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等小眾項目蓬勃發展 課餘練球能進國家隊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棒球等小眾項目蓬勃發展 課餘練球能進國家隊

  下午三點,周婧和幾名同伴帶著簡單的棒壘球器材來到足球場邊,拉起橫幅,掛起海報。寒風呼嘯的運動場上,他們時不時爆發出的歡呼聲,吸引不少過路的學生駐足。

  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大二的周婧是校棒壘球社團的社長,大一剛入校選擇課外社團時,因為對棒壘球項目的好奇,原先體育方面並無特長的她,選擇了棒壘球這個相對冷僻的運動項目。從一竅不通到代表學校參加市級大學生聯賽,周婧和她的同學們自己湊錢備齊裝備,請來教練手把手輔導。儘管球隊成績只能算是中流,但她對棒壘球的熱愛卻與日俱增。在她看來,課餘時間與社員們來到球場上訓練,不但豐富了生活,更讓他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周婧和她的棒壘球社團目前還處於摸索階段。不過,與他們相比,在本市不少高校,棒壘球已經成為校園體育的拳頭產品。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棒球成為學生體育必修課,該校棒球隊曾獲得上海市大學生棒球比賽七連冠,學生軍的風採甚至引來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LB)的關注。去年,MLB與上外籤訂協議,在培養人才上達成合作。

  在同濟大學,板球是校方努力扶持的項目。在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板球協會會長陳以一看來,相比足球、籃球等項目,板球被稱為「紳士運動」,更講究團隊配合與技戰術運用。馮堅老師是將板球引進同濟的第一人。2005年馮堅成為中國第一批板球教練中的一員,培訓結業後馮堅回到同濟,開始向大學生介紹板球運動。一開始,馮堅他們幾個人在操場上練習擊球的時候,過路人都好奇地問:「這是棒球嗎?用的板子怎麼不一樣呢?」看得多了,學生們漸漸領略了板球的魅力——鍛鍊協調性,強調團隊配合……原先觀看的人逐漸加入到了訓練隊伍。就這樣,板球開始在同濟校園裡流行起來。

  女孩王媛是同濟大學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剛入校她就加入了板球社。進行一段時間培訓後,被馮堅招進校隊。2009年,她被招進新成立的女子板球國家隊,備戰廣州亞運會。披上國家隊戰袍,這對於王媛而言,更多了幾分特殊意義。

  事實上,小眾體育項目已日益成為高校學子課外興趣的首選。在不少高校,冰球、冰壺、地滾球等都有專門的體育社團。從興趣出發,在高校學子中拓展愛好者人群,高校的扶持讓小眾體育的發展迎來春天。通過遍地開花的體育社團尋找體育人才,這些項目有了源源不斷的生機,也有了更廣大的後備人才庫。

  從「體教兩臺戲、各唱各的調」向「同譜一首曲、同唱一臺戲」轉變。如今,越來越多的滬上高校正通過學校課程設置、社團群體活動,吸引廣大師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養成堅持體鍛的習慣,營造濃鬱的校園體育鍛鍊氛圍。正如上海市體育局局長李毓毅曾說過的,體教結合最重要的不是出多少運動員,而是提高整個學校青少年的體質,讓學生做到「有文化,少傷病,多成才」。小眾體育在滬上高校的蓬勃發展,恰恰是教育與體育相結合的一種折射。 本報記者 厲苒苒

