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了一跤傷後意外發現肺癌!這名阿姨微創切除後直言「幸運」

2020-11-24 SZNEWS

原標題:摔了一跤傷後意外發現肺癌!這名阿姨微創切除後直言「幸運」

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15日訊 「張主任,您好,在深圳遭遇意外時,我幸運地遇到了您,真是我三生有幸!」4月7日,滯留在深圳的武漢籍王女士給深圳大學總醫院胸心外科張曉明主任發來了感謝簡訊。王女士年前從武漢來到深圳,短短的2個多月驚險連連,先是不慎摔傷,再是意外查出早期肺癌,幸好遇上良醫,微創手術切除病灶,效果理想。

來深過年,外出買口罩摔骨折

「這次在您那兒住院,給您添了很多麻煩,為做好我的手術,保障我手術後的生活質量,您費了很多心思,這一切,都使我少受了好多痛苦……」67歲的王女士在發給張曉明的簡訊中寫道,張主任手術方案周密,病灶切除精準,出院後,她身體恢復得很好,手術創口小,肺部呼吸一天天見好,飲食睡眠也都很正常,「能有這樣好的預後,我非常高興,發自內心地感謝您!」

王女士來深後的遭遇有點「戲劇性」。1月16日,她和老伴從武漢來到深圳。老伴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武漢天氣寒冷,他們準備在深圳過個溫暖的春節,剛好在這裡也有兩個侄女照應。

王女士從武漢出發時,並未感到疫情有多嚴重。然而,疫情的發展超出了他們的想像,沒過幾天,在武漢的兒子告訴她,形勢非常嚴峻,防護物資緊缺,家裡急需口罩。當時住在南山的王女士聽說羅湖一家藥店有口罩賣,便前往羅湖購買,不料途中踩空了臺階,不幸造成右股骨頸骨折及右手骨折。

王女士被送進了南山一家醫院。手術前,王女士發燒了,體溫37.7°C。發燒加上來自武漢,王女士接受了核酸檢測和CT檢查,最終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進行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因為疫情的緣故,王女士1月31日轉院至深圳大學總醫院創傷關節科進一步治療。

CT檢查意外查出早期肺癌

在深圳大學總醫院創傷關節科,王女士得到了精心的後續治療,恢復得非常理想。但是有一天,她又出現了低燒的情況。醫院為她進行了核酸檢測和CT檢查。連續兩次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但CT顯示右肺上葉及右肺下葉結節。張曉明主任會診後認為,患者核酸檢測陰性,綜合血常規和胸部CT,考慮為肺炎可能性大,可以排除新冠肺炎診斷。但是CT上的右上肺前段有類似圓形的磨玻璃樣結節,大小約15mm×10mm,其內可見空泡徵,可見血管影穿入,考慮早期肺癌可能性比較大。右肺下葉病灶很小,性質待查。

「這不可能!應該是誤診吧!」王女士回憶道,她剛得知自己可能患有肺癌時,第一反應是不信,因為沒有任何症狀。「如果不是因為這次意外受傷,我根本連這個檢查都不會做。」

王女士左肺有炎症,經過2周的抗炎治療後,張曉明又為她安排複查CT,仔細對比兩次CT發現,左肺的炎症較之前少量吸收,而右肺結節沒有任何變化,這更加提示右肺結節惡性可能性大。

微創切除,高難度手術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

王女士得知最新結果後,從原來的不相信變成了「壓力山大」。她認為武漢醫療條件更好,但回武漢手術吧,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在深圳手術吧,不清楚醫生的水平如何,孩子也不在身邊。她馬上通過武漢同濟醫院的朋友了解情況,才知道張曉明主任原來是解放軍武漢總醫院胸心外科的專家,非常擅長肺癌、食管癌、縱膈腫瘤等疾病的微創手術。醫生朋友的肯定給了王女士一顆定心丸,她和家人決定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3月5日,張曉明主任為患者實施了單孔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前段外側亞段切除術+右肺中葉、右肺下葉楔形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術中病理提示:微小浸潤性腺癌。因為病理提示早期,在保證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張曉明主任為患者實施了高難度的腔鏡解剖性肺亞段切除術。因患者右肺下葉也有一個小結節,僅4mm左右,術中一併切除,術後病理居然也是微小浸潤癌。張曉明介紹道,王女士得的是比較少見的多原發肺癌,發病率一般約佔肺癌總發病率的6%。相比於傳統手術,這次微創手術創口小,僅有一個3cm的創口,且實現了精準亞肺段切除,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患者肺功能。

術後,王女士恢復良好,3月26日出院,如今住在侄女家。4月7日,當她得知武漢次日就要解封時,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想起在深圳的這兩三個月,王女士內心又五味雜陳,「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備受打擊,但最後還是非常感恩,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王女士說,自己的哥哥去年在武漢也做了一次肺癌手術,但兩人對比恢復效果,王女士覺得自己的效果更好,「能在異鄉遇到張曉明主任這樣的好大夫,遇到深大總醫院這樣的好醫院,這是我的運氣!」她計劃5月1日左右回武漢,「我希望張主任以後回武漢能跟我聯繫,我一定要好好款待張主任!」

