的網民比例佔22.8%,使用時間增加的比例為12.7%,減少的比例也大於增加的比例。近年來,由於具有社交元素的應用增多,部分網民的社交活動轉移到了其它應用上,而且隨著使用時間增加,部分網民新鮮感下降,導致使用活躍度逐漸下降。
圖47 過去一年各社交類應用網民使用變化
社交網站:高層次(高學歷、高收入)用戶活躍度下降的比例最大
從網民結構來看,社交網站網民的學歷和收入結構有走低的趨勢。收入和學歷越高,過去一年內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比例越高;反之收入和學歷越低,過去一年增加使用社交網站的比例也越高。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中,月收入5000(不包括5000元)元以上的網民比例達26.0%,而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網民減少使用的比例最少(22.0%)。
過去一年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中,大專學歷以上的網民比例達25.7%,而高中/中專學歷以下的網民減少使用的比例為21.1%,相對較低。
圖48 過去一年使用社交網站發生變化的網民特徵
微博:高層次用戶活躍度變動最為劇烈,活躍度下降和提升比例都高於其它群體
微博用戶變化中,高層次用戶使用時間增減變動較為劇烈,此類用戶不僅增加使用微博的比例最高,減少使用的比例也最高。微博吸引了部分高學歷/高收入的用戶增加使用,但也面臨著較大比例高學歷/高收入群體流失的問題。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戶,最近一年減少使用微博的比例高達26.1%,增加使用的比例也有14.3%,均高於其它收入段的微博用戶;學歷上看,大專以上學歷的用戶,最近一年減少使用微博的比例高達23.7%,增加使用的比例也有13.2%,均高於其它學歷段的微博用戶。
圖 49 過去一年使用微博發生變化的網民特徵
社交類網站用戶結構變化,對網站自身經營、廣告主媒體投放選擇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二)社交類網站用戶活躍度下降原因
社交類網站(包括狹義的社交網站和微博)滿足了現代人部分社交需求,已成為人們在網上進行社交和其它活動最重要的平臺之一,但也面臨用戶流失的問題,近年來用戶活躍度下降比例較高。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多方面因素導致社交類網站活躍度下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認為「社交類網站浪費時間」 是網民活躍度下降的首要原因。在活躍度下降的人群中,之所以減少使用社交網站,43.1%的人認為太浪費時間,微博為40.1%。當部分用戶認為此類應用不是必需品時,就會減少使用,導致活躍度下降。
第二,其它替代應用的出現,降低了部分網民社交類網站的使用時間。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中,32.6%的人轉而使用微信,20.3%的人轉而去上微博;減少使用微博的人中,37.4%的轉移到了微信。除此之外,其它類似應用出現,也對社交類應用有著替代作用。
圖 50網民減少使用某社交應用的分流去向
第三,網民長期使用社交類網站會缺乏新鮮感,從而減少使用。此類原因佔了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的網民的35.2%,微博則為33.2%。對於個人來說,使用任何應用時間長了都可能缺乏新鮮感,使用熱度下降。
第四,與朋友互動減少也是重要原因。朋友更新較少,或者發信息無人回應,會降低網民使用社交網站和微博的積極性。
三、電商應用:多因素驅動電子商務市場快速發展
(一)網絡購物用戶購買決策存在年齡代際區隔,分群分類促銷效果更佳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不同年齡代際橫向比較來看,在購買不熟悉的產品時,60後決策更看重購物網站的品牌;70後追求品牌的性價比,看重購物網站的品牌和產品價格的高低;80後更看重用戶評價與網站的知名度/口碑;90後則更看重於用戶評價。這與不同年齡代際的生活態度和購物習慣相關。因此購物網站在做宣傳推廣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目標用戶應該採取不同的促銷策略。
圖 51 2013年不同年齡代際網絡購物用戶購買不熟悉的商品時主要考慮因素
