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鉬納米片功函數相關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1-01-12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好成 通訊員劉培香)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二維二硫化鉬(MoS2)納米片功函數及載流子濃度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論文日前在《美國化學會·納米》刊發。

 

據介紹,與石墨烯相比,二維MoS2納米片具有合適的帶隙,適用於光檢測等功能器件。金屬電極與MoS2納米片之間的電接觸行為對器件性能的影響很大,研究者需要了解接觸處的能帶排列,因此對MoS2納米片功函數的表徵及調控成為最近的研究熱點。

 

研究人員通過引入具有偶極動量的自組裝單分子層,成功對MoS2納米片載流子及功函數進行了調控,其自組裝單層能夠使得單層MoS2納米片的場效應電晶體極性發生變化。通過調節MoS2納米片的功函數來調控MoS2納米片功能器件中金屬電極與MoS2接觸處的接觸勢壘,能夠指導基於電接觸的功能器件的設計及製備,用於氣敏及光響應器件等領域。

 

《中國科學報》 (2013-08-27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二硫化鉬納米片具有少數層結構層和超小的晶粒尺寸,可在層之間快速可逆地插入電解質離子,這可以貢獻一部分嵌入的贗電容。此外,由於HCNB和MoS2納米片之間的協同作用,在HCNB內部生長的MoS2納米片可以與碳納米碗內部的上下碳殼形成連續的導電性碳-二硫化鉬-碳(C-MoS2-C)網絡通道。該類材料是電化學雙層電容器的理想材料。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取得了重要進展。二硫化鉬納米片具有少數層結構層和超小的晶粒尺寸,可在層之間快速可逆地插入電解質離子,這可以貢獻一部分嵌入的贗電容。此外,由於HCNB和MoS2納米片之間的協同作用,在HCNB內部生長的MoS2納米片可以與碳納米碗內部的上下碳殼形成連續的導電性碳-二硫化鉬-碳(C-MoS2-C)網絡通道。該類材料是電化學雙層電容器的理想材料。
  •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先後在《先進科學》和《納米能源》發表。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團隊和美國石溪大學教授劉夢昆等合作,利用近場光學技術克服了範德華晶體有限尺寸導致的表徵困難,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張量
  • 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研究獲新發現—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林嘉平團隊在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的製備上取得了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已入選熱門論文。然而,目前所知,在納米尺度同時具有環和手性兩個特徵的多級結構尚未見報導。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聚(γ-苄基-L-穀氨酸酯)(PBLG)均聚物與聚(γ-苄基-L-穀氨酸酯)—嵌段—聚乙二醇(PBLG-b-PEG)嵌段共聚物二元體系在溶液中自組裝形成尺寸均勻、手性可控的螺旋環狀多級納米結構。通過調控嵌段共聚物與均聚物的共混比例,發現環狀結構是由均聚物組裝形成的。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張廣宇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廖夢舟與北京理工大學姚裕貴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吳澤文合作,結合掃描探針技術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堆疊轉角調控下的單層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學行為。實驗獲得的結果為理解堆疊轉角對異質結性能影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製備黑磷納米材料有了高效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具有多邊界特徵的多晶黑磷納米片,展現出較好的光催化合成氨性能。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 當二硫化鉬遇見光
    大約2年前,MIT的科學家開始研究二硫化鉬(MoS2)在光伏材料方面的應用潛力。結果有些混亂。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納米孔中離子傳輸的理論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而且可應用於仿生或者能源轉化領域。 二維材料在納米孔的製備上有其獨特的優勢,由於其厚度薄、表面可製備孔徑並可進行化學後修飾等特性比三維材料有更好的利用前景。目前研究領域內,二維材料主要有石墨烯、二硫化鉬、氮化硼、PET等,這些報導揭示了納米限域範圍內自然界中特殊的物理化學現象。
  • 科學網—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衍生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衍生物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帶領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同時氧化和鹼化的新策略,一步法實現了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
  • 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衍生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帶領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同時氧化和鹼化的新策略,一步法實現了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
  • 周偉家研究進展:MoO2納米片及鉬衍生物在能源轉化與存儲中的應用
    濟南大學周偉家&劉宏課題組與合作者近期基於MoO2納米片及其鉬衍生物在能源轉化與存儲領域的研究進展如下。密度函數理論計算證實錨定在MoO2的氧空位上Pt的H*的吸附/解吸性能顯著得到改善。本工作證明了通過室溫光還原法結合氧缺陷錨定來製備高效HER電催化劑的可行性。相關結果發表在Nano Energy, 2019, 62, 127。
  •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2018-02-09 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針對接觸電極材料,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發展了基於晶界的刻蝕和展寬技術製備出石墨烯納米間隙電極,間隙尺寸在3納米以上可控。利用幹法轉移技術將作為溝道材料的單層二硫化鉬,與作為柵介質材料的少層氮化硼依次進行疊層,構造出具有一系列不同溝道長度的單層二硫化鉬場效應電晶體器件,最小溝道長度為~4納米。
  • 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研究獲進展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研究員劉洪陽告訴《中國科學報》:「如何選擇性將乙炔加氫到乙烯,而避免乙烯進一步氫化到乙烷,是這一反應急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劉洪陽帶領團隊致力於新型納米碳材料負載金屬催化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