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由【非常咖】為大家帶來的新一期圖文,全文字,閱讀預計min。
「大數據」一詞算是一個新型詞彙,在網際網路發展之始出現後便一直在高速的發展當中。現如今,更是登堂入室,幾乎成了每個人都可以撿起來說幾句的事務。
當然,在這些談論過程中,普通人最常聊到的內容就是網際網路信息發展至今,大數據採集方法多樣,在這樣的背景下,個人的隱私是否洩露?
美國「斯諾登」事件之後,這樣的討論達到了高峰,人們有點談「數據」色變。
可是,大數據到底是什麼呢?它真的是在窺探你的隱私嗎?
一、大數據是什麼?
對於很多人來說,大數據就是大量的數據,大數據技術就是大量數據的存儲技術。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大數據不只是一項數據存儲技術,還是一系列和海量數據相關的抽取、集成、管理、分析、解釋技術,是一個龐大的框架系統。
更進一步來說,大數據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
它的定義分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
廣義:大數據,是指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和提煉。通過發現其中的數據特徵,從而做出提升效率的決策行為。
狹義:大數據,是通過獲取、存儲、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挖掘價值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架構。
相對來說,狹義的定義更好理解一些。
那麼,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呢?其實,但凡我們使用電腦、手機以及其他個人終端產品,其實都是在提供數據。現如今,可以說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門算是數據,不出門也有數據。
簡單來說,現如今的我們,就生活在一個數據的社會當中。
二、大數據有什麼用?
前面的定義已經很明顯了,通過對數據的獲取、存儲和分析,從中挖掘出一定的價值。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運營工作當中的數據分析,從數據當中找到規律,為企業下一次運營戰略做支持。
比如,用戶畫像,了解用戶的特徵,然後「投其所好」。
再比如:從某海量數據當中發現某需求。
這樣的例子很多,做運營的人,這一點,想必是基本都能夠明白的。幾乎有種「無數據不運營」的勢頭。
總而言之一句話,大數據的作用在於服務決策,挖掘價值。
三、我們的隱私是否在大數據當中洩露?
前段時間在看一篇數據報告,文中聲稱某國外色情網站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比如支付習慣、看片時間、年齡段、社會階層、收入等等。
典型的受眾人群畫像。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數據挺有趣,竟然能了解這麼多。但是,一旦有人專門指出,某一個人,在某某時刻打開該網站幾次,支付多少錢,地點在哪裡?從而分析出這個人的職業、收入、地址、喜好等,你覺著這還有趣嗎?
非常不有趣,還有一種恐慌的感覺,就像是赤裸裸被人看透了一般。
那麼,這樣的事情是否會發生呢?
答案是肯定的。現如今幾乎每一個App、平臺都在搜集用戶數據,除了電商,包括能源、影視、證券、金融、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公共事業等,都是大數據的用武之地。
電商企業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分析用戶行為,精準定位目標客群的消費特點、品牌偏好、地域分布,從而引導商家的運營管理、品牌定位、推廣營銷等。而其他行業也有各自的用途,比如交通運輸領域可預測春運擁堵情況、提前購票等等。
可以說,每個人的一言一行,現如今都在某資料庫當中,網絡時代,我們沒有隱私!
好在,一些大型企業所獲取的用戶數據,只用來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挖掘,從而提供更好服務;對他們來說,單個的數據是無效的。同時,政府部門也在不斷加強對公民隱私的保護,為此還出臺了很多法律。
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我們的隱私數據應該還算是安全的,並沒有洩露。
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無端收到營銷推廣電話、APP跳出無關廣告頁面等,都覺著麻煩,並且會懷疑個人信息or隱私是否洩露?
這也算是隱私洩露的一種,畢竟,個人帳號、電話號碼都算是一個人隱私。
至於說,身處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我們的隱私是否已經洩露,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朋友們,留下你的看法哦!