不同年齡代際用戶在購買熟悉的商品時決策因素與購買不熟悉商品時的決策考慮基本因素一致。60後謹慎而行看網站知名度和口碑以及購物網站品牌,70後持節儉風格看重價格高低,80後看重用戶評價和性價比,90後更注重用戶評價。
圖 52 2013年不同年齡代際網絡購物用戶購買熟悉的商品時主要考慮因素
(二)手機網絡購物成重要消費模式,增長潛力較大
隨著我國行動網路環境的改善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國電子商務類應用在手機端發展迅速。2013年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44億,年增長率160.2%,使用率高達28.9%。此外,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網絡購物時使用手機瀏覽查詢的用戶佔比58.2%,而手機網絡購物用戶僅佔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47.8%。由此可見,手機網絡購物已經發展成為網絡購物市場重要補充方式,其用戶規模未來還在呈現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81.8%的手機網絡購物用戶通過手機上百度等通用搜索查看商品信息,78.8%的手機網絡購物用戶在手機上輸入網址打開網站瀏覽。用手機上一淘網等購物搜索查看和登陸購物網站客戶端軟體瀏覽的網絡購物用戶均佔比54.5%。與2012年相比,用戶在手機上查看商品信息的各種方式的使用比例均有所增加,消費者對手機購物的認可程度逐漸加深。
圖 53 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如何在手機上查看商品信息
用戶使用手機網絡購物的情景較為多元。有86.7%的用戶在家休閒時用手機網絡購物,對於部分用戶而言,手機已經開始逐步替代家庭電腦在用戶網絡購物中的地位;有60.0%的用戶是在無法使用電腦聯網時使用手機網絡購物;20%的用戶在上班、上學時用手機網絡購物;還有40.0%和13.3%的用戶是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和排隊等候時用手機網絡購物。
圖 54 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手機購物情景
手機網絡購物未來將成為拉動網絡購物增長的重要力量。首先,設備與網絡購物消費模式轉變結合。手機的便攜性和Wi-Fi環境的發展,讓交易隨時隨地發生,打破了傳統購物方式的場景限制,激發了更多的衝動型消費行為。第二,功能與手機使用屬性結合,二維碼、條形碼、購物比較等功能的發展,契合了手機的界面和應用場景,促使更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行動網路購物;第三,應用與用戶最新需求相結合,社會化導購、購物分享類APP的發展和手機支付的完善,使得手機端購物操作體驗逐漸提高,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將持續推動了網絡購物市場的增長。
隨著智慧型手機應用的豐富和手機購物體驗的完善,手機對PC網絡購物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數據顯示:與PC端相比,21.2%的網絡購物用戶更願意使用手機瀏覽購物網站,20.5%的網民使用手機瀏覽購物網站的時間更長,18.5%的網絡購物用戶使用手機瀏覽購物網站時下單速度更快,18.2%的網絡購物用戶更喜歡手機購物體驗。
圖 55 2013年網民PC端購物與手機購物意願和習慣對比
(三)購物網站是購物搜索的主要地點,搜索與線上購買契合度提升
購物網站已成為網民最常用的購物搜索平臺,近年來,由於大型購物平臺的崛起,平臺內商品種類不斷豐富、信息不斷完善,網民直接在這些購物平臺上搜索的意願增加。網民電腦上常用的購物搜索網站類型中,購物網站達75.8%,遠超綜合搜尋引擎(23.7%)和垂直搜尋引擎(0.5%)。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物流和在線支付服務質量的提升,網民線上購物意願增強,購物搜索後在線購買的比例增加。62.2%的網民在搜索購物信息後,以線上購買情況較多,還有13.4%的人「線上、線下購買情況下不多」,只有22.6%的網民線下購買情況較多,1.6%的網民不購買。與2012年相比,2013年網民在進行購物搜索後,線上購買情況較多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增加了22個百分點,2012年線上線下購買情況差不多的網民的購買渠道重心已經逐漸向線上購買傾斜。網民線上購買的意願增加,為搜索企業、商家收益提升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圖 56 2013年PC端網民購物搜索後的購買渠道