相關焦點

  • 中國棒球聯賽僅6隊賽程7天 隊員也無奈:棒球在國內為何發展難
    小眾高端 難接地氣棒球在中國不但沒有進入運動項目的優先選擇範圍,而且還受到器材和場地的嚴重限制。想要打正式的棒球比賽,需要準備許多東西,除棒球本身外,還需要球棒、手套、釘鞋等。投手、打擊手、捕手都有各自類型的手套。捕手還需要頭盔、護胸、護襠、護腿。專業打擊手則還需要護腿和護肘。
  • 棒球北京兩位好手入選中國國家隊集訓名單 CBL 中國棒球網
    棒球北京兩位好手入選中國國家隊集訓名單 CBL 中國棒球網 原標題:棒球北京兩位好手入選中國國家隊集訓名單 CBL
  • 對話中國棒球人:職業聯賽重啟,「春天」在自己手中
    隨著中國棒球協會與首鋼體育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國棒球振興發展計劃,中國棒球從國家隊赴美參加職業聯賽、青訓培養、國內職業聯賽三個層面實施了全面的振興和發展。 必須要指出的是,這其中,首鋼對全新啟航的職業聯賽的貢獻功不可沒。
  • 人民日報體壇觀瀾:中國棒球為啥缺觀眾
    失去了奧運舞臺,棒球在中國的發展舉步維艱,而群眾基礎的薄弱、賽事轉播的缺位,則讓中國棒球的職業化之路困難重重        11月伊始,北京輪番迎來了體育盛宴:國安隊中超爭冠雖功敗垂成,卻收穫海量祝福;首鋼男籃和北汽男排開啟新賽季徵程,贏得大眾關注。
  • 棒球在中國何時能小眾變「國民」?
    站在10月的尾巴上,我們不妨仔細回顧下MLB的總決賽與相關故事,繼續憧憬棒球在國內的前景,期待著有一天可以從小眾變「國民」。對於棒球人來說,這個即將過去的10月意味著許多。中國隊在亞錦賽上兩勝韓國隊獲得奧運落選賽資格令棒球人振臂高呼,而中職棒、日職棒、美職棒在這幾周相繼落幕,帶來了不同的悲歡離合。
  • 為什麼國內很少有人玩棒球?
    棒球費用要高跟多,一副手套2500左右,球棒1500左右,鞋子500到1000之間,僅僅這幾樣裝備就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了。第五,學校教育不支持。中國是應試性教育,一切都是為了考試而服務的。比如,籃球,足球很多運動都是可以當做特長生來培養的,但是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沒有棒球這個項目,這也成為一個限制因素。
  • 中國棒球少年進擊美國大聯盟
    天氣炎熱,加上棒球在中國的受眾圈子窄,觀眾並不算多。他的位置是投手,用伊健的話說,這個位置是隊裡「九個人中的王」。一場比賽能不能贏,百分之七八十要看投手的表現。他最拿手的是滑球,通過巧妙的角度和力量控制,球會畫出一道弧線向打者的外角下墜。那天伊健表現得很好,但他依然緊張,因為美國大聯盟的球探來了。
  • 棒球生存現狀調查 重慶僅有幾十名愛好者還在打
    國乒正在為直通巴黎世乒賽進行著激烈的隊內選拔賽,國羽正在英國參加全英賽……但很少人知道,中國還有一支國家隊正在參加四年一次的該項目最高規格的國際大賽———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就在昨天下午,這支中國棒球隊在日本結束了本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決賽階段小組賽的最後一場比賽。
  • 【箭廠】中國棒球少年進擊美國大聯盟
    天氣炎熱,加上棒球在中國的受眾圈子窄,觀眾並不算多。他的位置是投手,用伊健的話說,這個位置是隊裡「九個人中的王」。一場比賽能不能贏,百分之七八十要看投手的表現。他最拿手的是滑球,通過巧妙的角度和力量控制,球會畫出一道弧線向打者的外角下墜。那天伊健表現得很好,但他依然緊張,因為美國大聯盟的球探來了。
  • 「體育廣角鏡」專業球員僅720人,棒球都什麼人在打?
    學校和李偉的俱樂部合作,開展棒球培訓。現實和伊健預期的有些出入,每年只在春節能回家15到20天。其餘時間上午文化課、下午訓練,24小時有人監督。資料圖:伊健在比賽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剛練球的時候,伊健父母不太支持,因為他年齡小捨不得。後來發現棒球能成為以後的一個出路,才轉變態度,可這時伊健卻反悔了。
  • 看球五十年,見證臺灣棒球崛起的第一代球評——張昭雄
    50 年來,張昭雄用盡人生菁華歲月,將一代代棒球魂在場上奮戰的過程,化作一張張用數字和英文字母編碼的觀戰紀錄。他是臺灣第一代的棒球記者、第一代的球評,是棒球在戰後成為臺灣國球的過程裡,最冷靜卻也最投入的見證人。
