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理解洛書,中國第二個天文曆法數圖

2020-12-05 奔跑的青稞

洛書數字按九宮排列,以四十五數演星鬥之象。其圖式結構為:使用1—9的九個自然數,分別用白圈代表陽,黑圈代表陰。陽居圖形的四正五方,即一在北,九在南,三在東,七在西,五居中;陰居圖形的四隅,即二在西南,四在東南,六在西北,八在東北。

洛書口訣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

圖片來源於網絡

洛書圖式結構特點為:

一、洛書是將五方、五行、四時相揉合的統一體。

洛書圖用陽數一、三、九、七表徵四正方位的東、西、南、北和節氣的「二至二分」,即一居北,為冬至,三居東,為春分,九居南,為夏至,七居西,為秋分。用陰數二、四、八、六表徵方位的四維和節氣的「四立」,即八居東北,為立春;四居東南,為立夏;二居西南,為立秋;六居西北,為立冬。

由此可見,洛書是對河圖的發展,把河圖的「五方四季」發展為「九方八節」,可見洛書是中國古代第二個天文曆法數圖。

二、洛書數字的排列稱為「洛書九宮數」,即每一個宮中各有一個數,其特點是縱、橫、斜三個數相加其和皆為十五。上下、左右、對角線的兩個數相加其和皆為十,體現了平衡中和的原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洛書的圖式結構與後天八卦相吻合:

洛書中的白點為陽,為奇數,黑點為陰,為偶數,陽居五正而陰居四隅,因此,宋代朱熹《周易本義》說洛書為五奇數統四偶數,以陽統陰。邵雍洛書九宮圖演奇偶數,將洛書之數分陰陽兩系,陽系用奇數,陰系用偶數,配之以八卦,若以之配後天八卦,則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為一系;乾六、兌七、坤八、震九為一系、抽去中央五作為劃界之中極點,也可假定為零,將洛書之數與八卦結合起來,其結果正好與後天八卦相吻合。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洛書的奇偶數字是參照天地之道的運行規律加以配置:

所謂天道運行規律是:陽氣由北方發生,向左旋轉,經過東方,到達南方極盛,然後繼續向左旋轉運行,到西方逐漸減弱。按照陽氣這樣一個運行程序,洛書代表陽氣的五個奇數的方位配置是:1在北方,表示陽氣開始發生;3在東方,表示陽氣逐漸增長;9在南方,表示陽氣達到極盛;7在西方,表示陽氣逐漸消失。

所謂地道運行的規律是:陰氣由西南方角發生,向右旋轉運行,到東南角逐漸增長,到東北角達到極盛,到西北角逐漸消失。按照這樣一個運行程序,洛書代表陰氣的四個偶數的方位配置是:2在西南角,表示陰氣開始發生;4在東南角,表示陰氣逐漸生長;8在東北角,表示陰氣達到極盛;6在西北角,表示陰氣逐漸消失。