與2012年相比,2013年網民在進行購物搜索後,線上購買情況較多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增加了22.5個百分點,2012年線上線下購買情況差不多的網民的購買渠道重心已經逐漸向線上購買傾斜,網民的線上購買意願快速增加。同時,購物搜索後不購買的比例也大幅下降,從2012年的8.3%降至2013年的1.6%,線上購物在搜索網民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
圖 57近兩年PC端網民購物搜索後的購買渠道變化
根據CNNIC《2012-2013年中國在線旅遊預訂行業發展報告》,線上預訂用戶中,有過手機預訂經歷的用戶佔20.3%。安裝了在線旅遊預訂APP的人絕大多數都在使用該APP。手機在人們旅行過程中作用貫穿全程。不僅僅是旅遊過程中與親人朋友聯絡,對於旅行前目的地等行程信息查詢、旅遊過程中信息導航(LBS等功能)、旅遊過程中分享見聞等智慧型手機新興功能,線上預訂用戶佔比分別為60.6%、59.8%和45.3%,多於線下預訂用戶。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和應用拓展了在線旅遊預訂渠道,朋友間的交互作用極大的刺激了旅遊需求和旅遊消費。未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旅遊預訂APP的不斷完善,線下用戶和潛在旅遊用戶可能直接轉化為手機在線旅遊預訂用戶。
圖 58移動智能終端的交互應用在旅遊預訂中的表現
(五)硬性指標對比促進線上機票預訂,軟性服務促進線下預訂
根據CNNIC《2012-2013年中國在線旅遊預訂行業發展報告》,線上線下吸引用戶進行機票預訂的核心競爭力側重點不同。與線下用戶相比,線上用戶在進行飛機票預訂時主要考慮機票的折扣力度和航班時間,選擇比例分別為84.0%和78.4%,明顯高於線下旅行預訂用戶[線下旅行預訂用戶:主要通過電話和實體店進行旅遊預訂的用戶。
]。而線下用戶主要考慮航空公司飛行安全性、飛機準點性、空乘人員的服務熱情,以及飛機餐點可口程度,選擇比例分別為65.0%、63.3%、35.0%和23.3%。這與線上線下進行機票預訂時所提供的使用環境不同有關,線上預訂可以方便的使用多家信息的對比,考慮的是硬性指標;線下預訂則主要依賴各航空公司的口碑,考慮更多的是軟性服務。
圖 59選擇線上和線下預訂機票時主要考慮的因素對比
用戶選擇線下預訂而非線上預訂主要是因為其固守以往的消費習慣,尚未被引導到線上。與網上機票預訂相比,選擇線下機票預訂的原因主要為:線下的「價格更便宜」和「一直在用,習慣了」,這部分人群佔比分別為46.7%和40%。33.3%的用戶覺得線下「位置/聯繫方便」、「不信任網絡的安全性」而選在線下預訂機票。28.3%的人覺得線下「人工服務更貼心」、「優惠促銷活」動數量和力度更多更大。
圖 60與線上機票預訂相比選擇線下機票預訂的主要考慮因素
四、網絡視頻:硬體技術、網絡環境、線下節目推動著網絡視頻行業向前發展
2013年,中國網絡視頻行業變化較大,基礎環境、網民行為、企業競爭等方面都發生變化。企業競爭向縱深方向發展,除了橫向併購外,還與上遊內容製作、下遊硬體廠商結合,發展模式更加豐富。
(一)圍繞網際網路電視的客廳爭奪戰變得激烈
電視屏幕是繼電腦、手機之後的第三塊網絡視頻顯示屏,是網絡視頻企業爭奪視頻顯示出口的又一大焦點。當前不少網絡視頻企業已經推出了機頂盒、路由器、智能電視以及圍繞網際網路電視產生的配件產品,以此布局網際網路電視產業。
網絡視頻進入電視渠道,將在以下幾方面受益:首先,能解決當前網絡視頻廣告規模較小的問題。電視屏幕大,表現豐富,在品牌建設和促銷方面的廣告效果都非常好,因此電視廣告規模巨大。網絡視頻進入電視端,能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其次,網絡視頻進入電視端,能拓展網絡視頻用戶,同時讓部分非網民也能接觸到網絡視頻。電視屏幕較大,能聚集多名觀眾一起收看視頻,突破電腦與行動裝置由於屏幕較小使得一起觀看的人偏少的限制,即便是不會上網的電視觀眾,也能看到網絡視頻。
(二)大屏手機和4G網絡助推視頻網民向移動端轉移
