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幕後」(Behind the headlines)是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體系(NHS)網站上的健康新聞評論欄目。平時,這一欄目主要的任務就是吐槽大眾媒體過於誇張的健康新聞報導。在吐槽之餘,該欄目的編輯寫下了這篇「掉節操」的「上頭條教程」,對大眾媒體上吸引眼球的種種不靠譜手段進行了總結。
(彎兔123/譯)科學工作者們,你們是否因不知如何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廣到更大範圍的受眾而苦惱呢?
你是否花了5個吃力不討好的年頭研究糞便樣本,為了找出治療賈第鞭毛蟲病的新療法,結果發現自己辛苦得出的研究成果只是在《新村晚報》34版的一個小段落裡被一筆帶過?
行了,別再著急了。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體系下屬的「頭條幕後」(Behind the headlines)團隊憑藉其數十年的新聞工作經驗,為你編寫出了最權威的指南,它將助你將研究成果搬上黃金時段新聞節目的顯要位置。只需要遵循下面的10點建議,很快你就能在電視臺與名主播們討論自己研究的假設機率檢驗方法了。
是的,健康類媒體從業者就是靠這個吃飯的。如果不將造成疾病錯綜複雜的原因直接簡化為「某因素會導致某病」,那麼這行裡的所有人都得另尋飯碗。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某個單一因素直接導致某種疾病後果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很多情況下,一個處於X因素影響下的人,確實最後患上了Y病。但是,他同時也會暴露在A、B、C、D到J等等因素的影響下。如果你在描述中因為考慮這些事實而犧牲了一個好故事的易讀連貫性,這也許說明你是一個嚴謹的科學研究者,但對一個無比渴望出名的研究員來說,這就是在浪費時間了。
插一條建議:不要寫關於癌症的話題。過去30年時間裡,《每日郵報》幾乎將所有可能導致癌症的「X因素」都列了個遍,幾乎沒給其他人留下任何可以寫的新話題。因此,你的腦子也需要更靈活點兒。
何不試著逆向思考?任意選擇一個因素與一種疾病,隨後試著能否在兩者間找到聯繫。比如「杏仁會導致社交焦慮症」,或者「訂書機導致皮癬」,甚至「棒球帽會降低智商」。
像爵士鋼琴家一樣,當你有了更多自信,你就可以開始圍繞著中心主題進行即興發揮。例如你可以聲稱,「實際上是Y導致了X!」或者「書呆子才會認為X因素會產生Y,實際上它會造成Z!那些傻瓜!」
總之,一切皆有可能。
坦率地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肯定有效並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減肥理論。那就是:如果你想要減肥,你必須使自己消耗的熱量持續多於自己攝入的熱量。
但這些「少吃多運動」的理性建議從來都不能使報紙大賣。因此你有兩種選擇:要麼選擇一款流行食物,或者發明一種高端的飲食概念。
第一種選擇就是確定一種食物作為「超級食物」(就像是時裝界的超模那樣)。它可以是胡桃、山葵或者海螺,你需要說服一些可憐的傢伙參加你設計的隨機對照試驗。最終,你的各種實驗組裡總會有一兩個做出體重減輕的結果(即使這是因為食物中毒造成的副作用)。也許有天你會發現,你的研究可能會得到來自海鮮店老闆的資助。
而打造一種高端飲食概念則需要更多一點想像力,但它卻能帶來更多媒體的關注,例如「5:2飲食法」或「舊石器飲食法」(相關閱讀:「舊石器飲食法」為什麼不靠譜?)。
這樣做的一種辦法是,圍繞著某個統一的理念,完全隨心所欲地胡編出一套飲食規則來。例如,有一種「但以理飲食法」,這是根據《舊約·以西結書》的記載改編的,據說是由先知但以理本人的飲食習慣演變而來。(這聽起來完全沒道理,但遺憾的是,真的有人搞出了這樣的飲食法)。
另一種選擇是找到一個地區,並總結出當地的生活習慣,例如地中海飲食法(相比之下,這種飲食法算是比較靠譜了)。另外還有「古巴式生活方式」,這是新聞媒體在報導一項關於古巴經濟危機如何影響了民眾健康的研究時編造出來的詞。遺憾的是,這種所謂的「生活模式」並不是你在加勒比海灘度假酒店裡享受冬日暖陽時所能堅持的。
關於性的話題總是能吸引眼球並熱賣。即使是關於人類性行為方面最抽象的的話題都能增加媒體的關注度,例如捆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或一年裡的不同時期精液質量水平隨時間發生的變化等等。
即使你研究的課題與性絲毫不相干也不用氣餒,總有你可以用上的話題。
在一個經常被各大高校新聞中心提到的經典案例中,有研究人員嘗試(這個嘗試並不成功)對正在接受激素療法治療乳腺癌的女性進行針灸,希望能減輕治療帶來的潮熱副作用。儘管這個實驗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但有聰明的研究員提到了一條不起眼,但(小聲地說)很有意思的信息:「在實驗組,患者自我報告的性生活滿意度有了一丁點在統計學上微不足道的提高」。因此,研究報導著墨的方向立即來了個大轉彎,頭條標題也被寫成了「針灸提高性慾」。