  • 苟仲文:全面推動「三大球」發展,打造能徵善戰國家隊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對體育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體育強國建設面臨著更多的任務和挑戰,體育部門將科學研判「十四五」時期體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開創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被奧運取消,被社會忽視,中國棒球運動員真的太苦了
    /資料圖片他們從小開始練習棒球,從校隊開始,一步一步進入市隊、省隊、國家隊,他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參加世界最高水準的棒球比賽,夢想自己可以走進奧運會的比賽場地。但2008年後,英國倫敦和巴西裡約的奧運會,取消了棒球項目。對那些生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輕運動員來說,空白,成了夢想的未來。
  • 昔日壘球姐妹花 棒球賽場再出發
    重點保護對象 「萬金油」可不能受傷 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可能看不出棒球和壘球的區別,只知道棒球是男子項目,壘球是女子項目,但這兩個類似的項目其實還是有很多不同。「棒球場比壘球場大將近一倍,棒球要小一些,球棒也要重一些,所以難度比壘球大。」
  • 臺灣棒球教練執教大陸
    從臺北隊退役後,他先是在臺灣統一獅隊打職業棒球,後來又到嘉義大學棒球隊執教,1997年,他考慮到過去常年在外奔波沒能很好地照顧家人,於是不想再接觸棒球了,便開始從事餐飲業。可正當自己的餐飲業初具規模時,心中難以割捨的棒球情結使江泰權再一次重返棒球場,開始了新的執教生涯,並且這一次是遠離臺灣來大陸發展。當記者問江泰權為什麼會到大陸來執教時,他說。
  • 棒壘球終強勢回歸奧運 恆達聯合發力棒球市場
    這也意味著時隔12年之後,棒球運動將不負眾望回歸奧運大家庭!毫無疑問,棒球回歸奧運對全球棒球產業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尤其是對處於蓬勃發展態勢的中國棒球產業更是意義重大,勢必極大促進棒球項目在我國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業內人士對中國棒球產業未來發展充滿自信!
  • 從棒球動漫看日本棒球文化:近乎痴迷不悟的衷情
    當年春夏季賽11場比賽全部勝投,10場完封勝,總計投了1400球。高中時期對於自己異常無情的松坂,練到後來,體能已是普通人的兩三倍,這才能支撐著他完成如此神跡。1998年恰是日本平成10年,松坂從此多了一個外號——「平成怪物」。日本人為何如此痴愛棒球?
  • 從NPB日本職業棒球到MLB美職棒 中國棒球聯賽能有多少借鑑
    中國棒球聯賽,一直以來比賽少、賽程短、球隊少,而且一年不如一年。在棒球2020年入奧的背景下極不利於項目發展。日本棒球文化雖然傳自美國,但日本職業聯賽的發展同樣成熟,這也促進了他們在奧運會上的表現,5屆含正式棒球比賽的奧運會摘得1銀2銅。日職NPB在學習美國MLB的過程中也保留了自身的特色,以下我們就針對MLB和NPB的特點進行比較,希望能給中國棒球聯賽一些借鑑。
  • ...First Pitch棒球公益課走進上海校園;中國棒球協會與MLB美職棒...
    11 月23 日,由上海市棒壘球協會、上海市學生活動管理中心,MLB 美職棒大聯盟主辦,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局、上海市普陀區體育局承辦的上海市棒球公益課進校園活動在滬太新村第一小學正式啟動。活動現場,中國棒球協會與MLB美職棒就棒球公益課進校園項目達成合作,雙方將通力合作,把棒球公益課帶到全國更多地區。
  • 家長為何讓孩子學打棒球 提高靈敏度和專注度
    近日, 2018-19全國青少年體育夏冬令營(浙江站)暨黃龍體育中心青少年棒球&橄欖球冬令營在浙江黃龍體育中心遊泳跳水館落幕,共有近100名孩子完成了棒球運動的基礎學習。相比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常見的主流項目,這些家長們為何會選擇讓孩子學習較為小眾的棒球,這項運動究竟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