相關焦點

  • 洛書九宮的三階幻方,你不知道的深層原理,我來講清楚
    九宮來自於天象,在上冊的天象部分介紹,就是為了讓大家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 天象是對地面的一種投射,書中的配圖畫的也很詳細,不再此贅述。這張圖叫太乙乘鬥,圖中間的是五帝座。古人通過觀察以北鬥建立了一套曆法,當 搖光星(破軍星)朝向東的時候天下皆春,朝向南的時候天下皆夏,朝向西的時候天下 皆秋,朝向北的時候天下皆冬,這就叫鬥建。北鬥七星中天樞星也稱為貪狼星,貪狼星 對應著北極星,太乙五帝座以北鬥為車巡遊天下,稱之為太乙乘鬥。圖中的區域稱為太 微垣,包括:華蓋、北極、天廚、河北、五帝座、七公、四輔、天紀、虎賁。
  • 曆法中為什麼要有天幹地支?天幹地支與河圖洛書又有何關聯?
    河圖洛書結構圖 天幹地支是我國曆法中最重要的應用工具所以曆法中幹支常作為中國傳統命理、擇日、宅葬、修造、風水、卜筮等數術的參考基礎。 《河圖》有1、2、3、4、5五個生數和6、7、8、9、10五個成數。生成之數就是五行的陰陽之數,單陽雙陰,分別代表五行在天地間運行時的陰陽狀態。它們單雙相配成組各為一行,五行分陰陽有十,即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這十天幹。
  • 中國文字來源於天文推測,文明來源於天道觀測 三
    從我們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典籍,我們可以推斷出古人的智慧應該是比我們更強大的,因為當時受到外物的影響很小,所以古人可以很專注長久的去觀測理解天地變化,並且建立了很多我們難以理解的象數模型,比如河圖,洛書,易經等,都是在用最簡單的圖形語言告訴我們曆法,人們應該怎麼樣遵循曆法,按照天道生存生活。
  • 河圖洛書是什麼?三分鐘速記河洛口訣,一看就會
    一、河圖與洛書《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指河圖;書,指洛書。聖人,指中華文化的始祖伏羲。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八卦,周文王將該八卦演繹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創作了《周易》。2014年,河圖洛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兩幅圖,揭示的是宇宙、時空、天地人、萬物的運轉規律。圖簡易微,乃為大用。
  •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上的傑出成就, 我列了幾個, 你知道多少來留言
    相傳他測定恆星118座,計500多顆星,著有《天文星佔》八卷,今佚。石申,魏人。相傳他測定恆星138座,計810顆星,著有《天文》八卷,今佚。但在唐《開元佔經》中有大量節錄。二人精密記錄黃道附近120顆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距離,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恆星表,它比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希臘伊巴谷的星表早約200年。甘德發現的木星三號衛星,比義大利伽利略和德國表依耳的同一發現早近2000年。
  • 神秘的河圖洛書,居然是九宮圖的前身?!
    河圖洛書在歷史上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有「宇宙魔方」之稱,那麼你知道河圖洛書到底是怎麼演化成九宮圖的嗎?本期子曰就帶你來了解河圖洛書。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的圖案正好對應著從1到9九個數字,並且無論是縱向、橫向、斜向、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於
  • 你應該懂的基本天文曆法
    原標題:你應該懂的基本天文曆法 一、曆法與曆書 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訂時間順序的法則叫"曆法"。"曆書"是排列年、月、節氣等供人們考查的工具書。曆書在我國古時稱通書或時憲書,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由於它是皇帝頒發的,所以又稱"皇曆"。
  • 易學千古之謎:河圖洛書與天幹
    後人對河圖洛書的解釋也五花八門,學術著作汗牛充棟,有的人說看到了「顯和隱」,有的人說看到了無數個幾何圖形,有的人認為是宇宙圖,有的人認為是銀河系圖,還有的人說:根據此圖看到了宇宙的「生成和消亡」等等,其實,古人也是人而不是神。
  • 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的神秘一面!
    關於奇門遁甲,就有一種很玄乎的說法,讓人諱莫如深,而今天我們簡單來理清一下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一些常識(雖說「十個奇門九個瘋」。意思是說修習奇門遁甲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變瘋。但是裡面的知識還是值得品讀一下。)