如果你研究的對象不是人類,也沒關係。記者們會非常樂於將你的研究發現推廣到人類身上,通常他們報導的方式會超乎你的想像(也可能完全不同於你的想像)。
比如說,在2007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為了提高綿羊的繁殖率,研究員對公羊的性取向做了研究(結果發現,每12隻公羊裡就有一隻是同性戀)。有人將此研究杜撰成了一些希望「治癒」人類同性戀的科學家的可疑陰謀。不論如何,這場混亂都給全世界留下了一個博人眼球的「經典」標題——「斷背羊」。
新聞編輯們都有著懷舊的天性。他們嚮往著美好的昨日舊時光,那時有溫暖的啤酒、長達四個小時的午餐、隨便報銷的帳單,並且報紙還能夠盈利。因此,任何指出現代世界已經「墮落成狗」的證據都會受到編輯們的歡迎。
但重要的是,作為一名研究員,你不得不專注於最前沿的領域。如果你發表一篇論文講述社交網站MySpace如何助長青少年間的欺凌行為,那你不妨也研究一下BBC圖文電視信息服務系統Ceefax對1980年代男女關係的影響,以滿足爺爺輩新聞編輯們的懷舊情結。
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關於關節炎,你能夠吸引媒體關注的方法就非常有限。你頂多指望研究成果能夠在「老年文摘」上發表。不過,如果你確實發現了治療關節炎新療法的誘人證據,那麼你差不多就肯定可以在《每日郵報》首頁上得到一個《關節炎神藥》的大標題了。
此外,如果你還能找到康沃爾公爵夫人(註:即查爾斯王子的夫人卡米拉)罹患你研究的那種關節炎的證據,那麼你或許還能得到一個周刊專欄呢。
新聞編輯熱愛關於男性避孕藥的故事,因為它總能接二連三地為他們提供素材。
一開始編輯會發表一篇關於男性避孕藥的介紹文章,然後他們會請一些專欄作家就此事發表幾篇評論文章。這些評論家們通常會從不同性別的角度進行論述,例如女性的觀點可能會是,服用男性避孕藥的男人要麼太蠢,要麼太沒有抱負,所以不值得相信;男性的觀點則可能是,沒有化學物質會干擾我「勇敢的小夥伴」。
孩子的故事是發表在報紙上的理想素材。
做父母的學問,很像是做廣告、研究搜尋引擎的優化算法和宇宙學;它們的共同點是,我們往往一邊講著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話,一邊讓自己的話聽起來像是專家觀點。
就像開車和做愛一樣,如果人們聽到有人說自己不善於為人父母,他們往往感到相當沮喪。任何關於養兒育女的研究論文(即使那只是關於章魚母親如何吃掉自己孩子的研究)都是適合送到「新聞磨坊」裡二次加工的好材料。這是因為,任何關於養育兒女的新聞故事都能保證收到成百上千的讀者來信或網站評論,人們對你的評論往往是:你是一個白痴,或者你說的這些我們早就知道了。
當然,不要給出任何可能對孩子造成實際傷害的信息(就像章魚母親那樣)。我們為媒體工作,但我們也不是邪惡大魔王。文字表達要曖昧,不要提供立場。例如可以寫「給孩子讀金髮姑娘和三隻熊的故事會使孩子的早餐習慣更健康,但它有可能讓孩子變成家具破壞狂。」——諸如此類的東西。
面對現實吧,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真的超級乏味。
如果吃健康均衡的營養餐能讓人100%感到愉悅,那我們也就不會看到這麼多肥胖問題了。作為一名研究員,如果你能夠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包裝成「吃巧克力/喝紅酒/躺在床上看一整天脫口秀節目能使你保持健康」,那你就在通往成為贏家的路上了。
當然,實際情況不會那麼簡單。你很可能發現那些誘人的美好事物裡,對人有益的並不是主要部分,而且這些「有益成分」的實際含量少得可憐。注意,不要在媒體上提到這些。
你對寫些什麼實在毫無頭緒?別急,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合理、條理清晰、有說服力的觀點,在你的名字後面加上象徵頭銜的字母,再加上一件白大褂,就更理想了。隨後媒體可能會把你所說的一切奉為真理。或者在新聞裡說:「這就是權威消息」。
有的「學者」可能幾十年時間都沒有發表過什麼經過同行審議的像樣研究成果,但他們似乎也擁有驚人的搶佔媒體版面的能力。如果你對滔滔不絕地講出沒有「乾貨」證據可以支持的論點而感到愧疚,別擔心,你可能正好會與計程車司機和政客們志趣相投。
一些基礎性的原則奠定了循證醫學領域的基礎。而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研究引起廣泛關注(或得到大量的經濟資助),你就需要忘記這一切。例如:
妙計在手,頭條我有!經過上面這10點建議的武裝,你一定可以在2015年大大增加新聞曝光率。等你的文章火了之後,我們就可以寫一篇「頭條幕後」分析文章,指出你實驗設計裡的不足,揭露對實驗結果的不實描述,對你無恥的杜撰行為進行批判。這樣一來大家都是贏家!(編輯:窗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