以往由於手機性能以及網絡環境的限制,視頻網民在非Wi-Fi環境下的移動場所收看視頻的積極性較低,網民需要更好的播放設備和網絡環境來支撐移動視頻的播放。2013年,多方面的發展進步,初步滿足了視頻網民在移動環境播放視頻的要求:首先,大屏手機密集上市,價格進一步平民化,已經開始向中低收入群體滲透。其次,2013年12月4日,4G牌照發放標誌著中國4G時代的到來,如果4G網絡覆蓋範圍擴展、資費下調,將進一步促進更多的人在非Wi-Fi環境下在線收看視頻。最後,為了適應硬體和網絡技術的提升,視頻網站在移動端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推出體驗更好的視頻播放服務。以上多方面因素促使用戶在線觀看視頻的習慣發生變化,在線視頻收看向移動端轉移。
(三)電視熱播綜藝節目助推在線視頻業務成長,其版權重新成為爭奪焦點
近年來,隨著選秀、親子、婚戀等綜藝節目熱播,綜藝節目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線上播放版權爭奪也成為網絡視頻企業爭奪的焦點之一。電視熱播綜藝節目從以下幾方面帶動在線視頻業務成長:首先,電視熱播綜藝節目給在線視頻企業帶來點播量的提升,增加廣告收入;其次,為在線視頻企業帶來用戶增長,提高視頻網站用戶覆蓋面;最後,熱播節目能提高網站的影響力,帶動其它相關視頻的點播。熱播節目不僅在視頻網站上熱播,也通過分享、轉發、重新編輯上傳等方式,在微博等社交網站上轉播,使得視頻網站的影響力提升。
2013年底,圍繞綜藝節目網絡播放權的爭奪重新變得激烈,各熱播節目頻繁易主,被實力更強的視頻企業以更高的價格奪走。版權費一直是網絡視頻企業主要的成本之一,各企業也通過擴大資源共享、加大自製劇的製作等方式來降低版權成本。但由於線下熱播節目能帶給網絡視頻企業諸多益處,圍繞熱播綜藝節目播放權的資源爭奪,重新成為網絡視頻爭奪的焦點。
五、網路遊戲:整體行業持續放緩,手機端遊戲熱度高
(一)整體遊戲發展放緩,網頁遊戲已基本達到頂峰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遊戲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從用戶遊戲時間變化來看,遊戲年限越長的用戶,近半年遊戲時間反而越來越短,老遊戲用戶黏性降低,熱度消退。
圖 61 不同遊戲年限用戶比例
圖 62不同遊戲年限用戶遊戲時間變化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遊戲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多端並存的遊戲類型中,網頁遊戲是用戶佔比最低的,比例為40.6%。而對非網頁遊戲用戶的調查中發現,該類人群未來會進入網頁遊戲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低於其他遊戲,網頁遊戲未來發展並不樂觀。
圖 63各類遊戲用戶比例
圖 64非此類遊戲用戶未來該類遊戲意願
2011年開始,網頁遊戲得到了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這一市場。但隨著手機遊戲的發展,網頁遊戲的劣勢逐步顯現:遊戲體驗上無法與客戶端遊戲相比;使用方便性也被手機遊戲所取代。網頁遊戲已基本達到頂峰,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二)客戶端遊戲用戶黏性下降,但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客戶端網路遊戲自身的遊戲特質使其用戶多為高黏性深度玩家,但是對於新用戶的獲取卻遭遇了瓶頸。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遊戲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客戶端網路遊戲用戶遊戲年限越長,最近半年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的比例則變小,用戶黏性下降。
圖 65客戶端網路遊戲用戶遊戲時間
客戶端網路遊戲用戶未來繼續此類遊戲的意願明顯高於其他遊戲類型。隨著遊戲種類的豐富、多端的發展,儘管客戶端網路遊戲受到手機遊戲和網頁遊戲的分化作用,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客戶端網路遊戲對大部分端遊用戶而言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遊戲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客戶端遊戲用戶中54.3%表示未來肯定繼續該類遊戲。客戶端網路遊戲仍然是目前遊戲市場主流之一,仍舊帶來遊戲領域的最大營收價值。