(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王卓芬 劉潔)

相關焦點

  • 車禍導致了肋骨骨折,不幸;發現了肺癌並切除了,又是很幸運的
    小王前幾天因車禍外傷導致了肋骨骨折,被送到醫院,卻在入院後做胸部CT時,意外發現肺結節,經過多學科會診,認為影像學高度提示早期肺癌可能。小王和家屬都覺得很意外,覺得自己才30歲這麼年輕,平時又沒有不舒服的情況,怎麼會得肺癌呢?
  • 新橋醫院胸外科微創切除國內最小肺部腺癌
    接診的戴紀剛教授仔細閱讀了李女士歷年的CT片發現,大小上來看結節變化不大,但通過專業軟體測量結節的CT值,發現有逐漸增大的趨勢,說明實性成份在增多。而且該磨玻璃結節較四年前,出現了惡性徵像-血管徵、空泡徵。此外,通過醫院開展的早癌液體活檢技術檢測(CTC檢測)也發現指標超過正常。  「如果要根治這個結節,建議進行微創切除。」
  • 胸腺瘤,也可以微創手術啦!
    王阿姨發現前縱隔佔位多年,當地醫生考慮良性病變,建議定期隨訪。但今年複查後發現較前明顯增大。王阿姨女兒通過網絡查詢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丁建勇教授是縱隔腫瘤方面的知名專家,並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擔任胸外科學科帶頭人,王阿姨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丁建勇教授的專家門診。經診治,診斷考慮胸腺瘤,最好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腫瘤。
  • 杭州IT男打籃球摔了一跤 雙臂竟感覺爬了千萬隻螞蟻!到底摔出了...
    都市快報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陳曉華 夏晨年輕人打籃球時撞一下或摔一跤,本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31歲的鄭先生(化名)怎麼也沒想到,打球時意外摔了一跤,竟然疼得站不起來,兩條胳膊像有千萬隻螞蟻在爬,還感覺有火在燒,拳頭也握不攏。這一摔難道是摔出了個「怪」毛病?
  • 微創小切口切除肺部巨大腫瘤
    經檢查,胸部CT顯示:右中肺佔位性病變,最大層面達45×56㎜,考慮惡性的可能較大,必須儘快手術切除。考慮到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切開20釐米甚至更長的切口,撐開肋骨露出手術部位才能將腫瘤切除,手術創傷大,術後恢復時間長。邱女士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該院已成熟開展的全胸腔鏡微創手術,該手術方式具備創傷小、出血少、術後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
  • 女子車禍入院,篩查新冠肺炎竟意外發現早期肺癌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祈福)根據防疫規定,疫情期間患者需檢查胸部CT排除新冠肺炎後才能住院,據祈福醫院影像科彭光明主任透露,不少病人沒查出新冠肺炎,卻意外發現了早期肺癌。意外沒查出新冠肺炎,卻查出肺癌「每個月都有意外發現早期肺癌的患者,疫情以來尤其多,其中不乏20-40歲的年輕人。」祈福醫院影像科彭光明主任介紹。今年4月,37歲的宣女士意外遭遇車禍,傷及腿部被路人緊急送往祈福醫院。
  • 早期肺癌不要慌 微創手術除病灶
    近日,63歲的患者餘先生因檢查發現右肺上葉結節,入上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療。術前胸部CT增強提示,患者右肺上葉見小結節高密度影,呈分葉狀,周緣見毛刺,大小約15*9mm,結節較四個月前CT對比有增實。
  • 「提醒」摔了一跤,睪丸被切除!醫生:本可挽救,很可惜沒這樣做!
    近日,12歲男孩小楓在和同學打籃球時不慎摔了一跤下體陣陣作痛家長當天也帶他去了醫院但因為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錯失最佳治療期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小楓的主治醫生說當天小楓去了另一家醫院檢查醫生建議立即手術但當時小楓覺得疼感減弱家人以為病情好轉便帶他回家了醫生檢查後發現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還可通過纖維支氣管鏡選擇性充氣(SRSI)[4]或關閉解剖的目標肺段支氣管來膨脹或縮小目標肺段從而確定邊界,阻塞目標肺段支氣管後可導致要切除的肺段塌陷,並使剩餘肺膨脹,這是識別 ISP 常規也是最常用的方法[5];或是通過紅外成像和吲哚菁綠(ICG)全身注射相結合來識別 ISP ,這是基於肺段之間的差異化血液供應,結合紅外胸腔鏡來可視化確定肺段間線[6-7]。
  •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微創手術漸成早期患者首選