  • "北京時間"為"琅琊時間" 天文曆法高層學術論壇
    來自國內最知名的天文曆法界權威專家經過多方考證,最終作出結論———國內著名旅遊勝地膠南琅琊臺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還具有更深層次的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學意義,從而揭示出中國歷代帝王喜歡巡遊琅琊臺的重要原因是前來祭拜季節之神,而琅琊臺也是中國迄今所知、地面上遺址尚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是季節之神四時主的供奉地,是歲之所始的地方。
  • 上古的無字天書《河圖》、《洛書》到底是什麼?外星人的遺物?
    ,龜殼上有65個不認識的紅字,這就是《洛書》。據說在河圖、洛書出現的時候都有無法識別的文字,但後來都慢慢地散佚。現在我們看到的河圖洛書是宋代朱熹著作《易學啟蒙》中的,因為有圖無字而又神秘難解,所以它們被叫做「無字天書」。其中河圖是黑點白點排列的奧秘數陣,洛書的縱橫斜三條線上數和都是15。
  • 從河圖洛書到伏羲八卦的演變,洛書是雙螺旋結構排列的星體平面圖
    我們分析過洛書應該是先於現河圖之前的,因為洛書的陰陽兩數並沒有像現河圖與伏羲八卦一樣結合在一起,在洛書之前有一張古河圖是一張星象圖,現在的河圖是洛書轉變為伏羲八卦時期過渡的產物,或者根本就是後人臆想出來的,原本並不存在。1977年安徽阜陽西漢妝陰侯墓出土了太乙九宮佔盤,實際上就是洛書,這說明洛書至少在西漢之前就存在了。
  • 一個回味很濃的洛書九宮格數實驗
    而依據《周易》繫辭中講 ;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此認為,《周易》的操作語言的起點是《河圖洛書》。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對洛書九宮數(載九負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為中宮)和《周易》「象,數,理」三法則產生了興趣。
  • 探秘宇宙規律——簡說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如果你覺得西方在數學理論上領先我們那你就錯了,我們老祖宗很早很早之前就開始玩數字遊戲,尋找數字規律了,從河圖洛書,周易就能看出來。只不過周易後來一部分受到儒學解釋成為入世之學(也就是理),一部分受迷信影響成為算卦工具。但是它真正的精華——象跟數的部分沒有得到深遠發展和影響,而以下內容系列更多側重的就是象跟數,這才是易經的原始本質。
  • 《河圖洛書》真的沒有那麼神秘,其實它就是當初的太極圖
    而朱熹的門徒蔡元定並非只找到兩張圖案,而是三張只是其中一幅圖始終秘而不宣。有人推斷這張圖才是真正的《河圖》。那麼朱熹得到的那兩張圖又是什麼呢?關於《河圖洛書》還有哪些秘密?黑白點的排列組合究竟有何意義?探尋《河圖洛書》的起源地,是否能找到答案呢?
  • 淺談《易經》中洛書的九宮格數字與方位排序規律
    洛書也稱九疇原圖,又因為洛書樣式呈龜形,又有神龜圖一說。洛書的數的布置見上圖,奇數南9北1,東3西7,其中5居中央。偶數2,4,6,8分居西南,西北,東南及東北四隅。原來河圖中的數字10到哪裡去了呢?到洛書的中央5裡去了。
  • 易經入門之洛書口訣與洛書九宮平衡陣格
    言歸正傳,以傳統的說法,相傳在大禹治水時,神龜於洛水中獻書,因而得洛書之名。但也有另外一個版本據說是黃帝大戰蚩尤時,黃帝演練河圖而創洛書數,作為兵戰部署及進攻策略之運用,對河圖展開,將其二七與四九互位,再將整體形狀稍微調整一下,就形成洛書的雛形,其特點是每三數相加均得十五,對宮相加均得十,作為當時戰鬥的構想。
  • 走馬燈數142857與洛書之間的關係
    源自於洛家弟子安卓於2019年5月13日的提問:走馬燈數與洛書有沒有什麼對應或則對應的原理?跟洛書數理有什麼不一樣嗎?走馬燈數,即一個六位數字:142857,在很久前我便關注到這個數字的存在,但一直沒想著花心思去思考它所涉及的一些數理規律。考慮到這件事情本身有助於弘揚洛家的探索精神,所以便有此一試。
  • 洛書九宮隱藏的數學奧秘,不由讓人深思
    關於洛書,大家知道,大禹治水時,神龜出於洛水,龜背圖案是從一到九個數,分別排列在九個位置,也稱洛書,有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正龜背之象也」。,每一個數各自乘以9,就會得到一張旋轉了180度角的九宮圖,如下,我們來看下面這張圖,九宮圖的中線上的數都是奇數,四個角的數是偶數,並且合乎下面的規律,1=3^0,3=3^1,9=3^2,
  • 「天象示變,災異可弭」,剖析朱元璋為何重視天文曆法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曆法並不局限於陰陽五行之理論,而是包含了天文星象等在內的日月變化。也就形成了一種發現星象的獨特方式,同時藉助數術的推算和演變,構建了完整的觀測星象的體系。明太祖朱元璋對星象的看法在歷代帝王中是首屈一指的。由于堅信「天人感應」的理論,太祖在對待天文曆法有著獨特的認知,而且以實際行動推動了明代天文曆法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