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摔了一跤傷後意外發現肺癌!這名阿姨微創切除後直言「幸運」
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15日訊 「張主任,您好,在深圳遭遇意外時,我幸運地遇到了您,真是我三生有幸!」4月7日,滯留在深圳的武漢籍王女士給深圳大學總醫院胸心外科張曉明主任發來了感謝簡訊。王女士年前從武漢來到深圳,短短的2個多月驚險連連,先是不慎摔傷,再是意外查出早期肺癌,幸好遇上良醫,微創手術切除病灶,效果理想。
來深過年,外出買口罩摔骨折
「這次在您那兒住院,給您添了很多麻煩,為做好我的手術,保障我手術後的生活質量,您費了很多心思,這一切,都使我少受了好多痛苦……」67歲的王女士在發給張曉明的簡訊中寫道,張主任手術方案周密,病灶切除精準,出院後,她身體恢復得很好,手術創口小,肺部呼吸一天天見好,飲食睡眠也都很正常,「能有這樣好的預後,我非常高興,發自內心地感謝您!」
王女士來深後的遭遇有點「戲劇性」。1月16日,她和老伴從武漢來到深圳。老伴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武漢天氣寒冷,他們準備在深圳過個溫暖的春節,剛好在這裡也有兩個侄女照應。
王女士從武漢出發時,並未感到疫情有多嚴重。然而,疫情的發展超出了他們的想像,沒過幾天,在武漢的兒子告訴她,形勢非常嚴峻,防護物資緊缺,家裡急需口罩。當時住在南山的王女士聽說羅湖一家藥店有口罩賣,便前往羅湖購買,不料途中踩空了臺階,不幸造成右股骨頸骨折及右手骨折。
王女士被送進了南山一家醫院。手術前,王女士發燒了,體溫37.7°C。發燒加上來自武漢,王女士接受了核酸檢測和CT檢查,最終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進行了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因為疫情的緣故,王女士1月31日轉院至深圳大學總醫院創傷關節科進一步治療。
CT檢查意外查出早期肺癌
在深圳大學總醫院創傷關節科,王女士得到了精心的後續治療,恢復得非常理想。但是有一天,她又出現了低燒的情況。醫院為她進行了核酸檢測和CT檢查。連續兩次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但CT顯示右肺上葉及右肺下葉結節。張曉明主任會診後認為,患者核酸檢測陰性,綜合血常規和胸部CT,考慮為肺炎可能性大,可以排除新冠肺炎診斷。但是CT上的右上肺前段有類似圓形的磨玻璃樣結節,大小約15mm×10mm,其內可見空泡徵,可見血管影穿入,考慮早期肺癌可能性比較大。右肺下葉病灶很小,性質待查。
「這不可能!應該是誤診吧!」王女士回憶道,她剛得知自己可能患有肺癌時,第一反應是不信,因為沒有任何症狀。「如果不是因為這次意外受傷,我根本連這個檢查都不會做。」
王女士左肺有炎症,經過2周的抗炎治療後,張曉明又為她安排複查CT,仔細對比兩次CT發現,左肺的炎症較之前少量吸收,而右肺結節沒有任何變化,這更加提示右肺結節惡性可能性大。
微創切除,高難度手術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
王女士得知最新結果後,從原來的不相信變成了「壓力山大」。她認為武漢醫療條件更好,但回武漢手術吧,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在深圳手術吧,不清楚醫生的水平如何,孩子也不在身邊。她馬上通過武漢同濟醫院的朋友了解情況,才知道張曉明主任原來是解放軍武漢總醫院胸心外科的專家,非常擅長肺癌、食管癌、縱膈腫瘤等疾病的微創手術。醫生朋友的肯定給了王女士一顆定心丸,她和家人決定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3月5日,張曉明主任為患者實施了單孔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前段外側亞段切除術+右肺中葉、右肺下葉楔形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術中病理提示:微小浸潤性腺癌。因為病理提示早期,在保證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張曉明主任為患者實施了高難度的腔鏡解剖性肺亞段切除術。因患者右肺下葉也有一個小結節,僅4mm左右,術中一併切除,術後病理居然也是微小浸潤癌。張曉明介紹道,王女士得的是比較少見的多原發肺癌,發病率一般約佔肺癌總發病率的6%。相比於傳統手術,這次微創手術創口小,僅有一個3cm的創口,且實現了精準亞肺段切除,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患者肺功能。
術後,王女士恢復良好,3月26日出院,如今住在侄女家。4月7日,當她得知武漢次日就要解封時,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想起在深圳的這兩三個月,王女士內心又五味雜陳,「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備受打擊,但最後還是非常感恩,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王女士說,自己的哥哥去年在武漢也做了一次肺癌手術,但兩人對比恢復效果,王女士覺得自己的效果更好,「能在異鄉遇到張曉明主任這樣的好大夫,遇到深大總醫院這樣的好醫院,這是我的運氣!」她計劃5月1日左右回武漢,「我希望張主任以後回武漢能跟我聯繫,我一定要好好款待張主任!」
(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王卓芬 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