    原標題: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微創手術漸成早期患者首選 每年的11月是肺癌關注月。高檢出率在幫助人們提升肺癌早期發現率的同時,也讓大家在檢查方式的選擇、手術切除的必要性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變化。 「當看到肺結節在體檢報告中出現時,盲目恐慌和倉促手術都不可取。僅有20%左右的肺結節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儘快諮詢專業醫生以明確診斷。」張真發說。 目前,胸部X光檢查和低劑量螺旋CT是最常用的篩查方式。
  • 肺部長了5個結節確診肺癌?莫慌!早期微創手術解煩憂
    這5個結節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困擾著李奶奶一家人。莫慌!早期肺癌,微創手術來解決。近日,記者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承辦的江蘇省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年會上獲悉,目前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唯一的途徑就是早診早治。早期微創手術治療能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能達到70%以上,原發癌的治癒率能達到90%以上。
  • 胸腺腫瘤微創切除手術的基本原則與質量控制
    但是,因為胸腺腫瘤的發病率較低,區域內醫生診治經驗並不均衡,微創手術中仍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需要探討。特別是近年來臨床上觀察到胸腺腫瘤微創切除術後胸膜腔播散的發生率有增多的趨勢,微創切除術的規範化操作應當更加引起重視。
  • 早期肺癌 微創手術效果好
    專家表示,治療肺癌的關鍵還是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個胸部CT是最保險的方法。而對於早期肺癌,微創手術效果最好,現在最先進的手術方法只需要3cm切口就可以根治肺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王繼勇教授介紹,肺癌可以說跟「氣」關係密切,概括起來導致肺癌的因素主要有「五氣」:室外大氣汙染、菸草煙霧煙氣、廚房油煙氣、房屋裝修裝飾材料汙染和長時間愛生悶氣導致的心理汙染。長時間愛生悶氣、孤僻內向的性格也稱之為「癌症性格」,在遇到突發事件和意外打擊後患肺癌的機率要明顯高於正常人。
  • 走進自助餐大廳摔一跤 倪先生鞋子飛出手機壞了 店家怪鞋底太硬?
    腰 後腦摔在了地上……」杭州星都賓館大廳,一男顧客在現場聲色並茂還原了當時在大廳滑倒摔跤的畫面。倪先生稱,19日兒子過生日,他請幾個親戚來這家賓館吃自助餐過生日,結果剛進門就摔了一跤,鞋子飛出手機壞了,店家卻怪鞋底太硬?這是怎麼回事呢?
  • 吐血3天發現肺腫瘤,切下來後醫生鬆一口氣:不是肺癌!
    李阿姨脾氣火爆,這天正跟老公吵架呢,吵著吵著一口氣順不上來,連續咳嗽了好幾聲,結果發現地板上有星星點點的血跡,原來是咳嗽出血了,以為是氣的也沒太在意。但是第二天早上刷牙,又發現痰中帶血絲、還有小血塊,連著三天沒消,李阿姨憂心忡忡地來醫院掛號。
  • 深圳一男子一跤摔出十幾公分傷口 5毫米厚肌肉幫他保住一命
    該患者踩到沙子意外摔倒在鋪路的鐵板邊緣,受傷後頸部多條血管破裂出血,僅剩5毫米左右厚的肌肉保護住了最重要的頸總動脈。&nbsp&nbsp&nbsp&nbsp摔出十幾公分傷口緊急手術 最後5毫米肌肉保住一條命&nbsp&nbsp&nbsp&nbsp6月11日下午,46歲的張先生(化名)踩到工地地面的沙子意外滑倒,脖子正好磕在了鋪路的鐵板邊緣,磕出一道又長又深的傷口,血流不止。
  • 肺結節就是肺癌嗎?看胸外科專家怎麼說
    王女士,今年39歲,兩個月前進行了胸部CT體檢,發現了肺部結節,位於左上肺尖後段,大小約8mm,通過CT分級評估為LU-RADS 4類,隨訪2個月發現結節有增大趨勢,經株洲市中心醫院肺部結節MDT討論認為有手術指徵,建議手術切除,遂到心胸血管外科住院手術。
  • 肺小結節暗藏殺機 精準微創定點清除
    還沒來得及高興,入院常規胸部CT平掃意外發現右上肺有一個6mm的小結節。經「肺結節多學科診治小組」心胸外科副主任魏文學會診後,建議做增強CT,遂立即進一步檢查,提示:右肺上葉見不規則結節影,邊緣可見毛刺及磨玻璃樣影,鄰近胸膜牽拉;增強輕度強化,不排除惡性。
  • 臨床Ia期非小細胞肺癌肺段切除與楔形切除的療效比較
    方法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在三個機構中確定了457名接受楔形切除術或肺段切除術的臨床分期IA(第8版)的非小細胞肺癌63。楔形切除是不接近肺門淋巴結的非解剖切除,肺段切除是可以接近肺門淋巴結的解剖切除。最近,幾項回顧性研究表明,肺段切除術後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後與標準肺葉切除術後的預後相當。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對於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有手術機會是非常幸運的。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