圖 66各類遊戲用戶未來繼續此類遊戲意願
對於遊戲來說,創新是關鍵,創新可以保障用戶的留存率。目前市場上一直具有較好用戶的遊戲必然擁有一定的創新性。客戶端遊戲研發成本高,這也就保障了其遊戲質量。畫面美觀、體驗感好這是客戶端遊戲的優勢,這些優勢推動了客戶端遊戲生命周期的延長,使遊戲性高,為遊戲留住了用戶,同時也帶來了高黏性用戶。這些優勢是網頁遊戲和手機遊戲絕對無法比擬的。
(三)手機端遊戲熱度高,社交元素增強遊戲黏性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網民遊戲行為調查研究報告》,非手機遊戲用戶未來轉化為手機遊戲用戶的意願相對較高,為15.1%。
圖 67非此類遊戲用戶未來該類遊戲意願
在整體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帶動下,手機遊戲未來還存在著很大的增長空間。一方面,硬體環境促進手機遊戲的發展。隨著網絡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包括Wi-Fi、3G、4G網絡的發展),手機性能的繼續提升,人們將會在手機端花費越來越長的時間。另一方面,社交元素增強了手機遊戲黏性。隨著社交關係在手機遊戲中的引入,彌補了以往手機遊戲缺乏社交性、互動性的缺憾,增強了用戶的遊戲黏性,延長了遊戲的生命周期。最後,手機自身特性決定了手機遊戲使用頻率高。手機隨身性、實時性,可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進行遊戲的需求,黏性更高,融入生活。在這些因素的驅動下,未來手機遊戲可能會打破碎片化時間,向「長」時間轉變。
六、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全面發展,加速向日常生活滲透
(一)手機瀏覽器碎片化特點明顯,閱讀是核心需求
手機瀏覽器成為網民接入移動網際網路的主要入口。據調查,用戶使用手機瀏覽器的頻率較高,75.6%用戶每天都使用,其中63.3%用戶每天使用多次,相比2012年9月手機瀏覽器的使用頻率有所增加。一方面,由於手機的便攜性和移動的隨時性,使得用戶可以在碎片化時間裡使用手機瀏覽器上網,增加了使用頻率;另一方面,手機瀏覽器功能內容的豐富性,添加了精品閱讀、網頁遊戲等各項功能,閱讀和視頻觀看體驗也有所上升,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在手機瀏覽器上使用更多的手機應用,加深了用戶對其的依賴度。
圖 68使用手機瀏覽器的頻率
其中,手機瀏覽器用戶平均每次使用手機瀏覽器時長為10-30分鐘,佔比為33.1%,可見用戶在使用手機瀏覽器的習慣上主要為每天使用多次,每次使用時間較短,碎片化特點明顯,這和用戶目前使用手機瀏覽器的主要功能相關,瀏覽網頁和新聞閱讀為主。
圖 69平均每次使用手機瀏覽器的時長
進一步對手機瀏覽器訪問網站類型進行調查發現,手機瀏覽器用戶瀏覽最多的網站類型為新聞資訊網站,比例為71.8%;其次為小說等文學作品網站,比例為43.1%,可見,閱讀是目前手機瀏覽器用戶的核心訴求。
購物網站和視頻網站的訪問比例為39.1%和36.6%,處於手機瀏覽器用戶需求的第二梯隊,相比2012年9月的訪問比例分別上升了16.7和14.8個百分點,上升幅度高於其他網站類型。一方面在於移動上網環境的改善和智慧型手機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於手機瀏覽器技術發展和功能完善,提升了手機支付體驗和視頻觀看體驗。購物網站和視頻網站使用的增加有助於提升手機瀏覽器用戶的使用時長,也有助於手機瀏覽器商業價值的進一步實現。未來隨著網頁應用的發展,視頻、電子商務等使用體驗的上升,手機瀏覽器用戶的黏性會越來越強,使用時長會越來越長。
遊戲及社交網站的使用和瀏覽則相對較少,比例分別為29.8%和24.0%,一方面手機瀏覽器對於交互性和遊戲的設計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於遊戲較好的盈利性吸引大量廠商進入,在手機端已有較好的布局,使得手機瀏覽器對手機遊戲領域的介入難度較大。
圖 70 使用手機瀏覽器瀏覽的網站類型
(二)手機娛樂從「碎片化」向「長」時間發展
近年來,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速,以終端、平臺和服務為主要構成的產業體系改變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整體格局,也極大改變了網民上網行為和生活方式,並逐漸從碎片化的閱讀、通訊等應用向各類用戶使用時長較長的視頻、遊戲等應用發展。目前,娛樂化是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的主要特點。
根據CNNIC《2013年中國手機網民娛樂行為報告》,從時間上來看,手機娛樂是手機使用的主要功能,佔據了手機除簡訊電話化使用總時間的60.6%。據調查,手機娛樂用戶平均每天除簡訊電話外使用手機179分鐘,其中手機娛樂109分鐘。從用戶使用率上來看,97.6%的手機網民最近半年使用過手機娛樂類應用。
手機娛樂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手機網民的主流應用,也帶來網民手機娛樂行為新的變化,逐漸從「碎片化」時間向「長」時間發展,由情境驅動娛樂向習慣進行娛樂發展,手機娛樂成為一種固定化的生活習慣。
從使用場景來看,手機娛樂在「睡覺前」和「看電視、家裡休息」等時間使用比例較多,說明手機娛樂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上的消遣方式還成為一種家庭娛樂方式。根據調查,77.8%手機娛樂用戶在晚上睡覺前使用手,73.2%手機娛樂用戶在家裡/宿舍等休息時間使用。可見,手機娛樂已成為用戶一種常態化的生活方式,習慣驅動作用不斷凸顯。
表8各手機娛樂的場所
從使用時長來看,手機娛樂每次使用時長半個小時以上比例增多,尤其手機視頻和手機閱讀,半個小時以上的用戶比例為64.9%和55.2%。隨著手機娛樂用戶從交通工具等場所向家裡等使用場所的擴散,良好的上網環境和充足的上網時間增加了手機娛樂時長,加之各類娛樂應用的不斷改進,吸引著網民對手機娛樂的持續使用。
表9各手機娛樂平均每次使用時長
(三)手機地圖將成生活信息服務的重要入口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普及,手機地圖的滲透率將持續上升。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用戶規模達4.2億,其中手機地圖在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達35.4%,手機地圖用戶數已近1.5億。
據CNNIC《2012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手機地圖用戶中,使用路線導航的用戶佔62.7%,地點查找的用戶佔45.3%,從目前來看用戶使用比例最高仍是地圖的路線導航和地點查找等傳統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周邊生活信息等熱點查詢的比例已達29.2%;籤到或位置信息分享比例為10.4%。手機地圖作為導航和查詢地點的工具,對用戶來說具有一定需求剛性,使手機地圖在手機網民的保持相對較高的滲透率。當用戶數達到一定的規模,手機地圖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重要的開放性平臺。
圖 71 手機地圖用戶在手機地圖上使用功能情況
手機與位置信息有密切的關係,手機地圖不僅可以成為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服務的入口,也可以衍生出眾多移動應用,成為基於用戶位置與線下商戶之間關聯的各種O2O應用的平臺。從手機地圖作為移動的入口和平臺來看,手機地圖已經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商業前景。
位置信息是移動網際網路社交關係的核心,手機地圖將衍生成新的社交方式。調查顯示:手機地圖用戶中,籤到或位置信息分享比例已經達10.4%。隨著網際網路逐步移動化和社交化,手機地圖融合社交元素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社交關係也會因地理位置而變得更加真實和豐富,使用戶之間、用戶與線下廠商、網際網路企業之間的聯繫也將進一步深化,手機地圖社交也將出現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外,手機地圖的位置信息是精準營銷、個性化推薦和數據挖掘等的基礎。例如利用用戶和商家的位置信息,線下商家可以了解周邊競爭對手的分布情況,商家可以知道用戶的分布情況,以及如何獲取用戶以及如何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總之,用戶的位置數據中蘊藏著巨大的價值,而手機地圖正好可以便捷地獲取到用戶的位置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